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最近更新:叛逃之后(西幻nph)
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背德 强制1v3)
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
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
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
【西幻】魔法红玫瑰
当飞升后进入无限流快穿世界NPH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哎呀,你们说的是不是赵大人,我们家就住在大青山后头,也曾听过赵大人的名声,不说别的,这些年咱们服役能拿到工钱,能吃饱喝足,可不就是托了这位赵大人的福……”
一提起赵大人,在场的人倒是纷纷能说出一两句话来,实在是这些年下来赵九福为了百姓们做的事情不少,水稻的事情且不提,光是服役一事就足以让老百姓们心生感激了。
更别提赵九福入主工部之后,总是能捣鼓出不少奇怪的东西来,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却能实实在在的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发的便利。
大山见话题越扯越远,连忙喊道:“可不就是赵大人,他可是工部尚书,也跟圣人一样最恨贪官污吏,这老赵家就在陈家村杵着,咱们戴河镇的知县除非是不要命了,不然绝对不敢在戴河镇的地界上犯事儿,不然赵家人往京城送了信,他岂不是自毁前途?”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倒是方才提起姑姑女儿的那位笑嘻嘻的说道:“大山兄弟,你的消息落后啦,我那表侄女说了,赵大人每年开春都会回家一趟,算算时间再有一个月左右可不就得回到陈家村,他一回来,那知县大人见了也只有伏地跪拜的道理。”
大山不乐意服输,梗着脖子说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只是还没说到这儿呢。”
于是两人像是比试一般纷纷说起赵大人来,倒像是同他多么熟稔似的,周围的人都挤过来听一个乐趣,但其实也知道他们跟那位大人肯定是不相识的,不然怎么可能还来服役呢。
张大牛不关心那位赵大人有没有回来,他只惦记着自己的工钱能不能拿到,但等劳役一开始,张大牛反倒是不想赶紧结束了,因为这次的徭役辛苦,所以县衙准备的餐食里头居然还有肉,要知道他们家不算富裕,一年到头也只能吃到几次肉。
还有一个就是,果真跟大山说得一样他们不用下水,也不是不用下水,而是下水之前衙门会发一套奇怪的衣裳,摸起来十分滑溜,从头到尾都包裹住身体。
穿上之后就算是跳进了水中也不会浸湿,这般一来徭役的辛苦都去了大半,张大牛算是知道,他爹是真的偏心他,不然这种好差事怎么就给了他呢。
只是再好的差事也有结束的一天,衙门虽然不敢逼着他们赶工期耗人命,但也监督的严格,距离一个月还有五天的时候就把工程给做完了。
张大牛拿着一两银子回家的时候,还是对每餐有肉的饭依依不舍,心中暗道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徭役,要是有的话他还来。
第246章 孝心有加
徭役们服役的高高兴兴,却不知道他们口中说道的赵大人赵九福已经回到了陈家村,虽说常年在外做官,但赵九福却做到了当年的承诺,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回家一趟。
这也是多亏了现在的船运速度越来越快,不然的话就过年这么十几天的时间,他想要走一个来回实在是不容易,即使有皇帝给的额外假期也不成的。
过年是民间最热闹也是最空闲的日子,每次赵九福回来,上门来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赵九福心中暗道麻烦,却也知道有些人情不得不走,后头索性将其中一日定位宴请相邻的时间,光发帖子集中在这一天解决。
除了这一天之外的时间,不管是谁上门拜访赵九福都是不见的,对外统一的口径就是要陪伴父母不能出门应酬,倒是也无人敢说他的不是。
倒是也有一些乡亲远亲不知道分寸,不过现在的老陈氏已经不是当年的老陈氏,更别提还有严玉华在旁边看着呢,哪能让他们随意打扰。
一年只能相伴几日,这几日就显得分外的珍贵起来,不过老赵头和老陈氏却已经心满意足,如今他们站得高了,见识的也多了,知道许多当官的一出门,数十年不能回来也都有的,赵九福每年都能抽出时间回来一趟着实不易。
