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04御状(一更)
最近更新:通房丫鬟
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
捡破烂美人亲贴,总裁诱捕成瘾
逢君
窥星(父女1v1)
《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
猎物
跟我睡一下怎么了?(1v1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点击排行:归来(NPH)
心肝与她的舔狗(校园H 强取豪夺)
双向暗恋的正确打开姿势【1V1甜H】
借种( 1V1 高H)
纸婚
把哥哥当成男神啪了以后【校园H】
白羊(校园1v1)
应召男菩萨 (1V1) H
色情生存游戏(NPH)
“咚!咚!咚!”
杨太妃的右手高举着鼓槌,又继续敲起了前方的登闻鼓。
那么决绝,那么悲怆。
与娇小的妇人相比,大红色的登闻鼓显得巨大而厚重,也衬得妇人越发荏弱。
人都是容易同情弱者的,眼前这一幕看在后方的这些围观者眼里,心里对杨太妃的同情更浓了。
一个个说着顾锦对继母不孝,斥皇后徇私,又可怜杨太妃本该是安享晚年的老封君,却被晚辈欺凌至此。
这些围观者的私议声也传入了后方的顾玦与沈千尘耳中,两人脸上戴着喜鹊面具,从面具后露出的眼眸皆是含着笑。
沈千尘微微踮起脚,凑到顾玦的耳边,悄声与他咬耳朵:“这一出出的还真有意思。”
顾玦接着俯首凑到她耳边,也小声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们要是再晚些回来,可就错过这出好戏了。
两人看杨太妃这一节戏也唱得七七八八了,手牵着手从人群中走了出去,往午门方向去了。
这边既然敲了登闻鼓,那肯定是要报到天听的。
根本没有人发现顾玦与沈千尘来了又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诸在杨太妃的身上。
判院官头更疼了,好心劝道:“杨太妃,击闻登鼓,可是要杖三十的。”
他是好意提醒杨太妃,杨太妃要是现在赶紧走,那还来得及,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了对方的廷杖三十之罚。
杨太妃当然听得明白对方的言下之意,却没打算走。
她也害怕被杖责三十,可是她觉得她来敲登闻鼓有理有据,现在这里又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事态发展呢,新帝为了名声也不会打她的。
杨太妃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架势,抬眼直视判院官的眼眸,正色道:“你不用劝我,我要见皇上,我不能眼看着皇上被奸人蒙蔽了圣听。”
她不说皇帝徇私,只把矛头对准了顾锦与沈千尘。
那些百姓与学子们也是于心不忍,廷杖三十连一个壮汉都受不住,更何况杨太妃不过是一个弱女子,瞧着走上几步就要大喘气的样子。
一片喧哗声中,李举人正气凛然地对着其他学子们又道:“受害者想要伸冤却要被廷杖,实在是不公!”
“各位兄台,太妃为求公正,不惜铤而走险,奋力一搏,如此精神也是可赞可叹,吾等今天既然在此,就不能让这等不平之事发生。”
“小弟有一个提议,不如我们联名为太妃担保如何?”
他这么一说,好几人也是有所触动,纷纷点头,感动于杨太妃的宁折不弯。
在一片赞同声中,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李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现在也还只是太妃的一面之词,孰是孰非,还不好说。”
说话的是宣举人,他身旁的另一个方脸举子也是附和道:“宣兄所言甚是,宗室分家照理说应该也会有宗令和其他王亲见证才是,皇后偏帮其姨丈,那其他宗室王亲呢?”
