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长夜里的反抗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孙权驾崩的消息传到北方,曹魏方面有不少人觉得机会来了。
司马师此时已正式升任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全面掌握了军政大权,朝廷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其实已不姓曹了。
紧接着从孙吴方面又传来消息,说几位辅政大臣间发生了内讧。原来,少傅兼朝廷中书令孙弘与诸葛恪一向矛盾很深,孙弘担心诸葛恪全面掌权后对自己不利,就想先下手为强,他打算假传圣旨将诸葛恪诛杀。
这位中书令看来是三国时期最疯狂的人之一,他刚刚用假传圣旨的办法杀了皇帝的女婿,又把张昭的儿子张休陷害致死,现在要用同样的办法解决首席托孤大臣。“战绩”如此辉煌,可惜史书对他着墨却不多,他姓孙,也不知是不是孙权的族人,作为孙权晚年接触最多、也最信任的人之一,是孙氏族人的可能性很大。
但孙弘跟孙权的另一位族人孙峻似乎关系也不好,孙峻提前知道了孙弘的密谋,暗中通知了诸葛恪,诸葛恪邀请孙弘过来议事,孙弘不知有危险,就去了,结果被当场斩杀。
这些消息陆续传到曹魏这边,不少人认为这正是灭吴的绝好机会,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纷纷上表请求征吴,他们分别负责曹魏的中线战场和东线战场,“四征将军”高于“四镇将军”,所以从名号上区分的话,王昶相当于中线战场总指挥,毌丘俭相当于中线战场副总指挥,而胡遵相当于东线战场总指挥,他们都提出了具体的作战计划,但内容各不相同。
至于如何不同,史书没有详细说明,司马师把这三份作战计划交给了朝廷尚书傅嘏看,让他发表意见,傅嘏看完后写了一份很长的奏疏谈自己的看法。
傅嘏的奏疏首先简要总结了这三份作战计划的不同:一个主张采取水路强攻的办法征吴,之后不断扩大占领区,利用占领区征集粮食,作长期战争的准备;一个主张多路出击,齐头并进,从四个方向对敌人发起进攻,之后发起间谍战、诱降战,等待其内部瓦解;一个主张在自己这边先搞大规模屯田,抓住机会从各个方面向前逐步推进,最后一举突破。
傅嘏认为,这三份作战计划都是讨贼的常用办法,相对来说最后一种最好,更加稳妥。但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司马师最终采纳的是在“四路进军”基础上的修改方案,具体如下:由王昶率部攻打南郡,由毌丘俭率部攻打武昌,由胡遵和东线战场镇东将军诸葛诞率部攻打东兴,三路大军中以东兴这一路为主攻。
作战计划下达,各部分头行动,司马师让司马昭以安东将军的身份担任征吴各军的总监军。孙吴方面在诸葛恪的指挥下分头予以应对,诸葛恪判断出魏军的主攻方向,亲自率4万大军驰援东兴。东兴距长江上要塞濡须口不远,更靠近建业,位于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内。在曹操时代,由合肥南征江东,主战场通常在濡须口,孙吴加强东兴要塞的防备后,双方交战的地点前移至东兴。
东兴在长江的北岸,位于一处高峻险要的地方,胡遵、诸葛诞以及监军司马昭率7万人马来攻,诸葛恪派老将丁奉率吕据、留赞、唐咨等部为先头部队前去救援。时间紧迫,丁奉亲率一支3000人的快速机动部队突进,时值寒冬,刮着北风,漫天飘雪,经过急行军后丁奉率部到达东兴,占据了要地徐塘。
魏军在胡遵等人的率领下也到达了这里,由于天气恶劣,没有马上发起进攻,在侦察敌情时丁奉发现魏军前锋部队人马并不多,为了取暖有些魏军将领还聚在一起喝酒,经验丰富的丁奉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对手下说:“想要封侯的,就在今天了!”
