第217章 鲜卑二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草原深处的鲜卑部族,阿泰斯又收到了一些情报,最近他一直很关心中原王朝和匈奴部族的情况。没有人知道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只知道他一直在努力的整合着内部,慢慢的壮大着。只是最近,他停下来了。
……
宋国汴州,王望旺陪同着赵欣怡很快见到了新皇帝赵烨臻。
由于是私密谈话,两个人说话都相对放的开。
赵烨臻说:“我知道你,之前的事朝廷也有难处,制度所限。”
王望旺答:“理解,不能为了我一个人坏了规矩嘛。从我的角度讲是吃亏了,背锅了,但是从朝廷的大局讲,还是弘扬了正气。局部失去一,朝廷增加五,就还是赚了四个嘛!”
赵烨臻仔细想了想王望旺的话,也不说破,而是点点头说到:“你能明白就好,不怨恨就好。”
王望旺说:“怨恨也没用,只能接受。”
赵烨臻说:“你倒是坦白。”
王望旺接着说:“还有更坦白的呢。我怎么说也是你妹夫,咱们是一家人,我当然想给你帮忙了。当然了,我也需要你罩着的”
王望旺的直白态度赵烨臻很满意,于是笑着说的到:“好,那我先问你几个问题。你怪不怪我把赵嫣然派到那么偏远艰苦地方?”
王望旺也笑着回答:“不怪,你算仁慈的了,是你不跟她计较。我都说过她多少回了,不要那样,要尊重人。”
赵烨臻看着王望旺的表情有点不太相信。
王望旺自顾接着说到:“我也有个问题,想先问问您。说话提建议这种事是取决于话的内容还是取决于说话这个人的身份?”
赵烨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想王望旺这个话有没有陷阱。
王望旺也不嫌赵烨臻多疑,开口说了一句:“我想起了一段孔子和弟子的对话,要不要说给您听听?”
赵烨臻说:“好呀,闲聊嘛。”
王望旺讲到:“孔子的学生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老师,假如有一个人掉到井里了,你下不下去救他?如果回答下去,他就会对你说:嘿嘿,其实井里没有人;如果回答不下去。他就会对你说:你这个人道德有问题,连恻隐之心都没有。人家掉井里了你都不救。”
赵烨臻听的也来了兴致,问到:“那孔子怎么回答的?”
王望旺说:“结果呢,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不能这么问,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如果!而且呀,就算有人掉到井里了,你也没必要亲自下去呀,你可以喊人来帮忙呀!”
赵烨臻听了觉得有趣,之后说到:“看来你问的话没有陷阱,那我就回答你了。都重要,如果这个人是我的敌人,他说话,我当然会怀疑他的立场;如果这个人跟我关系不亲近,我就会怀疑他为什么要冒着得罪我的危险提建议;如果她是个连自己都顾不好的人,我就更不会听了。”
王望旺说:“你也很坦白嘛!不错,我也认为咱们需要分情况。有的人真的就是只图自己一时嘴上痛快,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本质上讲,这就是不尊重。但是他们的借口很冠冕堂皇:什么为了你好,一般人还不会说这话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脑子缺点那个,不够成熟,就觉得心直口快,交浅言深是一种美德。”
赵烨臻说:“你还是想替她开脱。”
王望旺回答:“她确实没有意识到身份立场问题。我不是为她开脱,我只是想解释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她就是一个搞艺术创作的,和咱们搞政治的还有做生意的不太一样。她也是为了自己痛快,但是她也不是没有好意。”
王望旺的解释很简单,看赵烨臻不说话,就继续说到:“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做法给你增加了很多不愉快,特别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多一根羽毛就压死了。”
赵烨臻又笑了,难得皇帝一天笑这么多回,他说到:“你果然说话很风趣,妙语连珠呀!多一根羽毛就把人压死了,道理上讲还真是这么回事。”
王望旺趁热打铁说到:“所以呢,我也劝过她,她就是不听。要我说,给点惩罚长长记性对她来说是好事。”
赵烨臻突然严肃的问到:“你一次招惹了我两个妹妹,以后想怎么办?”
这次是王望旺不说话了。
这时,赵烨臻露出了一副有点贱的表情,仿佛在说:“男人嘛!咱理解。”过了一会儿,赵烨臻又说到:“好好表现,我不嫌你以后功劳太大。”
王望旺心里苦涩,还是说了一句:“我希望她能变成熟,对有些事情放的下。这样应该活的更快乐。”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到:“君臣际遇难。”
赵烨臻说:“不错,这个问题我很满意,对你也很满意。那我就问你下一个问题了。你是汉国的,以前的妻子是明国的。为什么你肯这样替宋国卖命。名士图的是一展抱负,你却不一样。如果是为了生意,你不结交别国权贵,还为了文治武功自己贴钱。”
王望旺答:“你知道女权协会的,还问。那就是想听听我到底会亲口说什么。我的回答是,天下是一家,游牧民族也不是完全的异类。既来之则安之,事情推到了这一步,我只是想做些事情。当然了,人是有亲疏的,我也是有感情的。”
王望旺的回答,基本在赵烨臻的意料之中。只有那句“游牧民族也不是完全的异类”倒是让赵烨臻觉得值得回味。
过了一会儿,赵烨臻接着问:“以后的问题在哪?”
