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Can'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on 'localhost' (10048) in D:\104.233.129.58\www.yiquwenwu.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70

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D:\104.233.129.58\www.yiquwenwu.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70
莳花记 第70章 - 一曲文屋
一曲文屋 历史军事 莳花记 第70章

第70章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打下云州后,叛军队伍迅速扩大,一路南下连克两州后,大军赫然朝着京城而来。
    然而,还有更加火上浇油的,正当皇帝震怒于反贼称王之举时,南方发生大地动,数万人伤亡,财产损失无以数计。
    伴随着地动,长江数个支流堤坝损坏,又兼梅雨季节,江南数州发生涝情,无数良田被冲毁。
    这下,老天爷亲身上阵,把“皇帝失德”这顶帽子扣得稳准狠。书院派也不知道该为老天帮忙而高兴,还是为江山震动而忧心,但不管怎样,要求皇帝下罪己诏、释放周黄傅等人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顾不上什么书院派了,眼看仁王叛军一日日逼近京城,皇帝赶紧调集多路大军,一半去云州截堵叛军,一半进京保卫京师,因京城靠近北方,南方军队调动需要时日,皇帝便连守卫北地的抗戎军都调动了半数人马。
    当然,这关头他不敢调傅家或者黄韬学生带领的军队进京,只能调剩下唯一信得过的姜家军。
    其实姜家跟如今被他穿小鞋的书院也不是毫无关系,虽然姜家子弟在书院读书的不算多,但儒院院长周冷槐的正室夫人却是实打实的姜家女儿,按说皇帝不应该在这关头信任姜家,但姜家用他们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信赖。
    去年姜承元抗戎不利其实有着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朝廷严重拖欠军饷,当时说是二十万大军抗戎,扣去夸大的、老弱病残的、吃不饱饭拿不起兵器的等等……真正与蛮子对抗的军队其实也就是三万之数,打不过简直太正常,因此姜承元背个抗敌失利的罪名被撸职,实在是有点冤。这点皇帝跟姜家都心知肚明,但姜家有眼色,不仅一点儿没怨恨,事后皇帝私下召见姜承元,想假惺惺说些自己也不得已的话时,姜承元十分给皇帝面子,自承过失,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把皇帝说的心里熨帖之极。
    而周家出事后,姜家没有丝毫营救周家的举动,反而积极为周夫人与周冷槐和离而走动,日前皇帝为傅元辛案憋火时,姜家家主更是主动献忠,用姜家的力量压住蠢蠢欲动的傅家,稳住军心,才使得皇帝最终下了收拾傅家的决定。
    如今傅家军和黄韬一系的将领完全不能信任,虽然姜家跟周家还有周夫人这个牵扯,但矮子里拔将军,为了自个儿龙椅别被叛军抢去,皇帝还是调了姜家军入京。
    天下生乱象,想要问鼎江山的自然不止仁王一支叛军,除了其他小股不成气候的叛军外,更加想往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分封在各地的王爷,也就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们。
    皇帝调了各路大军进京,各路亲王虽没有皇帝诏令,却也调集私军,打着勤王清君侧等的名头纷纷涌向京城。
    皇帝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军进京,在他眼里,这些叔伯兄弟们甚至比叛军威胁更大。
    因此,调来的各路大军再度分兵,一部分去阻拦各路勤王军。
    但是,也不是所有勤王军都被大军阻拦,除了与皇帝一母同胞感情极好的睿王外被允许进京外,其余各王中,唯一没有被阻拦的便是端王。
    当今被分封为王的各位王爷中,除了睿王外,最受皇帝宠信的便是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曾经想为端王的独女宣城郡主加封公主封号,只是因为端王坚决推辞才未能成事。
    端王无论是在朝中还是民间都风评很好,不贪权不恋栈,喜好云游四海广交名士,仿佛化外之人一般。
    但皇帝在此时如此信任端王,以至于居然让他进京勤王,却不是因为端王风评好有名士风范。
    天下皆知,端王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宣城郡主。
    一个没有后嗣的王爷,就算夺来皇位,没有儿子继承,又有多大意思?
