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最近更新: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孤雌(nph)
穿成合欢宗弟子
缚剑(修仙NPH)
【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
恶龙怎么不能是治愈系了
天生万人迷
总被和谐的美人受[快穿]
未出阁的相府嫡女生娃了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
【感谢读者大大提供一些经历性质的历史材料,这类材料对我们写手来说非常重要。万分感谢!】
第35章,上海线索
“依我看,克强先生那边还得孙先生亲自出马才行。说实在的,我们两边的关系之所以闹得这么僵,到底还是因为两边都欠缺理解。孙先生既然心里面希望能与欧事研究会握手言和,可又不肯采取实际的行动,总是寄希望于边边角角,这样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善两边的关系呢。”胡毅生很是无奈的说道。在这件事上他其实很明白,无非是面子的问题罢了。为了面子双方而僵持不下,革命大业完全就是一纸空谈。
廖仲恺叹息不已,心中也是羞得慌,没想到连胡毅生这样的年轻人都看得透彻,让他们这些革命党高层人士多少显得无地自容。
“总之,有些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总是心急不得的。”
“只希望一切都能顺利吧。仲恺先生有机会还是要跟孙先生好好谈一谈这件事。哦,对了,我堂兄前天从狮城发回来电报,我昨天凌晨在广州才接到的,险些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哦,是吗?展堂在南洋的情况怎么样了,可有什么进展?”廖仲恺迫不及待的问道。胡毅生的堂兄正是前广东都督胡汉民,前阵子受孙中山之命前往南洋为倒袁反帝革命募集经费。如今香港、广州这边的革命筹款很不如意,整整三个月才筹集到区区几万港元,几乎连分部日常运营都不足够,更别说购置军火筹备武装力量了。
往年革命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其一是江浙一带支持资产阶级革命的商人,其二则是出自南洋华侨。前者是希望通过革命来获得商人参政的权益,并且为今后资产阶级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石。
比起江浙一带的商人而言,南洋华侨对祖国革命的支持更多是出自爱国之心,而绝非是什么为了资产阶级利益。并且江浙革命商人大多是世代经商,多少是有一定的家境和资本,倒是南洋华侨从一开始就是走投无路才选择下南洋,辛辛苦苦积累起家产,又不遗余力的捐物捐资报效国家。
正因为之前南洋爱国华侨无私的支持,也让廖仲恺以及中华革命党现在寄托了许多希望在胡汉民身上。
“南洋那边也不太如意,英国人、法国人都看的紧,再者华侨的热忱比之前减弱了不少。不仅如此,我堂兄甚至还在电报里说,有个别一些华侨甚至还公然反对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革命。他们说北洋政府既有起色,无论是否推行帝制,只要能促成中华得以发展、富强,亦不失是一件好事。”胡毅生表情很认真的说道。
虽然南洋筹款的情况并不好,但他的语气也没有显得很气恼,而且这些持反对意见的华侨所言未必没有道理。
“唉,愚见,真正是愚见。袁氏倒行逆施,这怎么可能是让中华得意发展、富强?无法是障眼法罢了。之前我与云南的陈维庚见面时,陈先生同样是痛陈利害,连道北洋政府阴奉阳违,借青岛、辽东来掩饰倒行逆施,实在是可恨可气。我等千万不能受此蒙蔽,一定要坚定立场和信仰才是。”廖仲恺声色俱厉的说道。
“仲恺先生,在这一点上我自是不会有任何质疑。只是人心至此,我们也需要尽快做出一些表现,制造更大的声势,传递更多的革命思想,如此方能改变民众的无知。”胡毅生铿锵有力的说道。他对革命自然是充满许多期望,所以即便认为民间的一些说法有道理,但自己依然会坚持革命的信仰。
当然,除此之外在他的内心之中,更重要的还是迫切希望做一番大事。
“你说的很多,所以我们现在才更需要努力才是。”廖仲恺舒缓了一下情绪,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的说道。
“虽然我堂兄在电文里说募捐的情况不太好,不过他说最近一个月还是筹到了大约三十万元的款项,已经准备安排送到香港这边。”胡毅生补充的说道。
“难为展堂兄了。只是这三十万……唉,不说了,有胜于无嘛。”廖仲恺道。
胡毅生自然是知道廖仲恺的无奈,区区三十万能做什么呢?如今的国内局势与昔日大有不同,并不是几百人上千人的起义就能制造极大的反响。要做只能做大阵仗,而大阵仗所需要的经费也必然要以百万来计。
七天之后,经过香港与上海之间多番联络,胡毅生终于在抵达上海的当天,便被安排来到肃仁上海贸易公司的办公大楼,与林伯深派来的一名助手先见上了一面。林伯深一开始还不能确定胡毅生的来意,不过倒是听说过最近中华革命党正在筹募经费,于是先派助手与其接洽,假若只是为了筹募经费,看在昔日有的联络上,直接就给一笔款子打发走得了。
然而胡毅生也不能直接向一个外人来透露来意,毕竟事关重大,而且若是保密工作没做到位,不仅有可能会错失这次重要的机会,说不定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于是只能先含糊其辞的应对了一番,一直拖延到第二天,才得以与林伯深见上了一面。
见面的地点还是肃仁贸易公司的办公楼,见面后双方先是一阵嘘寒问暖,昔日毕竟是有交情,但在一些事情上却有隔阂。其实胡毅生当初是很看不起林伯深,一个没资历没背景的年轻人,全靠着家中有几个钱,竟然被提拨到国民党核心的部门任职,时常能跟宋教仁、黄兴、孙文一起出入,更能获悉第一手的资料。怎能不让人感到不满?