“联名担保绝非小事,还是应该慎重才是……”
这些举子说着就又争执了起来,有人支持联名单担保,有人嘲讽宣举人他们怕事,有人犹豫不决。
他们还没争出个所以然来,裴霖晔就带着几个锦衣卫来到了长安右门。
“太妃,皇上有请。”裴霖晔对着杨太妃伸手做请状。
杨太妃闻言欣喜若狂,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鼓槌,昂首挺胸地说道:“走吧!”她压抑着心底的雀跃,告诉自己,这才是第一步而已。
两盏茶后,杨太妃就被裴霖晔带到了华盖殿外。
裴霖晔进殿去通传,让她在外面等着。
这一等就是足足半个时辰,等得杨太妃两脚发麻,精疲力尽。
当杨太妃几乎要怀疑顾玦是不是在戏耍自己时,却看到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以及礼亲王从宫门的方向匆匆地往这边来了。
很显然,这四位大人是被顾玦临时宣进宫来的。
四位大人其实心里憋着一股子火气,这大晚上的,好不容易可以歇下了却被临时宣进了宫,谁会高兴啊。偏偏杨太妃敲了登闻鼓告御状,按照律法,皇帝就得受理此案,连皇帝都被扰得不能歇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哪里有抱怨的立场。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分别代表刑部、大理寺与检察院,他们三位到场就意味着接下来不仅仅是天子亲审,也同时是三司会审了。
杨太妃心里暗暗地松了半口气:有这三位大人在场做见证最好,对她更为有利。
紧接着,杨太妃、礼亲王、刑部尚书等人就进了华盖殿的正殿,殿内点着一盏盏灯笼,把里面照得亮如白昼。
顾玦与沈千尘就坐在正前方的主位上,两人还穿着之前出宫时穿的衣裳,只是除下了面具。
“参见皇上,皇后娘娘。”杨太妃与其他四人一起给顾玦夫妇行了礼。
屈膝的同时,杨太妃不着痕迹地扫了顾玦一眼,顾玦闲适地坐在金漆龙椅上,一头墨发随意地半束在脑后,目光幽邃清冷。
当杨太妃的目光不小心与他四目相对时,就感觉到对方居高临下的目光中透着一种莫名的威压,一瞬间,她整根脊柱上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心口发紧。
这个时候决不能露怯。杨太妃在心里告诫自己,骄傲地把脖子一梗,又去看坐在顾玦身旁的沈千尘,恨意与憎恶霎时间从心底涌了上来。
杨太妃最厌恶的人就是沈千尘了。
从前,沈千尘没有嫁给顾玦时,顾锦、沈菀夫妇俩一直“听话”得很,可自从沈千尘与顾玦成亲后,顾锦一家子就跟找了靠山似的,越来越不把她这个继母放在眼里。
杨太妃保养得当的手紧紧地攥成了拳头,指甲掐着掌心,想起了前几日她去找顾锦借银子却被沈菀赶了出来的事。
她这辈子还从不曾这样被人扫地出门过!
杨太妃又羞又恼又恨,觉得顾锦与沈菀就是因为仗着有沈千尘这个皇后撑腰,才敢这么对自己!!
哼,这个沈菀不过头不会下蛋的母鸡,连儿子都生不出来,他们家也就一个小丫头片子凭什么继承郡王府七成家业,这些银子本来就都应该是自家孙子的。
杨太妃越想越是理直气状,暗骂顾锦当初卑鄙无耻,趁人之危。
杨太妃心里憋着一口火气,忍不住就阴阳怪气地说道:“皇后娘娘怎么会在这里?”
她这句话已经近乎一种以下对上的质问。
诚然沈千尘也确实不该出现在外廷的华盖殿,在场其他几人心里也是惊讶的,只是没人傻得去跟新帝计较这点罢了。
沈千尘悠然饮茶,唇畔噙着一抹浅笑,优雅从容,似乎杨太妃根本就没映入她眼眸。
杨太妃还想说什么,下一瞬,前方传来了顾玦冷淡而不失威仪的声音:“凡敲闻登鼓者,杖三十。”
顾玦略一挥手,两个高大威武的锦衣卫就进了华盖殿,气势汹汹地逼近杨太妃。
杨太妃吓得差点没退了一步,眼神闪烁地脱口道:“住手!”
话音才刚落下,判院官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直走到了杨太妃身旁。
他双手呈着一道折子,禀道:“皇上,外面的举子们刚刚联名上了请愿书,请求免除杨太妃的杖责。请愿书在此。”
一个中年內侍接过那封请愿书呈给了顾玦。
杨太妃松了一口气,面色稍缓。
顾玦拿起那封请愿书只扫了一眼,就随意地把它丢在了案上,然后淡淡地下令道:“拖下去,打。”
杨太妃:“!!!”
杨太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眸瞪得老大:“为什么?!”
为什么顾玦可以全然不理会举子们的请愿书,他就不怕犯众怒吗?!
