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文屋 都市言情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 消失了的古代“菜中之王”:葵
    汉代文学家刘向在《列女传》中讲过一个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鲁国漆室地方有一女子,过了出嫁年龄还没出阁。有一天,她抱着柱子悲愤地长啸,邻居以为她想嫁人,就来问她到底在担忧什么,这个女子说:“我担忧的是鲁国国君太老,而太子太小,将来可能会发生动乱。”
    她的邻居就不懂了,说:“这种事难道不应该是士大夫担忧的吗?咱们管得着吗?”
    鲁女说:“没这么简单,以前晋国有客人住在我家,把马拴在菜园里,不料马脱逃奔跑,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又有一次,邻居家的女儿私奔,跟着别人逃走了。她家里的人请我哥哥前往追赶,途中正碰上因久雨涨水,我哥哥落入水流中淹死,他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所以说啊,很多灾祸都是外部环境改变所造成的,我们鲁国发生动乱的时候,我们自己难道有什么好果子吃吗?”
    后来鲁国果然如她所说发生了内乱,幸好鲁女有所准备,才幸免于难。
    这个故事里提到了一种家常蔬菜,叫“葵”,在长达2000余年的时间里,它都是人们口中传颂的“菜中之王”。诗人用柔软的笔触为它写下一首又一首不朽诗篇;忠臣烈士把它视作图腾,宣称要像它一样效忠帝王;农夫们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来种植它,以祈求一个好收成;就连君王都用它作为珍贵的食物来祭祀祖先。
    但是仿佛一夕之间,它被打下尘埃,慢慢淡出了大多数人的餐桌,甚至现在大多数人提起它时,第一反应都变成了像对待完全不同的一种外来植物。如今它甚至已经沦为野草,只有少数地方还残存着一丝足迹,诉说着它那传奇一般的过往……
    它就是葵,一种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老蔬菜。
    葵的历史
    《诗经》中有一首《国风·豳风·七月》,用一个亲历者的视角把周代早期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忠实记录了下来。这首长诗里面有一句是“七月烹葵及菽”。菽,就是大豆,“五谷”之一。葵可以跟菽并称,可见,周代早期,葵就已经是我们祖先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了。
    事实上,葵确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华夏民族的主要蔬菜之一。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到养生时,有这样一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代的王冰注释说:“五菜者,谓葵、藿、薤、葱、韭也。”葱和韭菜不需要多做解释,我们今天也常吃。藿,就是豆类的嫩叶,现在已经基本不吃了。薤,是一种长得有点像小蒜的蔬菜,南方人用来腌制藠头。那么,名列五菜之首的“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曾经大名鼎鼎的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呢?
    不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少吃到葵,就连明代末年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虽然说“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但十分狠心地把它归类到了草类中,而不称作蔬菜了。因为:“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到了清代中后期,植物学家吴其濬需要经过详尽的考证才能确定,古书中的葵就是一种名叫“冬苋菜”的野草,已经只在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少数几个省还有种植了。
    令人迷惑的“葵”和“向日葵”
    有一个跟葵有关的成语,叫“葵藿向日”,意思是葵和藿两种植物总是向着太阳生长,古代以此比喻臣子的忠心耿耿。三国时期的文豪曹植在《求通亲亲表》中也用“葵藿”来象征忠贞之士:
    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代大诗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也说:“葵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说起葵的这种特性,我们多半想起来的是花盘会跟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但是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才传入我国,曹植和杜甫肯定都没见过。这里提到的葵肯定还是古人当成蔬菜吃的那种葵。
    原来啊,葵菜有个特性,那就是叶子会朝着阳光照射的方向生长,还会主动把自己的根茎遮盖起来。古人看见了,就赋予了它“忠心护主”的特性。成书于战国早期的《左传》中记载了一段孔子的话,里面就提到了葵:“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然而葵只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又懂得什么叫忠心呢?
    那么葵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汪曾祺先生说他出差到湖南的时候,有幸在一家小饭店里吃到过一次清炒的冬苋菜,口感滑滑的,也不太容易嚼烂,说实话,并不好吃。拿来做汤倒还不错,有一种清香的气味,所以古人大多数时候也是用葵来做羹汤的。
    有一首十分动人的汉乐府,叫《十五从军征》,它描写的是一位少年从军的战士,在年老后回到家乡时看到的凄惨景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旅”是指家种的植物跑到野外,自生自长,不是纯粹的野物。从这句诗就能看出来,当时人们对葵的感情。当然,这首诗最感人的一句莫过于:“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那些曾经和自己一同吃糙米饭、喝葵菜汤的亲人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呢?
    葵菜还可以通过腌制做成咸菜,和其他咸菜一起储备起来,用以帮助祖先们度过漫长的冬天。在遥远的周代,葵菜制成的咸菜还曾经是祭祀祖先的神圣食物。《周礼·天官》中说“醢人”要负责准备用来祭祀的“五齐、七醢、七菹、三臡”。菹,就是腌制的咸菜,七菹即七种腌菜。哪七种呢?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解释说,就是韭菹、茆(莼菜)菹、葵菹、箈(嫩竹笋)菹、笋菹、菁(蔓菁)菹、芹菹。
    这么看来,祖先们吃到的蔬菜还真是相当乏味啊!
    葵的衰落
    古代人对葵这一“五菜之主”曾经是相当喜爱和珍惜的。汉乐府中的名篇《长歌行》中开篇就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园葵诗》中也写道:“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稀。”大概在那个时期的人们心目中,在自家院子里长得郁郁青青的葵菜代表了富足和丰饶吧。
    那么葵菜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呢?应该不早于唐代,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还写过“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诗句,说明至少在当时,葵还是家常蔬菜。不过它的竞争者已经开始出现并且蚕食它的统治领域,随着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渐密切,菠菜、莴苣等一大批新兴的蔬菜开始占据人们的餐桌。再加上菘这种葵的老对手也开始在选育中进化,“菜中之王”的美誉很快就要易主了。
    唐代中期,人们选育出了一种味道脆甜、食后无渣、营养丰富,又产量惊人的新型蔬菜——白菘,也就是后来的大白菜。到了宋代以后,白菜基本长成了我们今天的样子,逐渐占据了菜园中最好的位置。著名吃货诗人苏东坡在《雨后行菜圃》诗中说:“脆美牙颊向,白菘类羔豚。”大约从这时开始,古老的葵菜就已经失去人们的宠爱了吧。
    葵菜虽然曾经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两年,号称是野外生长纯天然无污染的葵菜突然又获得了城市踏青人群的喜爱,偶尔在菜市场上也能见到有小贩在摆摊叫卖,价格还颇不便宜,超过大白菜许多倍。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因祸得福呢?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口茶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现存不多见的汝窑珍品瓷器之一。葵口是古代器物常见造型,以葵花为原型。
    拉丁学名:malvacrisp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锦葵科,锦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产自中国甘肃、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最新入库: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  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  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顶撞  大雍翻译官  驀然回首  香菜与猪血糕  你是暗夜中的灯火  不曾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