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黛玉道:“我也知道这个理儿,只是想着那件斗篷从我手里出去的,总得有个说法,不管成与不成,试过才知道。那件斗篷拿回来了,静安郡主纵使气恼也不会太狠,也念着咱们这点子好处,若是传开了弄得人尽皆知,她大失颜面,反倒更不好了。不说交换也使得,只说那件火狐斗篷配不上郡主的为人,我这里有更好的送她。”
卫若兰咬牙切齿地道:“真真是没一日的消停!你问明白了没有,到底是柳家拿了斗篷自作主张,还是出自柳氏的本意?”若是后者,那便是柳家之过,静安郡主不至于迁怒卫家。
黛玉轻声道:“我从明孝郡王府出来就命人去打探了,料想过会子就有消息。”
不消片刻,就有婆子来回道:“大爷,奶奶,我亲自去和大老爷家的婆子吃酒,悄悄问咱们安排在那里的小丫头,竟不必打探就知道了。小丫头在那边大奶奶的房里伺候,说这件斗篷是那边大奶奶今年十月间特地使人换了五彩缂丝的大红面子,当作新的送往娘家,原本打算给娘家庶出的妹子三姑娘穿的,因柳家想送柳三姑娘进明悌郡王府做妾。不想听说明悌郡王府意欲结交忠顺王府,而静安郡主一心想弄件火狐皮的斗篷来穿,明悌郡王妃正四处寻觅,大奶奶便动了心思,借助娘家之手将火狐皮的斗篷送到明悌郡王妃跟前。”
黛玉又问了一些别的消息方命其退下,又高声叫雪雁拿一串钱与她吃酒,恨恨地对卫若兰道:“不知所谓!那年为了在人前炫耀借祖母问我要斗篷,我已觉得她眼皮子浅了,再没想到还有今日之事,难道他们以为能瞒得过去?”
为今之计,只有命刘嬷嬷次日一早往静安郡主那里走一趟,拿她今年新做尚未上身的一件玄狐皮大氅送给静安郡主,岂料静安郡主不在府里,往卫家去了。
静安郡主身边的金嬷嬷和刘嬷嬷极熟,悄悄地道:“郡主气恼得很,找卫柳氏算账去了。”
刘嬷嬷一惊,道:“却是为何?”
金嬷嬷道:“还能因为什么?我们郡主已经知道那件斗篷的来历了,没想到他们的胆子竟这样大,拿穿过的斗篷来糊弄我们郡主。幸亏拿到手后郡主嫌面子不好看,特地找雀金呢换了,今儿头一回穿出去,饶是这么着,也大失颜面,如何不去找罪魁祸首?”
彼时,卫家已被静安郡主闹得天翻地覆。
静安郡主到卫家时,卫太太不能出面,乃是柳氏亲迎了她进去,她见到柳氏,照脸就啐了一口,然后将命人将火狐斗篷扔到她跟前。
第142章
静安郡主挟怒而来,气势汹汹,身边的嬷嬷丫鬟也都是满脸愤然。
虽说静安郡主性子不好,嬉笑怒骂之时没有千金小姐的娴静端庄,旁人说她和忠顺亲王不愧是嫡亲的父女,总是肆无忌惮,但是她本性聪明,懂得进退,亦不曾做过伤天害理惹人诟病之事,在京城里的人缘极好。
柳氏原本欢欢喜喜地迎静安郡主进门,不料被她啐了满脸都是唾沫,尚未反应过来,静安郡主抬起手,一记耳光扇在她脸上,半张脸顿时又红又肿,近乎发紫。
柳氏捂着脸,顿时怔住了。
掷到地上的一件大氅一面鲜红,一面碧翠,映着二门内外一点残雪,分外耀眼,柳氏一见,心中怦的一跳,忐忑不已。
静安郡主毫无收敛之意,冷笑一声,骂道:“痰迷了心,脂蒙了窍,好好一件衣裳叫你们玷辱了,想着日后不能穿了,隔年就往我那里送!难道我们忠顺王府和谢家活该穿你的旧衣服?我姓徒的活了一辈子,从来没在人前丢过这么大的脸面!就是想用这件衣裳恶心人,让我记恨明悌郡王妃,也该打听打听我和明悌郡王妃的情分!”
静安郡主一面说,一面抬手,意欲再给柳氏一记耳光,吓得柳氏身边丫鬟仆妇人等急急忙忙地越过柳氏,在她身前向静安郡主跪下磕头,央求道:“郡主息怒,我们奶奶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她们这么以头碰地,倒是阻住了静安郡主上前的脚步,令柳氏躲过一劫。
静安郡主抬脚踹开一个身着枣红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头,仍旧骂柳氏道:“对我使出这样的圈套,还敢来求我息怒?哪里来的脸面?”
柳氏在下人后面跪下,含泪道:“便是杀头也该有个罪名儿,郡主此言从何而来?”
静安郡主冷笑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难道心里不明白?还敢来问我!将自己穿过的衣裳送人,我倒要问问你娘和你婆婆,难道这是柳家的教养?卫家的门风?”以脚挑起地上的火狐大氅,摔到柳氏头上,越过仆人时如孔雀火狐之影交替闪现。
虽然柳氏想借替明悌郡王府解决寻找火狐大氅之忧而讨好他们,但是此时万万不能承认,何况她托娘家将火狐大氅送到明悌郡王府时,并未提及明悌郡王妃找寻之事,只是送礼选在明悌郡王妃为此有心之时,送的礼不止火狐大氅。
明悌郡王妃需要一件上等的火狐大氅来结交酷爱珠宝华服的静安郡主,而她娘家只是恰好送上此物罢了,并没有送给静安郡主的意思。
于是,柳氏拿下罩在头上的大氅,假装凑在眼前端详,片刻才道:“我竟不知郡主这是何意?何曾将穿过的衣裳送人?”随即又震惊地道:“郡主这件大氅我不曾见过,不知郡主扔来何意。倒是一二月前曾将长嫂之赐送给娘家妹子穿,却是一件红面子的火狐大氅,并不是这件。不过,瞧着里子有些像,都是上好的火狐皮。”
静安郡主听了这番狡辩,不怒反笑,向身边的丫鬟道:“你们都听听,都到这时候还在我跟前不承认,反倒牵连静孝县主。我若没打听清楚,岂会亲自前来!”