丁奉命士兵脱下铠甲,扔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轻装爬上堤堰,之后击鼓呐喊,趁魏军没有防备发起了全面进击。激战中,吕据等后续部队也先后赶到,魏军惊恐万状,四散逃命,归途中要过一处浮桥,因为争抢通过,结果浮桥断裂,很多魏军将士掉入水中,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郡太守桓嘉等高级官员也落了水,死者数万人。
这位韩综不是一般人,他是孙吴老将韩当的儿子,也曾是一名吴将,后来叛逃,经常危害孙吴,孙权生前曾咬牙切齿发誓要捉拿他,吴军找到了韩综的尸体,诸葛恪命人割下他的首级送往建业的太庙,祭祀吴大帝。吴军缴获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难以计数,各种战利品堆积如山。
另外两路魏军本来只是配合作战,目的是牵制中线战场的敌人,听说主战场已经失利,王昶、毌丘俭下令烧毁各自营地撤退,此次三路大军出击孙吴的作战计划因东兴溃退而全面失败。
司马师刚刚全面执掌军权就遇到这次大败,不好追究众将领的责任,只是处罚了弟弟司马昭,将其爵位削除。而此战为诸葛恪大大地长了脸,孙亮下诏晋封他为阳都侯,负责全国的军事(督中外诸军事),还兼任荆、扬两州的州牧。
司马氏兄弟全面掌权似乎开局不利,有人认为司马师、司马昭的水平看来不过如此,所以有了想法。
有这种想法的首先是李丰,此人不简单,他也是曹魏的“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李义曾任曹魏的卫尉,史书上说李丰善于识人、善于品评人物,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备受瞩目,魏明帝时有孙吴降人来投,魏明帝亲自召来问话,询问一些江东的事,魏明帝问在江东那边曹魏什么人知名度最高,降人回答说是“安国”,安国正是李丰的表字。
曹爽执政时期李丰任皇太后永宁太仆,曹爽软禁了郭太后,李丰是具体操办者,按说,曹爽失败后,他会受到诛杀,但李丰和他的弟弟李翼很会来事,能八面玲珑,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李丰的儿子李韬还娶了魏明帝的女儿齐长公主,当时京中有几句顺口溜说他们:“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曹爽集团失败后,李丰到尚书台任职,担任尚书仆射,司马孚是他的顶头上司,日子不太好过。李丰经常请病假,而且一请就是好长时间,当时制度规定,官员连续请病假满百日将解职,李丰总是在快满百日时回到尚书台上几天班,然后再请病假。
李丰利用他长袖善舞的特长跟司马师尽量拉近关系,司马师后来要选一个中书台的中书令,有人推荐了李丰,司马师同意。
或许因为对未来心里没底,或许因为跟曹氏是姻亲且怀有感情,所以李丰暗下决心要推翻司马氏,主意打定,李丰就开始秘密联络志同道合者,他首先想到的是夏侯玄。
夏侯玄的情况还不如李丰,他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从此不仅郁郁不得志,而且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司马懿死的时候,许允对夏侯玄说:“看来你今后不用再这么忧虑了。”许允字士宗,高平陵政变时与陈泰一起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传过话,因此后来受到重用,担任了中领军,掌管着禁军,听了他的话,夏侯玄叹道:“士宗,你难道看不到吗?此人尚能以通家年少看待我,而子元、子上不容我呀!”