一开始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倒是劝过孩子,觉得这般来回太过辛苦,不说赵九福自己,他们还心疼三个小孙孙呢,这过年大半的时间都要在船上过了。
可赵九福却执意如此,当年他愿意勤奋苦读,除了系统的敦促之外,主要为的就是家人,若是因为当官而彻底放弃了父母,那跟他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既然爹娘二人不愿意去京城,那他就挑时间回来,以前或许还困难,但现在船运的时间越来越快,因为官道的修理,马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般一来他的想法也能成真。
不过这确实是让妻子和儿子们辛苦了,但在赵九福看来,这种辛苦是有必要的,他会心疼他们,却不会让他们留在京城自己独自出发。
幸好这些年严玉华的身体也养的极好,她也是万万不会让赵九福一个人回来的,作为儿媳,她不能侍奉公婆已经不对,更别提当年她未能生育的时候,老赵头夫妻俩也从未说过什么,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她心中感激,愿意每年辛苦一次。
而家里头三个小的对于远行总是兴致勃勃,在灵泉的滋养之下,三个孩子的身体都极好,又开始修炼五行阴阳拳,倒是不至于因为坐船赶路就生病。
老赵头和老陈氏每次总念叨着儿子辛苦,儿媳辛苦,三个小孙孙也辛苦,但每次看见他们回来总是高兴万分,据说现在快过年了就喜欢在村口等着,谁都劝不住。
在外,赵九福是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在家,他却只是个平凡的儿子和兄弟,尤其是在爹娘面前的时候,他愿意只当一个乖儿子。
只是时间毕竟太短,每每相聚的欢愉还未退散,离别的时光又再次到来,这一次赵九福的离开与往年不同,他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家中的几个侄儿。
这些年因为赵九福的大力支持,陈家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送孩子进村学读书,若是没有天分的,识得几个字也能谋一个好差事,若是有天分的,就算是家中无银钱,村里头也愿意给出一份束脩,只要自己有毅力也能坚持下去。
只是科举一道艰难重重,当年赵九福能够一路顺利平步青云,那是他两辈子的坚持和系统的加持下才得来的,一直到现在,陈家村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赵九福。
近二十年的时间,陈家村统共也只多了三个秀才,一个举人,其中一大半还都是赵家人,而现在赵九福要带走的,正是这四个人。
其中考中举人的正是赵老四和温柔的亲子赵顺安,其实赵顺安不管是聪明和学识都十分不错,为人也颇为刻苦,不知为何运气有些差。
有赵九福在,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绝对不可能故意为难赵家人的,但偏偏赵顺安考秀才的时候连续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半路生病不得不退出。
等到考举人的时候又是如此,一年年下来若是旁人的话,恐怕也得心灰意冷了,不过赵顺安被这般打磨了多年,反倒是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于情于理,赵九福都想带着赵顺安进京,虽说会试还在两年之后,但一来侄儿在身边他能亲自教导,二来也能让赵顺安熟悉京城的环境,不至于来一个水土不服。
至于其他三人,既然都考中了秀才,后头肯定是要继续应试的,这三个人中,有两人都是赵家人,一个是赵九福的大侄子赵顺德的大儿子赵明宇,一个是赵顺昌的儿子赵明辉,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能考中秀才也是聪明好学的。
不得不说,赵九福自己的兄弟姐妹里头没有能读书的,下一辈的侄子也一般,但因为有这个弟弟小叔在,他们倒是一门心思的盯着自己的儿子读书。
这一盯倒是盯出了几个人才来,反倒是比他们自己好一些,论起辈分来,这些孩子都是赵九福的孙子辈了,也难怪人家都说诗书之家靠的是时间积累。
另外一人却是陈家人,论关系的话还是老陈氏祖孙,小陈氏的堂孙,反正也是喊赵九福叫外爷爷的辈分,一转眼的功夫,赵九福还觉得自己是个小伙儿呢,结果这一次带回去四个孩子,一个喊他叫叔叔,其余的都要喊爷爷。
之前赵九福一直没带亲戚上京,也是因为他公务太过于繁忙,还怕自己没时间照看几个孩子,这几年他手头的事情顺当起来了,倒是起了这个念头。