丫鬟一叠声地赞同,其中一个丫鬟愤愤道:“狡辩罢了,郡主何必和她理论?打了她,郡主仔细手疼,自有我们下人替郡主出气。若不是在明孝郡王府里碰到认识的姊妹,见过柳氏穿火狐斗篷与人炫耀,咱们都不知道这柳氏如此胆大包天。”
又有一个丫鬟提醒道:“郡主,咱们先回罢,明孝郡王府里今儿大喜,咱们可不能因这件小事去晚了,等明孝郡王府里的喜宴散了,郡主想怎么出气都使得。”
静安郡主哼了一声,方回身上轿,扬长而去。
她裹着一件簇新的紫貂皮斗篷到了明孝郡王府,果见母亲和北静王妃等人都到了,正坐在暖厅里说话,黛玉亦在。
黛玉赴宴前打发刘嬷嬷去静安郡主府上送衣裳,原想今日是明孝郡王成亲的正日子,静安郡主势必先来这里,哪里料到刚刚刘嬷嬷亲自过来,悄声回禀静安郡主去卫家找柳氏算账一事,犹未来得及开口,静安郡主就来了。
在外人看来,罪魁祸首就是自己的那件衣裳,黛玉心中苦笑一声,起身道:“姐姐过来了,快来这里坐,我和王妃正说姐姐家的大姐儿呢。”
静安郡主顺势坐下,笑道:“极淘气的一个小丫头,你见了就知道了。”
吃过茶,黛玉借更衣之时向静安郡主赔罪,愧疚地道:“姐姐那件衣裳说来说去竟是我的不是。早知他们今年会拿旧衣服哄姐姐,去年我就不该顺着先祖母。”
静安郡主脸上露出一丝不解,道:“我只听说柳氏一年前穿过这件衣裳,和你有什么相干?怎么成了你的不是,又牵连到先卫老太君?倒是我找柳氏算账时,她说了一句是你给的,妄想让我迁怒于你。我不信,你这人岂会把心爱的衣裳送给那么一个蠢货。”
黛玉眸中冷光闪动,低声将旧年之事缓缓道出。
静安郡主冷笑道:“原来如此!是她们贪婪,故意借卫老太君问你要东西,哪里就是你的过错了?你若是能料到今日,你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了。我只恨昨儿当众丢了脸面。细想想我这一辈子,除了穿过皇太后和皇后娘娘赏的外,哪一件不是身边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新衣服?就没穿过别人的旧衣服。那柳氏真真叫我不知说什么好,她是怎么想的,拿旧衣服来骗我?世间竟有这般愚蠢之人。可惜了你那件衣裳,我听说除了皇后娘娘赏的皮子,卫节度使费了好些工夫猎得红狐,几年才攒够做这件衣裳的皮子。”
柳氏恐怕认为这件大氅只穿了一两次,没有污渍,亦未毁损,只需换了面子便和新的无异,足以瞒天过海,所以才做出这等行为。
黛玉想毕,道:“到底是由我而来。一早我给郡主送了一件新大氅过去,谁知姐姐去他们家了,姐姐是怎么知道的?”虽说他们两家早分了家,但是在外人看来终究是一族人,不然明悌郡王不会借拉拢卫源的机会让世人以为卫若兰是他的人。
静安郡主道:“我身边有个丫头,她的一个姊妹是这府里袁侧妃的陪嫁丫鬟,一年前陪着袁侧妃出门赴宴,见过柳氏穿火狐斗篷炫耀。你也知道,火狐斗篷罕见,年轻媳妇姑娘们在一处,见到了,哪个不翻来覆去仔细地打量,故而我穿过来,那丫头一眼就认出来了,私下与我的丫鬟说,我就知道了。早知是这样的来历,我昨儿就不在人前炫耀了。”
黛玉叹道:“更是我之过,起先没认出,后来认出时就该劝姐姐换衣裳,这么着的话,哪里有后来之事?偏生我也鲁钝了,未曾想起此着。如今知道真相,姐姐有何打算?”
静安郡主问道:“妹妹这是替她们求情?”
黛玉摇头,正色道:“既做出此等事情,便该承担其果,所谓因果也。”她和柳氏原本就无甚情分,只要不伤及性命,她和卫若兰都不会深管。
静安郡主点了点头,道:“你放心,我不要他们的性命,出了气即可。”
她能知道的真相,外人也会知道,说不定此时就有人知道了,假以时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地里笑话自己穿旧衣服出来在正主儿跟前炫耀。每想到此处,静安郡主便觉心中怒气难平,不肯轻饶柳氏和柳家,可是念着卫若兰和黛玉出自卫家,不便要他们以性命赔罪,亦罪不至此,既然柳氏一心期盼卫源出人头地,那么就绝了他们的青云之路。
静安郡主出身忠顺王府,夫家虽非位高权重,但在读书人眼里极有分量,静安郡主受了委屈,两家自然不愿善罢甘休,轻轻几句话吩咐下去,卫源的监生就被除了,他出孝后才去国子监读书没一个月。不但他永生永世不得出仕,卫大伯除服后也没有起复的机会,而且柳家被查出几条罪名,弹劾过后,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得知这样的结果,卫若兰和黛玉对视一眼,不觉长声叹息,幸而静安郡主极有分寸,未曾殃及无辜,长泰帝得知后,也只是依律而为。
卫若兰忽然道:“如此甚好,无权无势,大老爷和源哥儿就不必搀和进夺嫡之争了。”
黛玉一怔,随即点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果然是至理名言。先前你担心大老爷和源兄弟的野心祸及全家,这样倒能保全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
卫若兰道:“咱们以为是好事,他们未必如此。”
一语未了,下人通报说卫太太来了,随着通报之声而来的就是卫太太本人,她直直地闯了进来,丝毫不给下人通报的时间,见她这般无礼,卫若兰和黛玉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立刻便猜出卫太太的来意。
果然,不等他们开口,亦未来得及起身,卫太太就直直地跪倒在地,哭道:“兰哥儿,求你看在你们有着一样的骨血,就拉扯源哥儿一把罢!”
