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君前斗
最近更新:他一直在黑化
穿到老爸相亲那年
当崆峒直男穿进狗血耽美文
穿成龙傲天的同胞哥哥
重生之风起1998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西幻】魔法红玫瑰
谁才是真正的主角(NPH)
谁家正经宿主日常被攻略?(快穿)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宝阁之中这些乐器,三十年不见天日,三十年前陈初六还在老娘肚子里打滚,若说他连着都见过,那就是世间奇闻,生而知之了。
陈初六断不敢否认,摇头道:“这里头的乐器,本官是没见过。但书上写了,本官只需查一查前朝的记录,不就知道了?”
李淑听到这个,喜上眉梢,道:“陈学士前来清查乐器,自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知道有哪些乐器才能过来清查。这庆典乃是陛下的大事,陛下就在眼前,陈学士不妨试着说一下。若是缺了哪样,庆锡院也好马上开工去办。”
陈初六沉吟起来,要说别的事情,他博览群书,还知道许多。可乐器相关的,就连朝廷的准备都不足,算是碰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即便这样,稍加思索,便用礼记之上的话回了一句,这五十一曲乐,乃是从周朝传下来的,无非就是从诗经中大雅、颂二部分之中选吉乐。
李淑见陈初六避实就虚,只敢往大了说,不敢往小了讲,知道他这是心虚,便开口道:“郊庙五十一曲,乐器之大小、轻重、厚薄、长短之差,铜锡之比,丝竹之形,乃是代代相传。陈学士身居礼部右侍郎,可说得出来嘛?”
到这会儿,赵祯也看出来了,他跟陈初六的关系好是好。可身为君臣,就比不得当年手足时节。到如今,陈初六在朝中叱咤风云,赵祯倒是也有一些想法。
赵祯心中自信,敢打赌陈初六绝不会造他的反。可陈家若是风光好几辈,而赵祯自己脸孩子都还没有,到时候造不造反,也是陈初六与他都控制不了的了。
自古为臣者,就没有一方独大的时候,这时候,赵祯便想用李淑,压一压陈初六的风头。压得住自然好,陈初六不是那么容易气馁之人,还是能为朕所用。压不住也无妨,伤的也是李淑,朕与知应还是情同手足。儿孙后辈的事情,以后再想办法。
顺着李淑这话的尾音,赵祯便开口,转向那些礼部的官员道:“李学士问起,你们这些人之中,可有知道的嘛?”
底下的那些礼部官员,皆称不知,赵祯面色微露不喜,转身又道:“知应,你学识广博,天下有名。你又是礼部侍郎,李学士问起,你不妨说说,也让这群草包好好长长见识。”
陈初六心里一个“淦”字蹦了出来,本来就下不来台,这不是更下不来台了么?这当皇帝的也特么够缺德的,往上面拱火。
忽然灵机一动,这李淑所恃者,应当是他知道前朝礼乐。毕竟这李淑主持编过了崇文总目,若说这朝中博览群书之人,陈初六以下,李淑绝对排得上号。
可这五代十国,大宋从来不认那是“前朝”,只认那是“前季”,故而五代称作“五季”,什么十国,那都是反贼。陈初六仔细一想,大宋是后周“禅位”而来的,什么都基本继承后周的。可后周有个宰相叫王朴,这却是一个改革派。
陈初六摇了摇头道:“这礼乐自古以来,须暗合五行之势,大宋火德,应当用火德之礼乐。就算是唐之礼乐,本朝也有所不能用的。前季礼乐,本官更是知之甚少,只因前季礼坏乐崩,似乎这柴氏之礼乐,用不了啊。”
李淑脸色一变:“不对,先帝也用了,难道不对么?陈学士,你当先帝之文臣,皆不如你么?”
陈初六摆手回到:“那自然不会,柴氏禅位,国朝承其德用。但自先帝末年,天授祥符,国朝君权才由天授,这德用自然要变了。”
这话一说出来,陈初六连自己都佩服,还暗道一声谢,先帝爷,多亏你你装神弄鬼,晚年搞一个天授相符,泰山封禅。
其实,宋真宗泰山封禅,其实也不是一心信鬼神。只不过,大宋得果略有不正,前朝柴氏后世,也是内外勾结,想要夺回江山。宋真宗内外忧困,在于辽国打仗时,才畏惧不前,只能签下澶渊之盟。
在真宗临死、赵祯继位之际,宫里还生出了内乱。陈初六当时,就参与平乱了。故而真宗泰山封禅、天授祥符,还有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宣示大宋的正统,与前朝一刀两断,再无半点关系。
陈初六急中生智,将这件事情拿出来说,李淑顿时瞠目结舌,心说这胡说八道的本事,那可真是不如你姓陈的。
赵祯听了陈初六这话,倒是十分开心,道:“知应说得对,不能与柴氏类似,要与古法相同。”
李淑低下眉毛,道:“陈学士知道古法?”