果然,他一说出来,几个孩子还未说话,他们的亲爹亲娘倒是满口答应下来,恨不得他们当天就走,谁都知道被赵九福带去京城的意味。
只是赵九福提出将四人带走之后,倒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家儿子也有读书的天分,求上门来想让赵九福也一块儿带走,在他们看来,四个是带,五个也是带,左右不差那一个人头。
虽说村里头也有私塾,但里头的先生不过是个落地秀才,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只能在他们村子里头教书,跟赵九福怎么能相比。
这事儿都不用赵九福自己开口,老陈氏直接都给撅了回去,骂道:“你们一个个想啥美事儿呢,难道还让我儿子给你们带孩子不成,他们若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别说是去京城,就是去了西天佛祖那边也镀不了金光,早早的下地种田去反倒是实在。”
也有人心中不乐意,觉得自家儿子就是少了名师才考不中秀才的,又想着既然是亲戚怎么就不能指点一下,但他们也只敢肚子里头想想,要知道老陈氏平时和善,但身上可是有正二品的诰命的,当年册封的时候知府大人都亲自过来探望了,他们哪里敢跟她对骂。
后头陈家村的村长也逮着这些人痛骂了一顿,要知道其中一个被带走的陈家小子可是他亲孙子,要是因为此事惹怒了赵九福的话,他们家才是最吃亏的。
赵九福是大周朝出了名的孝子,但问题是他孝顺的是老赵头和老陈氏,老陈氏也是陈家人,但实际上她的亲兄弟亲姐妹都已经过世了,虽说侄子还活着,但关系却大不如前了。
赵九福没搭理这些琐事,在他看来闲言碎语完全不用理会,与其有这时间跟他们较真,还不如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一到日子,就算是再舍不得,赵九福也得带着家眷离开了,每到这一日老赵头和老陈氏总是强颜欢笑,就怕孩子看着他们伤心就担忧,总得让他安安心心的远行。
这一次赵九福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他们身边最疼爱的孙子赵顺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赵顺安这把年纪早已经成亲,他的妻子还是温氏兄长的庶出女儿,虽然是庶出,但其实尤承赟只有这一女,会把他嫁给外甥看见他对妹妹的重视。
原本赵九福还想着带着赵顺安一家离开,不过赵老四一家关门商量了一番之后,尤氏带着两个孩子留在陈家村,只是在赵顺安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细细嘱咐。
离家的时候,几个人还有几分忧伤,但等马车经过新亭府,进入新河道之后,赵顺安还能按住性子,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却忍不住欢呼起来。
赵明宇虽然是赵顺德的儿子,但跟亲爹不同,他的性子带着几分活泼,天生看着就是一张圆圆的笑脸,模样跟赵家人不像,反倒是跟他亲娘有五六分相似。
这会儿他忍不住喊道:“九爷爷,这船好大啊,开得也好快,快看,我们超过那些船了。”
赵九福听着这个称呼总有几分不自在,不过这些时间下来倒是也有几分习惯了,笑着解释道:“我们坐的是官船,这船是造船司那边新出的,速度是寻常船只的三倍有余,别说周围那些小船了,普通的商船也是比不得的。”
赵明宇又是一番大呼小叫,赵九福见他们兴致上来了,索性就让几个小的陪着一道儿玩耍,他自己往船舱里头走去,年纪大了,他现在也不爱这么热闹了。
第247章 岁月
赵九福一行人抵达京城的时候,正巧是元宵节的当天,每年他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才能回到京城,也幸好严玉华做事情周到,年节的东西都是准备好的,下人们自然会打点,不然就赵九福这般的做法,可是要把京城的同僚都得罪了去。
不过大约是赵九福带的头,再加上这几年官道和水路眼看着更加便捷了,每逢过年的时候从各地往家乡赶的旅人特别多,倒是有一种前世春运的感觉在了。
这一次赵家的马车刚刚抵达城门口,忽然一个人形色匆匆的迎了上来,仔细一看可不就是青竹,只见他开口就喊道:“大人,陛下召见。”
青竹从小跟在赵九福身边长大,他原本不是多么机灵的人,但多年以来赵九福用心教导,倒是也成了左膀右臂,每年回乡的时候,青竹是不能走的,他得留下来处理京城这边的事情。
赵九福一听倒是也惊讶,皇帝可不是个喜欢折腾人的性子,这些年宫宴很少举行,除了大节之外通常都是皇家人自己开心开心。
一般来说,一直到元宵节结束衙门重启之时,皇帝都不会特意召见大臣,当然,大年初一的赏赐除外,这代表的是荣耀。
赵九福一听也顾不得其他,跟严玉华交代了一声就直接上了马,一边往城中走,一边问道:“来人可交代了是什么事情?”
