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尚未撕破脸,他当然不敢承认自己已在揣测人家是准备谋反。李增望着花厅门外的庭院,暗暗盘算自己是不是该以身体不适为由,先回公署去。虽说都是人家安化王府的地盘,好歹躲到那里,等人家要动手的时候也能晚死一时,说不定还有望趁乱逃走呢。
    正这么想着,便见庭院那头出现一丛人影,竟是朱台涟陪同着安化王、在一众下人的簇拥着下走来了。
    原来今日的宴会安化王也要到场,李增先是心头一紧,继而又是稍稍一松。安化王平日不问外事、沉迷于临帖的做派早已深入人心,虽说人心难测,但这样平日连文武官员的面都不见的老王爷会有心谋反,总还是令人难以想象,总比愤世嫉俗的王长子谋反要难想象得多了,所以一见王爷现身,李增立刻就觉得谋反的传言不那么像真的。
    宾客都已到齐有一阵了,主人才现身,本是挺失礼的做派,不过人家主人是宗室郡王,又有今天特殊的气氛垫底,就没人有心思去计较这份失礼了。待安化王与朱台涟进屋,众宾客都纷纷起身施礼问安。
    安化王一日往日笑容温煦,谦和有礼,看不出有何特异。不过宾客们很快都留意到,往日一直与父亲貌合神离的王长子朱台涟今日似乎显得对父亲格外礼敬,不但陪同父亲一同到场,神色也比从前更显恭谨,甚至还在进门之时,亲手搀扶了父亲一下。
    众人早知安化王父子不和,平日无事几乎不相往来,连在外人面前做戏都是点到为止,十分勉强,见了这情景,心中无不纳罕,也都感觉到,今日怕是真有点特别。
    “有劳诸位久等了。”安化王在主位就座,简单客套了一句之后,便吩咐下人即刻开宴。
    今天这场合是注定没什么人有心情吃喝了,好在官场中人个个都有演技傍身,只需随着主人敬酒饮酒,说些场面话,便可大体转圜。
    所有宾客都时刻留意着王爷与王长子的动向,终于在酒过三巡之后,见到那父子俩交换了一下眼神,安化王便开了口:“诸位请听我一言。”
    终于来了,今天的正题就要揭晓,宾客们大多是既盼望又惶恐,仅有如姜炜这样极少数已知内情的人仍可保持心平气和。
    安化王朝在座宾客们缓缓望了一遍,他近年来眼神渐渐不济,看人的时候惯于微微眯着眼,目中神采黯淡,望上去总给人一种疲惫又忧愁的感觉,这使得他看上去就像一位常年操心劳力的老人,缺乏宗室郡王养尊处优的富态。
    安化王缓缓开口:“我朱虽仅仅是一介郡王,也是宗室一员。我知道,近年来宗室子嗣绵延众多,不论是占的地,还是吃的粮,都是越来越多,不但让无数百姓不堪重负,更是招致了不少指责与嫉恨,有人将我们视作国之蠹虫,说我们于民无益,于天下无益,恨不得哪天皇上下道旨意,将我们全都连根拔了才好。”
    那些疑心安化王府有意谋反的官员此刻越听越是心惊胆战,话说到这里,接下来不就该是话锋一转,说自己不甘吃闲饭,要为肃清朝政尽一份力了么?
    却听安化王道:“对于这些罪责,我也不敢不领。我就藩安化至今二十九年,其间亲自做过的好事,怕是屈指可数,比起那些修桥铺路、经商办学的贤王,我是差得远了,根本没得可比。不过,好在我还办了一件好事,就是生养了一个好儿子。”
    这个转折令宾客们始料未及,没想到王爷的话题既没拐到谋反上去,还夸了一句王长子,这辈子谁听过安化王夸王长子的?怕是连王府中人自己都难有过吧?
