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附庸之战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原时空的中国,改开之后的出国热能烧红了中国的半片天。那时候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本,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名校(清北科等)大学生倾巢而出,其他学校出去的少不是他们不愿意出过,而是苦于出国的渠道少,甚至于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
当时的那股‘激情’简直是不可阻挡的。
这不只是因为当时中外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然,想去国外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有理想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在国外奋斗,可以改变贫落的生活,有的甚至还非法偷渡出去。当时整个社会都对西方国家充满了憧憬,认为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圆。
陈鸣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困,他连中国的贫困都没有消除,更别说是外国的贫苦了。很多来到中国人的外国人,到了那里以后,他们才发现现实和梦想是那么遥远,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贫穷。
陈鸣对此不以为意,也无可奈何。他对于中国现有的超强吸引力,最初的时候是高兴不已的,但现在也习以为常了。
在陈汉周边的属国当中,中国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大?这就要看日本、暹罗、拉达克、锡克、廓尔喀这些个国家内部的种种问题了。
除了日本之外,其余的几个国家可都还有农奴制存在的,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奴隶还很不一样,前者覆盖的是大片的本国百姓,后者特指的是贩奴。
而拉达克、廓尔喀、锡克等国还长久受印度教的影响,这里头锡克人很先进,锡克教是坚决的反对种姓制度的,但是廓尔喀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就确立了种姓制度,藏地传承的佛教密宗也没有汉地佛教‘众生平等’的大忽悠。在藏地,尽管没有像印度那样明显的种姓制度及森严的等级,但也把被统治者,也就是广大的农奴阶级大致分为十多种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其中有些带有很明显的印度种姓制度色彩,例如,卫藏等地较普遍地把当地的铁匠、屠夫、竹夫(拉萨除外)视为公认的低等种姓,还有金银匠、木匠、石匠、陶匠、葬夫、皮夫、船夫、渔夫也被视为较低等的种姓,通常称为出生低贱者,与其通婚者限于同样的贱民,即铁匠,屠户等。
如拉达克这样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自然很向往中国。因为有了知识的青年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上一等。这就像当年改开后的许多中国人想往西方的‘自由’一样。后者是被压抑的过久了一些,加上旧的思想被打到了,新的思想却长久没有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刺激……,现在的拉达克也是如此。被陈汉派来支援拉达克的老师、医生、教官、顾问,这些都是散播思想的渠道。
而就在拉达克国内开始大张旗鼓的征兵募兵的时候,印度西北,马拉塔人北方的边境。隆隆的炮声不断地从前线传来。战争开始已经八天了。
十天前,拉达克军在锡克军队的配合下啃下了贾朗达尔。先头部队随后就扑到了卢迪亚纳,并且当天就对卢迪亚纳城内的马拉塔人发起了炮击。
拉达克的军力是比较弱的,作为一个200来万人的小国,他的全体军队才三万来人,步兵旅的六角火炮最大口径才60mm,在这里根本没有100mm以上的重型火炮。而且不管是物资储备,还是战斗的持久力,他们的比配对比友军来说都可以说是弱了一个档次,一切都因为那里恶劣的交通条件。
但就这样的武备对比马拉塔人的军队来说,也依旧是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卢迪亚纳的所属王公只是马拉塔众王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海德拉巴为首的马拉塔人,他们的军队在这些年里已经扩大到了50万,这五十万指的是整个马拉塔人的军队,而眼前的这个路人王公则只是无数马拉塔人王公中的一个,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他手中的军队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在军备上严重滞后,更多的资金都被拿去修要塞了,很多人还依旧握着老式的滑膛枪、滑膛炮。贾朗达尔王公的残兵败将汇入了卢迪亚纳军,却也只让卢迪亚纳的抵抗多坚持了几天。
