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 第97节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春节期间,陈司令回了趟京市,他们一起回了趟老家。
方大嫂在老家附近的农村找了个靠谱的人李翠云。
李翠云不到四十岁,家里孩子大了,儿子快结婚了,听亲戚说以后便想来挣这份钱。
一个月给二十块钱,对于农村没有正经工作的妇女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工作。
舒月跟她见了一面,觉得她看上去是那种利索、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有带孩子经验,便让她留了下来。
李翠云带孩子细致耐心,还特别勤快,主动承担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孩子睡着了以后,她还负责洗尿布、衣服之类的工作,此外家里有点什么活儿,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去做。连晚上都是她带着两个孩子睡觉。
这样的话,还一定程度上给舒老太太和方大嫂减轻了负担。
家里有了李嫂的帮忙,各方面又变得井井有条。几天下来,舒月和程山都对她很满意,也不再担心他们开学后家里忙不过来了。
这次开学,舒月已经成为了大二的学生。
刚开学,蓬修然老师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舒月同学,你的书出版了!”
舒月看到印着自己名字的小说《星星与七英镑》,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他没找到蓬修然的名字。“蓬老师,怎么没有您的名字吗?不是说好了吗?”
蓬修然笑笑,“我写上去可就太厚脸皮了。放心,以后还有机会。”
这次换舒月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又问舒月:“咱们院系的翻译小组已经过批准,这学期就可以开始工作。系里定的我当组长,你当副组长,怎么样?”
舒月本来是个学生,说实话,这本书能出版,也是因为她曾经看过这本小说,让她当组长,她还是有些心虚。
于是她准备拒绝掉蓬修然老师的好意,“蓬老师,我愿意参与翻译工作,但是副组长,我觉得责任太重大了,怕自己能力不够!我觉得还是让咱们学院的老师来当比较好吧,而且我一个学生当了,也难以服众吧。”
蓬修然不紧不慢的说:“放心,你都有翻译作品了,还怕什么?还有谁会不服你?你不要太谦虚,相信自己的能力。咱们院系已经跟外文出版局达成了协议,以后咱们翻译的作品,他们都可以帮着出版。咱们一起努力,把这个翻译小组办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舒月也没再拒绝,心想着绝不能辜负老师和院系的信任。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以后外国的文献作品等将会越来越多的传入国内,翻译便会成为开放沟通的重要桥梁。她一定要做好这个桥梁工作。
三月底的一个周五傍晚,舒月刚回家,就看到李小敏来了。
李小敏是来当信使的,张英让她来告诉舒月,明天可以去看房子。
到了周六上午,程山、舒月和方大嫂三个人一起去看了房子,有两户挨着的小一些四合院,格局一样。相比舒月之前买的那套,少个后院。价格是七千五百块钱,方大嫂和舒月都觉得还可以。
舒月记得开放后房价是慢慢上涨的,但具体也不了解这几年的房价变化,也不知道如果涨会涨多少,涨了之后,手里的钱还够不够得上。所以这事儿还是不能犹豫,早买早安心。
于是,舒月果断出手买了第二套四合院,而方大嫂也买到了一套四合院。
舒月盘算的是未来的升值空间,而方大嫂高兴地是,她和陈司令以后有个安静的城中小院养老了。
如果告诉方大嫂,这个院子几十年后的价格——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都能堆满一院子的话,估计方大嫂都会吓得不敢住。
交完钱的那一刻,舒月彻底松了口气。
这下子家里可没钱买房了,不过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第84章 值得 爸爸,你不许走。
一九七九年, 除了开放以外,华国还与米国恢复建交,华国内部整个社会都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的, 社会掀起了一股英语热,中学里的英语课开设起来,大学里很多没有英语系的也开设了英语专业。
清大的图书馆里引进了一批英文原版资料,还开设了英语选修课,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舒月作为清大外文系复建后第一届学生, 一个专业总共才二十个人。而七九年报考和招生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这一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新生从人数上增加了一半。
师生共建、与外文出版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翻译小组也在七九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后正式成立了。
赶上这波英语学习热潮,学校层面也对他们给予了更多关注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舒月作为副组长,辅助蓬修然进行了规划、组织等相关工作。
一方面是制定计划,第一期要翻译的有从一些院系收集上来的需求, 包括物理、化工等各方面的专业科学书籍, 还有一些他们本院系规划引进的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需要招募人员、组建队伍,将翻译计划落地, 预计在年底完成本期计划并有序出版。
除了舒月这一级大二的所有同学以外, 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报名参加了翻译小组。舒月和蓬修然商量, 组织了一些翻译测试,筛选了一批水平勉强达标的同学,在几位系里头资深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翻译。
模式是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给他们布置任务,并负责学生的产出成果, 进行最终的把关。
舒月需要联系教授, 沟通需求,也需要根据同学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分配教授,再跟踪了解翻译的进度, 并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等等,工作任务也很繁重。
舒月亲身经历了才感受到,作为开放过程中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语言,在整个华国都比较薄弱。
翻译小组虽然如火如荼,社会上学习热潮也已经掀起,仍有不少人认为英语是一种走狗工具。长期以来,尤其在一九五四年教育部宣布停止英语课教学以后,学习英语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英语两个字本省就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要去除国人严重的这重滤镜,积极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任重而道远。
舒月宿舍的冉珍珍、田国芬和关平露都参与了翻译小组工作,不过田国芬和关平露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翻译,冉珍珍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本英文版的物理书。
舒月得知冉珍珍的选择后,其实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看到冉珍珍拿着本《牛顿力学》啃得艰涩,舒月故意问她:“后悔吗?你好不容易读了英语专业,不用学物理了,为啥还选择翻译物理相关的?”
