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压力下的头脑风暴
最近更新:叛逃之后(西幻nph)
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伤寒
谁家正经宿主日常被攻略?(快穿)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
缚剑(修仙NPH)
快穿之天师逆袭
在狗血文里做返聘老师[快穿]
漂亮npc是小可怜[快穿]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新皇登基会逐渐将朝堂官员都换成自己的心腹,这是常有之事,但是通常来说,这个更换的过程或持续数年甚至是十数年,具体速度要视情况而定。
孙尚书在朝堂浸淫多年,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自昨天下朝之后,他便一直在回想朝会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仔仔细细的回忆所有的细节,以至于在廷议的前半段,他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
一直到李廷机那个蠢货无故挑衅沈鲤,惹得廷臣猜测纷纷,皇帝不得不命御马监太监王安出面传口谕安抚,孙丕扬才确定了一点,今上目前没有对六部七卿和内阁大换血的想法。
其实这也容易理解,不仅仅是内阁,外朝当中,孙丕扬自己已经七十一岁了,刑部尚书萧大亨比他还大,已经七十二岁了,再往下数,兵部尚书石星六十五岁,而户部尚书赵世卿和礼部尚书冯琦则相对年轻。
也就是说,实际上就算皇帝不动手,孙天官也干不了几年了,他原本想着,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这几年,然后风光的致仕归乡,此生也算无憾。
但是谁料到,新皇登基竟然直接将枪口对准了他,若是皇帝准备大换血,孙丕扬也就认了,可是皇帝明明一心维稳,为何却偏偏要与他过不去?
若说是柿子挑软的捏,刑部的萧尚书比他年龄还大,而且在六部当中的排名也相对靠后,怎么算都应该先对刑部动手啊!
若说是要排除异己,树立权威,更是数不着他,他虽然和浙党大佬朱赓交情不浅,但是自己却并非浙党中人,皇帝要树立权威,从内阁开始最为容易,毕竟阁臣皆出上意,要罢免一位阁臣,远远比罢免一位吏部尚书要容易。
更何况内阁当中还杵着一位同为浙党大佬,而且年龄更大的沈鲤沈阁老,所以孙天官着实想不明白,为何天子会从他开始下手……
不过孙天官到底是官场老油条,将朝会之上的事情细细的捋过一遍之后,就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都忽略掉的可疑之处。
那就是朝会最开始的时候,首辅大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放下身家为新皇第一诏背书!
或许在外界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在懂行的朝臣们看来,这却绝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
地位高如内阁首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得到皇帝的尊重,若是他不愿意宣诏的话,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强迫他,而首辅乃是众臣之首,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所作出的任何举动都会被朝臣细细解读。
所以但凡位居高位之人,行事都必定谨慎无比,元辅大人肯放下身段为新皇背书,只能说明,他们二人已经联手了。
这一点并不难猜,朝臣当中有不少人都看出来了,但是让孙丕扬感到疑惑的是,皇帝和元辅之间,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默契,才会造成大朝会上的局面。
他有预感,只要能够想通这一点,便能够找到解决自己困境的法子……
与此同时,孙天官继续回想大朝会上发生的种种,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内阁的一干辅臣察觉到首辅和皇帝有联合的迹象之后,便不约而同的出手破坏这种联盟,这孙丕扬能够理解。
毕竟首辅在内阁的权威已经够重了,若是再得到皇帝无条件的支持,那哪还有其他阁臣说话的余地,让他感到奇怪的是王锡爵的举动。
这位德高望重的元辅大人,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竟然选择了重拾一条鞭法来弥合被阁臣破坏掉的和皇帝之间的信任。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元辅和皇帝之间的联合,并非是皇帝上赶着要和王锡爵合作,而是王锡爵迫切的想要取得皇帝的支持。
想通了这一点,孙丕扬感觉到自己的思路顿时畅通了许多。
他的确和当今天子的交情不多,但是和王锡爵却是老交道的,自然对于他的政治倾向和理念却是了解的很,这个老头想要改革吏治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不过先皇一直深居宫中,对于王锡爵的这种方针不置可否,没有皇帝的支持,仅凭王锡爵一人之力,显然无法推动此事。
更何况,他身为首辅,需要平衡朝局,处理朝务,有办不完的事情,时间一久也就搁置下来了。
对于王锡爵的这种想法,孙丕扬其实是不反对的,他身为吏部尚书,其实更清楚如今的大明官场问题又多大,但是还是那句话,不是任何人都是张居正,也不是任何人都有改革的决心。
孙丕扬老了,至多再有五年的时间,他就要致仕归乡了,在这段仕途黄昏的时候,他不愿意再折腾了,何况他多年以来秉持的信条就是低调平衡,这种出头鸟的事情,不适合他来做。
但是王锡爵却一直没有放弃,原本王锡爵上没有皇帝的支持,下没有他这个吏部尚书的配合,这个想法也仅仅是个想法而已,但是如今,孙丕扬几乎能够肯定,王锡爵必定说动了皇帝,决心在吏治上下功夫。
也正是因此,王锡爵才不惜重启一条鞭法,也不愿放弃和皇帝来之不易的联合,而有了皇帝的支持,想要整顿吏治,下一步显然就是要将握着铨选大权的吏部掌握在手中。
而一心只想求个安稳退休的孙丕扬,也就理所当然的无辜躺枪了!
想明白了这些,孙丕扬顿时豁然开朗,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就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开始行动起来了。
于是才有了廷议之上,孙尚书一反常态的强势面孔!