京城的天气还冷的很,但青竹却出了满头的冷汗,连声说道:“不知,只是昨晚就有公公来问过大人是否回来,近日又有公公过来,一日竟来了三次询问,只说大人回来的话立刻进宫面圣,不要耽搁。”
赵九福心中更加觉得奇怪,微微皱了眉头问道:“我离开京城这些日子,宫中可有其他的消息传出来?”
青竹左思右想,还是无奈说道:“并无,还是跟往年一般,太后去世之后,陛下和皇后似乎也不爱热闹,也从未听说过其他。”
老太后在的时候,皇帝为了照顾亲娘还愿意弄一个热热闹闹的宫廷夜宴,但三年之前老太后就去了,去世之后皇帝就显得越发的清心寡欲了,他摆出这个样子,后宫就算是有娘娘喜欢热闹,也不敢开口说出来,一个个的也都说自己爱清静。
说起来,三年前老太后去世之后,连带着文武百官世家大户的老头老太都跟着一道儿去了不少,严玉华的祖母严老夫人,就是在给太后守灵的时候受了寒气,此后一直不大好,熬了一年还是熬不过去了,当时严玉华伤心欲绝。
生老病死是世间最难熬的事情,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脚步,即使赵九福身上的灵泉长寿丹不少,也拦不住已经油尽灯枯的身体。
严老夫人去世前那些年,其实一直也有在使用长寿丹的,但岁数到了就只能到了,除非赵九福狠狠心拿出逆天的灵丹来,不然是无法阻止的。
正因为如此,虽说他每年回家的事情被人非议,赵九福还是坚持如此,因为他知道爹娘看似长寿,但日子还是过一天少一天。
话说回来,赵九福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用意,就如几年之前李松仁告老还乡,赵九福却向皇帝拜求去工部,最后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工部尚书。
当年皇帝愿意让自己的亲舅舅挪位置,虽说大家都觉得户部尚书的位置比工部尚书好很多,但吕靖在工部多年,几乎可以说对工部了若指掌,而进了户部他还得从头开始。
但皇帝还是这般的安排了,那时候赵九福心中也是感激的,这一份信任和重视,是作为臣子求而不得的,而他却从皇帝这边体会到了。
一直到进入皇宫,赵九福还是没想到皇帝为何急召自己觐见,按理来说过年的这段时间,也是皇帝最为放松的一段时间才是。
等进入殿中看见皇帝,赵九福倒是吓了一跳,只是短短半个多月不见,皇帝的脸色带着一丝青白,竟是有一种当年重病未愈的感觉。
赵九福下意识的拧着眉头,开口问道:“微臣参见陛下,陛下身体可是有恙?”