夏侯玄所谓“此人”是指司马懿,子元、子上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字。后来,李丰告诉夏侯玄,如果行动成功就推举他来执政,夏侯玄动心了。
李丰联络的人还有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人,其中张缉是曹魏旧臣、凉州刺史张既的儿子,他还是少帝曹芳的岳父,现在的张皇后就是他的女儿。李丰的弟弟李翼此时任兖州刺史,李丰等人打算让李翼找个借口带兵来洛阳,双方内外相合,一举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诛杀,之后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共同辅政。
李翼于是向朝廷提出了相关请求,找的理由不知为何,但这样的事朝廷通常也不会随便乱批,李翼被拒绝。李丰不死心,又想利用百官入朝参拜贵人的机会在某处密藏心腹,等司马师经过时将其诛杀。
这种套路似乎眼熟,吕布诛杀董卓就是这么干的,论势力董卓比司马师可大多了,不一样灰飞烟灭?所以李丰有理由相信他会一举成功,但他的运气不如吕布好,还没等动手秘密就被泄露了出去,司马师在震惊之余更十分愤慨,他对李丰相当不错,把他当成了朋友,司马师自认为没有亏待朋友。
司马师立即下令发兵去捉拿李丰,舍人王羕建议:“李丰如果不知道事情已败露,他就会来,只有知道事情已败露了他才会挟众自卫,派这么多人去还不如让我先去会会他。”司马师命王羕带上车辆去请李丰,李丰见状就明白了一切,惊惧之下,只得随王羕去见司马师。司马师见到李丰后就大声指责他,越骂越气愤,李丰知道必有一死,反而硬气起来。
看李丰到这时候了还没有求饶的架势,司马师怒不可遏,抄起旁边武士身上的刀对着李丰就拦腰砍去,李丰被诛杀。
这起发生在少帝嘉平六年(254)2月的未遂政变,就以李丰的被杀而提前结束了。司马师命人把李丰的尸体连夜送到廷尉处,廷尉钟毓表示不能接收,原因是李丰没有经过审判,还不是犯人,司马师无奈,去请来了诏书,钟毓才勉强收下。
少帝曹芳此时已经22岁了,听说李丰死了,他急了,追问李丰是怎么死的,在宫里大吵大闹,司马师听后头痛不已,他后悔没有好好去审审李丰,本来曹芳与此事脱不了干系,现在反而让他抓住了把柄。
司马师只好请永宁宫帮助,由郭太后出面才平息了曹芳的愤怒。郭太后虽不是曹芳的母亲,但她是魏明帝的皇后,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郭太后在名义上是曹芳的长辈。
随后夏侯玄、张缉、李翼、苏铄、乐敦、刘宝贤等参与政变的人全部被抓了起来,夷灭三族。
司马师此时已正式升任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全面掌握了军政大权,朝廷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其实已不姓曹了。
紧接着从孙吴方面又传来消息,说几位辅政大臣间发生了内讧。原来,少傅兼朝廷中书令孙弘与诸葛恪一向矛盾很深,孙弘担心诸葛恪全面掌权后对自己不利,就想先下手为强,他打算假传圣旨将诸葛恪诛杀。
这位中书令看来是三国时期最疯狂的人之一,他刚刚用假传圣旨的办法杀了皇帝的女婿,又把张昭的儿子张休陷害致死,现在要用同样的办法解决首席托孤大臣。“战绩”如此辉煌,可惜史书对他着墨却不多,他姓孙,也不知是不是孙权的族人,作为孙权晚年接触最多、也最信任的人之一,是孙氏族人的可能性很大。
但孙弘跟孙权的另一位族人孙峻似乎关系也不好,孙峻提前知道了孙弘的密谋,暗中通知了诸葛恪,诸葛恪邀请孙弘过来议事,孙弘不知有危险,就去了,结果被当场斩杀。
这些消息陆续传到曹魏这边,不少人认为这正是灭吴的绝好机会,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人纷纷上表请求征吴,他们分别负责曹魏的中线战场和东线战场,“四征将军”高于“四镇将军”,所以从名号上区分的话,王昶相当于中线战场总指挥,毌丘俭相当于中线战场副总指挥,而胡遵相当于东线战场总指挥,他们都提出了具体的作战计划,但内容各不相同。
至于如何不同,史书没有详细说明,司马师把这三份作战计划交给了朝廷尚书傅嘏看,让他发表意见,傅嘏看完后写了一份很长的奏疏谈自己的看法。