然而风水轮流转,这次有求于人,胡毅生只能低声下气。
倒是林伯深也没有太记恨于过往,只是个人的政治立场上不太愿意再跟孙派的人来往,所以能敷衍的事情尽量敷衍。如今不能敷衍了,他依然还能带着几分热情先跟胡毅生拉起家常,问起这几年中华革命党的发展情况。
胡毅生也只是随便应承了几句,性子上多少还是有一些急切,于是很快还是转入了正题,说道:“仁卿兄,早先听说你与北方的袁肃袁梓镜颇有联系,如今甚至还与袁梓镜一起开办了公司,生意上也很是红火。此次在下前来,所为之事正是与袁梓镜有关。”
林伯深脸色微微变化了一下,随即故意打趣的笑道:“是吗?莫不是毅生兄也想入股做生意吗?呵呵。”
胡毅生陪笑着说道:“仁卿兄真是会说笑。呃,实不相瞒,不知道仁卿兄最近可否听说过一些传闻,这个传闻还是与袁梓镜有关的……”
林伯深略略深思了片刻,随即说道:“近日传闻可多得去了,与袁梓镜有关的传闻亦不在少数,不妨毅生兄把话说的更直接一些好了。”
胡毅生不太清楚林伯深为什么会对自己如此戒备,要么是从一开始就不信任自己,要么是根本不清楚坊间的传闻,再者又或者对袁肃密谋反帝一事持另外的态度。短暂寻思之后,他没有再有遮掩,直截了当的说道:“传闻袁梓镜或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心思,我中华革命党对此事甚为看重,所以专程派遣在下抵沪,希望能从仁卿兄这里打听到一些具体的消息?”
第36章,仁卿态度
林伯深认真的盯着胡毅生看了许久,不疾不徐的说道:“最近我也听说,贵党目前正在筹划针对反帝制的革命活动,诚实的说,我对最近疯传的帝制言论甚为反对。只是,一则帝制究竟会否推行尚未可知,大总统之前已经做过多次公开申明,表明坚决反对帝制的立场;二则即便大总统真有心称帝,可目前国内一片拥戴的呼声,叫人实难做出对与错的判断。”
听完林伯深的话,纵然这番话同样点中了胡毅生内心所想,可是他依然要站在中华革命党和做大事的角度立场上,竭尽所能的来说服对方,于是郑重其事的道:“如今国内形势的情况,稍微明白事理的人都能知道这其中是袁世凯在背后搞鬼。若是没有袁世凯的支持,筹安会哪里能一下子发展这么迅速,若是没有袁世凯的默许,帝制的舆论又怎会这般大风大浪?若仁卿兄还是以尚未可知来做说辞,未免也太自欺欺人了。”
林伯深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为了给袁世凯和帝制做掩护,相反同样是像其他万万千千的普通老百姓们一样,寄希望于帝制可以改善国家目前的困境。但这仅仅只是微乎甚微的一个念想罢了,他是不会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区区丝毫的赌注上。
“毅生兄,若是中华革命党有需要林某帮忙的地方,大可直言相告,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林某都会竭力尽之。关于国家政局的事情,请恕林某浅薄,不是理会政治的这块料。两年前林某已经下定决心,只求实业兴邦,不求其他不在行的奢想。”
“仁卿兄有这样的热忱,实属我辈之幸,也是我辈之憾。在下此次前来确实不为其他,只想向仁卿兄打听清楚关于外界袁梓敬意欲反对帝制的一事,如今革命派势微力弱,若是能引一批爱国将领为外援,改变目前的困境,则革命大业方才有成功的希望。”
林伯深犹豫了一下,他当胡毅生也算是革命党中坚份子,也是孙中山的亲信,理应不会有什么差池。他对袁肃突然对外放出这样的消息本来是感到很惊讶,若仅仅是因为对袁世凯的不满,似乎也太不像是袁肃的作为了。
这几年他虽然对革命仍然抱有信仰,可随着肃仁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实业兴邦的思想也渐渐代替了之前偏激的理想革命主义。比起以前只有一腔热血而空无作为而言,他现在可以通过兴办实业,向国家提供税收,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都是一种进步。
让他的人生观真正发生转变的,还是在去年中日武装冲突过程中,自己一方面可以号召民族资本主义向战场提供援助,另外一方面又引导老百姓抵x制x日x货,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荣誉实打实的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说,对于此次突然传出关于袁肃反帝的传闻,让他感到吃惊的同时还有一种无奈,那就是自己已经不太想搀和到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权利争斗的事情当中。更不像因为袁肃搀和到诸如此类的事情之中,而使得自己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地步。
“说句不违心的话,我并不想搀和这件事。不过既然毅生兄你大老远从香港来一趟专程问及此事,而我偏偏确实有一些消息,总不能当真的就置身事外了。”林伯深叹了一口气,虽然脸色显得很无奈,但是语气中却也有几分坚定。
“如此,还望仁卿兄能指点一番。”胡毅生听得林伯深的话之后,立刻精神了起来。