冉珍珍说话打磕巴, “我我就是觉得吧,那个……这些没人翻译,不是……不是挺可惜的吗。”突然又找了一个正当理由,“反正总得有人做这件事不是吗?”
舒月:“那倒是,这个我肯定高兴啊,我特别怕没人选,咱们小组到时候完不成任务。所以……你是不是为了我?”
冉珍珍脸有点红,她的皮肤也比较白皙,红晕比较明显。她捂着自己发烫的耳朵,压低声音道:“那个……你觉得你老乡怎么样?”
舒月故意打岔逗她:“你说谁啊?我什么老乡?”
冉珍珍脸羞的更红,“哎呀,就是邬利朋啊,物理系的,那个跟咱们一起上过课的男生。”
舒月“哦”了一声,问:“他是不是快有女朋友了啊?”
“谁?”冉珍珍立刻抬起了头,特别紧张的问:“谁呀?”
舒月说:“我猜可能是咱们系的。”
冉珍珍想了想,“除了咱们宿舍的,他还认识咱们班谁啊?”
舒月笑哈哈道:“你啊!”
冉珍珍反应过来,轻轻摇了一下舒月,“哎呀,你怎么还打趣我呢。吓死我了……”
舒月看她紧张的样子,就知道她和邬利朋关系有所进展,“他跟你表白了吗?”
冉珍珍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舒月:“我猜得呀!”
冉珍珍重重的点头,好像终于找到了可以帮她出主意的人。“怎么办?你说我要答应吗?”
前天邬利朋跟她表白以后,她又高兴又激动,就是还有所顾虑,怕以后毕业了要各奔东西,对双方影响不好。
这种事情又难于启齿,她连田国芬也没找到机会告诉呢,每次想开口问舒月或者田国芬,又说不出口。舒月戳破以后,她反而轻松了,抓着舒月激动的说:“我也没想到他会跟我说那些话,你说我怎么办?”
冉珍珍在邬利朋表白之前就选了本物理相关的翻译资料,看来是之前就有些好感,想了解邬利朋的专业。
舒月刚才是想诈她的,现在她可瞒不住了。毋庸置疑,她肯定是喜欢邬利朋的。邬利朋的家庭条件不错,人也不错,学习成绩各方面都算优秀,两人又互相喜欢。所以,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舒月毫不犹豫的说:“答应!谈个恋爱吧,别想太多了!”
冉珍珍其实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极度羞涩,才不太敢正视。听到舒月说了“答应”二字,她的心激动地突突突快要跳出胸腔了。平复了一下心情以后,她像是鼓起了勇气,“好,那我听你的!”
舒月:“……”
冉珍珍还告诉了田国芬,田国芬得知以后也不太以外:“我也觉得你俩会搞对象,挺好的。”
冉珍珍这才正式答应了邬利朋。
七九年的下半年,京市街头还出现了新式的店铺,有服装店、饭店、百货商店、理发店等等,店铺生意都变得火热起来。
服装店的新式服装一拿出来就被抢光,理发店里坐满了要求烫发的妇女,京城烤鸭店一时火爆,一位难求,可口可乐已经流入华国。
舒月准备带着全家去赶一赶潮流。于是在十一月初的周末,借着龙凤胎的周岁生日,舒月提议:“咱们去吃一次烤鸭吧,就去最火的那家店。”
程白杨和陈洪泽被派去提前占位,抢到了一个包间。
程斯舍和程慕予兄妹俩长到周岁,比出生时已经大了好几个号。
俩人最近学会了叫妈妈,还能够自己走几步了。
程山看着脸蛋嘟嘟、睫毛长长、眼睛大大的女儿,经常心软的一塌糊涂,忍不住就将她抱在怀里。至于臭小子,他怎么看都没有姑娘可爱。
程斯舍:“mama……”
听到哥哥叫妈妈,程慕予也不甘示弱:“mamamama……”
小人儿好像已经有了争宠意识,总比哥哥多叫几个字,他们平时主要是老奶奶、李嫂带着,但是最爱的还是妈妈。
虽然爸爸最喜欢抱她,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怀抱。
她从爸爸怀里挣脱出来,跟哥哥比赛,第一个爬到了妈妈怀里。
落后的哥哥就嘟了嘟嘴,最后又被程山抱了起来。
“生日快乐,弟弟!”