第143章
卫太太后悔莫及,恨不得旧年没有为了满足儿媳而撺掇卫母问黛玉要衣裳。
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柳氏竟会自作主张,将穿过的衣裳换了面子当作新的送人,而且送给了静安郡主,她一直以为柳氏是因自己穿不得所以不得不送给娘家妹子,横竖自己家的妹子不会嫌弃姐姐穿过一回的斗篷,再说换了面子,她们不说外人不知是旧衣。那时她也盼着柳三姑娘能安安稳稳地进明悌郡王府为妾,好请明悌郡王提拔卫源。
静安郡主打上门来时卫太太在正院里听说,顿时气了个倒仰,暗骂柳氏愚蠢之极,谁知她尚未赶过去静安郡主就已经离开了,唯有严厉地训斥柳氏一番,然后急急忙忙地打点礼物,命她亲自去静安郡主府上赔罪,她本想自己亲自去,奈何孝服未除,又值年下,不能前去。
卫太太原恨黛玉多事,若不是她常常穿戴那些价值连城之物,柳氏如何会心动,如何会在人前夸口,以至于今日生出祸事。她又怕黛玉记恨旧事,在静安郡主跟前添油加醋,故而事情发生后没来请黛玉帮忙说情。不想,静安郡主不负昔日恶名,不仅吩咐人把登门赔罪的柳氏打出去,还利用父夫的权势夺了卫源的监生,更放出风声,不许任何人帮卫大伯起复。
卫太太神魂俱无,几欲晕倒,她的后半生全赖夫、子二人方能恢复尊荣,尤其看重独子的前程,如今卫大伯送灵柩回南后未回,他不知倒好,倘或回来得知消息,不知怎样收场,唯有过来恳请卫若兰和黛玉出手,请忠顺王府和静安郡主网开一面。
同时,她也打点四色礼物,吩咐柳氏去拜托素日交好的世交应袭,盼他们帮衬自己家。
卫若兰白日里十分忙碌,往往黛玉未起时他便上班去了,除了休沐之日,唯有下班后和黛玉对坐吃饭时谈说些大小事情,彼时正盘膝坐在炕桌前。
卫太太当面跪下,黛玉慌忙起身下炕,意欲避开,不妨脚下踩空,险些跌倒。
卫若兰眼疾手快,迅速探过身子接住黛玉,见她面色惨白,忙问道:“吓着了不曾?有没有伤了脚?”又看她赤脚踩在地上,幸亏屋内铺着厚厚地锦毯,倒也不凉。
黛玉惊魂未定,双手扶着他肩,好半日才平复,想起卫太太跪在地上,定了定神,摇头道:“不妨事,你别担忧。大太太来了,先听大太太说什么。”一面说,一面示意丫鬟将晚饭炕桌抬下去,又命在卫太太身后赶过来的嬷嬷丫鬟扶卫太太上座。
卫太太直挺挺地跪着,用力挥开上前扶她的丫鬟嬷嬷,不肯起身,眼睛红红地盯着卫若兰,重复自己的来意,语气中满是哀求。
卫若兰带着黛玉避开,扶黛玉坐在下面一张黄花梨的圈椅上,自己蹲下来与她穿鞋,命人拿了一个脚踏与她垫脚,方回过身,冷着脸道:“本源也是束冠的人了,又早已成家立业,叫我怎么拉扯?大太太扪心自问,你们都做了什么事?男儿在世,或是读书,或是习武,但凡有心,踏踏实实,本本分分,都有用武之地,哪里需要别人拉扯?”
卫若兰没有被出继时,作为膝下长子,哪敢这样顶嘴?卫太太在卫家说一不二,闻听此言,立时便要发作,但想到此时有求于人,只得按捺住心中的愤慨,不回答卫若兰的问题,反而泣道:“你弟媳妇并没有侮辱静安郡主的意思,我问过她了,不知柳家怎么就将她送给妹子的衣裳改送到明悌郡王府,又到静安郡主手里。你弟妹原是一番好心,觉得那衣裳白放着霉坏了可惜,没料到会发生这些事,悔恨得不得了,病得起不来。咱们终究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就是看在老爷的份上,你和你媳妇也该替你兄弟和兄弟媳妇周旋一二。”
卫若兰冷笑道:“如此说来,我们夫妻不帮忙就是无情无义了?大太太竟是别在我跟前这么说,我没有这样的本事。本源是因为什么被撵出国子监,我约莫听说一些,他没做过那些事,国子监能冤枉他不成?到底是自己先有了过,才叫人有了发落的理由。”
卫源相貌平平,才气亦平平,卫若兰年轻时耽误数年不得上学,但那时的功课却远胜卫源此时多矣,更不必说如今了。卫源读书不成,学武不成,文武皆懂一点皮毛,好在他心比天高,一心想出人头地,没有为非作歹,倒是比寻常纨绔子弟强些。
因文才武略都是平平无奇,卫源素日懒怠的时候,少不得请人代笔做功课,考试时也曾作弊。卫若兰就这么做过,他跟妙真聘请的先生读书,成婚后亦如往常一样,仍聘先生在府里教导自己,黛玉技痒,就着先生的题目另做一份功课,卫若兰觉得比自己做的好,就悄悄誊写一遍送上,极得先生的夸赞,偶尔有做不完的功课,都是黛玉替他做。
从前国子监忌惮卫伯府的权势,又因国子监里不少靠荫封进来的世家子弟和因捐钱而得的监生没有文采,也经常这么做,国子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他逐出。如今卫伯府失势,又有忠顺王府和静安郡主发话,国子监便将旧案翻出,以此为罪名,并没有冤枉卫源。
卫太太忙道:“国子监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兄弟年纪小,人又老实,何尝做过哪些事儿?不过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眼见老爷被罢职削爵,一个个或是疏远,或是落井下石。我不求别的,只求兰哥儿替他抹了罪名儿,重回国子监,好生读书,再求县主在静安郡主跟前美言几句,替你兄弟媳妇赔罪,两家和解。”
见卫太太一副理直气壮的做派,卫若兰怒道:“这件事和我媳妇有什么相干?凭什么叫她去给静安郡主赔罪?大太太有心的话,就叫柳氏自己去求静安郡主的谅解,静安郡主原谅了,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卫太太脸色一变,正想说话,那边黛玉已经开了口。
黛玉和卫若兰并肩而立,都不在卫太太正面,她心疼卫若兰因卫太太在跟前的缘故不好当面穿鞋,道:“正是,大太太与其来找我和大爷,不如让柳氏一日三省,知道自己的错了,再去求静安郡主。那件衣裳起先虽是我的,但此事并非我之过,不该我去。柳氏得了先老太太的赏,我没说什么,后来又是出事,又是守孝的,她不能穿,哪怕她压在箱子底儿也是好的,谁知她生出这样的心思做出这样的事情,皆是她一人所为,如何怨得了别人?别说一件衣裳了,就是金的银的玉的翠的、珍珠宝贝,自己戴过了也不能假装是新的送人。”
听了这番话,卫太太面沉如水,道:“这么说,你们是打算袖手旁观不闻不问了?连他们绝老爷的后路都不管?不念一点骨血之情?源儿和他媳妇错了,你们做哥哥做嫂子的就该好生教导他们,而不是落井下石!满京城里问问,谁不知道你们两个在帝后跟前极得恩宠,我们跑断腿都没办法解决的事儿在你们跟前不过是一句话的工夫。兰哥儿说一句话,满朝文武谁不给面子?你和静安郡主交好,你替源儿媳妇求情,静安郡主如何会继续追究?”