沈千尘低低地轻笑了一声,她的笑声并不特别响亮,但在此刻空旷寂静的华盖殿中,却显得分外的清晰,甚至有种绕梁三日的效果。
“请愿书而已?太妃莫把它当作是太后的懿旨了吗?”沈千尘一边说,一边放下了茶盅,动作优雅,举止大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从容自若的气度,明明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却仿佛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合。
杨太妃:“……”
沈千尘不紧不慢地说道:“举子们有什么资格来动摇圣意?”
“他们说的对,皇上采纳,那就是请愿书。他们说的不对,那就是一张废纸罢了。”
“太妃以为呢?”
杨太妃差点被沈千尘这种理所当然的嚣张态度气得吐血了,喉头微甜,梗着脖子不服气地说道:“皇上难道就不理会民意了吗!就不怕会失了民心吗?!”
沈千尘嫣然一笑,轻描淡写道:“太妃,律法高于一切。”
凡敲登闻鼓者先杖三十是写在大齐律法里的。
顾玦也不说话,眉眼含笑地看着他的小姑娘,他最喜欢她这副伶牙俐齿的模样了,活泼得紧,她这个年纪就该这么活泼才对。
杨太妃气得脸都涨红了,事情都闹到了这个地步,也容不得她退了。
她深吸一口气,振振有词地又道:“皇后娘娘,你既然知道律法高于一切,就该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矩礼数不可废。”
“这里是外廷,皇上在此,娘娘有什么资格在此狂言?”
她番句话等于是在斥责沈千尘后宫干政了,听得刑部尚书等人倒吸了一口气。
他们忍不住就去打量帝后的神色,却见顾玦连眉梢都没动一下,径自饮茶,似乎根本没听到。
沈千尘不怒反笑,甚至于,她的笑容还深了三分,眼眸微眯,好似一朵娇艳夺目的玫瑰倏然绽放。
每个人都知道玫瑰是带刺的。
“太妃都能说,我为什么不能说?”沈千尘反问道。
她没再给杨太妃说话的机会,直接下令道:“带下去,先杖三十再来说话。”
沈千尘在笑,顾玦也依旧在笑,从头到尾他都是用宠溺的眼神看着沈千尘。
刑部尚书等人忍不住在心里感慨:新帝对皇后实在是太纵容了。
两个锦衣卫一点也不客气地钳制住了杨太妃,强势地把人往殿外拖去。
“放开我!放开我……”杨太妃一边挣扎,一边歇斯底里地喊了起来,她那点力气在锦衣卫跟前根本就不够看,三两下就被人拖出了华盖殿。
大理寺卿想了想,还是试着为杨太妃求情道:“皇上,靖郡王太妃也是宗室一员,杖责三十是否太重?臣不如先问询一下她到底有何冤情。”
大齐律例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是为了防止无端刁民恶意上访,只要杨太妃证明自己事出有因,那么免除杖责也算合理。
顾玦淡淡地把方才沈千尘说的一句话重复了一遍:“律法大于一切。”
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眼角抽了一下。说穿了,律法与情理到底孰轻孰重,也就是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顾玦似笑非笑地勾了下唇:“亏你还是大理寺卿,掌刑狱案件审理,位九卿之列,你对律法的敬畏竟然还比不上皇后。”
大理寺卿:“……”
话说到了这份上,大理寺卿也只能识趣地作揖道:“是臣失言,谢皇上提点。”
既然新帝有心给杨太妃也个教训,那么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胳膊扭不过大腿,也没法再劝了。
顾玦从高高的御座上看着下方的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以及礼亲王,直到此刻,才算真正地进入正题:“既然靖郡王太妃告御状,那么朕自然会好好审,给她一个交代。”
大理寺卿干巴巴地赞了句“皇上英明”,心里隐约有了种直觉,今夜还有的闹腾呢。