作为马拉塔人的老大兼亲密盟友,英国人在接到拉达克、廓尔喀、锡克、迈索尔等国对马拉塔人宣战的消息后,就急忙调集了大批的军需物资运往海德拉巴,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马拉塔人信心,印度的英国殖民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了数百名中基层军官和军士长输往了马拉塔军。他们本来在马拉塔军中就有着大量的军事顾问和教官。
整个马拉塔帝国的军队足足有五十万,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他们多面受敌四处招架,就不得不分兵四方,同时他们的军需物资也需要向四面八方分散,这不仅大大分散了马拉塔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给马拉塔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要知道,马拉塔帝国实质上只是一个大联盟,君主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佩什瓦也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起来,实际上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是由多个地方实力派主导的国家。马拉塔帝国在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变成一个由多个地方元首共同管治的国家的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它也在迅速向下走着下坡路。
现在马拉塔帝国四面受敌,自然的,只要四方战事的就是马拉塔帝国里的实权派们,但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物资分配啊。英国人援助的金钱、军火是每一个印度王公都极度需要的资助,他们才不会吐口给别人的。而彼此的争夺就立刻让海德拉巴变成了一锅沸粥。
战争还在打个不停,马拉塔人自己就先乱了。而英国人也有意纵容这种混乱。因为伦敦很清楚,廓尔喀、锡克、拉达克、迈索尔他们为什么突然对马拉塔人宣战和发起战争啊?那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中国人对英国不满意啊。
现在的东西方战争,英国人参与进去的痕迹太重也太明显了。
而东西战争打到现在,形式还一点不见明朗,俄罗斯战场的战局一点好转也没有,而中国正在巴尔喀什湖不断地囤积兵力和军需物资,整个中国也在不断地暴兵状态。而且据英国人所知,陈汉已经在准备发行战争债券了。这可是中国财政改革之后,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已经在爆发自己的力量了。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实在没有必胜的信心可以战胜中国,那么把马拉塔人抛出去,给中国人泄泄愤,也是伦敦可以接受的。虽然这会让英国人的利益大大减少。
马拉塔人是英国的盟友,马拉塔8000万人的广阔市场对英国全面开放的,每年英国都能向马拉塔倾销近千万英镑的货物,从马拉塔吸纳数百万英镑的利益。而马拉塔帝国如果损失惨重,英国人的利益也必然受损。
只是事有缓急,英国在马拉塔帝国的利益虽然很大,可为了能在必要时候安抚好中国,该舍去的时候也必须是要舍去的。
实际上,从陈汉立国,中英贸易迅猛发展之后,中国从英国人身上得到的许多好处,都是英国人在挑衅了中国人后不得不拿出来的‘补偿’。
之前陈汉进入印度是如此,之前陈汉进入北美洲北区的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现在英国人舍弃马拉塔帝国的利益又是如此。
英国人一次次的动坏心眼,然后一次次的被敲脑袋,还要在被敲打之后再去赔礼道歉,也是抖m了。
几百名英国基层军官和军士长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部分的马拉塔精锐军队的眼中了。虽然对于这些军官中的很多人来说,马拉塔人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在这里他们连独立生存都很困难,如果丢失了自己的翻译。但在马拉塔人眼中,他们却是高贵的。
万恶的种姓制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分标准,肤色的深浅,越浅的肤色人越高贵——虽然不一定准。而这些英国人,一个个可都是标准的白人。
乔治·布莱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甚至会说几句孟加拉语,但是对于马拉塔语,纵然这两门语言是属于一地地理区域的,可乔治也鸟都不懂一句。
印度各邦的土著语言种类繁多,这是制约印度发展和统一的一个大障碍,同时这也是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国家名称的最直白之证据。而且在印度从没有官话这么一说,印地语的覆盖面积虽然不小,但也就是这样了。