黛玉怒极反笑,尚未开口,卫若兰已然十分维护地道:“大太太说的什么话?难道做侄儿的有些权势就该徇私枉法?不巧,侄儿不愿为之。若是府上本分,何来此劫?就是侄儿出手相助,此事不少人知,便是本源回了国子监亦无好处。依侄儿说,不如让本源在家里好好读书,等性子沉稳些,事过境迁,再谋出仕之道,才是上策。”
虽然他心里认为以卫大伯和卫源的性子来看,他们父子不出仕方可保平安,实在是他们两个没有才干,又都想着从龙之功,乃是长泰帝最忌讳之事,这回不假思索地批了弹劾柳家的折子,未尝不是因为此故,但是外人不这么想,也都觉得静安郡主小题大做。
卫太太听完,满脸俱是不满之色。
黛玉叹了一口气,道:“大太太想想,大爷说得有理没理。静安郡主在气头上,凭是谁都没法子缓和,倒不如就听大爷的,避开这两年,没人记得此事了,再说其他。”正值诸皇子争斗之际,避开才能保住卫大伯一家的平安。哪怕他们家和卫大伯分了家,仍在五服内,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家人,卫大伯和卫源一旦投靠皇子,外人便觉得卫若兰也有此心。
卫若兰没法和卫太太说明这些内情,他总不能跟卫太太说投靠诸皇子是坏事,会惹长泰帝不满,话传出去他就成众矢之的了,便接着黛玉的话道:“大太太忧心本源的前程,侄儿十分明白,但大老爷丁忧,本源年轻,眼前的权势烫手得慌,冷一冷才好。”
可惜卫太太并不理解卫若兰和黛玉的一番苦心,得不到卫若兰和黛玉的帮忙,她愤而离去,再去寻求其他门路解决子媳之患,不止如此,没两日黛玉就在别家宴上听人提起外面说自己夫妻无情无义的流言蜚语。
说她和卫若兰袖手旁观也还罢了,谁知又编出无数的谎言,说她故意将衣裳送给柳氏令其出丑,又说是自己和静安郡主暗地里使坏,以火狐大氅为引,不想叫卫源出仕,又说卫若兰冷心无情,怕卫大伯一家起复,压倒自己,故意给卫源安插罪名,暗中叫国子监的人将卫源撵出来,众说纷纭,但都不提卫源被逐、柳氏被打之因,反说卫若兰和黛玉的不是。
黛玉身正不怕影子斜,并不放在心上,就是愈加不喜卫太太的为人了。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静安郡主也怕自己穿旧衣闹得人尽皆知脸面上不好看,并未声张,外人也不敢议论,今有此闲话必然是从卫大伯家里传出,在座的一位老夫人却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说兄弟齐心协力才是兴旺之道,她和卫若兰实不该如此小气,不让兄弟出头。
这位老夫人不是别人,乃是皇太后的娘家嫂子齐淑人,身上是三品的诰命。
皇太后之父姓李,在长泰帝登基后,因女儿是皇太后方得封为一等公,和皇后之父等同,但只一代,去世后下面长子嫡孙都不得世袭,皇太后的哥哥熬到如今才得从三品的职缺。
齐淑人娘家姓齐,却是齐淑妃嫡亲的姑姑,庶出的孙女儿小李氏正是明悌郡王的侧妃,极得明悌郡王的宠爱,所以李家和齐家都十分拥护明悌郡王,恨不得拉拢满朝文武都为明悌郡王所用,好说动长泰帝册封明悌郡王为太子。
李家原想将嫡孙女嫁给明悌郡王做正妃,皇太后也十分愿意,奈何长泰帝在宫中聘选才能时令大李氏回家自聘,另选名门之女,也就是如今的明悌郡王妃。
因此,齐淑人自恃是皇太后嫡亲的嫂子,人称为国舅夫人,在人前很有体面,方对黛玉一番教导,道:“县主别嫌我多嘴,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卫节度使和堂弟出自一脉,你们夫妻更该替他们周旋才是。”
柳家和卫源有心投靠明悌郡王,柳氏又送这么一件大氅让明悌郡王妃在静安郡主跟前没了脸面,齐淑人自然不想柳家和卫大伯家没落下去,对于忠顺王府下令惩治卫家她亦不放在心上,忠顺亲王固然位高权重,但是明悌郡王毕竟是当今亲子。
此时此刻,她没有忘记明悌郡王妃送火狐大氅给静安郡主,就是想替明悌郡王拉拢忠顺王府的事情,事实上她巴不得明悌郡王妃因此事而被静安郡主记恨,在明悌郡王跟前失宠。
黛玉凝视齐淑人片刻,淡淡一笑,道:“不知淑人说的周旋二字是何意?堂叔子在国子监里犯了错,得此处置,并不冤枉,等堂叔子知错改过,国子监里的先生自然知道。我们大爷年轻,若是倚仗权势勒令国子监收回前命,那成什么了?倒让人笑话。因此我们大爷的意思是让堂叔子闭门思过,等改过了再说其他。至于我那妯娌做的糊涂事,静安郡主宽宏大量,已经不追究了,并未对我那妯娌如何,哪里需要我和大爷周旋?”
静安郡主自然不承认是自己娘家夫家一起发话导致卫源出事,顺着黛玉的话插口道:“没错,我气过就丢开了,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那卫源自己在国子监犯错,柳家自己在任上贪污受贿,偏赖在我们头上,何其冤枉。再说,静孝县主怎么就不闻不问了?若不是她一早打发人来找我,百般说好话,赔了我一件更好的衣裳,我才不会轻轻放过柳氏。”
目光扫过众人,静安郡主又道:“至于那些不尽不实的流言蜚语更是不知从何而来,柳氏是个什么东西,值得我算计她?卫节度使位高权重,满朝文武品级越过他的有几个?将来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卫源不过是个监生,连官儿都不是。难道静孝县主在祖母临终前孝敬祖母大衣裳竟是大错特错了?刘嬷嬷,你来说那件衣裳怎么到柳氏手里的。”
黛玉心中赞同静安郡主的意思,当着众人之面,嘴里却道:“陈年旧事,提来做甚?”
