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三零零二 军神陨落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为了让《大秦日报》一鸣惊人,在选材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当然,陈胜也充分地发挥出了商人的天分,找来了不少实力商贾,向其兜售报纸上的广告位,光是广告费的收入,便足够发行的费用了。
就在陈胜惆怅近期国家无大事,所遴选的题材不够震撼的时候,一个让整个秦国震撼的消息传来:上将军王翦,病逝了。
对于这个消息,朝廷里核心的掌权者心中有数,早便知道上将军撑不了多久了。前不久把王翦之孙王离授武城侯,朝臣们也有所体悟,因为武城侯,原本就是王翦的爵位,当朝廷把这个爵位传与王离的时候,便足以说明,王翦老将军已经时日无多,皇帝之所以在王翦死前便给王离授爵,是为了表彰王氏父子对朝廷的贡献,以此表达皇帝对王家的恩宠罢了。
皇帝脸色蜡黄,病态丝毫没有遮掩,整个人看上去也老了许多。他如同枯木一般,站在了御花园里,周围只有赵高伴随,然而即使是赵高,此时也不敢出言半句,生怕惹怒皇帝。悲伤之中的皇帝和愤怒之中的皇帝,一样的可怕。
半夜的时候,皇帝便得知了王翦病危弥留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上将军府,见了王翦最后一面。并且听了帝国军神最后的遗言。
“恩师啊……”良久,皇帝长叹了一声,潸然泪下。
和别人不一样。王翦在皇帝的心里,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当年,皇帝还是刚从赵国归来的质子,身份不过是一个普通王子的时候,那时不过二十多岁的王翦,便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学问和武艺,从那时候开始,王翦便已经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在最初的时光里,陪他一起奋战,先是战胜了其他的王族兄弟,再到母后赵姬、权臣吕不韦等等,最终还替他征战天下,父子两人,都大秦付出了无数心血。可以说,这大秦的江山,有王家父子的一半功劳。
想起昨晚,王翦弥留之际,自己所询问的话,皇帝不禁又怅叹了一声。
“学生敢问老师,老师去后,大秦兵马,谁可带领,大秦兵戈,今后当如何指向?”自幼年加冕称王之后,皇帝便再没有开口唤王翦为师,此时真情流露,让王翦老怀甚慰。
“回陛下,老臣去后,大秦兵马,当代王贲可领。王贲若去后,蒙恬可领。大秦最大的隐患,不南边的越族,也不是北边的胡人,而是我们帝国内部,六国余孽。”
“敢问老师,若王贲、蒙恬臣不欲用,可用任嚣、李信、赵佗否?”
“不可!”王翦紧紧抓住皇帝之手,喘息道:“李信行兵打战,顾前不顾后,或可成一军之将,但绝非统帅之才,伐楚大败,便是如此。而任嚣此人城府过深,臣以为,不可给予过大权力,至于……赵佗么,年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不过那陈胜,倒是可造就之才,皇帝可放手锻炼几年,以观效果……臣以为,放到蒙恬帐下磨砺,最好……”
“敢问老师,朝中大臣之中,谁堪大用,谁不可深信,老师随学生多年,对学生身边大臣了如股掌,平时或忌讳不敢言……学生再次恳请老师一吐肺腑之言。”
“哈哈……”王翦哈哈大笑一声,咳嗽了两声,说道:“陛下自己心知肚明,何需问老臣。不过,丞相李斯,此人心胸过窄,行事喜观陛下喜好,陛下喜则竭力迎之,陛下恶则尽力打压,非一名诤言之臣……然则,当年书《谏逐客令》之李斯者,可是当前之李相乎?还有,陛下当注意赵高,赵高城府极深,有野心,陛下应当适当压制……咳咳……”
“……敢问老师,诸位王子之中,谁可接朕之位置……”
“长公子扶苏!但扶苏行事谨慎,且生性敦厚,应当入军锤炼数年,臣以为,可送蒙恬帐下磨练数年……”
“……”
王翦去世的最后半个时辰,伴随在王翦身边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这个帝国的皇帝。对于王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个不幸。
然而当皇帝竭斯底里的嚎哭之声从上将军的房间里哭起的时候,上将军府里,白幡顿时竖起。一个时辰之后,整个咸阳城也变成了雪白的一片……