“裴霖晔,”紧接着,顾玦又吩咐裴霖晔道,“让锦衣卫去外面叫四个举子进来旁听。”
裴霖晔立刻领命而去。
接下来,华盖殿内就静了起来。
殿外夜色如水,只听一下下的杖责声以及杨太妃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地传了过来,还夹着锦衣卫干巴巴的报数声:“三、四、五……”
大理寺卿等三位大人全都不说话,默默地垂首站在一列等着。
他们大理寺、刑部以及都察院都时常接触犯人,杖责什么的也是见怪不怪,只是在这黑灯瞎火的夜晚,听到女子的尖叫声还是让人有些心里发憷,感觉像是有女鬼要来索命似的。
这里最惬意的人大概就是顾玦与沈千尘了,两人自得其乐地喝茶茶,吃吃点心,仿佛外面的惨叫声不过是助兴的丝竹声似的。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当三十数完后,殿外就陷入一片死寂,夜风习习,偶尔吹入灯火通明的华盖殿中。
大理寺卿心里几乎怀疑起杨太妃是不是被那三十大板打得丢了性命。
就在这种诡异的安静中,裴霖晔以及几个锦衣卫带着四个举子进了殿。
这四人从年纪、相貌、气质到衣着打扮各不相同,彼此之间也很生疏,似乎是素不相识的。
四个举子站到了正殿中央,局促紧张地对着顾玦作揖行礼:“参见皇上。”
身为读书人,每个人都梦想过有朝一日可以通过会试,再进宫参加殿试,金榜题名,有机会为朝廷、为天子效力。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第一次进宫,第一次面圣,竟然会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敢抬头去看龙椅上的新帝,生怕自己的举止不妥。
“平身。”
一道清冷平和的男音自前方响起,青年的声音很年轻,很清澈,有着上位者特有的沉稳、坚定。
站在最右侧的宣举人觉得这个声音听着很耳熟,他确信他在哪里听过。
没错,而且就是在最近。
宣举人与另外三个举子同时直起了身,其他三人依旧垂首不敢看顾玦,唯有宣举人大着胆子朝顾玦的方向瞟了过去。
他本来只打算看一眼的,但是,当他的目光对上一张俊美非凡的面庞时,呆住了。
那个相貌宛如谪仙的青年太眼熟了,尤其宣举人在一个时辰前才刚见过对方,对方的身上也还穿着之前在茗芳茶楼里时的那一袭青莲色胡服。
还有,连此刻坐在青年身旁那名芳华正茂的女子也错不了……
是他们!
宣举人身子剧烈地一颤,先是震惊,随即是惊喜。
他今夜在茗芳茶楼里偶遇的这对年轻夫妇竟然是帝后!
这一瞬,他的耳边不由想起了青年在茶楼里说的那些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怦!怦!怦!
他的心脏越跳越快,仿佛快要从心口跳出来了,心里的各种感觉最后凝聚为一种名为崇敬的情绪。
忽然间,他就对这位新帝更有信心了;
忽然间,他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被锦衣卫挑中出现在这里了,明明他根本就没在请愿书上留名。
他咬紧了牙关,心里知道利害,所以哪怕认出了顾玦,也什么都没说。
宣举人那短短一瞬间的神情变化没逃过顾玦的眼睛,顾玦对着他含笑点了下头。
其他举子们得见圣容,也都不敢随意开口说话。
顾玦把玩着今天沈千尘刚送他的礼物,也就是那把折扇,随意地扇了两下折扇,开门见山地说道:“刚刚,朕看到了你们上的请愿书,知道各位在为了靖郡王太妃请愿,所以,就让你们也过来听审。”
“大齐律有云,凡敲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你们身为举人,寒窗苦读多年,也都是学富五车之辈,不会不知吧。”
“律法不一定合理,可以修改,却不可轻易豁免犯法之人,否则就不能以儆效尤。”
说穿了,律法是为了对内维持秩序,是用以威吓世人,让世人不敢触犯律法,如此国家才能安稳。
除了宣举人外的另外三个举子们都有在请愿书上留名,此刻被顾玦说得十分惭愧。确实,若是人人犯法后,都来求情求赦免,那律法何用?!