    朱台涟坐在次席上,只低眉敛目地听着,并不出声。安化王接着道:“这些年,安化王府的内外事务皆由王长子照管,安化地界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至少可也称得上太平祥和,城内城外没有盗匪出没,寒冬腊月也没有贫民冻饿而死,更没有贪官污吏敢明目张胆祸害百姓,这其中有多少是我儿的功劳,相信诸位心中也都有个数。”
    安化王向朱台涟望了一眼,他这番话称得上发自肺腑,对这个儿子,他很早以前就不喜欢,只因觉得儿子脾气太不驯服,想法也都与自己不一致,可他心里同样有杆秤,清楚这个儿子的人品与做派都很端正,远比自己其余子女都好得多。
    荣熙郡主说“秦儿是个好孩子”,他虽然嘴上从未附和,其实心里也都是认可的。这些年来儿子替他尽了多少责任,挡了多少麻烦,安化王同样心里有数。
    于是这一次听朱台涟述说了前因后果,安化王愤慨之余,也真心心疼儿子年纪轻轻就担下了这许多重担。
    “我是躲了清闲,不过有我儿替我行了这些善事,我也甚感欣慰,觉得自己纵使称不上贤王,好歹也算守了本分,没有白糟蹋了朝廷发下来的禄米。只是……没想到啊,”安化王冷笑了一声,语调之中陡然透出了愤恨之意,“没想到纵是如此,我们经还会被小人算计了去!”
    一语既出,众宾客之中不明内情者都纷纷脸上变色,心中比之之前更加迷惑不解。
    安化王语调铿锵:“近年来朝廷中事,相信诸位大人都比我这个闲散郡王要了解得多,那边如何党派分明,纷争不断,谁是谁非,我一概闹不清楚。不过我要说的是正因我不问朝政,我才是忠君!
    诸位大人有文有武,心里都明白,说到忠君,文官便该清廉无私,勤政爱民,武将便该冲锋陷阵,杀敌卫国,可我们宗室中人想要忠君,就该淡泊功利,不问朝政!
    朝廷之中不论是政通人和,还是奸佞当道,都没有我们宗室中人的责任,都不该由我们过问。我朱便说句不敬的话,纵是天下大乱,国朝危殆,但凡皇上不来开亲自金口叫我们出手相助,我们也只该恪守本分,作壁上观,没有什么妄自以天下为己任、便去插手朝政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宗室中人的忠君之道!
    可是,就偏偏有那奸佞小人,为了对付政敌,竟然想要我们去做出头鸟,想要我们违背忠君之道,替他们的党派之争打头阵,而且是怂恿不成,便要栽赃陷害!”
    听到这里,众官员心里终于都有了些眉目,不禁一齐暗叹一声: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样,原来不是安化王府自己要谋反,而是有人要怂恿他们,利用他们,借他们谋反的机会打击政敌。
    这事乍听之下耸人听闻,在场却几乎没什么人怀疑,因为谁都明白,对宗室而言最需要避讳的话题莫过于谋反,即使是被怂恿,被栽赃,也没人会主动往那个敏感话题上挨。倘若没有那么回事,安化王才不会无中生有。而安化王倘若真有反心,又绝不会另辟这么一条蹊径,先从外人怂恿说起,那样对他也没什么好处。他既这么说了,就一定确有其事。
    众人一时间都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如此,我们所闻所见安化王府的谋反迹象都是假的,要么是外人蓄意安排的,要么是安化王府因体察到了自己被算计、暂时做出假象去迷惑敌人的,总之都不是安化王府真的要谋反就是了。
    至于所谓的奸佞小人对付政敌,具体是何样目的,这些人也都可以轻易猜想得到藩王谋反最惯常使用的口号就是“清君侧”,在这当口怂恿藩王谋反,想清的是谁,还不好猜么?
    明白了这些,众官员的心情就不尽相同了。有平日反刘瑾反得张扬些的不免会嘀咕,安化王口中的主使人会不会是自己过从甚密的某位同僚,这件事被人家揭发出来,会不会令自己也受到连累。毕竟事涉谋反,沾上一点点边就是了不得的大罪,再轻也是丢官。
    而刘瑾一派如李增等人顿时就挺起了腰杆:原来是有人想要利用王爷谋反对付刘公公,这还了得?如今王爷既已洞察了他们的诡计,我们势必要叫那些不长眼的全都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安化王已直身站起,环顾四周,肃然说道:“我今日请来诸位大人,就是想请你们来为我安化王府主持公道,现今有人蓄谋栽赃安化王府谋反,要逼我全家人死于非命还背上反贼骂名,这事该当如何了断?”
    镇守太监李增霍然站起,昂然道:“王爷,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您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天理昭昭,有诸位大人在此见证,咱们决不能轻饶了他!”