王望旺答:“无非内忧和外患。”
这两个人,赵烨臻问的空,王望旺答的也巧。
赵烨臻只好又问:“这两年乱,汉国打了一次,明国打了一次,秦国也趁机夺了我们一点土地。这几年,我宋国的问题在哪里?”
王望旺答:“明国军士伤亡大;汉国是经济损耗大;秦国虽然占了咱们一些领土,但他更想打的是巴蜀。只有我们自己不出问题,外患不用担心。内忧是真的忧,官僚队伍太庞大,士绅大族土地兼并严重,这都很难解决。”
赵烨臻进一步问到:“别说难办,我相信你。范希正和司马瑜都是好官,但是都没把事情办好。好心未必能把事办好,坏人有时候又能出好主意。哦,我也喜欢你的那首歌:借我一双慧眼。”
王望旺说:“我真的没有入朝理政的信心,也没有资格。科举固然有弊端,但更多的还是好处,最起码给了很多寒门子弟机会。官僚队伍本来就是一半走科考一半走察举制。我没有参加科举,又是外戚,不能幸进,开了这个头,副作用太大。”
听了王望旺的话,赵烨臻又是轻松又觉得可惜,说到:“你是有能力的,但是你这么想也对,我也不想你过于显眼。你倒是说说,范希正和司马瑜的问题出在哪里?”
王望旺豪不谦虚的说到:“范希正有魄力,大刀阔斧的改革,问题是,他太急了。他的对立面也太大,治理国家靠官僚,官僚也是朝廷的根基。司马瑜也很自律,以身作则,既团结了官僚士绅又体恤底层百姓。问题是,他更多靠的是道德,没有约束力。指望官僚士绅主动把财货和土地分给老百姓,做得到的人太少,继续盘剥百姓的人更多。”
赵烨臻问:“说完了?你怎么不说说怎么解决?”
王望旺答:“我没有想到一个有绝对把握的方法,有时候宜静不宜动。真的不是我藏拙,更不是藏着掖着怕别人知道。”
赵烨臻还是不甘心,又问到:“你是怎么想的,咱们闲聊嘛,就当我上课了。这样吧,把欣怡她们也叫进来。”
……
宋国汴州,王望旺陪同着赵欣怡很快见到了新皇帝赵烨臻。
由于是私密谈话,两个人说话都相对放的开。
赵烨臻说:“我知道你,之前的事朝廷也有难处,制度所限。”
王望旺答:“理解,不能为了我一个人坏了规矩嘛。从我的角度讲是吃亏了,背锅了,但是从朝廷的大局讲,还是弘扬了正气。局部失去一,朝廷增加五,就还是赚了四个嘛!”
赵烨臻仔细想了想王望旺的话,也不说破,而是点点头说到:“你能明白就好,不怨恨就好。”
王望旺说:“怨恨也没用,只能接受。”
赵烨臻说:“你倒是坦白。”
王望旺接着说:“还有更坦白的呢。我怎么说也是你妹夫,咱们是一家人,我当然想给你帮忙了。当然了,我也需要你罩着的”
王望旺的直白态度赵烨臻很满意,于是笑着说的到:“好,那我先问你几个问题。你怪不怪我把赵嫣然派到那么偏远艰苦地方?”
王望旺也笑着回答:“不怪,你算仁慈的了,是你不跟她计较。我都说过她多少回了,不要那样,要尊重人。”
赵烨臻看着王望旺的表情有点不太相信。
王望旺自顾接着说到:“我也有个问题,想先问问您。说话提建议这种事是取决于话的内容还是取决于说话这个人的身份?”
赵烨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想王望旺这个话有没有陷阱。
王望旺也不嫌赵烨臻多疑,开口说了一句:“我想起了一段孔子和弟子的对话,要不要说给您听听?”
赵烨臻说:“好呀,闲聊嘛。”
王望旺讲到:“孔子的学生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老师,假如有一个人掉到井里了,你下不下去救他?如果回答下去,他就会对你说:嘿嘿,其实井里没有人;如果回答不下去。他就会对你说:你这个人道德有问题,连恻隐之心都没有。人家掉井里了你都不救。”
赵烨臻听的也来了兴致,问到:“那孔子怎么回答的?”
王望旺说:“结果呢,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不能这么问,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如果!而且呀,就算有人掉到井里了,你也没必要亲自下去呀,你可以喊人来帮忙呀!”