    所以,皇帝信任端王,甚至比自己的胞弟睿王更甚。
    只是,虽然皇帝信任端王,却不是人人都信任他。
    “皇上,端王居然只有宣城郡主一个女儿,这实在有些蹊跷,万一他是故布疑阵,其实在外面养了私生子呢?再说他一直以修道的名义修身养性不近女色,说不定就是为了麻痹陛下,如今他也正值壮年,即便想再生个儿子,也是不难。”李贵妃忧心忡忡地道。
    如今宫中除了皇帝外,最为心焦的便莫过于她了,外面斩奸妃的呼声不绝于耳,她时刻都要小心皇帝一个不高兴就把自己推出去了。好在,皇帝直到现在也没过河拆桥把她抛出去,但皇帝一旦皇位不保,不管新君是哪路人马,她这个惹了众怒的都毫无疑问会被砍了平众怒。
    所以,她简直比皇帝还要关心他的龙椅是否稳当。
    而这个端王,在她眼里就特别可疑。
    哪个男人有钱有势的条件下会不近女色?自认看透男人的李贵妃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有所图谋,要么有心无力,可端王虽然子嗣少,但好歹还有个宣城郡主,因此不举的可能性排除,就只剩下图谋不轨一个了。
    李贵妃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相了。
    可李贵妃已经说了自己的分析,皇帝却仍旧不急不躁的模样,端着茶盏,颇有闲心地品着新上贡的蒙顶仙茶。
    李贵妃不由心急如焚,冲动之下连有些粗俗的心里话都出来了“……那端王又不是硬不起来,却自愿当了那么多年和尚,鬼才相信他没有什么图谋!”
    皇帝倒没因为李贵妃初验粗俗而动怒,但却仿佛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猛然被茶水呛住,“咳、咳!咳……”
    等缓过气来,皇帝白了李贵妃一眼,“妇道人家,毫无见识,端王仁厚端方,无欲无求,哪有什么图谋!”
    李贵妃见鬼似地看着皇帝。素来帝王疑心病重,当今皇帝也不能例外,哪怕亲弟睿王,皇帝都不能完全交心,往日他对待端王虽然也不差,但也没看出来居然信任到这个地步啊……
    什么仁厚端方无欲无求的,信这个才有鬼了。可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皇帝为什么那么信任端王?想起刚才的猜测,李贵妃不由脱口而出,“难道……端王真的不举?!可是不对,明明还有个宣城郡主啊……”
    皇帝干咳两声,油腻发黄的脸上居然异常的升起一丝窘迫的红晕。
    李贵妃狐疑地看着皇帝的脸色,想起些什么,脸色忽地变得不敢置信。
    皇帝向来宠信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十分喜爱端王妃及宣城郡主,端王妃已经过世,但她在世时却深受皇恩,经常被征召入宫陪伴太后,其女宣城郡主更是深得皇帝及太后的宠爱。
    也就是在端王妃过世后,皇帝提起为宣城加封公主一事。
    以往李贵妃觉得这一切都是爱屋及乌,端王是屋,端王妃及宣城郡主是乌。
    但是……看看皇帝竭力掩饰的神色,李贵妃觉得,自己这次真的真相了——
    哪里是爱屋及乌,分明是爱乌及屋,皇帝这是把自家的乌鸦放端王这间屋子里放养了啊!