    众位官员也都站起,纷纷附和,其中除了少数刘瑾一派是真心附和之外,其余纵是往日对刘瑾痛恨至极的,也都加入了附和之列。谋反是十恶之首,栽赃别人谋反也不会是什么可以轻判的罪名,这些人都巴不得尽快撇清自己,不招惹上一丁点的嫌疑。
    在众人嘈杂的附和声中,朱台涟抬起一直低垂着的眼睛,朝众人扫了一遍,唇角浮上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第103章 黄雀在后
    “禀告总兵大人, 安化城依旧城门禁闭,并无消息传出, 但属下见到,北城门之外已挂出了巡抚安惟学的人头!”
    “你亲眼看清, 那是安惟学的人头?”
    “属下亲眼所见,是安惟学没错!”
    “好,传令下去,即刻点兵出发!”
    杨英十分谨慎,即使是已经收到了多方向传来朱台涟动手谋反的消息,还有仇钺的来信相确认,自己一方也已做好了出兵平叛的准备, 他还是一直按兵不动, 只着人往来安化与宁夏之间,打探着安化方向的消息。
    平叛这种事也要讲究火候,去晚了难免损兵折将,多费周章, 可也不能去早了, 总得等人家已经动手了再说。最好的火候莫过于对方刚开始动手,刚一把谋反迹象公开的时候去平叛,就既省力,又不至于授人以柄。
    杨英料着朱台涟借饮宴之机将众多官员都招去王府,就是要当众宣布自己清君侧谋反的意图,届时将情愿协同的官员留下,反对的则当场格杀。这就是寻常藩王谋反该有的套路。
    只要朱台涟对朝廷命官下了杀手, 就等于是公开了谋反意图,比之什么粮草、器械的储备作为证据都要强有力得多。所以杨英等的就是安化城里传出有官员被杀的讯息。只要有这类消息传出,他便可以动手平叛,甚至朱台涟来不来得及公布檄文都不重要。
    迟艳早就说过,朱台涟的讨逆檄文早已写就,到时候等他们平叛成功再去替朱台涟发布都可以,反正藩王谋反已成事实,谁还会去清查那点时间差?
    依理推论,在那种境地之下会被朱台涟诛杀的官员除了刘瑾手下之外,还会有些秉性正直忠义、不肯附逆的,那些人很可能是平日与杨英他们交厚的友人。
    之前仇钺给杨英来信,就建议他尽可能早来动手,以免这些朋友死于朱台涟之手,但大局在前,杨英丝毫没有考虑去救这些人出来,反而急等着听到他们的死讯。比起他企盼已久的光辉前程,这些所谓的友人同袍死几个又算什么?
    那些人的死讯尚未听到,却听说安惟学的人头被悬挂于城头,这个消息与之前仇钺的来信相吻合,而且分量也已经足够。朱台涟已经杀了刘瑾派过来的巡抚,还杀不杀其他人就都无所谓了。
    杨英听后,当即决定出兵。
    今天是安化王府聚众饮宴的次日,因安化城已封城三日,王府之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死了哪些人,还剩哪些人,城外都得不到消息,连仇钺也没再传送消息出来。不过有关安化王谋反的消息已经迅速在安化周边扩散开来。
    宁夏一带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包括杨英所在的宁夏卫也都在议论着此事。但杨英为了谨慎起见,更为了独享功劳,这一次点了一万兵马出来,还是只对心腹之外的同僚都谎称是有鞑靼犯边,并没公开说是平叛。
    而且这一次他的顶头上司、宁夏总兵姜汉也在朱台涟宴请之列,眼下正在安化城中,姜汉不在,副总兵杨英就是一把手,剩余的其他武将即使同样有心去领平叛之功,也不敢擅自行动。
    为什么鞑靼犯边,军队却不向北方边境开进,而是折向东南,小兵们都不明白,杨英的队伍当中仅有极少数的几个统帅明白内情。而真正知道安化王府的谋反是为人算计的,仅有杨英和极少数的几个亲信,其余将士都以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场真正的藩王叛乱。
    “区区一个安化郡王竟也会生谋逆之心,简直不自量力。总兵大人今日出手必定旗开得胜,他日加官进爵是少不了了。”行军途中,副将适时拍着杨英的马屁。
    “好说好说,”杨英穿着一身银亮的铠甲乘在马上,也显得意气风发,志在必得,“到时自然也少不得你们一份大功。”
    刘瑾掌权至今已逾五年,这个利用藩王谋反推翻刘瑾的计划从着手谋划至今已有近两年,杨英早已摩拳擦掌,对动手平叛这一天企盼已久,对平叛之后的加官进爵更是企盼已久。
    从宁夏赶来安化的这一路上,他都十分亢奋,已经忍不住去憧憬不久的将来被招进京师、御前听封的情景了。
    宁夏到安化这段官道修在丘陵之间,视线总被或高或低的山丘阻挡。虽是白天行军,杨英等人也是一直等到了安化北城门附近,才看清了安化城城门。
    令他们意外的是,北城门刚出现于视野之内一会儿,竟然就见到紧闭的城门被打了开来,有一人一马出了城门,朝他们这边奔驰而来。
    杨英传令全军停步,随扈亲兵无需吩咐,便在他前面摆开燕翅状阵型,做好了防护准备,弓.弩手也都搭箭上弦。但他们很快看清,来的那名骑手与他们服侍相同,穿戴的盔甲与手中举着的旗帜都是宁夏卫的。
    片刻之后,杨英已然认出,来人是仇钺手下的亲兵队长顾从。
    顾从到跟前后下了马,单膝跪地施了个军礼:“禀总兵大人,仇将军已然占据安化北城门,等候恭迎将军入城!”