“陛下,这御史府今日发刊的《大秦日报》。”方根小心翼翼地出现在皇帝身后,手上呈现一大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
“放下吧。”皇帝木然答了一句。皇帝没有注目报纸的内容,但身后的赵高却是看到了标题:“《国殇!上将军王翦薨,举国大悲》”整整一份报纸,基本都是刊登了王翦老将军去世的消息。
《大秦日报》第一期报纸,便是登了这么一个大消息。陈胜第一时间发挥了自己狗仔队的天赋,把与王翦老将军生平,尽数美化加工之后,刊登在报纸之上,还绘制了插图版画印了上去。整一份报纸,详略得当,从王翦少年从军,在当军卒的时候如何杀敌立功,然后又如何当了皇帝的老师,教导皇帝治国的道理,再到王翦为将,大杀四方,攻城灭国,连同王翦之子王贲的形象也顺便塑造得极高。当然在塑造王翦高大形象的时候,陈胜不忘顺便把皇帝的形象也美化提高了许多,尤其是把王翦老将军病逝之时,皇帝便在王老将军身边陪着,这一真相披露,让无数朝臣将军们为之心暖。
当然,报纸里也有不少板块,如《老兵的回忆—我心中的上将军王翦》、《永远的军神》这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借老兵和平民之口,尽数给了王翦尽可能的荣誉——反正在陈胜看来,在以上的评价里,王翦是当之无愧的。
《大秦日报》首日刊行便是十万份,以免费的形式进行发放,并且组织起了大量的说书先生,对此进行宣讲。
报纸的出现,是一个很冲击眼球的事情,尤其是报道的消息是如此震撼。而也因为王翦老将军的去世,很多人对这个新鲜出现的事物反而没有太大的震撼。
而得知王翦病逝这个消息,群众的反应也是不一。
秦国旧民,尤其是在王翦帐下服役过的老兵们哭声震天,他们都是追随过王翦将军脚步的战士,对自己心目中的军神,自然有着丰厚的情感,尤其王翦确实待兵如子,和士卒们感情极深,所以得知王翦病死的消息,自然无比悲痛。
而普通的秦国百姓们,心里除了悲伤之外,更多的还是茫然。这位领导秦军大军纵横四方的军神去世了,秦国今后的走向如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山东六国的老贵族们,尤其被俘虏而来的那些王族宗室,许多人也是泪流满面——当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高兴。这个让他们毁家灭国的刽子手终于死了!他们心中自然欣喜欲狂。只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兴奋却无法放肆的流露出来,只能私底下没人的时候,才放声哈哈大笑两声,然后在心里诅咒另外一个王家家族成员:王翦和当今的皇帝陛下。至于诅咒是否有用,还得另说。
而那些致力反秦复国的余孽们,更是欣喜鼓舞,蠢蠢欲动。他们大多都见识过王翦的厉害,心中对这个帝国军神有着足够的敬畏,在王翦的有生之年里,他们都不大敢兴风作浪。如今王翦已死,他们心里的阴影也便消失了。
陈胜很留意报纸刊行出去之后的评价。得到的评价还算正面,这一点陈胜表示满意。不过目前报纸的刊行,主要局限于咸阳和周边的几个郡县,其他地方,只有官府机构,才有投送到的力量。不过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陈胜也很清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如今民智未开,自己也不能够强求什么,这一份报纸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当今朝廷而设立的,陈胜对自己的立场还是很明确的。
皇帝对《大秦日报》的内容表示了肯定。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还点名表扬了御史府这份报纸办的不错。御史大夫冯劫心里乐得开花,若不是王翦刚死,国殇期间,不宜开怀大小,不然整张脸都得乐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当然,冯劫更知道,皇帝表面上是称赞御史府,实际上是在称赞陈胜,所以对陈胜的善意更浓,在审批陈胜呈上的稿件时候,不由又松了几分,不少在冯劫看来有伤帝国威严的文章,都默许陈胜发了。对此陈胜自然大是感激,对御史大人的称赞不由多了几分,还写了一条花边新闻,说御史大夫冯劫,穿的衣服当中,有几件还是有补丁的,如此勤俭的作风,当天下官僚们效仿学习。此是后话,在此略过不提。