卫若兰咬牙切齿地道:“真真是没一日的消停!你问明白了没有,到底是柳家拿了斗篷自作主张,还是出自柳氏的本意?”若是后者,那便是柳家之过,静安郡主不至于迁怒卫家。
黛玉轻声道:“我从明孝郡王府出来就命人去打探了,料想过会子就有消息。”
不消片刻,就有婆子来回道:“大爷,奶奶,我亲自去和大老爷家的婆子吃酒,悄悄问咱们安排在那里的小丫头,竟不必打探就知道了。小丫头在那边大奶奶的房里伺候,说这件斗篷是那边大奶奶今年十月间特地使人换了五彩缂丝的大红面子,当作新的送往娘家,原本打算给娘家庶出的妹子三姑娘穿的,因柳家想送柳三姑娘进明悌郡王府做妾。不想听说明悌郡王府意欲结交忠顺王府,而静安郡主一心想弄件火狐皮的斗篷来穿,明悌郡王妃正四处寻觅,大奶奶便动了心思,借助娘家之手将火狐皮的斗篷送到明悌郡王妃跟前。”
黛玉又问了一些别的消息方命其退下,又高声叫雪雁拿一串钱与她吃酒,恨恨地对卫若兰道:“不知所谓!那年为了在人前炫耀借祖母问我要斗篷,我已觉得她眼皮子浅了,再没想到还有今日之事,难道他们以为能瞒得过去?”
为今之计,只有命刘嬷嬷次日一早往静安郡主那里走一趟,拿她今年新做尚未上身的一件玄狐皮大氅送给静安郡主,岂料静安郡主不在府里,往卫家去了。
静安郡主身边的金嬷嬷和刘嬷嬷极熟,悄悄地道:“郡主气恼得很,找卫柳氏算账去了。”
刘嬷嬷一惊,道:“却是为何?”
金嬷嬷道:“还能因为什么?我们郡主已经知道那件斗篷的来历了,没想到他们的胆子竟这样大,拿穿过的斗篷来糊弄我们郡主。幸亏拿到手后郡主嫌面子不好看,特地找雀金呢换了,今儿头一回穿出去,饶是这么着,也大失颜面,如何不去找罪魁祸首?”
彼时,卫家已被静安郡主闹得天翻地覆。
静安郡主到卫家时,卫太太不能出面,乃是柳氏亲迎了她进去,她见到柳氏,照脸就啐了一口,然后将命人将火狐斗篷扔到她跟前。
第142章
静安郡主挟怒而来,气势汹汹,身边的嬷嬷丫鬟也都是满脸愤然。
虽说静安郡主性子不好,嬉笑怒骂之时没有千金小姐的娴静端庄,旁人说她和忠顺亲王不愧是嫡亲的父女,总是肆无忌惮,但是她本性聪明,懂得进退,亦不曾做过伤天害理惹人诟病之事,在京城里的人缘极好。
柳氏原本欢欢喜喜地迎静安郡主进门,不料被她啐了满脸都是唾沫,尚未反应过来,静安郡主抬起手,一记耳光扇在她脸上,半张脸顿时又红又肿,近乎发紫。
柳氏捂着脸,顿时怔住了。
掷到地上的一件大氅一面鲜红,一面碧翠,映着二门内外一点残雪,分外耀眼,柳氏一见,心中怦的一跳,忐忑不已。
静安郡主毫无收敛之意,冷笑一声,骂道:“痰迷了心,脂蒙了窍,好好一件衣裳叫你们玷辱了,想着日后不能穿了,隔年就往我那里送!难道我们忠顺王府和谢家活该穿你的旧衣服?我姓徒的活了一辈子,从来没在人前丢过这么大的脸面!就是想用这件衣裳恶心人,让我记恨明悌郡王妃,也该打听打听我和明悌郡王妃的情分!”
静安郡主一面说,一面抬手,意欲再给柳氏一记耳光,吓得柳氏身边丫鬟仆妇人等急急忙忙地越过柳氏,在她身前向静安郡主跪下磕头,央求道:“郡主息怒,我们奶奶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她们这么以头碰地,倒是阻住了静安郡主上前的脚步,令柳氏躲过一劫。
静安郡主抬脚踹开一个身着枣红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头,仍旧骂柳氏道:“对我使出这样的圈套,还敢来求我息怒?哪里来的脸面?”
柳氏在下人后面跪下,含泪道:“便是杀头也该有个罪名儿,郡主此言从何而来?”
静安郡主冷笑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难道心里不明白?还敢来问我!将自己穿过的衣裳送人,我倒要问问你娘和你婆婆,难道这是柳家的教养?卫家的门风?”以脚挑起地上的火狐大氅,摔到柳氏头上,越过仆人时如孔雀火狐之影交替闪现。
虽然柳氏想借替明悌郡王府解决寻找火狐大氅之忧而讨好他们,但是此时万万不能承认,何况她托娘家将火狐大氅送到明悌郡王府时,并未提及明悌郡王妃找寻之事,只是送礼选在明悌郡王妃为此有心之时,送的礼不止火狐大氅。
明悌郡王妃需要一件上等的火狐大氅来结交酷爱珠宝华服的静安郡主,而她娘家只是恰好送上此物罢了,并没有送给静安郡主的意思。
于是,柳氏拿下罩在头上的大氅,假装凑在眼前端详,片刻才道:“我竟不知郡主这是何意?何曾将穿过的衣裳送人?”随即又震惊地道:“郡主这件大氅我不曾见过,不知郡主扔来何意。倒是一二月前曾将长嫂之赐送给娘家妹子穿,却是一件红面子的火狐大氅,并不是这件。不过,瞧着里子有些像,都是上好的火狐皮。”
静安郡主听了这番狡辩,不怒反笑,向身边的丫鬟道:“你们都听听,都到这时候还在我跟前不承认,反倒牵连静孝县主。我若没打听清楚,岂会亲自前来!”