“你若是早来三天,袁梓敬的副官杜预人还在上海,你大可对其当面询问。不过前天的时候杜副官已经返回天津了,实在是可惜。杜副官前后在上海这边停留了四天时间,期间主要是帮助袁梓敬来料理江浙一带的生意。后来我听说了一些小道微言后,专门找杜副官了解过关于袁梓敬反对帝制的情况。”林伯深不疾不徐的说道。
“是吗?杜副官可是如何表示的?”胡毅生连忙追问道。
“杜副官虽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但却还是暗示确有此事。毅生兄若是想要了解具体的情况,只怕还是得亲自去一趟南京了。”林伯深如实的回答道。
“原来如此。”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但连袁肃的副官都有了一些暗示,可见此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胡毅生心中还是有几分兴奋,摆在眼前的希望显然更明显了一些。
“我所知道的消息就只限于这些。毅生兄若是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我若能办到的,必不会有只字片语的推辞。”林伯深又说道。他之所以还要再次强调其他帮助这句话,那是因为自己对革命阵营多少是有感情的。如今中华革命党的情况不是很好,据说筹集革命经费都很困难,在钱的方面自己多多少少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
“仁卿兄果然义薄云天,昔日在下多有冒犯,还请仁卿兄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如今这份人情,胡某与中华革命党牢记在心。说到其他帮助,呵呵,在下腆颜有两个请求,还望仁卿兄不要笑话。”胡毅生有几分不好意思,但是竟然为了革命,个人颜面当然可以放在次位。
“无须客气,不妨直言。”林伯深道。
“第一件事还是有劳仁卿兄,能代为安排一下在下北上天津与袁梓敬会面的事;第二件事,说来惭愧,如今我们中华革命党在香港的分部经费颇为困难,若是仁卿兄还能念及革命大业和昔日的旧情,慷慨解囊相助,当真是解了我等燃眉之急呀。”胡毅生感慨万千的说道。
“资助经费的事情是小事,我可以直接捐赠二十万元的现银汇到香港去。至于安排毅生兄去天津的事情,唉,只怕需要从长计议了。并非是我不愿意,毕竟兹事体大,肯定不能贸贸然的行事。再者我也不清楚袁梓敬本人究竟是否真有反帝制的意愿,毕竟杜副虽为袁梓敬亲信,但终归不是袁梓敬本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林伯深有几分踌躇的说道。
“在下自然明白。总之,还请仁卿兄能尽量安排,如若实在不行也无妨,大不了在下就自行前去天津走上一遭,为了革命大业和我中华今后百年大计,无论冒多大的风险也在所不辞。”胡毅生一副庄重的样子,掷地有声的说道。
“唉,我现在不能给你什么承诺,不过你先在上海休息一段时日,我会尽量去安排。能做到什么程度便是什么程度,还望毅生兄不要见怪。”林伯深缓缓的说道。到了今时今日,他对那些什么“为了革命大业万死不辞”之类的口号,多多少少是有几分麻木了。口号喊得再多,再热血,再正义凛然,却一点实际的作用都没有,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是不会,在下先行多谢了。”胡毅生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第37章,祭孔大典
尽管西医和中医都再三对袁世凯加以告诫,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多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养,多多少少预示了袁世凯身体状况的变化。就连他本人每日清晨起床时,业已感到身躯沉重到难以操控的地步,腰圈越来越肥厚,步履也愈发蹒跚维艰,稍微走快了两步便白了脸色、喘起了短气。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回首盛年之际的种种风姿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整整一个六月份都让他感到高兴不已,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筹备和铺垫,如今登基称帝的美梦就快要实现了。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日益不济,也很清楚推行帝制容易但守住帝制大统却很难。只可惜自己能做到的有限,剩下的事情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六月中旬的时候,杨度特意从南方返回北京,在怀仁堂与袁世凯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会晤。
这次会晤所讨论的事情,便是正式开始推行帝制的日期,已经接下来还需要走的几步程序的细节安排。筹安会鞍前马后为帝制一事下费苦心,在袁世凯眼里也似乎迷幻般的开始对杨度这些人信任有加。
舆论声势的营造到今天已经算是差不多了,接下来还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安排西方人参与鼓吹帝制,二则是将儒家包装成儒教,拉出儒教来进行称帝前的投石问路。