    ☆、103|7.10
    盛夏炎炎,京城陡然落了一场暴雨。
    雨停后,身着皂衣的小吏提着铜锣走过大街小巷,尖利的嗓音划破雨后的宁静。
    “皇帝驾崩——”
    与此同时,无数匹骏马在官道上飞驰,将变天的消息传向大周各地。消息传到襄城普通百姓耳中时,消息灵通的上层人物已经接到新皇登基的消息。
    “真是没想到……”襄荷叹了一口气,“居然会是端王。”
    谢兰衣点点头。
    皇帝,不,现在已经是先帝了,先帝恐怕死也没想到,他的皇位不是丢于叛军之手,也不是丢于被他忌惮的各位叔伯兄弟,而是丢到了他认为最不可能威胁到皇位的端王手上。
    没有任何势力阻拦,端王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京,到达京城时,原本镇守北地的姜家军也先一脚到达。
    个中详细襄荷不得而知,襄荷只知道,端王不过带领三五侍卫入宫,不过半天,那片巍峨的宫殿,乃至这天下,便换了主人。
    随后,又有各路勤王军进京,但凡质疑端王者,皆被大军压制。而京畿守卫力量没有对皇位的更替做出任何反应,驻守边疆的各路大军也丝毫没有进京讨伐叛臣贼子的苗头。
    不过短短几日间,端王便稳定了京中形势,更指挥各路勤王军全力抵抗仁王叛军,将叛军阻拦在京城之外,而照目前的形势,镇压叛军是迟早的事。
    至于端王为何成了新任皇位继承者,外界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先帝自觉昏聩无能,禅位于端王,禅位之前,最后一条谕令便是缢死李贵妃及数个心腹宦官。禅位罢,先帝涕泪满面,陡然撞向石柱,端王救之不及。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具体如何,就只有少部分人知道。
    襄荷不是那少部分人,但仅凭猜测,也能猜出个大概。
    “端王只带了几个侍卫入宫,却能逼宫成功,这说明他要么有内应,要么有外援,或者两者兼有。结合之前皇帝处理傅元辛案时的反常表现,很可能宫内就有端王的人,而宫外,则是负责守卫皇宫的姜家军最为可疑,不然只要姜家军愿意,哪怕来不及救皇帝,却能来得及拿住端王逼死皇帝的证据,但据说姜家没有发出任何异议。”
    不仅仅是逼宫,如今一直居于幕后的端王走上台前,许多之前想不通的事情也如拨云见雾般刹那分明起来。
    比如傅元辛案,傅元辛等人很可能是无辜的,但李家那个幸存的纨绔也未必说了谎,他的确听到了傅元辛等人的声音,但这世上又不是没有能够将他人声音模仿地惟妙惟肖的口技艺人,衙役也的确在事发现场捡到了傅元辛的玉佩,但这只消一个偷儿,事先将玉佩偷出就行。
    比如皇帝对于傅元辛案的态度,按理说他应该顾全大局,但他却偏偏鬼迷心窍一般做出那样的决定,以至于端王摆明了谋逆,傅家军却从头至尾毫无动静,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江山换了主人。
    而皇帝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决策,除了李贵妃的枕头风外,恐怕端王所下的力也不小。
    到了后来的学子游街,更是明显地有人怂恿,只是那时书院群龙无首,而端王在襄城这五年,如今看来也绝不是像表面那样闲云野鹤般,而是暗中积蓄力量,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就怂恿得半数学子上街抗议。
    而学子游街所造成的惨状,恐怕也是端王想要看到的。
    不断激化皇帝与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得利的便是他这个幕后布局之人。
    襄荷不得不佩服此人谋划深沉,更佩服他能蛰伏数年,但只要一想起那些做了他棋子的惨死学子,胸中便冒出火来。
    原来的皇帝不靠谱,端王难道就靠谱么?
    襄荷暗暗叹了一声,又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皇帝怎么就那么信任端王?”