“生日快乐,妹妹!”
“生日快乐!小予!”
“生日快乐,小舍!”
……
生快的祝福在包间里此起彼伏,两个小人儿好像也知道什么似的,笑嘻嘻的回应大家的祝福。
开饭前自然是生日仪式。舒月自制了一个生日蛋糕,点了生日蜡烛,还提前教四个大孩子学会了唱生日快乐歌,大家一起给他们唱了生日歌、吹灭了蜡烛。
吃饭的时候,程山和舒月一人抱一个,他们旁边分别坐着舒老太太和李嫂负责给孩子喂饭。
三小只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饭店,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火爆的吃饭场景,更是第一次吃烤鸭。
荷叶饼卷着甜面酱,再卷上烤鸭,味道还不错。
程白杨还发明了很多别的吃法,“你们试试荷叶饼里卷一些别的菜和烤鸭,味道各有不同,好吃!”
看舒月抱着妹妹不方便,他主动给舒月卷了一个加酥焖带鱼的,又来一个加京酱肉丝的。
舒月尝了尝:“确实不错。”她原本不是很爱吃甜面酱,但是卷上别的菜,鸭皮、鸭肉被别的味道浸染之后,又有了新的风味。
程白鹭也看到爸爸妈妈抱着弟弟妹妹只有一只手吃饭,心里也想关心一下妈妈。看到哥哥献殷勤以后,也卷了一个给舒月:“妈妈,你吃吧。我就是不能落在他后面”,用下巴点了点程白杨。
她说得漫不经心,好像不是真心的一样。
方大嫂在老家附近的农村找了个靠谱的人李翠云。
李翠云不到四十岁,家里孩子大了,儿子快结婚了,听亲戚说以后便想来挣这份钱。
一个月给二十块钱,对于农村没有正经工作的妇女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工作。
舒月跟她见了一面,觉得她看上去是那种利索、有眼力见儿的,而且有带孩子经验,便让她留了下来。
李翠云带孩子细致耐心,还特别勤快,主动承担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孩子睡着了以后,她还负责洗尿布、衣服之类的工作,此外家里有点什么活儿,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去做。连晚上都是她带着两个孩子睡觉。
这样的话,还一定程度上给舒老太太和方大嫂减轻了负担。
家里有了李嫂的帮忙,各方面又变得井井有条。几天下来,舒月和程山都对她很满意,也不再担心他们开学后家里忙不过来了。
这次开学,舒月已经成为了大二的学生。
刚开学,蓬修然老师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舒月同学,你的书出版了!”
舒月看到印着自己名字的小说《星星与七英镑》,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他没找到蓬修然的名字。“蓬老师,怎么没有您的名字吗?不是说好了吗?”
蓬修然笑笑,“我写上去可就太厚脸皮了。放心,以后还有机会。”
这次换舒月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又问舒月:“咱们院系的翻译小组已经过批准,这学期就可以开始工作。系里定的我当组长,你当副组长,怎么样?”
