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神秘太后 (二)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外戚专权,小梁太后被毒死了。”萍儿脱口而出。
“噢,记起来了,外戚专权都讲完了。小梁太后死后,乾顺正式接过了权力。这一年,他十六岁。他跟宋朝议和,跟辽国联姻,为西夏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致力于国力建设,让西夏逐步走上了繁荣。五十六岁时,做了五十年江山的乾顺驾崩,他十六岁的儿子仁孝即位,是为仁宗。仁孝皇帝吸取爷爷、父亲执政时后党谋位的教训,即位就开始亲政,颁布圣旨尊两位母后为两宫太后,但不许她们干预皇权。仁孝即位后,继续执行乾顺的政策,跟当时的南宋和金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保持西夏的繁荣。仁孝即位的五十四年,是西夏最辉煌的时期,为誉为仁孝之治。”唐剑讲到。
“这俩皇帝就干了一百零四年,时间可真长啊!”萍儿算计着。
“是的,这俩人即位的一百年,也是西夏最为稳定、最为繁荣的时期,国力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都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尤其仁宗,推尊孔子为文宣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孔子尊到帝位的皇帝。这俩皇帝做了很多事情,咱们以后有空了慢慢讲述。今天我想说一位太后,记得老师提过,这几天我也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太后?不会又是母党专权之类的吧?西夏可是有这个传统,搞的亲人之间互相残杀,实在太无人道了。”
“萍儿,就你问题多。小剑,说说到底是咋回事?”杨瑾问。
“仁孝皇帝四十五岁时,纳了一位新的皇后,姓罗,是个汉族女子。”唐剑继续说。
“汉族女子?完了完了,又要开始什么专权了。”萍儿忍不住又叫了起来,惹得大伙一阵哄笑。
“这次倒是没有专权,但是更加严重,也更加离奇。这位罗皇后的身世现在还不清楚,只知道她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抄写、刻印全部西夏文大藏经。她被立为皇后的第十年,为仁孝皇帝生下一子,名为纯佑。又过了十七年,仁孝皇帝病逝,儿子纯佑即位,这便是夏桓宗。罗皇后顺理成章升为太后,这就是西夏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罗太后。这位太后对仁孝皇帝感情很深,仁孝皇帝去世后,连续三年在周年纪念日期间大兴佛事,追思丈夫。天庆十三年一月,夏桓宗三十岁,仁孝皇帝的弟弟、越王李仁友之子、镇夷郡王李安全突然发动了政变,废除了桓宗,自己即位,是为襄宗。有史料记载,罗太后参与了这场政变。”
“啊?罗太后参与了政变?那可是皇帝的亲妈,而那个李安全只是侄子……”清菡想不通了。
“清菡,不光你想不通,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想不通,后人更想不通。可是找不到更多的史料,这件事成了一桩历史悬案。咱们接着说。政变不久,夏桓宗辞世。这年六月,李安全让罗太后派人上表金朝,请求承认皇位。金朝开始不予承认,还专门派人出使夏朝察问情况。后来,罗太后再次上表请求册封,金朝才勉强承认。罗太后为什么要帮助侄子废黜儿子,究竟是怎样参与政变的,目前还找不到更多更翔实的记载。林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唐剑找出一叠资料。
“林教授分析,罗太后废黜自己的儿子,除了可能想要权力,还可能跟信佛有关。西夏普遍信佛,特别是仁孝皇帝引进了藏传佛教,把藏传佛教列为西夏最重要的佛教,藏人僧侣在西夏享有极高的地位。罗皇后受仁孝皇帝影响极深,笃信藏传佛教,还要求儿子纯佑也信奉藏传佛教。夏桓宗受父母影响,也确实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即位没多久就派人前往藏地,请求那里的高僧前往西夏传教。”
“可是,夏桓宗毕竟是皇帝,万人敬仰,肯定有一些独特的行为和见解,这应该不难理解。可能其中一些行为和见解跟藏传佛教有所冲突,或是不符合藏传佛教的佛规。罗太后委婉劝说,夏桓宗却听不进去,还让母后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干涉皇权。那罗太后生性倔强,绝不容许任何人对藏传佛教有半点不敬,坚决要求皇帝改变那些行为和见解。夏桓宗对母后非常恼怒,威胁母后如果再干涉皇权就采取行动,将母后打入冷宫。”
“母亲要干涉儿子,儿子很是反感,最后反目成仇,有这种可能!”清菡点点头。
“是的,教授也是这样认为的。皇帝不听话,罗太后非常苦闷,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她的侄子李安全出现了,从此改变了西夏历史。刚才说了,这个李安全是仁孝皇帝弟弟李仁友的儿子,比夏桓宗大六岁,夏桓宗的堂兄。有史料记载,此人性格暴躁,心术不正,非常阴险。李仁友病逝后,李安全上书要求继承越王的爵位,夏桓宗没有答应,还把李安全降封为镇夷郡王,让他镇守距离都城千里以外的甘州。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但是,他势单力薄,根本无法推翻皇帝,即使推翻了皇帝,也无法坐稳江山。”
“李安全瞄上了罗太后!他知道太后对当今皇上极度不满,也知道太后势力非常强大,尤其跟金朝关系很硬,金朝也听她的话。具体过程不得而知,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李安全推倒了夏桓宗,并把夏桓宗关了起来。可怜这个夏桓宗郁郁不乐,没多久就死在关押的地方。李安全自立为皇帝后,改元号为应天。这是一个昏庸无能、又非常残暴的皇帝,破坏西夏与金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多次发兵攻打金国,耗尽了西夏的精兵,也几乎耗尽了西夏的国力。从此后,西夏再也没能恢复鼎盛时期的强大,一步步的走向了下坡路,直至灭亡。”