赵烨臻听了觉得有趣,之后说到:“看来你问的话没有陷阱,那我就回答你了。都重要,如果这个人是我的敌人,他说话,我当然会怀疑他的立场;如果这个人跟我关系不亲近,我就会怀疑他为什么要冒着得罪我的危险提建议;如果她是个连自己都顾不好的人,我就更不会听了。”
王望旺说:“你也很坦白嘛!不错,我也认为咱们需要分情况。有的人真的就是只图自己一时嘴上痛快,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本质上讲,这就是不尊重。但是他们的借口很冠冕堂皇:什么为了你好,一般人还不会说这话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脑子缺点那个,不够成熟,就觉得心直口快,交浅言深是一种美德。”
赵烨臻说:“你还是想替她开脱。”
王望旺回答:“她确实没有意识到身份立场问题。我不是为她开脱,我只是想解释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她就是一个搞艺术创作的,和咱们搞政治的还有做生意的不太一样。她也是为了自己痛快,但是她也不是没有好意。”
王望旺的解释很简单,看赵烨臻不说话,就继续说到:“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做法给你增加了很多不愉快,特别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多一根羽毛就压死了。”
赵烨臻又笑了,难得皇帝一天笑这么多回,他说到:“你果然说话很风趣,妙语连珠呀!多一根羽毛就把人压死了,道理上讲还真是这么回事。”
王望旺趁热打铁说到:“所以呢,我也劝过她,她就是不听。要我说,给点惩罚长长记性对她来说是好事。”
赵烨臻突然严肃的问到:“你一次招惹了我两个妹妹,以后想怎么办?”
这次是王望旺不说话了。
这时,赵烨臻露出了一副有点贱的表情,仿佛在说:“男人嘛!咱理解。”过了一会儿,赵烨臻又说到:“好好表现,我不嫌你以后功劳太大。”
王望旺心里苦涩,还是说了一句:“我希望她能变成熟,对有些事情放的下。这样应该活的更快乐。”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到:“君臣际遇难。”
赵烨臻说:“不错,这个问题我很满意,对你也很满意。那我就问你下一个问题了。你是汉国的,以前的妻子是明国的。为什么你肯这样替宋国卖命。名士图的是一展抱负,你却不一样。如果是为了生意,你不结交别国权贵,还为了文治武功自己贴钱。”
王望旺答:“你知道女权协会的,还问。那就是想听听我到底会亲口说什么。我的回答是,天下是一家,游牧民族也不是完全的异类。既来之则安之,事情推到了这一步,我只是想做些事情。当然了,人是有亲疏的,我也是有感情的。”
王望旺的回答,基本在赵烨臻的意料之中。只有那句“游牧民族也不是完全的异类”倒是让赵烨臻觉得值得回味。
过了一会儿,赵烨臻接着问:“以后的问题在哪?”
王望旺答:“无非内忧和外患。”
这两个人,赵烨臻问的空,王望旺答的也巧。
赵烨臻只好又问:“这两年乱,汉国打了一次,明国打了一次,秦国也趁机夺了我们一点土地。这几年,我宋国的问题在哪里?”
王望旺答:“明国军士伤亡大;汉国是经济损耗大;秦国虽然占了咱们一些领土,但他更想打的是巴蜀。只有我们自己不出问题,外患不用担心。内忧是真的忧,官僚队伍太庞大,士绅大族土地兼并严重,这都很难解决。”
赵烨臻进一步问到:“别说难办,我相信你。范希正和司马瑜都是好官,但是都没把事情办好。好心未必能把事办好,坏人有时候又能出好主意。哦,我也喜欢你的那首歌:借我一双慧眼。”
王望旺说:“我真的没有入朝理政的信心,也没有资格。科举固然有弊端,但更多的还是好处,最起码给了很多寒门子弟机会。官僚队伍本来就是一半走科考一半走察举制。我没有参加科举,又是外戚,不能幸进,开了这个头,副作用太大。”
听了王望旺的话,赵烨臻又是轻松又觉得可惜,说到:“你是有能力的,但是你这么想也对,我也不想你过于显眼。你倒是说说,范希正和司马瑜的问题出在哪里?”
王望旺豪不谦虚的说到:“范希正有魄力,大刀阔斧的改革,问题是,他太急了。他的对立面也太大,治理国家靠官僚,官僚也是朝廷的根基。司马瑜也很自律,以身作则,既团结了官僚士绅又体恤底层百姓。问题是,他更多靠的是道德,没有约束力。指望官僚士绅主动把财货和土地分给老百姓,做得到的人太少,继续盘剥百姓的人更多。”
赵烨臻问:“说完了?你怎么不说说怎么解决?”
王望旺答:“我没有想到一个有绝对把握的方法,有时候宜静不宜动。真的不是我藏拙,更不是藏着掖着怕别人知道。”
赵烨臻还是不甘心,又问到:“你是怎么想的,咱们闲聊嘛,就当我上课了。这样吧,把欣怡她们也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