舒月本来是个学生,说实话,这本书能出版,也是因为她曾经看过这本小说,让她当组长,她还是有些心虚。
于是她准备拒绝掉蓬修然老师的好意,“蓬老师,我愿意参与翻译工作,但是副组长,我觉得责任太重大了,怕自己能力不够!我觉得还是让咱们学院的老师来当比较好吧,而且我一个学生当了,也难以服众吧。”
蓬修然不紧不慢的说:“放心,你都有翻译作品了,还怕什么?还有谁会不服你?你不要太谦虚,相信自己的能力。咱们院系已经跟外文出版局达成了协议,以后咱们翻译的作品,他们都可以帮着出版。咱们一起努力,把这个翻译小组办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舒月也没再拒绝,心想着绝不能辜负老师和院系的信任。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以后外国的文献作品等将会越来越多的传入国内,翻译便会成为开放沟通的重要桥梁。她一定要做好这个桥梁工作。
三月底的一个周五傍晚,舒月刚回家,就看到李小敏来了。
李小敏是来当信使的,张英让她来告诉舒月,明天可以去看房子。
到了周六上午,程山、舒月和方大嫂三个人一起去看了房子,有两户挨着的小一些四合院,格局一样。相比舒月之前买的那套,少个后院。价格是七千五百块钱,方大嫂和舒月都觉得还可以。
舒月记得开放后房价是慢慢上涨的,但具体也不了解这几年的房价变化,也不知道如果涨会涨多少,涨了之后,手里的钱还够不够得上。所以这事儿还是不能犹豫,早买早安心。
于是,舒月果断出手买了第二套四合院,而方大嫂也买到了一套四合院。
舒月盘算的是未来的升值空间,而方大嫂高兴地是,她和陈司令以后有个安静的城中小院养老了。
如果告诉方大嫂,这个院子几十年后的价格——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都能堆满一院子的话,估计方大嫂都会吓得不敢住。
交完钱的那一刻,舒月彻底松了口气。
这下子家里可没钱买房了,不过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第84章 值得 爸爸,你不许走。
一九七九年, 除了开放以外,华国还与米国恢复建交,华国内部整个社会都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的, 社会掀起了一股英语热,中学里的英语课开设起来,大学里很多没有英语系的也开设了英语专业。
清大的图书馆里引进了一批英文原版资料,还开设了英语选修课,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舒月作为清大外文系复建后第一届学生, 一个专业总共才二十个人。而七九年报考和招生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这一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新生从人数上增加了一半。
师生共建、与外文出版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翻译小组也在七九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后正式成立了。
赶上这波英语学习热潮,学校层面也对他们给予了更多关注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舒月作为副组长,辅助蓬修然进行了规划、组织等相关工作。
一方面是制定计划,第一期要翻译的有从一些院系收集上来的需求, 包括物理、化工等各方面的专业科学书籍, 还有一些他们本院系规划引进的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需要招募人员、组建队伍,将翻译计划落地, 预计在年底完成本期计划并有序出版。
除了舒月这一级大二的所有同学以外, 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报名参加了翻译小组。舒月和蓬修然商量, 组织了一些翻译测试,筛选了一批水平勉强达标的同学,在几位系里头资深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翻译。
模式是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给他们布置任务,并负责学生的产出成果, 进行最终的把关。
舒月需要联系教授, 沟通需求,也需要根据同学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分配教授,再跟踪了解翻译的进度, 并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等等,工作任务也很繁重。
舒月亲身经历了才感受到,作为开放过程中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语言,在整个华国都比较薄弱。
翻译小组虽然如火如荼,社会上学习热潮也已经掀起,仍有不少人认为英语是一种走狗工具。长期以来,尤其在一九五四年教育部宣布停止英语课教学以后,学习英语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英语两个字本省就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要去除国人严重的这重滤镜,积极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任重而道远。
舒月宿舍的冉珍珍、田国芬和关平露都参与了翻译小组工作,不过田国芬和关平露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翻译,冉珍珍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本英文版的物理书。
舒月得知冉珍珍的选择后,其实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看到冉珍珍拿着本《牛顿力学》啃得艰涩,舒月故意问她:“后悔吗?你好不容易读了英语专业,不用学物理了,为啥还选择翻译物理相关的?”
冉珍珍说话打磕巴, “我我就是觉得吧,那个……这些没人翻译,不是……不是挺可惜的吗。”突然又找了一个正当理由,“反正总得有人做这件事不是吗?”
舒月:“那倒是,这个我肯定高兴啊,我特别怕没人选,咱们小组到时候完不成任务。所以……你是不是为了我?”
冉珍珍脸有点红,她的皮肤也比较白皙,红晕比较明显。她捂着自己发烫的耳朵,压低声音道:“那个……你觉得你老乡怎么样?”
舒月故意打岔逗她:“你说谁啊?我什么老乡?”
冉珍珍脸羞的更红,“哎呀,就是邬利朋啊,物理系的,那个跟咱们一起上过课的男生。”
舒月“哦”了一声,问:“他是不是快有女朋友了啊?”
“谁?”冉珍珍立刻抬起了头,特别紧张的问:“谁呀?”
舒月说:“我猜可能是咱们系的。”
冉珍珍想了想,“除了咱们宿舍的,他还认识咱们班谁啊?”
舒月笑哈哈道:“你啊!”
冉珍珍反应过来,轻轻摇了一下舒月,“哎呀,你怎么还打趣我呢。吓死我了……”
舒月看她紧张的样子,就知道她和邬利朋关系有所进展,“他跟你表白了吗?”