然而,王翦去世之后,帝国便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朝臣们却还没有想得出来。
就在陈胜惆怅近期国家无大事,所遴选的题材不够震撼的时候,一个让整个秦国震撼的消息传来:上将军王翦,病逝了。
对于这个消息,朝廷里核心的掌权者心中有数,早便知道上将军撑不了多久了。前不久把王翦之孙王离授武城侯,朝臣们也有所体悟,因为武城侯,原本就是王翦的爵位,当朝廷把这个爵位传与王离的时候,便足以说明,王翦老将军已经时日无多,皇帝之所以在王翦死前便给王离授爵,是为了表彰王氏父子对朝廷的贡献,以此表达皇帝对王家的恩宠罢了。
皇帝脸色蜡黄,病态丝毫没有遮掩,整个人看上去也老了许多。他如同枯木一般,站在了御花园里,周围只有赵高伴随,然而即使是赵高,此时也不敢出言半句,生怕惹怒皇帝。悲伤之中的皇帝和愤怒之中的皇帝,一样的可怕。
半夜的时候,皇帝便得知了王翦病危弥留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上将军府,见了王翦最后一面。并且听了帝国军神最后的遗言。
“恩师啊……”良久,皇帝长叹了一声,潸然泪下。
和别人不一样。王翦在皇帝的心里,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当年,皇帝还是刚从赵国归来的质子,身份不过是一个普通王子的时候,那时不过二十多岁的王翦,便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学问和武艺,从那时候开始,王翦便已经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在最初的时光里,陪他一起奋战,先是战胜了其他的王族兄弟,再到母后赵姬、权臣吕不韦等等,最终还替他征战天下,父子两人,都大秦付出了无数心血。可以说,这大秦的江山,有王家父子的一半功劳。
想起昨晚,王翦弥留之际,自己所询问的话,皇帝不禁又怅叹了一声。
“学生敢问老师,老师去后,大秦兵马,谁可带领,大秦兵戈,今后当如何指向?”自幼年加冕称王之后,皇帝便再没有开口唤王翦为师,此时真情流露,让王翦老怀甚慰。
“回陛下,老臣去后,大秦兵马,当代王贲可领。王贲若去后,蒙恬可领。大秦最大的隐患,不南边的越族,也不是北边的胡人,而是我们帝国内部,六国余孽。”
“敢问老师,若王贲、蒙恬臣不欲用,可用任嚣、李信、赵佗否?”
“不可!”王翦紧紧抓住皇帝之手,喘息道:“李信行兵打战,顾前不顾后,或可成一军之将,但绝非统帅之才,伐楚大败,便是如此。而任嚣此人城府过深,臣以为,不可给予过大权力,至于……赵佗么,年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不过那陈胜,倒是可造就之才,皇帝可放手锻炼几年,以观效果……臣以为,放到蒙恬帐下磨砺,最好……”
“敢问老师,朝中大臣之中,谁堪大用,谁不可深信,老师随学生多年,对学生身边大臣了如股掌,平时或忌讳不敢言……学生再次恳请老师一吐肺腑之言。”
“哈哈……”王翦哈哈大笑一声,咳嗽了两声,说道:“陛下自己心知肚明,何需问老臣。不过,丞相李斯,此人心胸过窄,行事喜观陛下喜好,陛下喜则竭力迎之,陛下恶则尽力打压,非一名诤言之臣……然则,当年书《谏逐客令》之李斯者,可是当前之李相乎?还有,陛下当注意赵高,赵高城府极深,有野心,陛下应当适当压制……咳咳……”
“……敢问老师,诸位王子之中,谁可接朕之位置……”
“长公子扶苏!但扶苏行事谨慎,且生性敦厚,应当入军锤炼数年,臣以为,可送蒙恬帐下磨练数年……”
“……”
王翦去世的最后半个时辰,伴随在王翦身边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这个帝国的皇帝。对于王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个不幸。
然而当皇帝竭斯底里的嚎哭之声从上将军的房间里哭起的时候,上将军府里,白幡顿时竖起。一个时辰之后,整个咸阳城也变成了雪白的一片……
“陛下,这御史府今日发刊的《大秦日报》。”方根小心翼翼地出现在皇帝身后,手上呈现一大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
“放下吧。”皇帝木然答了一句。皇帝没有注目报纸的内容,但身后的赵高却是看到了标题:“《国殇!上将军王翦薨,举国大悲》”整整一份报纸,基本都是刊登了王翦老将军去世的消息。