当然,这个强势不是对着皇帝的,而是对着朝臣的,既然皇帝和首辅已经达成了一致,要整顿吏治,那么在这个朝廷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挡得住。
为了不成为第一个被牺牲掉的倒霉蛋,摆在孙丕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和皇帝站在统一战线,成为皇帝整顿吏治的一把尖刀!
孙尚书在朝堂浸淫多年,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自昨天下朝之后,他便一直在回想朝会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仔仔细细的回忆所有的细节,以至于在廷议的前半段,他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
一直到李廷机那个蠢货无故挑衅沈鲤,惹得廷臣猜测纷纷,皇帝不得不命御马监太监王安出面传口谕安抚,孙丕扬才确定了一点,今上目前没有对六部七卿和内阁大换血的想法。
其实这也容易理解,不仅仅是内阁,外朝当中,孙丕扬自己已经七十一岁了,刑部尚书萧大亨比他还大,已经七十二岁了,再往下数,兵部尚书石星六十五岁,而户部尚书赵世卿和礼部尚书冯琦则相对年轻。
也就是说,实际上就算皇帝不动手,孙天官也干不了几年了,他原本想着,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这几年,然后风光的致仕归乡,此生也算无憾。
但是谁料到,新皇登基竟然直接将枪口对准了他,若是皇帝准备大换血,孙丕扬也就认了,可是皇帝明明一心维稳,为何却偏偏要与他过不去?
若说是柿子挑软的捏,刑部的萧尚书比他年龄还大,而且在六部当中的排名也相对靠后,怎么算都应该先对刑部动手啊!
若说是要排除异己,树立权威,更是数不着他,他虽然和浙党大佬朱赓交情不浅,但是自己却并非浙党中人,皇帝要树立权威,从内阁开始最为容易,毕竟阁臣皆出上意,要罢免一位阁臣,远远比罢免一位吏部尚书要容易。
更何况内阁当中还杵着一位同为浙党大佬,而且年龄更大的沈鲤沈阁老,所以孙天官着实想不明白,为何天子会从他开始下手……
不过孙天官到底是官场老油条,将朝会之上的事情细细的捋过一遍之后,就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都忽略掉的可疑之处。
那就是朝会最开始的时候,首辅大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放下身家为新皇第一诏背书!
或许在外界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在懂行的朝臣们看来,这却绝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
地位高如内阁首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得到皇帝的尊重,若是他不愿意宣诏的话,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强迫他,而首辅乃是众臣之首,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所作出的任何举动都会被朝臣细细解读。
所以但凡位居高位之人,行事都必定谨慎无比,元辅大人肯放下身段为新皇背书,只能说明,他们二人已经联手了。
这一点并不难猜,朝臣当中有不少人都看出来了,但是让孙丕扬感到疑惑的是,皇帝和元辅之间,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默契,才会造成大朝会上的局面。
他有预感,只要能够想通这一点,便能够找到解决自己困境的法子……
与此同时,孙天官继续回想大朝会上发生的种种,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内阁的一干辅臣察觉到首辅和皇帝有联合的迹象之后,便不约而同的出手破坏这种联盟,这孙丕扬能够理解。
毕竟首辅在内阁的权威已经够重了,若是再得到皇帝无条件的支持,那哪还有其他阁臣说话的余地,让他感到奇怪的是王锡爵的举动。
这位德高望重的元辅大人,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竟然选择了重拾一条鞭法来弥合被阁臣破坏掉的和皇帝之间的信任。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元辅和皇帝之间的联合,并非是皇帝上赶着要和王锡爵合作,而是王锡爵迫切的想要取得皇帝的支持。
想通了这一点,孙丕扬感觉到自己的思路顿时畅通了许多。
他的确和当今天子的交情不多,但是和王锡爵却是老交道的,自然对于他的政治倾向和理念却是了解的很,这个老头想要改革吏治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不过先皇一直深居宫中,对于王锡爵的这种方针不置可否,没有皇帝的支持,仅凭王锡爵一人之力,显然无法推动此事。
更何况,他身为首辅,需要平衡朝局,处理朝务,有办不完的事情,时间一久也就搁置下来了。
对于王锡爵的这种想法,孙丕扬其实是不反对的,他身为吏部尚书,其实更清楚如今的大明官场问题又多大,但是还是那句话,不是任何人都是张居正,也不是任何人都有改革的决心。
孙丕扬老了,至多再有五年的时间,他就要致仕归乡了,在这段仕途黄昏的时候,他不愿意再折腾了,何况他多年以来秉持的信条就是低调平衡,这种出头鸟的事情,不适合他来做。
但是王锡爵却一直没有放弃,原本王锡爵上没有皇帝的支持,下没有他这个吏部尚书的配合,这个想法也仅仅是个想法而已,但是如今,孙丕扬几乎能够肯定,王锡爵必定说动了皇帝,决心在吏治上下功夫。
也正是因此,王锡爵才不惜重启一条鞭法,也不愿放弃和皇帝来之不易的联合,而有了皇帝的支持,想要整顿吏治,下一步显然就是要将握着铨选大权的吏部掌握在手中。
而一心只想求个安稳退休的孙丕扬,也就理所当然的无辜躺枪了!
想明白了这些,孙丕扬顿时豁然开朗,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就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开始行动起来了。
于是才有了廷议之上,孙尚书一反常态的强势面孔!
当然,这个强势不是对着皇帝的,而是对着朝臣的,既然皇帝和首辅已经达成了一致,要整顿吏治,那么在这个朝廷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挡得住。
为了不成为第一个被牺牲掉的倒霉蛋,摆在孙丕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和皇帝站在统一战线,成为皇帝整顿吏治的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