一切商议的差不多了,到了月底的时候甚至通过详细的考究、调查,请出前清时期山东学务孔令贻主持儒教宗祭礼仪,并公然尊其为衍圣公。
所谓衍圣公之爵位,是西汉初期汉平帝为宣扬儒教而褒奖孔子后裔所设立的永久世袭的封建勋号。不过历朝历代各尊不同的教派,所以期间各朝君主也并不是全部遵循如此。到了后来,孔氏宗亲为了光耀门楣,重修家族族谱时往往在谱本上填补“衍圣公”的称号。
袁世凯安排这一步看似与关紧要的小事,却是在帝制一事对外做出一项重大的暗示。
此举在北京很快引起了一阵小股的反对议声,不过也就仅仅只是一闪而过,甚至都还没有发展到其他各省相继出现有规模性的反对声音。
到了七月初,北洋政府的公报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主要的报纸,陆续刊登或者转载了美国人古德诺、德国人穆因德、日本人信坊弥三郎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全部都是从“学术”、“社会”甚至“人类学”的方面来为袁世凯推行帝制摇旗呐喊,乍得一看说的似模似样、头头是道,又是专业术语、又是旁征博引,让人看得天花乱坠,从中根本分辨不出什么真实或者虚假的东西来。
之前是由副总统黎元洪为首的政府高官集体联名劝进,这已经是开了东西各国历史的先河,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副总统为劝说正总统登基称帝。因此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而这次是外国人通过“学术”、“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目前的问题,给帝制增添几分“西方各国”的立场,在中国国内所自然而然引起了一连串的热议。
劝进的声音与日俱增。袁克定还花钱雇了一批所谓的北方士绅名流请愿团,时不时就在京城里面高举着帝制的标语,来一番浩浩荡荡的游行请愿。
眼见局势越来越明朗,袁世凯没有再正面对外公示有关帝制的个人答复,而是在七月底正式发布政府申令,决定于次月中旬在天坛举行祭孔的活动,并且敦促国会投票将孔教设定为国教。在之前一系列大活动的掩护之下,民间虽然察觉到了祭孔和立孔教的别样味道,可也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面。
倒是因为祭祀孔子的消息传出,远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意识到袁世凯复辟的行动愈发猖獗和明显,于是双双决定停止之前的争斗。于八月一日在日本横滨进行会晤,分歧两年之久的黄兴与孙中山再次握手言和,并且开始讨论合作反对帝制、推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革命活动。
有关中华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握手言和一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只不过是一个极小的新闻,没有人认为在“二次革命”时已经失去所有武装力量的革命党人还能有什么作为,现如今革命党人连募集活动经费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谈反帝制、反袁世凯了。
即便在北京的袁世凯听说了此事之后,也只是轻蔑的笑了笑,根本未曾多加理会。
但是任谁都不会料到,恰恰是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的重新合作,最终还是酿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帝制武装革命运动。
就在八月中旬,袁世凯身穿汉服,带领北洋众官僚以及许多受邀参加典礼的社会贤达,齐聚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整个活动现场办的有模有样,旗帜、条幅林立,各式用品全部是仿古订制,所有司仪、侍从一律身着汉朝礼服。
着实是难为了这些国府要员,一边要顶着炎炎烈日、熬着盛夏的暑气,一边还要穿着一身长袖长袍。听完了冗长而繁复的七、八骗祭词,对着孔圣人的雕像三拜九叩之后,所有人早已是汗珠如滚,内衬的衣服早就湿透的不能再透了。
尤其是袁世凯,原本身躯便因为病理性的原因而胖的不行,再加上他个子不高,跪拜的时候完全好似一颗圆球似的在地上滚动一般。每一次跪拜都万分吃亏,拜完之后还是在身边的两名侍从官搀扶之下方才能够踉踉跄跄站起身来。
祭祀完毕,众官员陆续退往附近的祈年殿中休息,侍从们连忙端来早已预备好的冰镇蜂蜜水和酸梅汤,所有官员一边褪去闷热的长袍,一边抢着将那冰镇的饮料吞进肚子里面降温。就连袁世凯本人也接连着喝了三大碗,在长长的吐出一股气之后,整个人这才松弛了下来。
没过多久,祭祀典礼侍从长陈文运迈着略显急切的步子穿过前殿,来到袁世凯单独休息的后殿厢房,经过一番通报之后走进了厢房,恭恭敬敬的对半躺在藤椅上阖目小憩的袁世凯请示道:“大总统,内务处刚刚收到一封急电,是从天津传来的。”
袁世凯累的都快睁不开眼,有气无力的问道:“哦,是什么急电?”