陈初六笑了,要是问古法,他还真知道一些,道:“乐音高二律,击黄钟则为仲吕,击夹钟则为夷则,是冬兴夏令,春召秋气。”
又看向赵祯道:“昔者,轩辕氏命伶伦截竹为律。又令神瞽协其中声,其乐传之夐古。臣依神瞽律法,试铸编钟一佺,可使度量权衡协和。”
赵祯也不太懂,看了一眼李淑,李淑在袖子里塞了塞,把那本从史馆里拿出来的书往里面塞了塞,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学士是礼部侍郎,你说的算。”
赵祯眼神略有失望,挥手道:“礼部那些官员,全都退下去吧,知应,你那义学办得怎么样了?”
“臣已经将义学的架子搭起来了,只需民间的双抢结束,便可招收学员。”
“唔……”赵祯缓缓道:“刚才你说起先帝,朕刚好想起。宋辽二国,签订澶渊之盟,已有三十年了。当年签订这条盟约之人,差不多都不在了。过些日子,辽国会派遣使臣入宋。到时候,与辽国使臣接洽,知应是首推人选。”
“臣明白,辽宋两国眼下宜和不宜战,臣定将不失天朝威严,也不失两国和气。”陈初六回到。
“对了,前些日子,你提议的军机处,朕已然决定办了。”赵祯淡淡地道:“拟你与王曾、李迪、王德用、曹琮五人,为军机大臣。若是军机议事,则由阎文应与你通报。”
旁边的李淑一听,越来越不是滋味,陈初六这就成了五大顶尖人物了?
但赵祯这时没有管他,转身离去,撤去宝阁的卫士。陈、李二人对视一眼,皆是心底冷笑。别看陈初六为自己解了围,找了台阶下来,但也仅此而已。前朝的礼乐都学不会,还学古法?
李淑不说这个,而是问道:“陈学士,听说你要在十六个县办义学,眼下还有两个县连信都没回,你怎么说架子搭好了,这不是欺君么?”
陈初六断不敢否认,摇头道:“这里头的乐器,本官是没见过。但书上写了,本官只需查一查前朝的记录,不就知道了?”
李淑听到这个,喜上眉梢,道:“陈学士前来清查乐器,自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知道有哪些乐器才能过来清查。这庆典乃是陛下的大事,陛下就在眼前,陈学士不妨试着说一下。若是缺了哪样,庆锡院也好马上开工去办。”
陈初六沉吟起来,要说别的事情,他博览群书,还知道许多。可乐器相关的,就连朝廷的准备都不足,算是碰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即便这样,稍加思索,便用礼记之上的话回了一句,这五十一曲乐,乃是从周朝传下来的,无非就是从诗经中大雅、颂二部分之中选吉乐。
李淑见陈初六避实就虚,只敢往大了说,不敢往小了讲,知道他这是心虚,便开口道:“郊庙五十一曲,乐器之大小、轻重、厚薄、长短之差,铜锡之比,丝竹之形,乃是代代相传。陈学士身居礼部右侍郎,可说得出来嘛?”
到这会儿,赵祯也看出来了,他跟陈初六的关系好是好。可身为君臣,就比不得当年手足时节。到如今,陈初六在朝中叱咤风云,赵祯倒是也有一些想法。
赵祯心中自信,敢打赌陈初六绝不会造他的反。可陈家若是风光好几辈,而赵祯自己脸孩子都还没有,到时候造不造反,也是陈初六与他都控制不了的了。
自古为臣者,就没有一方独大的时候,这时候,赵祯便想用李淑,压一压陈初六的风头。压得住自然好,陈初六不是那么容易气馁之人,还是能为朕所用。压不住也无妨,伤的也是李淑,朕与知应还是情同手足。儿孙后辈的事情,以后再想办法。
顺着李淑这话的尾音,赵祯便开口,转向那些礼部的官员道:“李学士问起,你们这些人之中,可有知道的嘛?”