傅嘏的奏疏首先简要总结了这三份作战计划的不同:一个主张采取水路强攻的办法征吴,之后不断扩大占领区,利用占领区征集粮食,作长期战争的准备;一个主张多路出击,齐头并进,从四个方向对敌人发起进攻,之后发起间谍战、诱降战,等待其内部瓦解;一个主张在自己这边先搞大规模屯田,抓住机会从各个方面向前逐步推进,最后一举突破。
傅嘏认为,这三份作战计划都是讨贼的常用办法,相对来说最后一种最好,更加稳妥。但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司马师最终采纳的是在“四路进军”基础上的修改方案,具体如下:由王昶率部攻打南郡,由毌丘俭率部攻打武昌,由胡遵和东线战场镇东将军诸葛诞率部攻打东兴,三路大军中以东兴这一路为主攻。
作战计划下达,各部分头行动,司马师让司马昭以安东将军的身份担任征吴各军的总监军。孙吴方面在诸葛恪的指挥下分头予以应对,诸葛恪判断出魏军的主攻方向,亲自率4万大军驰援东兴。东兴距长江上要塞濡须口不远,更靠近建业,位于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内。在曹操时代,由合肥南征江东,主战场通常在濡须口,孙吴加强东兴要塞的防备后,双方交战的地点前移至东兴。
东兴在长江的北岸,位于一处高峻险要的地方,胡遵、诸葛诞以及监军司马昭率7万人马来攻,诸葛恪派老将丁奉率吕据、留赞、唐咨等部为先头部队前去救援。时间紧迫,丁奉亲率一支3000人的快速机动部队突进,时值寒冬,刮着北风,漫天飘雪,经过急行军后丁奉率部到达东兴,占据了要地徐塘。
魏军在胡遵等人的率领下也到达了这里,由于天气恶劣,没有马上发起进攻,在侦察敌情时丁奉发现魏军前锋部队人马并不多,为了取暖有些魏军将领还聚在一起喝酒,经验丰富的丁奉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对手下说:“想要封侯的,就在今天了!”
丁奉命士兵脱下铠甲,扔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轻装爬上堤堰,之后击鼓呐喊,趁魏军没有防备发起了全面进击。激战中,吕据等后续部队也先后赶到,魏军惊恐万状,四散逃命,归途中要过一处浮桥,因为争抢通过,结果浮桥断裂,很多魏军将士掉入水中,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郡太守桓嘉等高级官员也落了水,死者数万人。
这位韩综不是一般人,他是孙吴老将韩当的儿子,也曾是一名吴将,后来叛逃,经常危害孙吴,孙权生前曾咬牙切齿发誓要捉拿他,吴军找到了韩综的尸体,诸葛恪命人割下他的首级送往建业的太庙,祭祀吴大帝。吴军缴获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难以计数,各种战利品堆积如山。
另外两路魏军本来只是配合作战,目的是牵制中线战场的敌人,听说主战场已经失利,王昶、毌丘俭下令烧毁各自营地撤退,此次三路大军出击孙吴的作战计划因东兴溃退而全面失败。
司马师刚刚全面执掌军权就遇到这次大败,不好追究众将领的责任,只是处罚了弟弟司马昭,将其爵位削除。而此战为诸葛恪大大地长了脸,孙亮下诏晋封他为阳都侯,负责全国的军事(督中外诸军事),还兼任荆、扬两州的州牧。
司马氏兄弟全面掌权似乎开局不利,有人认为司马师、司马昭的水平看来不过如此,所以有了想法。
有这种想法的首先是李丰,此人不简单,他也是曹魏的“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李义曾任曹魏的卫尉,史书上说李丰善于识人、善于品评人物,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备受瞩目,魏明帝时有孙吴降人来投,魏明帝亲自召来问话,询问一些江东的事,魏明帝问在江东那边曹魏什么人知名度最高,降人回答说是“安国”,安国正是李丰的表字。