丫鬟一叠声地赞同,其中一个丫鬟愤愤道:“狡辩罢了,郡主何必和她理论?打了她,郡主仔细手疼,自有我们下人替郡主出气。若不是在明孝郡王府里碰到认识的姊妹,见过柳氏穿火狐斗篷与人炫耀,咱们都不知道这柳氏如此胆大包天。”
又有一个丫鬟提醒道:“郡主,咱们先回罢,明孝郡王府里今儿大喜,咱们可不能因这件小事去晚了,等明孝郡王府里的喜宴散了,郡主想怎么出气都使得。”
静安郡主哼了一声,方回身上轿,扬长而去。
她裹着一件簇新的紫貂皮斗篷到了明孝郡王府,果见母亲和北静王妃等人都到了,正坐在暖厅里说话,黛玉亦在。
黛玉赴宴前打发刘嬷嬷去静安郡主府上送衣裳,原想今日是明孝郡王成亲的正日子,静安郡主势必先来这里,哪里料到刚刚刘嬷嬷亲自过来,悄声回禀静安郡主去卫家找柳氏算账一事,犹未来得及开口,静安郡主就来了。
在外人看来,罪魁祸首就是自己的那件衣裳,黛玉心中苦笑一声,起身道:“姐姐过来了,快来这里坐,我和王妃正说姐姐家的大姐儿呢。”
静安郡主顺势坐下,笑道:“极淘气的一个小丫头,你见了就知道了。”
吃过茶,黛玉借更衣之时向静安郡主赔罪,愧疚地道:“姐姐那件衣裳说来说去竟是我的不是。早知他们今年会拿旧衣服哄姐姐,去年我就不该顺着先祖母。”
静安郡主脸上露出一丝不解,道:“我只听说柳氏一年前穿过这件衣裳,和你有什么相干?怎么成了你的不是,又牵连到先卫老太君?倒是我找柳氏算账时,她说了一句是你给的,妄想让我迁怒于你。我不信,你这人岂会把心爱的衣裳送给那么一个蠢货。”
黛玉眸中冷光闪动,低声将旧年之事缓缓道出。
静安郡主冷笑道:“原来如此!是她们贪婪,故意借卫老太君问你要东西,哪里就是你的过错了?你若是能料到今日,你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了。我只恨昨儿当众丢了脸面。细想想我这一辈子,除了穿过皇太后和皇后娘娘赏的外,哪一件不是身边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新衣服?就没穿过别人的旧衣服。那柳氏真真叫我不知说什么好,她是怎么想的,拿旧衣服来骗我?世间竟有这般愚蠢之人。可惜了你那件衣裳,我听说除了皇后娘娘赏的皮子,卫节度使费了好些工夫猎得红狐,几年才攒够做这件衣裳的皮子。”
柳氏恐怕认为这件大氅只穿了一两次,没有污渍,亦未毁损,只需换了面子便和新的无异,足以瞒天过海,所以才做出这等行为。
黛玉想毕,道:“到底是由我而来。一早我给郡主送了一件新大氅过去,谁知姐姐去他们家了,姐姐是怎么知道的?”虽说他们两家早分了家,但是在外人看来终究是一族人,不然明悌郡王不会借拉拢卫源的机会让世人以为卫若兰是他的人。
静安郡主道:“我身边有个丫头,她的一个姊妹是这府里袁侧妃的陪嫁丫鬟,一年前陪着袁侧妃出门赴宴,见过柳氏穿火狐斗篷炫耀。你也知道,火狐斗篷罕见,年轻媳妇姑娘们在一处,见到了,哪个不翻来覆去仔细地打量,故而我穿过来,那丫头一眼就认出来了,私下与我的丫鬟说,我就知道了。早知是这样的来历,我昨儿就不在人前炫耀了。”
黛玉叹道:“更是我之过,起先没认出,后来认出时就该劝姐姐换衣裳,这么着的话,哪里有后来之事?偏生我也鲁钝了,未曾想起此着。如今知道真相,姐姐有何打算?”
静安郡主问道:“妹妹这是替她们求情?”
黛玉摇头,正色道:“既做出此等事情,便该承担其果,所谓因果也。”她和柳氏原本就无甚情分,只要不伤及性命,她和卫若兰都不会深管。
静安郡主点了点头,道:“你放心,我不要他们的性命,出了气即可。”
她能知道的真相,外人也会知道,说不定此时就有人知道了,假以时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地里笑话自己穿旧衣服出来在正主儿跟前炫耀。每想到此处,静安郡主便觉心中怒气难平,不肯轻饶柳氏和柳家,可是念着卫若兰和黛玉出自卫家,不便要他们以性命赔罪,亦罪不至此,既然柳氏一心期盼卫源出人头地,那么就绝了他们的青云之路。
静安郡主出身忠顺王府,夫家虽非位高权重,但在读书人眼里极有分量,静安郡主受了委屈,两家自然不愿善罢甘休,轻轻几句话吩咐下去,卫源的监生就被除了,他出孝后才去国子监读书没一个月。不但他永生永世不得出仕,卫大伯除服后也没有起复的机会,而且柳家被查出几条罪名,弹劾过后,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得知这样的结果,卫若兰和黛玉对视一眼,不觉长声叹息,幸而静安郡主极有分寸,未曾殃及无辜,长泰帝得知后,也只是依律而为。
卫若兰忽然道:“如此甚好,无权无势,大老爷和源哥儿就不必搀和进夺嫡之争了。”
黛玉一怔,随即点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果然是至理名言。先前你担心大老爷和源兄弟的野心祸及全家,这样倒能保全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
卫若兰道:“咱们以为是好事,他们未必如此。”
一语未了,下人通报说卫太太来了,随着通报之声而来的就是卫太太本人,她直直地闯了进来,丝毫不给下人通报的时间,见她这般无礼,卫若兰和黛玉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立刻便猜出卫太太的来意。
果然,不等他们开口,亦未来得及起身,卫太太就直直地跪倒在地,哭道:“兰哥儿,求你看在你们有着一样的骨血,就拉扯源哥儿一把罢!”