“噢,记起来了,外戚专权都讲完了。小梁太后死后,乾顺正式接过了权力。这一年,他十六岁。他跟宋朝议和,跟辽国联姻,为西夏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致力于国力建设,让西夏逐步走上了繁荣。五十六岁时,做了五十年江山的乾顺驾崩,他十六岁的儿子仁孝即位,是为仁宗。仁孝皇帝吸取爷爷、父亲执政时后党谋位的教训,即位就开始亲政,颁布圣旨尊两位母后为两宫太后,但不许她们干预皇权。仁孝即位后,继续执行乾顺的政策,跟当时的南宋和金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保持西夏的繁荣。仁孝即位的五十四年,是西夏最辉煌的时期,为誉为仁孝之治。”唐剑讲到。
“这俩皇帝就干了一百零四年,时间可真长啊!”萍儿算计着。
“是的,这俩人即位的一百年,也是西夏最为稳定、最为繁荣的时期,国力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都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尤其仁宗,推尊孔子为文宣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孔子尊到帝位的皇帝。这俩皇帝做了很多事情,咱们以后有空了慢慢讲述。今天我想说一位太后,记得老师提过,这几天我也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太后?不会又是母党专权之类的吧?西夏可是有这个传统,搞的亲人之间互相残杀,实在太无人道了。”
“萍儿,就你问题多。小剑,说说到底是咋回事?”杨瑾问。
“仁孝皇帝四十五岁时,纳了一位新的皇后,姓罗,是个汉族女子。”唐剑继续说。
“汉族女子?完了完了,又要开始什么专权了。”萍儿忍不住又叫了起来,惹得大伙一阵哄笑。
“这次倒是没有专权,但是更加严重,也更加离奇。这位罗皇后的身世现在还不清楚,只知道她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抄写、刻印全部西夏文大藏经。她被立为皇后的第十年,为仁孝皇帝生下一子,名为纯佑。又过了十七年,仁孝皇帝病逝,儿子纯佑即位,这便是夏桓宗。罗皇后顺理成章升为太后,这就是西夏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罗太后。这位太后对仁孝皇帝感情很深,仁孝皇帝去世后,连续三年在周年纪念日期间大兴佛事,追思丈夫。天庆十三年一月,夏桓宗三十岁,仁孝皇帝的弟弟、越王李仁友之子、镇夷郡王李安全突然发动了政变,废除了桓宗,自己即位,是为襄宗。有史料记载,罗太后参与了这场政变。”
“啊?罗太后参与了政变?那可是皇帝的亲妈,而那个李安全只是侄子……”清菡想不通了。
“清菡,不光你想不通,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想不通,后人更想不通。可是找不到更多的史料,这件事成了一桩历史悬案。咱们接着说。政变不久,夏桓宗辞世。这年六月,李安全让罗太后派人上表金朝,请求承认皇位。金朝开始不予承认,还专门派人出使夏朝察问情况。后来,罗太后再次上表请求册封,金朝才勉强承认。罗太后为什么要帮助侄子废黜儿子,究竟是怎样参与政变的,目前还找不到更多更翔实的记载。林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唐剑找出一叠资料。
“林教授分析,罗太后废黜自己的儿子,除了可能想要权力,还可能跟信佛有关。西夏普遍信佛,特别是仁孝皇帝引进了藏传佛教,把藏传佛教列为西夏最重要的佛教,藏人僧侣在西夏享有极高的地位。罗皇后受仁孝皇帝影响极深,笃信藏传佛教,还要求儿子纯佑也信奉藏传佛教。夏桓宗受父母影响,也确实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即位没多久就派人前往藏地,请求那里的高僧前往西夏传教。”
“可是,夏桓宗毕竟是皇帝,万人敬仰,肯定有一些独特的行为和见解,这应该不难理解。可能其中一些行为和见解跟藏传佛教有所冲突,或是不符合藏传佛教的佛规。罗太后委婉劝说,夏桓宗却听不进去,还让母后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干涉皇权。那罗太后生性倔强,绝不容许任何人对藏传佛教有半点不敬,坚决要求皇帝改变那些行为和见解。夏桓宗对母后非常恼怒,威胁母后如果再干涉皇权就采取行动,将母后打入冷宫。”
“母亲要干涉儿子,儿子很是反感,最后反目成仇,有这种可能!”清菡点点头。
“是的,教授也是这样认为的。皇帝不听话,罗太后非常苦闷,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她的侄子李安全出现了,从此改变了西夏历史。刚才说了,这个李安全是仁孝皇帝弟弟李仁友的儿子,比夏桓宗大六岁,夏桓宗的堂兄。有史料记载,此人性格暴躁,心术不正,非常阴险。李仁友病逝后,李安全上书要求继承越王的爵位,夏桓宗没有答应,还把李安全降封为镇夷郡王,让他镇守距离都城千里以外的甘州。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但是,他势单力薄,根本无法推翻皇帝,即使推翻了皇帝,也无法坐稳江山。”
“李安全瞄上了罗太后!他知道太后对当今皇上极度不满,也知道太后势力非常强大,尤其跟金朝关系很硬,金朝也听她的话。具体过程不得而知,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李安全推倒了夏桓宗,并把夏桓宗关了起来。可怜这个夏桓宗郁郁不乐,没多久就死在关押的地方。李安全自立为皇帝后,改元号为应天。这是一个昏庸无能、又非常残暴的皇帝,破坏西夏与金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多次发兵攻打金国,耗尽了西夏的精兵,也几乎耗尽了西夏的国力。从此后,西夏再也没能恢复鼎盛时期的强大,一步步的走向了下坡路,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