曹爽执政时期李丰任皇太后永宁太仆,曹爽软禁了郭太后,李丰是具体操办者,按说,曹爽失败后,他会受到诛杀,但李丰和他的弟弟李翼很会来事,能八面玲珑,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李丰的儿子李韬还娶了魏明帝的女儿齐长公主,当时京中有几句顺口溜说他们:“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曹爽集团失败后,李丰到尚书台任职,担任尚书仆射,司马孚是他的顶头上司,日子不太好过。李丰经常请病假,而且一请就是好长时间,当时制度规定,官员连续请病假满百日将解职,李丰总是在快满百日时回到尚书台上几天班,然后再请病假。
李丰利用他长袖善舞的特长跟司马师尽量拉近关系,司马师后来要选一个中书台的中书令,有人推荐了李丰,司马师同意。
或许因为对未来心里没底,或许因为跟曹氏是姻亲且怀有感情,所以李丰暗下决心要推翻司马氏,主意打定,李丰就开始秘密联络志同道合者,他首先想到的是夏侯玄。
夏侯玄的情况还不如李丰,他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从此不仅郁郁不得志,而且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司马懿死的时候,许允对夏侯玄说:“看来你今后不用再这么忧虑了。”许允字士宗,高平陵政变时与陈泰一起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传过话,因此后来受到重用,担任了中领军,掌管着禁军,听了他的话,夏侯玄叹道:“士宗,你难道看不到吗?此人尚能以通家年少看待我,而子元、子上不容我呀!”
夏侯玄所谓“此人”是指司马懿,子元、子上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字。后来,李丰告诉夏侯玄,如果行动成功就推举他来执政,夏侯玄动心了。
李丰联络的人还有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人,其中张缉是曹魏旧臣、凉州刺史张既的儿子,他还是少帝曹芳的岳父,现在的张皇后就是他的女儿。李丰的弟弟李翼此时任兖州刺史,李丰等人打算让李翼找个借口带兵来洛阳,双方内外相合,一举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诛杀,之后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共同辅政。
李翼于是向朝廷提出了相关请求,找的理由不知为何,但这样的事朝廷通常也不会随便乱批,李翼被拒绝。李丰不死心,又想利用百官入朝参拜贵人的机会在某处密藏心腹,等司马师经过时将其诛杀。
这种套路似乎眼熟,吕布诛杀董卓就是这么干的,论势力董卓比司马师可大多了,不一样灰飞烟灭?所以李丰有理由相信他会一举成功,但他的运气不如吕布好,还没等动手秘密就被泄露了出去,司马师在震惊之余更十分愤慨,他对李丰相当不错,把他当成了朋友,司马师自认为没有亏待朋友。
司马师立即下令发兵去捉拿李丰,舍人王羕建议:“李丰如果不知道事情已败露,他就会来,只有知道事情已败露了他才会挟众自卫,派这么多人去还不如让我先去会会他。”司马师命王羕带上车辆去请李丰,李丰见状就明白了一切,惊惧之下,只得随王羕去见司马师。司马师见到李丰后就大声指责他,越骂越气愤,李丰知道必有一死,反而硬气起来。
看李丰到这时候了还没有求饶的架势,司马师怒不可遏,抄起旁边武士身上的刀对着李丰就拦腰砍去,李丰被诛杀。
这起发生在少帝嘉平六年(254)2月的未遂政变,就以李丰的被杀而提前结束了。司马师命人把李丰的尸体连夜送到廷尉处,廷尉钟毓表示不能接收,原因是李丰没有经过审判,还不是犯人,司马师无奈,去请来了诏书,钟毓才勉强收下。
少帝曹芳此时已经22岁了,听说李丰死了,他急了,追问李丰是怎么死的,在宫里大吵大闹,司马师听后头痛不已,他后悔没有好好去审审李丰,本来曹芳与此事脱不了干系,现在反而让他抓住了把柄。
司马师只好请永宁宫帮助,由郭太后出面才平息了曹芳的愤怒。郭太后虽不是曹芳的母亲,但她是魏明帝的皇后,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郭太后在名义上是曹芳的长辈。
随后夏侯玄、张缉、李翼、苏铄、乐敦、刘宝贤等参与政变的人全部被抓了起来,夷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