其中一个四十出头、面貌斯文的举子大着胆子说道:“学生谢皇上指点,受益匪浅,定铭记于心。”
说话间,一个高大的锦衣卫进来了,他的身后两个內侍抬着一个担架,病怏怏的杨太妃就躺在担架上,头发凌乱,脸色惨白,眼眶红通通的,嘴唇微微颤颤的。
她就像是一朵快要谢了的残花又经了一番风吹雨打,眼看着就要从枝头坠落了。
三十杖打下去可不轻,杨太妃此时根本就起不了身,无力地卧在担架上,当担架落地时,她倒抽了一口冷气,身子一颤,似乎是碰到了伤处。
那高大的锦衣卫对着顾玦抱拳禀道:“皇上,杨太妃已经受廷杖三十,太医已经给太妃瞧过,也上了药。”
------题外话------
有二更
杨太妃的右手高举着鼓槌,又继续敲起了前方的登闻鼓。
那么决绝,那么悲怆。
与娇小的妇人相比,大红色的登闻鼓显得巨大而厚重,也衬得妇人越发荏弱。
人都是容易同情弱者的,眼前这一幕看在后方的这些围观者眼里,心里对杨太妃的同情更浓了。
一个个说着顾锦对继母不孝,斥皇后徇私,又可怜杨太妃本该是安享晚年的老封君,却被晚辈欺凌至此。
这些围观者的私议声也传入了后方的顾玦与沈千尘耳中,两人脸上戴着喜鹊面具,从面具后露出的眼眸皆是含着笑。
沈千尘微微踮起脚,凑到顾玦的耳边,悄声与他咬耳朵:“这一出出的还真有意思。”
顾玦接着俯首凑到她耳边,也小声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他们要是再晚些回来,可就错过这出好戏了。
两人看杨太妃这一节戏也唱得七七八八了,手牵着手从人群中走了出去,往午门方向去了。
这边既然敲了登闻鼓,那肯定是要报到天听的。
根本没有人发现顾玦与沈千尘来了又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诸在杨太妃的身上。
判院官头更疼了,好心劝道:“杨太妃,击闻登鼓,可是要杖三十的。”
他是好意提醒杨太妃,杨太妃要是现在赶紧走,那还来得及,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了对方的廷杖三十之罚。
杨太妃当然听得明白对方的言下之意,却没打算走。
她也害怕被杖责三十,可是她觉得她来敲登闻鼓有理有据,现在这里又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事态发展呢,新帝为了名声也不会打她的。
杨太妃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架势,抬眼直视判院官的眼眸,正色道:“你不用劝我,我要见皇上,我不能眼看着皇上被奸人蒙蔽了圣听。”
她不说皇帝徇私,只把矛头对准了顾锦与沈千尘。
那些百姓与学子们也是于心不忍,廷杖三十连一个壮汉都受不住,更何况杨太妃不过是一个弱女子,瞧着走上几步就要大喘气的样子。
一片喧哗声中,李举人正气凛然地对着其他学子们又道:“受害者想要伸冤却要被廷杖,实在是不公!”
“各位兄台,太妃为求公正,不惜铤而走险,奋力一搏,如此精神也是可赞可叹,吾等今天既然在此,就不能让这等不平之事发生。”
“小弟有一个提议,不如我们联名为太妃担保如何?”
他这么一说,好几人也是有所触动,纷纷点头,感动于杨太妃的宁折不弯。
在一片赞同声中,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李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现在也还只是太妃的一面之词,孰是孰非,还不好说。”
说话的是宣举人,他身旁的另一个方脸举子也是附和道:“宣兄所言甚是,宗室分家照理说应该也会有宗令和其他王亲见证才是,皇后偏帮其姨丈,那其他宗室王亲呢?”