比方说,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咁肃,陕覀,晋省,中原的人到同在黄河流域的齐鲁或津门去工作,工作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不会与当地人有任何障碍。因为只是方言口音的问题,调整一下,适应一下就解决了。陕甘宁人到上海江浙一带吴语区打工,也不会有任何麻烦,因为那里说普通话也能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陕甘宁人到广东打工,也一样没有问题,看看港岛的店员为了做生意都学会了说马马虎虎的普通话,就知道在广东,普通话已经在广东本地人里头普及了,只有老人家,可能还只是一口广东话。这样的事情放到古时候的中国那就是‘官话’,可是放在这个时候的印度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在21世纪的印度也是如此。
印度有三四个邦或者省,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中部沿海。说古吉拉特语。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位于中南部沿海,说马拉塔语。马哈拉施特拉邦与古吉拉特挨着,两家原来在一个邦孟买邦的,语言上有一定的相通。这两个类比中国的江浙沪。
印度北部的北方邦,首都德里新德里在这里,也是发达地区。类比中国的京津冀,说印地语。而最东部的孟加拉邦就更别说了。所以,孟加拉语与马拉塔语是风马牛而不相及的。
马拉塔士兵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学会一门外语,那也是扯淡。更多的英国顾问都是翻译不离身,走到哪就带到哪儿,就连上个厕所都要翻译在门口等着。
乔治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了反击,在卢迪亚纳这个鬼地方,他连自己所属的部队在哪儿,都不知道。
乔治·布莱尔跟翻译步行了十几分钟赶到了德里第二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的驻地时,营地里的整体气氛是很轻松地,因为中国人有前线卢迪亚纳和贾朗达尔的军队在抵挡,他们这里最多算是预备役。
印度王公的地盘有大有小,但普遍都很小,特别是繁荣繁华的地方,一个县甚至更小的地盘是正常,一个市一个地区就是地方小霸了。如马拉塔帝国的那些实力派们,他们的核心区域也顶多有陈汉本土的两三个府大。
德干【印度的中南部】、印度斯坦【中央邦】为马拉塔帝国的两个主要中心,古吉拉特邦、本德尔汗德邦和奥里萨邦是马拉塔帝国的三个次要中心。同时这也是马塔拉帝国的五个主要力量支柱。
马拉塔人在西北方向的敌人是锡克和拉达克,古吉拉特邦主要应付锡克人,虽然它们与锡克直接接壤呢?锡克王国的独立和扩张让那里的印度王公损失惨重,多少传承前年的婆罗门贵族消失在了战火当中。英国人都不需要特意给那儿的王公打招呼,马拉塔人就会与侵入的锡克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而贾朗达尔和卢迪亚纳这些位于中央邦以北区域的小号王公,那完全就是德里的附庸,德里必须保护好他们的利益。所以德里的第二军团来到了这里。但他们还不需要立刻上前拼命。直到乔治前往了指挥部拿到了上面的命令之后……
当时的那股‘激情’简直是不可阻挡的。
这不只是因为当时中外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也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当然,想去国外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有理想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在国外奋斗,可以改变贫落的生活,有的甚至还非法偷渡出去。当时整个社会都对西方国家充满了憧憬,认为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圆。
陈鸣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贫困,他连中国的贫困都没有消除,更别说是外国的贫苦了。很多来到中国人的外国人,到了那里以后,他们才发现现实和梦想是那么遥远,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贫穷。
陈鸣对此不以为意,也无可奈何。他对于中国现有的超强吸引力,最初的时候是高兴不已的,但现在也习以为常了。
在陈汉周边的属国当中,中国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大?这就要看日本、暹罗、拉达克、锡克、廓尔喀这些个国家内部的种种问题了。
除了日本之外,其余的几个国家可都还有农奴制存在的,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奴隶还很不一样,前者覆盖的是大片的本国百姓,后者特指的是贩奴。
而拉达克、廓尔喀、锡克等国还长久受印度教的影响,这里头锡克人很先进,锡克教是坚决的反对种姓制度的,但是廓尔喀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就确立了种姓制度,藏地传承的佛教密宗也没有汉地佛教‘众生平等’的大忽悠。在藏地,尽管没有像印度那样明显的种姓制度及森严的等级,但也把被统治者,也就是广大的农奴阶级大致分为十多种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其中有些带有很明显的印度种姓制度色彩,例如,卫藏等地较普遍地把当地的铁匠、屠夫、竹夫(拉萨除外)视为公认的低等种姓,还有金银匠、木匠、石匠、陶匠、葬夫、皮夫、船夫、渔夫也被视为较低等的种姓,通常称为出生低贱者,与其通婚者限于同样的贱民,即铁匠,屠户等。