陈文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看了一眼左右四周正在服饰的侍从,只是袁世凯没有睁开眼,所以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来。无奈之下,陈文远只好擅自对那些摇着扇子、端茶倒水的侍从吩咐道:“你们先回避。”
众侍从不敢怠慢,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动,快步退出了厢房。
第38章,加紧提防
听到陈文远让左右回避,袁世凯徒然增开双眼,立刻意识到这份电文的重要性。
等到厢房的门被带上后,陈文运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电文,一边递向袁世凯,一边忧心忡忡的说道:“大总统,直隶军务调度处最近收到风声,说是坊间有一些传闻,南方革命党似乎在拉拢一位寓居天津的大人物来反对帝制。据说……这位大人物不是别人,就是前直隶军务总办、东三省统x战总司令袁肃袁梓敬。”
袁世凯立刻皱起了眉头,霍然坐起身来,将电报打开来仔细过目了一遍。
电文里称,就在八月五日这天有疑似革命党者接连造访法租界福煦将军路的“旦赏庄”,每次造访差不多都有一顿饭的时间,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造访者的身份,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双方见面所讨论的内容。不过就在一个月前,在香港的一份小报纸上还刊登了一篇关于袁肃意欲反帝的传闻。
【感谢读者大大提供一些经历性质的历史材料,这类材料对我们写手来说非常重要。万分感谢!】
第35章,上海线索
“依我看,克强先生那边还得孙先生亲自出马才行。说实在的,我们两边的关系之所以闹得这么僵,到底还是因为两边都欠缺理解。孙先生既然心里面希望能与欧事研究会握手言和,可又不肯采取实际的行动,总是寄希望于边边角角,这样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善两边的关系呢。”胡毅生很是无奈的说道。在这件事上他其实很明白,无非是面子的问题罢了。为了面子双方而僵持不下,革命大业完全就是一纸空谈。
廖仲恺叹息不已,心中也是羞得慌,没想到连胡毅生这样的年轻人都看得透彻,让他们这些革命党高层人士多少显得无地自容。
“总之,有些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总是心急不得的。”
“只希望一切都能顺利吧。仲恺先生有机会还是要跟孙先生好好谈一谈这件事。哦,对了,我堂兄前天从狮城发回来电报,我昨天凌晨在广州才接到的,险些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哦,是吗?展堂在南洋的情况怎么样了,可有什么进展?”廖仲恺迫不及待的问道。胡毅生的堂兄正是前广东都督胡汉民,前阵子受孙中山之命前往南洋为倒袁反帝革命募集经费。如今香港、广州这边的革命筹款很不如意,整整三个月才筹集到区区几万港元,几乎连分部日常运营都不足够,更别说购置军火筹备武装力量了。
往年革命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其一是江浙一带支持资产阶级革命的商人,其二则是出自南洋华侨。前者是希望通过革命来获得商人参政的权益,并且为今后资产阶级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石。
比起江浙一带的商人而言,南洋华侨对祖国革命的支持更多是出自爱国之心,而绝非是什么为了资产阶级利益。并且江浙革命商人大多是世代经商,多少是有一定的家境和资本,倒是南洋华侨从一开始就是走投无路才选择下南洋,辛辛苦苦积累起家产,又不遗余力的捐物捐资报效国家。
正因为之前南洋爱国华侨无私的支持,也让廖仲恺以及中华革命党现在寄托了许多希望在胡汉民身上。
“南洋那边也不太如意,英国人、法国人都看的紧,再者华侨的热忱比之前减弱了不少。不仅如此,我堂兄甚至还在电报里说,有个别一些华侨甚至还公然反对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革命。他们说北洋政府既有起色,无论是否推行帝制,只要能促成中华得以发展、富强,亦不失是一件好事。”胡毅生表情很认真的说道。
虽然南洋筹款的情况并不好,但他的语气也没有显得很气恼,而且这些持反对意见的华侨所言未必没有道理。
“唉,愚见,真正是愚见。袁氏倒行逆施,这怎么可能是让中华得意发展、富强?无法是障眼法罢了。之前我与云南的陈维庚见面时,陈先生同样是痛陈利害,连道北洋政府阴奉阳违,借青岛、辽东来掩饰倒行逆施,实在是可恨可气。我等千万不能受此蒙蔽,一定要坚定立场和信仰才是。”廖仲恺声色俱厉的说道。
“仲恺先生,在这一点上我自是不会有任何质疑。只是人心至此,我们也需要尽快做出一些表现,制造更大的声势,传递更多的革命思想,如此方能改变民众的无知。”胡毅生铿锵有力的说道。他对革命自然是充满许多期望,所以即便认为民间的一些说法有道理,但自己依然会坚持革命的信仰。
当然,除此之外在他的内心之中,更重要的还是迫切希望做一番大事。
“你说的很多,所以我们现在才更需要努力才是。”廖仲恺舒缓了一下情绪,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的说道。
“虽然我堂兄在电文里说募捐的情况不太好,不过他说最近一个月还是筹到了大约三十万元的款项,已经准备安排送到香港这边。”胡毅生补充的说道。
“难为展堂兄了。只是这三十万……唉,不说了,有胜于无嘛。”廖仲恺道。
胡毅生自然是知道廖仲恺的无奈,区区三十万能做什么呢?如今的国内局势与昔日大有不同,并不是几百人上千人的起义就能制造极大的反响。要做只能做大阵仗,而大阵仗所需要的经费也必然要以百万来计。
七天之后,经过香港与上海之间多番联络,胡毅生终于在抵达上海的当天,便被安排来到肃仁上海贸易公司的办公大楼,与林伯深派来的一名助手先见上了一面。林伯深一开始还不能确定胡毅生的来意,不过倒是听说过最近中华革命党正在筹募经费,于是先派助手与其接洽,假若只是为了筹募经费,看在昔日有的联络上,直接就给一笔款子打发走得了。
然而胡毅生也不能直接向一个外人来透露来意,毕竟事关重大,而且若是保密工作没做到位,不仅有可能会错失这次重要的机会,说不定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于是只能先含糊其辞的应对了一番,一直拖延到第二天,才得以与林伯深见上了一面。
见面的地点还是肃仁贸易公司的办公楼,见面后双方先是一阵嘘寒问暖,昔日毕竟是有交情,但在一些事情上却有隔阂。其实胡毅生当初是很看不起林伯深,一个没资历没背景的年轻人,全靠着家中有几个钱,竟然被提拨到国民党核心的部门任职,时常能跟宋教仁、黄兴、孙文一起出入,更能获悉第一手的资料。怎能不让人感到不满?