底下的那些礼部官员,皆称不知,赵祯面色微露不喜,转身又道:“知应,你学识广博,天下有名。你又是礼部侍郎,李学士问起,你不妨说说,也让这群草包好好长长见识。”
陈初六心里一个“淦”字蹦了出来,本来就下不来台,这不是更下不来台了么?这当皇帝的也特么够缺德的,往上面拱火。
忽然灵机一动,这李淑所恃者,应当是他知道前朝礼乐。毕竟这李淑主持编过了崇文总目,若说这朝中博览群书之人,陈初六以下,李淑绝对排得上号。
可这五代十国,大宋从来不认那是“前朝”,只认那是“前季”,故而五代称作“五季”,什么十国,那都是反贼。陈初六仔细一想,大宋是后周“禅位”而来的,什么都基本继承后周的。可后周有个宰相叫王朴,这却是一个改革派。
陈初六摇了摇头道:“这礼乐自古以来,须暗合五行之势,大宋火德,应当用火德之礼乐。就算是唐之礼乐,本朝也有所不能用的。前季礼乐,本官更是知之甚少,只因前季礼坏乐崩,似乎这柴氏之礼乐,用不了啊。”
李淑脸色一变:“不对,先帝也用了,难道不对么?陈学士,你当先帝之文臣,皆不如你么?”
陈初六摆手回到:“那自然不会,柴氏禅位,国朝承其德用。但自先帝末年,天授祥符,国朝君权才由天授,这德用自然要变了。”
这话一说出来,陈初六连自己都佩服,还暗道一声谢,先帝爷,多亏你你装神弄鬼,晚年搞一个天授相符,泰山封禅。
其实,宋真宗泰山封禅,其实也不是一心信鬼神。只不过,大宋得果略有不正,前朝柴氏后世,也是内外勾结,想要夺回江山。宋真宗内外忧困,在于辽国打仗时,才畏惧不前,只能签下澶渊之盟。
在真宗临死、赵祯继位之际,宫里还生出了内乱。陈初六当时,就参与平乱了。故而真宗泰山封禅、天授祥符,还有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宣示大宋的正统,与前朝一刀两断,再无半点关系。
陈初六急中生智,将这件事情拿出来说,李淑顿时瞠目结舌,心说这胡说八道的本事,那可真是不如你姓陈的。
赵祯听了陈初六这话,倒是十分开心,道:“知应说得对,不能与柴氏类似,要与古法相同。”
李淑低下眉毛,道:“陈学士知道古法?”
陈初六笑了,要是问古法,他还真知道一些,道:“乐音高二律,击黄钟则为仲吕,击夹钟则为夷则,是冬兴夏令,春召秋气。”
又看向赵祯道:“昔者,轩辕氏命伶伦截竹为律。又令神瞽协其中声,其乐传之夐古。臣依神瞽律法,试铸编钟一佺,可使度量权衡协和。”
赵祯也不太懂,看了一眼李淑,李淑在袖子里塞了塞,把那本从史馆里拿出来的书往里面塞了塞,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学士是礼部侍郎,你说的算。”
赵祯眼神略有失望,挥手道:“礼部那些官员,全都退下去吧,知应,你那义学办得怎么样了?”
“臣已经将义学的架子搭起来了,只需民间的双抢结束,便可招收学员。”
“唔……”赵祯缓缓道:“刚才你说起先帝,朕刚好想起。宋辽二国,签订澶渊之盟,已有三十年了。当年签订这条盟约之人,差不多都不在了。过些日子,辽国会派遣使臣入宋。到时候,与辽国使臣接洽,知应是首推人选。”
“臣明白,辽宋两国眼下宜和不宜战,臣定将不失天朝威严,也不失两国和气。”陈初六回到。
“对了,前些日子,你提议的军机处,朕已然决定办了。”赵祯淡淡地道:“拟你与王曾、李迪、王德用、曹琮五人,为军机大臣。若是军机议事,则由阎文应与你通报。”
旁边的李淑一听,越来越不是滋味,陈初六这就成了五大顶尖人物了?
但赵祯这时没有管他,转身离去,撤去宝阁的卫士。陈、李二人对视一眼,皆是心底冷笑。别看陈初六为自己解了围,找了台阶下来,但也仅此而已。前朝的礼乐都学不会,还学古法?
李淑不说这个,而是问道:“陈学士,听说你要在十六个县办义学,眼下还有两个县连信都没回,你怎么说架子搭好了,这不是欺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