第143章
卫太太后悔莫及,恨不得旧年没有为了满足儿媳而撺掇卫母问黛玉要衣裳。
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柳氏竟会自作主张,将穿过的衣裳换了面子当作新的送人,而且送给了静安郡主,她一直以为柳氏是因自己穿不得所以不得不送给娘家妹子,横竖自己家的妹子不会嫌弃姐姐穿过一回的斗篷,再说换了面子,她们不说外人不知是旧衣。那时她也盼着柳三姑娘能安安稳稳地进明悌郡王府为妾,好请明悌郡王提拔卫源。
静安郡主打上门来时卫太太在正院里听说,顿时气了个倒仰,暗骂柳氏愚蠢之极,谁知她尚未赶过去静安郡主就已经离开了,唯有严厉地训斥柳氏一番,然后急急忙忙地打点礼物,命她亲自去静安郡主府上赔罪,她本想自己亲自去,奈何孝服未除,又值年下,不能前去。
卫太太原恨黛玉多事,若不是她常常穿戴那些价值连城之物,柳氏如何会心动,如何会在人前夸口,以至于今日生出祸事。她又怕黛玉记恨旧事,在静安郡主跟前添油加醋,故而事情发生后没来请黛玉帮忙说情。不想,静安郡主不负昔日恶名,不仅吩咐人把登门赔罪的柳氏打出去,还利用父夫的权势夺了卫源的监生,更放出风声,不许任何人帮卫大伯起复。
卫太太神魂俱无,几欲晕倒,她的后半生全赖夫、子二人方能恢复尊荣,尤其看重独子的前程,如今卫大伯送灵柩回南后未回,他不知倒好,倘或回来得知消息,不知怎样收场,唯有过来恳请卫若兰和黛玉出手,请忠顺王府和静安郡主网开一面。
同时,她也打点四色礼物,吩咐柳氏去拜托素日交好的世交应袭,盼他们帮衬自己家。
卫若兰白日里十分忙碌,往往黛玉未起时他便上班去了,除了休沐之日,唯有下班后和黛玉对坐吃饭时谈说些大小事情,彼时正盘膝坐在炕桌前。
卫太太当面跪下,黛玉慌忙起身下炕,意欲避开,不妨脚下踩空,险些跌倒。
卫若兰眼疾手快,迅速探过身子接住黛玉,见她面色惨白,忙问道:“吓着了不曾?有没有伤了脚?”又看她赤脚踩在地上,幸亏屋内铺着厚厚地锦毯,倒也不凉。
黛玉惊魂未定,双手扶着他肩,好半日才平复,想起卫太太跪在地上,定了定神,摇头道:“不妨事,你别担忧。大太太来了,先听大太太说什么。”一面说,一面示意丫鬟将晚饭炕桌抬下去,又命在卫太太身后赶过来的嬷嬷丫鬟扶卫太太上座。
卫太太直挺挺地跪着,用力挥开上前扶她的丫鬟嬷嬷,不肯起身,眼睛红红地盯着卫若兰,重复自己的来意,语气中满是哀求。
卫若兰带着黛玉避开,扶黛玉坐在下面一张黄花梨的圈椅上,自己蹲下来与她穿鞋,命人拿了一个脚踏与她垫脚,方回过身,冷着脸道:“本源也是束冠的人了,又早已成家立业,叫我怎么拉扯?大太太扪心自问,你们都做了什么事?男儿在世,或是读书,或是习武,但凡有心,踏踏实实,本本分分,都有用武之地,哪里需要别人拉扯?”
卫若兰没有被出继时,作为膝下长子,哪敢这样顶嘴?卫太太在卫家说一不二,闻听此言,立时便要发作,但想到此时有求于人,只得按捺住心中的愤慨,不回答卫若兰的问题,反而泣道:“你弟媳妇并没有侮辱静安郡主的意思,我问过她了,不知柳家怎么就将她送给妹子的衣裳改送到明悌郡王府,又到静安郡主手里。你弟妹原是一番好心,觉得那衣裳白放着霉坏了可惜,没料到会发生这些事,悔恨得不得了,病得起不来。咱们终究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就是看在老爷的份上,你和你媳妇也该替你兄弟和兄弟媳妇周旋一二。”
卫若兰冷笑道:“如此说来,我们夫妻不帮忙就是无情无义了?大太太竟是别在我跟前这么说,我没有这样的本事。本源是因为什么被撵出国子监,我约莫听说一些,他没做过那些事,国子监能冤枉他不成?到底是自己先有了过,才叫人有了发落的理由。”
卫源相貌平平,才气亦平平,卫若兰年轻时耽误数年不得上学,但那时的功课却远胜卫源此时多矣,更不必说如今了。卫源读书不成,学武不成,文武皆懂一点皮毛,好在他心比天高,一心想出人头地,没有为非作歹,倒是比寻常纨绔子弟强些。
因文才武略都是平平无奇,卫源素日懒怠的时候,少不得请人代笔做功课,考试时也曾作弊。卫若兰就这么做过,他跟妙真聘请的先生读书,成婚后亦如往常一样,仍聘先生在府里教导自己,黛玉技痒,就着先生的题目另做一份功课,卫若兰觉得比自己做的好,就悄悄誊写一遍送上,极得先生的夸赞,偶尔有做不完的功课,都是黛玉替他做。
从前国子监忌惮卫伯府的权势,又因国子监里不少靠荫封进来的世家子弟和因捐钱而得的监生没有文采,也经常这么做,国子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他逐出。如今卫伯府失势,又有忠顺王府和静安郡主发话,国子监便将旧案翻出,以此为罪名,并没有冤枉卫源。
卫太太忙道:“国子监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兄弟年纪小,人又老实,何尝做过哪些事儿?不过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眼见老爷被罢职削爵,一个个或是疏远,或是落井下石。我不求别的,只求兰哥儿替他抹了罪名儿,重回国子监,好生读书,再求县主在静安郡主跟前美言几句,替你兄弟媳妇赔罪,两家和解。”
见卫太太一副理直气壮的做派,卫若兰怒道:“这件事和我媳妇有什么相干?凭什么叫她去给静安郡主赔罪?大太太有心的话,就叫柳氏自己去求静安郡主的谅解,静安郡主原谅了,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卫太太脸色一变,正想说话,那边黛玉已经开了口。
黛玉和卫若兰并肩而立,都不在卫太太正面,她心疼卫若兰因卫太太在跟前的缘故不好当面穿鞋,道:“正是,大太太与其来找我和大爷,不如让柳氏一日三省,知道自己的错了,再去求静安郡主。那件衣裳起先虽是我的,但此事并非我之过,不该我去。柳氏得了先老太太的赏,我没说什么,后来又是出事,又是守孝的,她不能穿,哪怕她压在箱子底儿也是好的,谁知她生出这样的心思做出这样的事情,皆是她一人所为,如何怨得了别人?别说一件衣裳了,就是金的银的玉的翠的、珍珠宝贝,自己戴过了也不能假装是新的送人。”
听了这番话,卫太太面沉如水,道:“这么说,你们是打算袖手旁观不闻不问了?连他们绝老爷的后路都不管?不念一点骨血之情?源儿和他媳妇错了,你们做哥哥做嫂子的就该好生教导他们,而不是落井下石!满京城里问问,谁不知道你们两个在帝后跟前极得恩宠,我们跑断腿都没办法解决的事儿在你们跟前不过是一句话的工夫。兰哥儿说一句话,满朝文武谁不给面子?你和静安郡主交好,你替源儿媳妇求情,静安郡主如何会继续追究?”