    不管端王之前有多少谋划,最终皇帝对他的毫无戒心绝对是他逼宫成功地一大原因。
    谢兰衣轻咳一声:“……在宫中时,我曾听过一些传闻。”
    襄荷好奇地看着他。
    谢兰衣低下头,只觉得这样的话似乎不适合对襄荷说,但襄荷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那眼神让他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垂下眸子,轻声说道:“宫中私下流传……端王自王妃死后便不近女色,恐怕是……不能人道。”
    襄荷倒没注意谢兰衣的小小尴尬,只是听了他的话,惊讶之后随即恍然。这样一来倒说得通了,端王没儿子,又不能人道,皇帝自然不会忌惮他了。
    “这样来说他的确没什么好忌惮的,可是,他的确夺了皇位没假啊……”襄荷喃喃着道,“这样的话,就只有三个可能,第一,他就单纯想当当皇帝,过把瘾就死,完全没想过把皇位传递下去;第二,他并非不能人道,这样现在再生个儿子也不算太迟;第三……”
    “第三,他早已有了子嗣,只是不为人知罢了。”谢兰衣接下襄荷的话。
    襄荷心头猛震,呆呆地看着谢兰衣,脑海中曾经被忽略的、那个尖锐的女声忽地泛起。
    做大事……我们……孩子……
    谢兰衣敏锐地察觉到她的一样,抬头皱眉道:“怎么了?”
    襄荷无力地摇摇头:“有件事……需要确认一下。”
    谢兰衣没有说什么,只拍了拍她的肩膀。
    先皇驾崩,新君登位在即,鹤望书院这边的一众相关案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处理。
    一直纠缠不清的黄韬独孙杀人案,最终定义为对方寻衅在先,黄公子失手致人死亡,而之前一直咬定黄家的死者家族忽地改变态度,表示只要黄公子在死者坟前道个歉,便不再追究他的过失。
    没了原告,又是“过失”,加上黄公子的身份,最终的判决就轻的不能再轻:赔偿死者亲人一定银钱,杖责二十。
    书院与朝廷关于学田事务上的管理权限也终于扯出个结果来,朝廷派监察每月查询学田账务,但具体事务却一概不插手,相比之前狮子大开口的势头,这最终结果对于书院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傅元辛案也很快“水落石出”,李家纨绔亲口招认所谓现场听到的傅元辛等人的声音,不过是因为之前双方的纠纷,而想要将他们拖下水而已,至于玉佩,也是他之前无意中捡到,决定构陷傅元辛后便故意丢在现场。于是,傅元辛等学子,无罪释放。
    不管这些案件的结果有多少疑点未清,但书院满意,新君满意,那这就是“真相”。
    这样一来,唯一悬而未决的就只剩周家的案子。
    襄荷到周家时,门前森严林立的卫兵已经撤走,只有两个大石狮子仍旧屹立在门前,许是很久没有擦拭,石狮子上落了灰尘,平白显得周府高大的门楣无比寂寥。
    襄荷敲了敲角门,开门的已经不是以前的下人。
    好在,报上名字后,这次终于得以进去。
    这是自去年周家出事后,襄荷第一次进入周府。
    她先去清枫院看了周清枫。
    不过半年多没见,周清枫便从圆滚滚的小胖子变成了清瘦的小少年,原本俊俏的眉目倒是展露了出来,可襄荷却只觉得心里一阵发酸。
    周清枫倒是没有多么忧郁感伤,见她来了,高兴地又叫又跳。襄荷先跟他说了抱香的近况。
    李恒泰死后,抱香自然不用再来周府。孙氏得知李恒泰的死讯后呆愣半晌,抱香却笑地畅快,浑然不管孙氏的情绪,整日按部就班地在家操持家务,又寻思着做个什么赚钱的生计。
    她做的一手好绣活,因此最终便去了镇上的一家绣庄做绣娘,挣的钱不算多,但也强过许多村人。
    至于亲事,却是再也没有提及了。
    襄荷问她,她只说随缘。襄荷看得出来,她这话说的并不勉强。她是真的看开了,对姻缘不抗拒也不热切,若碰上好的便嫁了,碰不上也不强求。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最新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