然而风水轮流转,这次有求于人,胡毅生只能低声下气。
倒是林伯深也没有太记恨于过往,只是个人的政治立场上不太愿意再跟孙派的人来往,所以能敷衍的事情尽量敷衍。如今不能敷衍了,他依然还能带着几分热情先跟胡毅生拉起家常,问起这几年中华革命党的发展情况。
胡毅生也只是随便应承了几句,性子上多少还是有一些急切,于是很快还是转入了正题,说道:“仁卿兄,早先听说你与北方的袁肃袁梓镜颇有联系,如今甚至还与袁梓镜一起开办了公司,生意上也很是红火。此次在下前来,所为之事正是与袁梓镜有关。”
林伯深脸色微微变化了一下,随即故意打趣的笑道:“是吗?莫不是毅生兄也想入股做生意吗?呵呵。”
胡毅生陪笑着说道:“仁卿兄真是会说笑。呃,实不相瞒,不知道仁卿兄最近可否听说过一些传闻,这个传闻还是与袁梓镜有关的……”
林伯深略略深思了片刻,随即说道:“近日传闻可多得去了,与袁梓镜有关的传闻亦不在少数,不妨毅生兄把话说的更直接一些好了。”
胡毅生不太清楚林伯深为什么会对自己如此戒备,要么是从一开始就不信任自己,要么是根本不清楚坊间的传闻,再者又或者对袁肃密谋反帝一事持另外的态度。短暂寻思之后,他没有再有遮掩,直截了当的说道:“传闻袁梓镜或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心思,我中华革命党对此事甚为看重,所以专程派遣在下抵沪,希望能从仁卿兄这里打听到一些具体的消息?”
第36章,仁卿态度
林伯深认真的盯着胡毅生看了许久,不疾不徐的说道:“最近我也听说,贵党目前正在筹划针对反帝制的革命活动,诚实的说,我对最近疯传的帝制言论甚为反对。只是,一则帝制究竟会否推行尚未可知,大总统之前已经做过多次公开申明,表明坚决反对帝制的立场;二则即便大总统真有心称帝,可目前国内一片拥戴的呼声,叫人实难做出对与错的判断。”
听完林伯深的话,纵然这番话同样点中了胡毅生内心所想,可是他依然要站在中华革命党和做大事的角度立场上,竭尽所能的来说服对方,于是郑重其事的道:“如今国内形势的情况,稍微明白事理的人都能知道这其中是袁世凯在背后搞鬼。若是没有袁世凯的支持,筹安会哪里能一下子发展这么迅速,若是没有袁世凯的默许,帝制的舆论又怎会这般大风大浪?若仁卿兄还是以尚未可知来做说辞,未免也太自欺欺人了。”
林伯深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为了给袁世凯和帝制做掩护,相反同样是像其他万万千千的普通老百姓们一样,寄希望于帝制可以改善国家目前的困境。但这仅仅只是微乎甚微的一个念想罢了,他是不会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区区丝毫的赌注上。
“毅生兄,若是中华革命党有需要林某帮忙的地方,大可直言相告,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林某都会竭力尽之。关于国家政局的事情,请恕林某浅薄,不是理会政治的这块料。两年前林某已经下定决心,只求实业兴邦,不求其他不在行的奢想。”
“仁卿兄有这样的热忱,实属我辈之幸,也是我辈之憾。在下此次前来确实不为其他,只想向仁卿兄打听清楚关于外界袁梓敬意欲反对帝制的一事,如今革命派势微力弱,若是能引一批爱国将领为外援,改变目前的困境,则革命大业方才有成功的希望。”
林伯深犹豫了一下,他当胡毅生也算是革命党中坚份子,也是孙中山的亲信,理应不会有什么差池。他对袁肃突然对外放出这样的消息本来是感到很惊讶,若仅仅是因为对袁世凯的不满,似乎也太不像是袁肃的作为了。
这几年他虽然对革命仍然抱有信仰,可随着肃仁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实业兴邦的思想也渐渐代替了之前偏激的理想革命主义。比起以前只有一腔热血而空无作为而言,他现在可以通过兴办实业,向国家提供税收,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都是一种进步。
让他的人生观真正发生转变的,还是在去年中日武装冲突过程中,自己一方面可以号召民族资本主义向战场提供援助,另外一方面又引导老百姓抵x制x日x货,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荣誉实打实的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说,对于此次突然传出关于袁肃反帝的传闻,让他感到吃惊的同时还有一种无奈,那就是自己已经不太想搀和到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权利争斗的事情当中。更不像因为袁肃搀和到诸如此类的事情之中,而使得自己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地步。
“说句不违心的话,我并不想搀和这件事。不过既然毅生兄你大老远从香港来一趟专程问及此事,而我偏偏确实有一些消息,总不能当真的就置身事外了。”林伯深叹了一口气,虽然脸色显得很无奈,但是语气中却也有几分坚定。
“如此,还望仁卿兄能指点一番。”胡毅生听得林伯深的话之后,立刻精神了起来。
“你若是早来三天,袁梓敬的副官杜预人还在上海,你大可对其当面询问。不过前天的时候杜副官已经返回天津了,实在是可惜。杜副官前后在上海这边停留了四天时间,期间主要是帮助袁梓敬来料理江浙一带的生意。后来我听说了一些小道微言后,专门找杜副官了解过关于袁梓敬反对帝制的情况。”林伯深不疾不徐的说道。
“是吗?杜副官可是如何表示的?”胡毅生连忙追问道。
“杜副官虽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但却还是暗示确有此事。毅生兄若是想要了解具体的情况,只怕还是得亲自去一趟南京了。”林伯深如实的回答道。