黛玉怒极反笑,尚未开口,卫若兰已然十分维护地道:“大太太说的什么话?难道做侄儿的有些权势就该徇私枉法?不巧,侄儿不愿为之。若是府上本分,何来此劫?就是侄儿出手相助,此事不少人知,便是本源回了国子监亦无好处。依侄儿说,不如让本源在家里好好读书,等性子沉稳些,事过境迁,再谋出仕之道,才是上策。”
虽然他心里认为以卫大伯和卫源的性子来看,他们父子不出仕方可保平安,实在是他们两个没有才干,又都想着从龙之功,乃是长泰帝最忌讳之事,这回不假思索地批了弹劾柳家的折子,未尝不是因为此故,但是外人不这么想,也都觉得静安郡主小题大做。
卫太太听完,满脸俱是不满之色。
黛玉叹了一口气,道:“大太太想想,大爷说得有理没理。静安郡主在气头上,凭是谁都没法子缓和,倒不如就听大爷的,避开这两年,没人记得此事了,再说其他。”正值诸皇子争斗之际,避开才能保住卫大伯一家的平安。哪怕他们家和卫大伯分了家,仍在五服内,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家人,卫大伯和卫源一旦投靠皇子,外人便觉得卫若兰也有此心。
卫若兰没法和卫太太说明这些内情,他总不能跟卫太太说投靠诸皇子是坏事,会惹长泰帝不满,话传出去他就成众矢之的了,便接着黛玉的话道:“大太太忧心本源的前程,侄儿十分明白,但大老爷丁忧,本源年轻,眼前的权势烫手得慌,冷一冷才好。”
可惜卫太太并不理解卫若兰和黛玉的一番苦心,得不到卫若兰和黛玉的帮忙,她愤而离去,再去寻求其他门路解决子媳之患,不止如此,没两日黛玉就在别家宴上听人提起外面说自己夫妻无情无义的流言蜚语。
说她和卫若兰袖手旁观也还罢了,谁知又编出无数的谎言,说她故意将衣裳送给柳氏令其出丑,又说是自己和静安郡主暗地里使坏,以火狐大氅为引,不想叫卫源出仕,又说卫若兰冷心无情,怕卫大伯一家起复,压倒自己,故意给卫源安插罪名,暗中叫国子监的人将卫源撵出来,众说纷纭,但都不提卫源被逐、柳氏被打之因,反说卫若兰和黛玉的不是。
黛玉身正不怕影子斜,并不放在心上,就是愈加不喜卫太太的为人了。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静安郡主也怕自己穿旧衣闹得人尽皆知脸面上不好看,并未声张,外人也不敢议论,今有此闲话必然是从卫大伯家里传出,在座的一位老夫人却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说兄弟齐心协力才是兴旺之道,她和卫若兰实不该如此小气,不让兄弟出头。
这位老夫人不是别人,乃是皇太后的娘家嫂子齐淑人,身上是三品的诰命。
皇太后之父姓李,在长泰帝登基后,因女儿是皇太后方得封为一等公,和皇后之父等同,但只一代,去世后下面长子嫡孙都不得世袭,皇太后的哥哥熬到如今才得从三品的职缺。
齐淑人娘家姓齐,却是齐淑妃嫡亲的姑姑,庶出的孙女儿小李氏正是明悌郡王的侧妃,极得明悌郡王的宠爱,所以李家和齐家都十分拥护明悌郡王,恨不得拉拢满朝文武都为明悌郡王所用,好说动长泰帝册封明悌郡王为太子。
李家原想将嫡孙女嫁给明悌郡王做正妃,皇太后也十分愿意,奈何长泰帝在宫中聘选才能时令大李氏回家自聘,另选名门之女,也就是如今的明悌郡王妃。
因此,齐淑人自恃是皇太后嫡亲的嫂子,人称为国舅夫人,在人前很有体面,方对黛玉一番教导,道:“县主别嫌我多嘴,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卫节度使和堂弟出自一脉,你们夫妻更该替他们周旋才是。”
柳家和卫源有心投靠明悌郡王,柳氏又送这么一件大氅让明悌郡王妃在静安郡主跟前没了脸面,齐淑人自然不想柳家和卫大伯家没落下去,对于忠顺王府下令惩治卫家她亦不放在心上,忠顺亲王固然位高权重,但是明悌郡王毕竟是当今亲子。
此时此刻,她没有忘记明悌郡王妃送火狐大氅给静安郡主,就是想替明悌郡王拉拢忠顺王府的事情,事实上她巴不得明悌郡王妃因此事而被静安郡主记恨,在明悌郡王跟前失宠。
黛玉凝视齐淑人片刻,淡淡一笑,道:“不知淑人说的周旋二字是何意?堂叔子在国子监里犯了错,得此处置,并不冤枉,等堂叔子知错改过,国子监里的先生自然知道。我们大爷年轻,若是倚仗权势勒令国子监收回前命,那成什么了?倒让人笑话。因此我们大爷的意思是让堂叔子闭门思过,等改过了再说其他。至于我那妯娌做的糊涂事,静安郡主宽宏大量,已经不追究了,并未对我那妯娌如何,哪里需要我和大爷周旋?”
静安郡主自然不承认是自己娘家夫家一起发话导致卫源出事,顺着黛玉的话插口道:“没错,我气过就丢开了,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那卫源自己在国子监犯错,柳家自己在任上贪污受贿,偏赖在我们头上,何其冤枉。再说,静孝县主怎么就不闻不问了?若不是她一早打发人来找我,百般说好话,赔了我一件更好的衣裳,我才不会轻轻放过柳氏。”
目光扫过众人,静安郡主又道:“至于那些不尽不实的流言蜚语更是不知从何而来,柳氏是个什么东西,值得我算计她?卫节度使位高权重,满朝文武品级越过他的有几个?将来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卫源不过是个监生,连官儿都不是。难道静孝县主在祖母临终前孝敬祖母大衣裳竟是大错特错了?刘嬷嬷,你来说那件衣裳怎么到柳氏手里的。”
黛玉心中赞同静安郡主的意思,当着众人之面,嘴里却道:“陈年旧事,提来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