“联名担保绝非小事,还是应该慎重才是……”
这些举子说着就又争执了起来,有人支持联名单担保,有人嘲讽宣举人他们怕事,有人犹豫不决。
他们还没争出个所以然来,裴霖晔就带着几个锦衣卫来到了长安右门。
“太妃,皇上有请。”裴霖晔对着杨太妃伸手做请状。
杨太妃闻言欣喜若狂,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鼓槌,昂首挺胸地说道:“走吧!”她压抑着心底的雀跃,告诉自己,这才是第一步而已。
两盏茶后,杨太妃就被裴霖晔带到了华盖殿外。
裴霖晔进殿去通传,让她在外面等着。
这一等就是足足半个时辰,等得杨太妃两脚发麻,精疲力尽。
当杨太妃几乎要怀疑顾玦是不是在戏耍自己时,却看到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以及礼亲王从宫门的方向匆匆地往这边来了。
很显然,这四位大人是被顾玦临时宣进宫来的。
四位大人其实心里憋着一股子火气,这大晚上的,好不容易可以歇下了却被临时宣进了宫,谁会高兴啊。偏偏杨太妃敲了登闻鼓告御状,按照律法,皇帝就得受理此案,连皇帝都被扰得不能歇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哪里有抱怨的立场。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分别代表刑部、大理寺与检察院,他们三位到场就意味着接下来不仅仅是天子亲审,也同时是三司会审了。
杨太妃心里暗暗地松了半口气:有这三位大人在场做见证最好,对她更为有利。
紧接着,杨太妃、礼亲王、刑部尚书等人就进了华盖殿的正殿,殿内点着一盏盏灯笼,把里面照得亮如白昼。
顾玦与沈千尘就坐在正前方的主位上,两人还穿着之前出宫时穿的衣裳,只是除下了面具。
“参见皇上,皇后娘娘。”杨太妃与其他四人一起给顾玦夫妇行了礼。
屈膝的同时,杨太妃不着痕迹地扫了顾玦一眼,顾玦闲适地坐在金漆龙椅上,一头墨发随意地半束在脑后,目光幽邃清冷。
当杨太妃的目光不小心与他四目相对时,就感觉到对方居高临下的目光中透着一种莫名的威压,一瞬间,她整根脊柱上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心口发紧。
这个时候决不能露怯。杨太妃在心里告诫自己,骄傲地把脖子一梗,又去看坐在顾玦身旁的沈千尘,恨意与憎恶霎时间从心底涌了上来。
杨太妃最厌恶的人就是沈千尘了。
从前,沈千尘没有嫁给顾玦时,顾锦、沈菀夫妇俩一直“听话”得很,可自从沈千尘与顾玦成亲后,顾锦一家子就跟找了靠山似的,越来越不把她这个继母放在眼里。
杨太妃保养得当的手紧紧地攥成了拳头,指甲掐着掌心,想起了前几日她去找顾锦借银子却被沈菀赶了出来的事。
她这辈子还从不曾这样被人扫地出门过!
杨太妃又羞又恼又恨,觉得顾锦与沈菀就是因为仗着有沈千尘这个皇后撑腰,才敢这么对自己!!
哼,这个沈菀不过头不会下蛋的母鸡,连儿子都生不出来,他们家也就一个小丫头片子凭什么继承郡王府七成家业,这些银子本来就都应该是自家孙子的。
杨太妃越想越是理直气状,暗骂顾锦当初卑鄙无耻,趁人之危。
杨太妃心里憋着一口火气,忍不住就阴阳怪气地说道:“皇后娘娘怎么会在这里?”
她这句话已经近乎一种以下对上的质问。
诚然沈千尘也确实不该出现在外廷的华盖殿,在场其他几人心里也是惊讶的,只是没人傻得去跟新帝计较这点罢了。
沈千尘悠然饮茶,唇畔噙着一抹浅笑,优雅从容,似乎杨太妃根本就没映入她眼眸。
杨太妃还想说什么,下一瞬,前方传来了顾玦冷淡而不失威仪的声音:“凡敲闻登鼓者,杖三十。”
顾玦略一挥手,两个高大威武的锦衣卫就进了华盖殿,气势汹汹地逼近杨太妃。
杨太妃吓得差点没退了一步,眼神闪烁地脱口道:“住手!”
话音才刚落下,判院官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直走到了杨太妃身旁。
他双手呈着一道折子,禀道:“皇上,外面的举子们刚刚联名上了请愿书,请求免除杨太妃的杖责。请愿书在此。”
一个中年內侍接过那封请愿书呈给了顾玦。
杨太妃松了一口气,面色稍缓。
顾玦拿起那封请愿书只扫了一眼,就随意地把它丢在了案上,然后淡淡地下令道:“拖下去,打。”
杨太妃:“!!!”
杨太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眸瞪得老大:“为什么?!”
为什么顾玦可以全然不理会举子们的请愿书,他就不怕犯众怒吗?!
沈千尘低低地轻笑了一声,她的笑声并不特别响亮,但在此刻空旷寂静的华盖殿中,却显得分外的清晰,甚至有种绕梁三日的效果。
“请愿书而已?太妃莫把它当作是太后的懿旨了吗?”沈千尘一边说,一边放下了茶盅,动作优雅,举止大方,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从容自若的气度,明明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却仿佛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合。
杨太妃:“……”
沈千尘不紧不慢地说道:“举子们有什么资格来动摇圣意?”