“原来如此。”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但连袁肃的副官都有了一些暗示,可见此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胡毅生心中还是有几分兴奋,摆在眼前的希望显然更明显了一些。
“我所知道的消息就只限于这些。毅生兄若是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我若能办到的,必不会有只字片语的推辞。”林伯深又说道。他之所以还要再次强调其他帮助这句话,那是因为自己对革命阵营多少是有感情的。如今中华革命党的情况不是很好,据说筹集革命经费都很困难,在钱的方面自己多多少少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
“仁卿兄果然义薄云天,昔日在下多有冒犯,还请仁卿兄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如今这份人情,胡某与中华革命党牢记在心。说到其他帮助,呵呵,在下腆颜有两个请求,还望仁卿兄不要笑话。”胡毅生有几分不好意思,但是竟然为了革命,个人颜面当然可以放在次位。
“无须客气,不妨直言。”林伯深道。
“第一件事还是有劳仁卿兄,能代为安排一下在下北上天津与袁梓敬会面的事;第二件事,说来惭愧,如今我们中华革命党在香港的分部经费颇为困难,若是仁卿兄还能念及革命大业和昔日的旧情,慷慨解囊相助,当真是解了我等燃眉之急呀。”胡毅生感慨万千的说道。
“资助经费的事情是小事,我可以直接捐赠二十万元的现银汇到香港去。至于安排毅生兄去天津的事情,唉,只怕需要从长计议了。并非是我不愿意,毕竟兹事体大,肯定不能贸贸然的行事。再者我也不清楚袁梓敬本人究竟是否真有反帝制的意愿,毕竟杜副虽为袁梓敬亲信,但终归不是袁梓敬本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林伯深有几分踌躇的说道。
“在下自然明白。总之,还请仁卿兄能尽量安排,如若实在不行也无妨,大不了在下就自行前去天津走上一遭,为了革命大业和我中华今后百年大计,无论冒多大的风险也在所不辞。”胡毅生一副庄重的样子,掷地有声的说道。
“唉,我现在不能给你什么承诺,不过你先在上海休息一段时日,我会尽量去安排。能做到什么程度便是什么程度,还望毅生兄不要见怪。”林伯深缓缓的说道。到了今时今日,他对那些什么“为了革命大业万死不辞”之类的口号,多多少少是有几分麻木了。口号喊得再多,再热血,再正义凛然,却一点实际的作用都没有,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是不会,在下先行多谢了。”胡毅生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第37章,祭孔大典
尽管西医和中医都再三对袁世凯加以告诫,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多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养,多多少少预示了袁世凯身体状况的变化。就连他本人每日清晨起床时,业已感到身躯沉重到难以操控的地步,腰圈越来越肥厚,步履也愈发蹒跚维艰,稍微走快了两步便白了脸色、喘起了短气。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回首盛年之际的种种风姿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整整一个六月份都让他感到高兴不已,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筹备和铺垫,如今登基称帝的美梦就快要实现了。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日益不济,也很清楚推行帝制容易但守住帝制大统却很难。只可惜自己能做到的有限,剩下的事情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六月中旬的时候,杨度特意从南方返回北京,在怀仁堂与袁世凯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会晤。
这次会晤所讨论的事情,便是正式开始推行帝制的日期,已经接下来还需要走的几步程序的细节安排。筹安会鞍前马后为帝制一事下费苦心,在袁世凯眼里也似乎迷幻般的开始对杨度这些人信任有加。
舆论声势的营造到今天已经算是差不多了,接下来还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安排西方人参与鼓吹帝制,二则是将儒家包装成儒教,拉出儒教来进行称帝前的投石问路。
一切商议的差不多了,到了月底的时候甚至通过详细的考究、调查,请出前清时期山东学务孔令贻主持儒教宗祭礼仪,并公然尊其为衍圣公。
所谓衍圣公之爵位,是西汉初期汉平帝为宣扬儒教而褒奖孔子后裔所设立的永久世袭的封建勋号。不过历朝历代各尊不同的教派,所以期间各朝君主也并不是全部遵循如此。到了后来,孔氏宗亲为了光耀门楣,重修家族族谱时往往在谱本上填补“衍圣公”的称号。
袁世凯安排这一步看似与关紧要的小事,却是在帝制一事对外做出一项重大的暗示。
此举在北京很快引起了一阵小股的反对议声,不过也就仅仅只是一闪而过,甚至都还没有发展到其他各省相继出现有规模性的反对声音。
到了七月初,北洋政府的公报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主要的报纸,陆续刊登或者转载了美国人古德诺、德国人穆因德、日本人信坊弥三郎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全部都是从“学术”、“社会”甚至“人类学”的方面来为袁世凯推行帝制摇旗呐喊,乍得一看说的似模似样、头头是道,又是专业术语、又是旁征博引,让人看得天花乱坠,从中根本分辨不出什么真实或者虚假的东西来。