如拉达克这样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自然很向往中国。因为有了知识的青年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上一等。这就像当年改开后的许多中国人想往西方的‘自由’一样。后者是被压抑的过久了一些,加上旧的思想被打到了,新的思想却长久没有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刺激……,现在的拉达克也是如此。被陈汉派来支援拉达克的老师、医生、教官、顾问,这些都是散播思想的渠道。
而就在拉达克国内开始大张旗鼓的征兵募兵的时候,印度西北,马拉塔人北方的边境。隆隆的炮声不断地从前线传来。战争开始已经八天了。
十天前,拉达克军在锡克军队的配合下啃下了贾朗达尔。先头部队随后就扑到了卢迪亚纳,并且当天就对卢迪亚纳城内的马拉塔人发起了炮击。
拉达克的军力是比较弱的,作为一个200来万人的小国,他的全体军队才三万来人,步兵旅的六角火炮最大口径才60mm,在这里根本没有100mm以上的重型火炮。而且不管是物资储备,还是战斗的持久力,他们的比配对比友军来说都可以说是弱了一个档次,一切都因为那里恶劣的交通条件。
但就这样的武备对比马拉塔人的军队来说,也依旧是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卢迪亚纳的所属王公只是马拉塔众王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海德拉巴为首的马拉塔人,他们的军队在这些年里已经扩大到了50万,这五十万指的是整个马拉塔人的军队,而眼前的这个路人王公则只是无数马拉塔人王公中的一个,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他手中的军队连一万人都没有,而且在军备上严重滞后,更多的资金都被拿去修要塞了,很多人还依旧握着老式的滑膛枪、滑膛炮。贾朗达尔王公的残兵败将汇入了卢迪亚纳军,却也只让卢迪亚纳的抵抗多坚持了几天。
作为马拉塔人的老大兼亲密盟友,英国人在接到拉达克、廓尔喀、锡克、迈索尔等国对马拉塔人宣战的消息后,就急忙调集了大批的军需物资运往海德拉巴,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马拉塔人信心,印度的英国殖民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了数百名中基层军官和军士长输往了马拉塔军。他们本来在马拉塔军中就有着大量的军事顾问和教官。
整个马拉塔帝国的军队足足有五十万,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他们多面受敌四处招架,就不得不分兵四方,同时他们的军需物资也需要向四面八方分散,这不仅大大分散了马拉塔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给马拉塔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要知道,马拉塔帝国实质上只是一个大联盟,君主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佩什瓦也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起来,实际上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是由多个地方实力派主导的国家。马拉塔帝国在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变成一个由多个地方元首共同管治的国家的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它也在迅速向下走着下坡路。
现在马拉塔帝国四面受敌,自然的,只要四方战事的就是马拉塔帝国里的实权派们,但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物资分配啊。英国人援助的金钱、军火是每一个印度王公都极度需要的资助,他们才不会吐口给别人的。而彼此的争夺就立刻让海德拉巴变成了一锅沸粥。
战争还在打个不停,马拉塔人自己就先乱了。而英国人也有意纵容这种混乱。因为伦敦很清楚,廓尔喀、锡克、拉达克、迈索尔他们为什么突然对马拉塔人宣战和发起战争啊?那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中国人对英国不满意啊。
现在的东西方战争,英国人参与进去的痕迹太重也太明显了。
而东西战争打到现在,形式还一点不见明朗,俄罗斯战场的战局一点好转也没有,而中国正在巴尔喀什湖不断地囤积兵力和军需物资,整个中国也在不断地暴兵状态。而且据英国人所知,陈汉已经在准备发行战争债券了。这可是中国财政改革之后,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已经在爆发自己的力量了。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实在没有必胜的信心可以战胜中国,那么把马拉塔人抛出去,给中国人泄泄愤,也是伦敦可以接受的。虽然这会让英国人的利益大大减少。