“他们说的对,皇上采纳,那就是请愿书。他们说的不对,那就是一张废纸罢了。”
“太妃以为呢?”
杨太妃差点被沈千尘这种理所当然的嚣张态度气得吐血了,喉头微甜,梗着脖子不服气地说道:“皇上难道就不理会民意了吗!就不怕会失了民心吗?!”
沈千尘嫣然一笑,轻描淡写道:“太妃,律法高于一切。”
凡敲登闻鼓者先杖三十是写在大齐律法里的。
顾玦也不说话,眉眼含笑地看着他的小姑娘,他最喜欢她这副伶牙俐齿的模样了,活泼得紧,她这个年纪就该这么活泼才对。
杨太妃气得脸都涨红了,事情都闹到了这个地步,也容不得她退了。
她深吸一口气,振振有词地又道:“皇后娘娘,你既然知道律法高于一切,就该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矩礼数不可废。”
“这里是外廷,皇上在此,娘娘有什么资格在此狂言?”
她番句话等于是在斥责沈千尘后宫干政了,听得刑部尚书等人倒吸了一口气。
他们忍不住就去打量帝后的神色,却见顾玦连眉梢都没动一下,径自饮茶,似乎根本没听到。
沈千尘不怒反笑,甚至于,她的笑容还深了三分,眼眸微眯,好似一朵娇艳夺目的玫瑰倏然绽放。
每个人都知道玫瑰是带刺的。
“太妃都能说,我为什么不能说?”沈千尘反问道。
她没再给杨太妃说话的机会,直接下令道:“带下去,先杖三十再来说话。”
沈千尘在笑,顾玦也依旧在笑,从头到尾他都是用宠溺的眼神看着沈千尘。
刑部尚书等人忍不住在心里感慨:新帝对皇后实在是太纵容了。
两个锦衣卫一点也不客气地钳制住了杨太妃,强势地把人往殿外拖去。
“放开我!放开我……”杨太妃一边挣扎,一边歇斯底里地喊了起来,她那点力气在锦衣卫跟前根本就不够看,三两下就被人拖出了华盖殿。
大理寺卿想了想,还是试着为杨太妃求情道:“皇上,靖郡王太妃也是宗室一员,杖责三十是否太重?臣不如先问询一下她到底有何冤情。”
大齐律例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是为了防止无端刁民恶意上访,只要杨太妃证明自己事出有因,那么免除杖责也算合理。
顾玦淡淡地把方才沈千尘说的一句话重复了一遍:“律法大于一切。”
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眼角抽了一下。说穿了,律法与情理到底孰轻孰重,也就是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顾玦似笑非笑地勾了下唇:“亏你还是大理寺卿,掌刑狱案件审理,位九卿之列,你对律法的敬畏竟然还比不上皇后。”
大理寺卿:“……”
话说到了这份上,大理寺卿也只能识趣地作揖道:“是臣失言,谢皇上提点。”
既然新帝有心给杨太妃也个教训,那么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胳膊扭不过大腿,也没法再劝了。
顾玦从高高的御座上看着下方的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以及礼亲王,直到此刻,才算真正地进入正题:“既然靖郡王太妃告御状,那么朕自然会好好审,给她一个交代。”
大理寺卿干巴巴地赞了句“皇上英明”,心里隐约有了种直觉,今夜还有的闹腾呢。
“裴霖晔,”紧接着,顾玦又吩咐裴霖晔道,“让锦衣卫去外面叫四个举子进来旁听。”
裴霖晔立刻领命而去。
接下来,华盖殿内就静了起来。
殿外夜色如水,只听一下下的杖责声以及杨太妃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地传了过来,还夹着锦衣卫干巴巴的报数声:“三、四、五……”
大理寺卿等三位大人全都不说话,默默地垂首站在一列等着。
他们大理寺、刑部以及都察院都时常接触犯人,杖责什么的也是见怪不怪,只是在这黑灯瞎火的夜晚,听到女子的尖叫声还是让人有些心里发憷,感觉像是有女鬼要来索命似的。