    仇钺手下才只有几十个亲兵,竟然如此利落就拿下了城门?杨英听后欣喜之余,也稍稍有一点失望,毕竟胜利来得太容易,也是件没意思的事儿。他问道:“仇钺可有建议,我等现下是该开进城内,还是该分赴其余城门围城?”
    “仇将军说,请您亲率百人入城,其余兵士原地驻扎即可。”
    仅带百人入城?杨英满心疑窦,可眼看着是仇钺的心腹手下来传话,又不容怀疑。稍加思索之后,他忽然想了个明白:定是仇钺佯装聪明取得了朱台涟的信任,以至于朱台涟直接将北城门交给了他来守卫,甚至说,可能仇钺还成功骗过朱台涟,令其以为今日从宁夏过来的兵士都是仇钺招来帮他谋反的。
    如此推想十分通顺,杨英满心畅快:朱台涟那蠢货!当初仇钺还总说他不像个傻子,怕是另有筹谋,他能有什么筹谋?还不是被我们这点手段就玩得团团转?
    他当即下令:“所有兵士原地驻扎听命,仅余亲兵随我入城!”
    马蹄踏着官道上干硬的土地,激起一阵烟尘,虽只是百余名兵士行过,队伍最末的人也都被拢在了烟尘之中,被呛得连连咳嗽。随着杨英率领亲兵接近北城门,两扇厚重的城门很快被全都敞开,一身戎装的仇钺也带着几个亲兵迎到了门外。
    看见了他,杨英进一步放了心,来到城门之外没有停步,打了个手势叫仇钺跟随他一同步入城内。
    “看来朱台涟的手下比咱们预想得还要蠢材,他这会儿还在城内么?城里大约布了多少兵力?”进到城门以内,见周围没有一个外人,杨英就很随意地问道。
    仇钺显得远不如他兴致高昂,垂着眼淡漠回答:“城内没有兵。”
    “没有兵?”杨英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周昂等武将的亲兵今日一早便出了东城门,去向不明,总之现在安化城内没有一兵一卒,所剩者,只有原来那点王府侍卫罢了。”
    “那朱台涟呢?也出城东去了?”杨英的热情降了些温。看来还是来得晚了些,有仇钺里应外合,当然还是把战斗结束在安化城效果最好,如果还要出城往东去追击,未免耽搁时候,也难免会有更多的变数。
    没想到仇钺却摇了头:“王长子还在府邸。自从昨日饮宴开始,王长子府与安化王府便都大门紧闭,再没见一个人进出。”
    杨英这下感觉到了情况的特异:“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仇钺叹了口气:“有件事,我前两日已然知道,只未在书信中提及。王长子当日曾对我直言,他是明知谋反无望成功,却有心以身殉道,为铲除刘瑾尽一份力,才甘愿举起义旗。他现今,应该是在王府之中坐以待毙。”
    杨英脸色大变:“这……怎可能?”