马拉塔人是英国的盟友,马拉塔8000万人的广阔市场对英国全面开放的,每年英国都能向马拉塔倾销近千万英镑的货物,从马拉塔吸纳数百万英镑的利益。而马拉塔帝国如果损失惨重,英国人的利益也必然受损。
只是事有缓急,英国在马拉塔帝国的利益虽然很大,可为了能在必要时候安抚好中国,该舍去的时候也必须是要舍去的。
实际上,从陈汉立国,中英贸易迅猛发展之后,中国从英国人身上得到的许多好处,都是英国人在挑衅了中国人后不得不拿出来的‘补偿’。
之前陈汉进入印度是如此,之前陈汉进入北美洲北区的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现在英国人舍弃马拉塔帝国的利益又是如此。
英国人一次次的动坏心眼,然后一次次的被敲脑袋,还要在被敲打之后再去赔礼道歉,也是抖m了。
几百名英国基层军官和军士长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部分的马拉塔精锐军队的眼中了。虽然对于这些军官中的很多人来说,马拉塔人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在这里他们连独立生存都很困难,如果丢失了自己的翻译。但在马拉塔人眼中,他们却是高贵的。
万恶的种姓制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分标准,肤色的深浅,越浅的肤色人越高贵——虽然不一定准。而这些英国人,一个个可都是标准的白人。
乔治·布莱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甚至会说几句孟加拉语,但是对于马拉塔语,纵然这两门语言是属于一地地理区域的,可乔治也鸟都不懂一句。
印度各邦的土著语言种类繁多,这是制约印度发展和统一的一个大障碍,同时这也是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国家名称的最直白之证据。而且在印度从没有官话这么一说,印地语的覆盖面积虽然不小,但也就是这样了。
比方说,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咁肃,陕覀,晋省,中原的人到同在黄河流域的齐鲁或津门去工作,工作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不会与当地人有任何障碍。因为只是方言口音的问题,调整一下,适应一下就解决了。陕甘宁人到上海江浙一带吴语区打工,也不会有任何麻烦,因为那里说普通话也能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陕甘宁人到广东打工,也一样没有问题,看看港岛的店员为了做生意都学会了说马马虎虎的普通话,就知道在广东,普通话已经在广东本地人里头普及了,只有老人家,可能还只是一口广东话。这样的事情放到古时候的中国那就是‘官话’,可是放在这个时候的印度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在21世纪的印度也是如此。
印度有三四个邦或者省,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中部沿海。说古吉拉特语。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位于中南部沿海,说马拉塔语。马哈拉施特拉邦与古吉拉特挨着,两家原来在一个邦孟买邦的,语言上有一定的相通。这两个类比中国的江浙沪。
印度北部的北方邦,首都德里新德里在这里,也是发达地区。类比中国的京津冀,说印地语。而最东部的孟加拉邦就更别说了。所以,孟加拉语与马拉塔语是风马牛而不相及的。
马拉塔士兵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学会一门外语,那也是扯淡。更多的英国顾问都是翻译不离身,走到哪就带到哪儿,就连上个厕所都要翻译在门口等着。
乔治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了反击,在卢迪亚纳这个鬼地方,他连自己所属的部队在哪儿,都不知道。
乔治·布莱尔跟翻译步行了十几分钟赶到了德里第二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的驻地时,营地里的整体气氛是很轻松地,因为中国人有前线卢迪亚纳和贾朗达尔的军队在抵挡,他们这里最多算是预备役。
印度王公的地盘有大有小,但普遍都很小,特别是繁荣繁华的地方,一个县甚至更小的地盘是正常,一个市一个地区就是地方小霸了。如马拉塔帝国的那些实力派们,他们的核心区域也顶多有陈汉本土的两三个府大。
德干【印度的中南部】、印度斯坦【中央邦】为马拉塔帝国的两个主要中心,古吉拉特邦、本德尔汗德邦和奥里萨邦是马拉塔帝国的三个次要中心。同时这也是马塔拉帝国的五个主要力量支柱。
马拉塔人在西北方向的敌人是锡克和拉达克,古吉拉特邦主要应付锡克人,虽然它们与锡克直接接壤呢?锡克王国的独立和扩张让那里的印度王公损失惨重,多少传承前年的婆罗门贵族消失在了战火当中。英国人都不需要特意给那儿的王公打招呼,马拉塔人就会与侵入的锡克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而贾朗达尔和卢迪亚纳这些位于中央邦以北区域的小号王公,那完全就是德里的附庸,德里必须保护好他们的利益。所以德里的第二军团来到了这里。但他们还不需要立刻上前拼命。直到乔治前往了指挥部拿到了上面的命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