之前是由副总统黎元洪为首的政府高官集体联名劝进,这已经是开了东西各国历史的先河,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副总统为劝说正总统登基称帝。因此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而这次是外国人通过“学术”、“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目前的问题,给帝制增添几分“西方各国”的立场,在中国国内所自然而然引起了一连串的热议。
劝进的声音与日俱增。袁克定还花钱雇了一批所谓的北方士绅名流请愿团,时不时就在京城里面高举着帝制的标语,来一番浩浩荡荡的游行请愿。
眼见局势越来越明朗,袁世凯没有再正面对外公示有关帝制的个人答复,而是在七月底正式发布政府申令,决定于次月中旬在天坛举行祭孔的活动,并且敦促国会投票将孔教设定为国教。在之前一系列大活动的掩护之下,民间虽然察觉到了祭孔和立孔教的别样味道,可也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面。
倒是因为祭祀孔子的消息传出,远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意识到袁世凯复辟的行动愈发猖獗和明显,于是双双决定停止之前的争斗。于八月一日在日本横滨进行会晤,分歧两年之久的黄兴与孙中山再次握手言和,并且开始讨论合作反对帝制、推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革命活动。
有关中华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握手言和一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只不过是一个极小的新闻,没有人认为在“二次革命”时已经失去所有武装力量的革命党人还能有什么作为,现如今革命党人连募集活动经费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谈反帝制、反袁世凯了。
即便在北京的袁世凯听说了此事之后,也只是轻蔑的笑了笑,根本未曾多加理会。
但是任谁都不会料到,恰恰是欧事研究会与中华革命党的重新合作,最终还是酿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反帝制武装革命运动。
就在八月中旬,袁世凯身穿汉服,带领北洋众官僚以及许多受邀参加典礼的社会贤达,齐聚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整个活动现场办的有模有样,旗帜、条幅林立,各式用品全部是仿古订制,所有司仪、侍从一律身着汉朝礼服。
着实是难为了这些国府要员,一边要顶着炎炎烈日、熬着盛夏的暑气,一边还要穿着一身长袖长袍。听完了冗长而繁复的七、八骗祭词,对着孔圣人的雕像三拜九叩之后,所有人早已是汗珠如滚,内衬的衣服早就湿透的不能再透了。
尤其是袁世凯,原本身躯便因为病理性的原因而胖的不行,再加上他个子不高,跪拜的时候完全好似一颗圆球似的在地上滚动一般。每一次跪拜都万分吃亏,拜完之后还是在身边的两名侍从官搀扶之下方才能够踉踉跄跄站起身来。
祭祀完毕,众官员陆续退往附近的祈年殿中休息,侍从们连忙端来早已预备好的冰镇蜂蜜水和酸梅汤,所有官员一边褪去闷热的长袍,一边抢着将那冰镇的饮料吞进肚子里面降温。就连袁世凯本人也接连着喝了三大碗,在长长的吐出一股气之后,整个人这才松弛了下来。
没过多久,祭祀典礼侍从长陈文运迈着略显急切的步子穿过前殿,来到袁世凯单独休息的后殿厢房,经过一番通报之后走进了厢房,恭恭敬敬的对半躺在藤椅上阖目小憩的袁世凯请示道:“大总统,内务处刚刚收到一封急电,是从天津传来的。”
袁世凯累的都快睁不开眼,有气无力的问道:“哦,是什么急电?”
陈文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看了一眼左右四周正在服饰的侍从,只是袁世凯没有睁开眼,所以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来。无奈之下,陈文远只好擅自对那些摇着扇子、端茶倒水的侍从吩咐道:“你们先回避。”
众侍从不敢怠慢,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动,快步退出了厢房。
第38章,加紧提防
听到陈文远让左右回避,袁世凯徒然增开双眼,立刻意识到这份电文的重要性。
等到厢房的门被带上后,陈文运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电文,一边递向袁世凯,一边忧心忡忡的说道:“大总统,直隶军务调度处最近收到风声,说是坊间有一些传闻,南方革命党似乎在拉拢一位寓居天津的大人物来反对帝制。据说……这位大人物不是别人,就是前直隶军务总办、东三省统x战总司令袁肃袁梓敬。”
袁世凯立刻皱起了眉头,霍然坐起身来,将电报打开来仔细过目了一遍。
电文里称,就在八月五日这天有疑似革命党者接连造访法租界福煦将军路的“旦赏庄”,每次造访差不多都有一顿饭的时间,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造访者的身份,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双方见面所讨论的内容。不过就在一个月前,在香港的一份小报纸上还刊登了一篇关于袁肃意欲反帝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