这里最惬意的人大概就是顾玦与沈千尘了,两人自得其乐地喝茶茶,吃吃点心,仿佛外面的惨叫声不过是助兴的丝竹声似的。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当三十数完后,殿外就陷入一片死寂,夜风习习,偶尔吹入灯火通明的华盖殿中。
大理寺卿心里几乎怀疑起杨太妃是不是被那三十大板打得丢了性命。
就在这种诡异的安静中,裴霖晔以及几个锦衣卫带着四个举子进了殿。
这四人从年纪、相貌、气质到衣着打扮各不相同,彼此之间也很生疏,似乎是素不相识的。
四个举子站到了正殿中央,局促紧张地对着顾玦作揖行礼:“参见皇上。”
身为读书人,每个人都梦想过有朝一日可以通过会试,再进宫参加殿试,金榜题名,有机会为朝廷、为天子效力。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第一次进宫,第一次面圣,竟然会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敢抬头去看龙椅上的新帝,生怕自己的举止不妥。
“平身。”
一道清冷平和的男音自前方响起,青年的声音很年轻,很清澈,有着上位者特有的沉稳、坚定。
站在最右侧的宣举人觉得这个声音听着很耳熟,他确信他在哪里听过。
没错,而且就是在最近。
宣举人与另外三个举子同时直起了身,其他三人依旧垂首不敢看顾玦,唯有宣举人大着胆子朝顾玦的方向瞟了过去。
他本来只打算看一眼的,但是,当他的目光对上一张俊美非凡的面庞时,呆住了。
那个相貌宛如谪仙的青年太眼熟了,尤其宣举人在一个时辰前才刚见过对方,对方的身上也还穿着之前在茗芳茶楼里时的那一袭青莲色胡服。
还有,连此刻坐在青年身旁那名芳华正茂的女子也错不了……
是他们!
宣举人身子剧烈地一颤,先是震惊,随即是惊喜。
他今夜在茗芳茶楼里偶遇的这对年轻夫妇竟然是帝后!
这一瞬,他的耳边不由想起了青年在茶楼里说的那些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怦!怦!怦!
他的心脏越跳越快,仿佛快要从心口跳出来了,心里的各种感觉最后凝聚为一种名为崇敬的情绪。
忽然间,他就对这位新帝更有信心了;
忽然间,他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被锦衣卫挑中出现在这里了,明明他根本就没在请愿书上留名。
他咬紧了牙关,心里知道利害,所以哪怕认出了顾玦,也什么都没说。
宣举人那短短一瞬间的神情变化没逃过顾玦的眼睛,顾玦对着他含笑点了下头。
其他举子们得见圣容,也都不敢随意开口说话。
顾玦把玩着今天沈千尘刚送他的礼物,也就是那把折扇,随意地扇了两下折扇,开门见山地说道:“刚刚,朕看到了你们上的请愿书,知道各位在为了靖郡王太妃请愿,所以,就让你们也过来听审。”
“大齐律有云,凡敲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你们身为举人,寒窗苦读多年,也都是学富五车之辈,不会不知吧。”
“律法不一定合理,可以修改,却不可轻易豁免犯法之人,否则就不能以儆效尤。”
说穿了,律法是为了对内维持秩序,是用以威吓世人,让世人不敢触犯律法,如此国家才能安稳。
除了宣举人外的另外三个举子们都有在请愿书上留名,此刻被顾玦说得十分惭愧。确实,若是人人犯法后,都来求情求赦免,那律法何用?!
其中一个四十出头、面貌斯文的举子大着胆子说道:“学生谢皇上指点,受益匪浅,定铭记于心。”
说话间,一个高大的锦衣卫进来了,他的身后两个內侍抬着一个担架,病怏怏的杨太妃就躺在担架上,头发凌乱,脸色惨白,眼眶红通通的,嘴唇微微颤颤的。
她就像是一朵快要谢了的残花又经了一番风吹雨打,眼看着就要从枝头坠落了。
三十杖打下去可不轻,杨太妃此时根本就起不了身,无力地卧在担架上,当担架落地时,她倒抽了一口冷气,身子一颤,似乎是碰到了伤处。
那高大的锦衣卫对着顾玦抱拳禀道:“皇上,杨太妃已经受廷杖三十,太医已经给太妃瞧过,也上了药。”
------题外话------
有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