《大秦日报》第一期报纸,便是登了这么一个大消息。陈胜第一时间发挥了自己狗仔队的天赋,把与王翦老将军生平,尽数美化加工之后,刊登在报纸之上,还绘制了插图版画印了上去。整一份报纸,详略得当,从王翦少年从军,在当军卒的时候如何杀敌立功,然后又如何当了皇帝的老师,教导皇帝治国的道理,再到王翦为将,大杀四方,攻城灭国,连同王翦之子王贲的形象也顺便塑造得极高。当然在塑造王翦高大形象的时候,陈胜不忘顺便把皇帝的形象也美化提高了许多,尤其是把王翦老将军病逝之时,皇帝便在王老将军身边陪着,这一真相披露,让无数朝臣将军们为之心暖。
当然,报纸里也有不少板块,如《老兵的回忆—我心中的上将军王翦》、《永远的军神》这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借老兵和平民之口,尽数给了王翦尽可能的荣誉——反正在陈胜看来,在以上的评价里,王翦是当之无愧的。
《大秦日报》首日刊行便是十万份,以免费的形式进行发放,并且组织起了大量的说书先生,对此进行宣讲。
报纸的出现,是一个很冲击眼球的事情,尤其是报道的消息是如此震撼。而也因为王翦老将军的去世,很多人对这个新鲜出现的事物反而没有太大的震撼。
而得知王翦病逝这个消息,群众的反应也是不一。
秦国旧民,尤其是在王翦帐下服役过的老兵们哭声震天,他们都是追随过王翦将军脚步的战士,对自己心目中的军神,自然有着丰厚的情感,尤其王翦确实待兵如子,和士卒们感情极深,所以得知王翦病死的消息,自然无比悲痛。
而普通的秦国百姓们,心里除了悲伤之外,更多的还是茫然。这位领导秦军大军纵横四方的军神去世了,秦国今后的走向如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山东六国的老贵族们,尤其被俘虏而来的那些王族宗室,许多人也是泪流满面——当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高兴。这个让他们毁家灭国的刽子手终于死了!他们心中自然欣喜欲狂。只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兴奋却无法放肆的流露出来,只能私底下没人的时候,才放声哈哈大笑两声,然后在心里诅咒另外一个王家家族成员:王翦和当今的皇帝陛下。至于诅咒是否有用,还得另说。
而那些致力反秦复国的余孽们,更是欣喜鼓舞,蠢蠢欲动。他们大多都见识过王翦的厉害,心中对这个帝国军神有着足够的敬畏,在王翦的有生之年里,他们都不大敢兴风作浪。如今王翦已死,他们心里的阴影也便消失了。
陈胜很留意报纸刊行出去之后的评价。得到的评价还算正面,这一点陈胜表示满意。不过目前报纸的刊行,主要局限于咸阳和周边的几个郡县,其他地方,只有官府机构,才有投送到的力量。不过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陈胜也很清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如今民智未开,自己也不能够强求什么,这一份报纸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当今朝廷而设立的,陈胜对自己的立场还是很明确的。
皇帝对《大秦日报》的内容表示了肯定。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还点名表扬了御史府这份报纸办的不错。御史大夫冯劫心里乐得开花,若不是王翦刚死,国殇期间,不宜开怀大小,不然整张脸都得乐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当然,冯劫更知道,皇帝表面上是称赞御史府,实际上是在称赞陈胜,所以对陈胜的善意更浓,在审批陈胜呈上的稿件时候,不由又松了几分,不少在冯劫看来有伤帝国威严的文章,都默许陈胜发了。对此陈胜自然大是感激,对御史大人的称赞不由多了几分,还写了一条花边新闻,说御史大夫冯劫,穿的衣服当中,有几件还是有补丁的,如此勤俭的作风,当天下官僚们效仿学习。此是后话,在此略过不提。
然而,王翦去世之后,帝国便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朝臣们却还没有想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