    果然说出来他不会信,仇钺显得兴味索然:“王长子一向嫉恶如仇,又对自家人深恶痛绝,这等言行,不正是符合他的性子么?他手下那些武将都被他支开了,又提早与我说了个明白,就是为我等平叛大开方便之门。只消他举旗谋反之举落实,消息传出去,便可达到扳倒刘瑾的目的。现今这目的已算是达到了,他无心再多抵抗,以致多害人命,等你去到王府叫门,说不定便会看见火光烛天,他已自我了断。”
    “不,不对,这不可能!”杨英摇着头,不自觉地提缰退了几步,脸上大显惶恐之色,“朱台涟不可能做这种打算,他对你那么说,定是别有居心!这定是他设下的诡计,咱们都中了他的圈套!”
    “能有什么圈套!”仇钺高声喝道,“现今安化城内连兵卒都没有一个,你觉得他会为你设什么圈套?你大可以带上两百人去兵围安化王府,亲眼去看看,还有什么圈套可让你中!你不去,我去!”
    自从前几天听了朱台涟那番剖白开始,仇钺便一直心有愧疚,往日早就看清杨英再如何口称为的是扳倒刘瑾肃清天下,实则都是将个人的功名利禄放在首位,自己与这样的人为伍合谋,算计的却是一位忠义之士,行径何其不堪?
    现在见到话说个明白杨英都还不信,足见其内心何其狭隘龌龊,与王长子简直差了一天一地,仇钺更是愤懑,也不顾尚有两人的亲兵在跟前,便高声道:“你知道我为何要在此等你,而没有自己去王府探个究竟?那是因为我不忍心,不忍心看一位义士被我逼得自我了断!杨总兵,你想好,你若不去,我这便去了!”
    如果形势真如他所说,北城门是他开的,再由他去逼得朱台涟自行了断,这平叛的首功也就都被他一人占全了,杨英虽然心中仍有疑窦,想到这一点也都暂且抛诸脑后,等待许久,此刻再没什么比平叛首功更为重要,他也顾不上计较仇钺言语不敬,当即朝手下吩咐:“随我去安化王府!”
    说完就催马先行,很快一行百余人都消失在了街道尽头。
    从北城门通往城内的是安化城中一条主干道路,以二尺见方的青石板铺就,平日都有衙门安排人手清扫。如今却是两三天都没人扫过街了,百余匹马一跑过,街道上同样腾起老多的灰尘,就像下了场大雾,好一阵过后才缓缓恢复清明。
    “你们暂且退下,我在这附近走走。”仇钺向身旁亲兵吩咐。
    亲兵队长顾从并不放心:“将军,此时毕竟兵乱当前,不可不防。”
    “退下便是,难不成你们还怕那些躲在窗缝门缝里窥视的平头百姓射我一支冷箭?”
    顾从无奈,只好暂且退到城门跟前待命。
    仇钺信马由缰地沿着街道缓步而行。北城门内这一带的街道周边都是大小店铺,平日里还算热闹,如今却是家家关门闭户,街上人影皆无。青天白日之下,看着这样空荡荡的街道上不见一个活物,难免有种怪诞又诡异的感觉。
    虽说街道上鬼影都没一个,仇钺眼睛随处一瞥,便可见到那些关门闭户的沿街店铺之中,有些眼睛挤在门缝与窗缝之间朝他窥视着。
    安化王府谋反的消息已经扩散了几天,兵乱当前,老百姓怕死,躲在门后窥视骑马横行的军爷,这没什么奇怪。但仇钺却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门缝与窗缝里的那些眼睛一只只似乎都在射出冷光,射得他心头发寒。
    这感觉就好像……就好像有个天大的秘密,那些人全都心知肚明,单单瞒着他一个。那些人此刻看着他,就像看着一个傻子,正乖乖走进圈套,还浑然不知。表面看来是他们在怕他,其实根本不是,他们是在嘲笑他的傻,是在迫不及待等着看他的笑话。他就是他们眼中那种钻进捕鼠笼里还贪婪啃食着诱饵、以为自己占到了大便宜的傻耗子。
    这种感觉就像星火燎原,才刚冒出一点火星就很快燃烧,蔓延开来,令他的不安之感迅速加剧,全身都不自在起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最新入库:恶龙怎么不能是治愈系了  天生万人迷  总被和谐的美人受[快穿]  未出阁的相府嫡女生娃了  反派又把男主攻掉了[快穿]  在老公坟头口嗨的下场无限流  穿进玄学文,他只想生存  穿书:王爷他只想宠自己的小暗卫  被读心后,渣男反派悔不当初[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