冉珍珍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舒月:“我猜得呀!”
冉珍珍重重的点头,好像终于找到了可以帮她出主意的人。“怎么办?你说我要答应吗?”
前天邬利朋跟她表白以后,她又高兴又激动,就是还有所顾虑,怕以后毕业了要各奔东西,对双方影响不好。
这种事情又难于启齿,她连田国芬也没找到机会告诉呢,每次想开口问舒月或者田国芬,又说不出口。舒月戳破以后,她反而轻松了,抓着舒月激动的说:“我也没想到他会跟我说那些话,你说我怎么办?”
冉珍珍在邬利朋表白之前就选了本物理相关的翻译资料,看来是之前就有些好感,想了解邬利朋的专业。
舒月刚才是想诈她的,现在她可瞒不住了。毋庸置疑,她肯定是喜欢邬利朋的。邬利朋的家庭条件不错,人也不错,学习成绩各方面都算优秀,两人又互相喜欢。所以,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舒月毫不犹豫的说:“答应!谈个恋爱吧,别想太多了!”
冉珍珍其实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极度羞涩,才不太敢正视。听到舒月说了“答应”二字,她的心激动地突突突快要跳出胸腔了。平复了一下心情以后,她像是鼓起了勇气,“好,那我听你的!”
舒月:“……”
冉珍珍还告诉了田国芬,田国芬得知以后也不太以外:“我也觉得你俩会搞对象,挺好的。”
冉珍珍这才正式答应了邬利朋。
七九年的下半年,京市街头还出现了新式的店铺,有服装店、饭店、百货商店、理发店等等,店铺生意都变得火热起来。
服装店的新式服装一拿出来就被抢光,理发店里坐满了要求烫发的妇女,京城烤鸭店一时火爆,一位难求,可口可乐已经流入华国。
舒月准备带着全家去赶一赶潮流。于是在十一月初的周末,借着龙凤胎的周岁生日,舒月提议:“咱们去吃一次烤鸭吧,就去最火的那家店。”
程白杨和陈洪泽被派去提前占位,抢到了一个包间。
程斯舍和程慕予兄妹俩长到周岁,比出生时已经大了好几个号。
俩人最近学会了叫妈妈,还能够自己走几步了。
程山看着脸蛋嘟嘟、睫毛长长、眼睛大大的女儿,经常心软的一塌糊涂,忍不住就将她抱在怀里。至于臭小子,他怎么看都没有姑娘可爱。
程斯舍:“mama……”
听到哥哥叫妈妈,程慕予也不甘示弱:“mamamama……”
小人儿好像已经有了争宠意识,总比哥哥多叫几个字,他们平时主要是老奶奶、李嫂带着,但是最爱的还是妈妈。
虽然爸爸最喜欢抱她,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怀抱。
她从爸爸怀里挣脱出来,跟哥哥比赛,第一个爬到了妈妈怀里。
落后的哥哥就嘟了嘟嘴,最后又被程山抱了起来。
“生日快乐,弟弟!”
“生日快乐,妹妹!”
“生日快乐!小予!”
“生日快乐,小舍!”
……
生快的祝福在包间里此起彼伏,两个小人儿好像也知道什么似的,笑嘻嘻的回应大家的祝福。
开饭前自然是生日仪式。舒月自制了一个生日蛋糕,点了生日蜡烛,还提前教四个大孩子学会了唱生日快乐歌,大家一起给他们唱了生日歌、吹灭了蜡烛。
吃饭的时候,程山和舒月一人抱一个,他们旁边分别坐着舒老太太和李嫂负责给孩子喂饭。
三小只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饭店,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火爆的吃饭场景,更是第一次吃烤鸭。
荷叶饼卷着甜面酱,再卷上烤鸭,味道还不错。
程白杨还发明了很多别的吃法,“你们试试荷叶饼里卷一些别的菜和烤鸭,味道各有不同,好吃!”
看舒月抱着妹妹不方便,他主动给舒月卷了一个加酥焖带鱼的,又来一个加京酱肉丝的。
舒月尝了尝:“确实不错。”她原本不是很爱吃甜面酱,但是卷上别的菜,鸭皮、鸭肉被别的味道浸染之后,又有了新的风味。
程白鹭也看到爸爸妈妈抱着弟弟妹妹只有一只手吃饭,心里也想关心一下妈妈。看到哥哥献殷勤以后,也卷了一个给舒月:“妈妈,你吃吧。我就是不能落在他后面”,用下巴点了点程白杨。
她说得漫不经心,好像不是真心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