皇帝只是摆了摆手,自顾自在窗边的榻上坐下,指了指对面已经准备好的茶壶。赵九福也没有心急追问,走过去慢慢的泡好了一杯茶。
一直到喝完了三杯茶,皇帝才终于开口了:“明鹿,你说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赵九福不明白他为何如此发问,只得如实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从不奢侈浪费,在陛下的手中,大周朝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虽不能说百姓心满意足,但富裕之地,百姓们衣食无忧,贫贱之所,百姓们也多能饱腹,这是古往开来绝难见的。”
“如今大周政简刑清、爱恤名命、睦邻安边、省刑减赋,依微臣看,陛下这般的君王若是不能称为好皇帝,那即使是尧舜禹也担负不了这三个字了。”
赵九福这番话说得真心实意,说句实在话,当年他在户部为大周赚钱,大部分皇帝都会喜欢,但这些年他在工部通常是花钱,花费的地方还是许多人觉得无用之地,但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光是这一点就极为难得。
正因为皇帝站得高看得远,知道赵九福看似兴师动众花费钱财的工期,一个个完成之后能给大周朝注入新的生命,所以才会支持下来。
不说旁的,这几年百姓们种田的速度和开荒的面积都大大的增加,还不是工部日夜操劳折腾出各种工具来,更别提修建的水渠和道路能富裕多少地区了。
听了赵九福的话,皇帝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但喝了一口茶之后还是感慨的说了一句:“是啊,朕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却注定不是个好父亲,这一点,朕不如先帝。”
赵九福心思一动,便知道此次的事情恐怕是因为后宫的几位皇子而起的,说起来如今大皇子已经快弱冠,这般的年纪自然已经是成人,一些原本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也不得不想了。
不过皇帝说自己不如先帝,赵九福却是不赞同的,先帝或许在皇帝面前当过一段时间的慈父,但晚年的时候却优柔寡断,扶持幼子,以至于最后闹出动乱来,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在先帝的眼中儿子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却是自己的皇位。
“陛下一直疼爱几位皇子,多加教导,怎么会不是个好父亲?”赵九福说道。
皇帝却摇了摇头,看着赵九福说道:“朕听闻明鹿教子,每日必定早起陪伴练拳,每晚必定考校功课,这才有令郎未满弱冠即名满京城的今日。”
赵九福的长子赵顺灏如今已是举人,若不是赵九福觉得他性子过于活跃不适合立刻进官场压了几年,恐怕现在就是进士了。
在京城,赵顺灏文武双全的名头是十分响亮的,甚至还有人弄出什么京城四公子的排行来,光是赵九福家中就占据了两个名额,老大和老二,若不是老三年纪小,估计也能排上。
别人不知道,皇帝却是知道赵九福在三个儿子身上花了多少的功夫,别人羡慕嫉妒赵九福有三个好儿子,却不知道这个人公务繁忙之余,每日也不往督促儿子勤学苦练,有一次他留赵九福到了半夜,据说他回家之后第一件事还是翻阅儿子的功课。
提起两个儿子,赵九福心思一动,只得笑着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不过是看着工部那一亩三分地,自然还能挤出时间来盯着那三个混小子。”
皇帝笑了笑,他也是见过赵九福三个儿子的,混小子肯定是不混的,但人太机灵让长辈操心倒是有的,就说赵顺灏吧,年纪也小了听闻也不肯成亲,定亲也不答应,咬死了要跟亲爹一样考中了状元再谈婚论嫁。
</div>
</div>
一提起赵大人,在场的人倒是纷纷能说出一两句话来,实在是这些年下来赵九福为了百姓们做的事情不少,水稻的事情且不提,光是服役一事就足以让老百姓们心生感激了。
更别提赵九福入主工部之后,总是能捣鼓出不少奇怪的东西来,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却能实实在在的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发的便利。
大山见话题越扯越远,连忙喊道:“可不就是赵大人,他可是工部尚书,也跟圣人一样最恨贪官污吏,这老赵家就在陈家村杵着,咱们戴河镇的知县除非是不要命了,不然绝对不敢在戴河镇的地界上犯事儿,不然赵家人往京城送了信,他岂不是自毁前途?”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倒是方才提起姑姑女儿的那位笑嘻嘻的说道:“大山兄弟,你的消息落后啦,我那表侄女说了,赵大人每年开春都会回家一趟,算算时间再有一个月左右可不就得回到陈家村,他一回来,那知县大人见了也只有伏地跪拜的道理。”
大山不乐意服输,梗着脖子说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只是还没说到这儿呢。”
于是两人像是比试一般纷纷说起赵大人来,倒像是同他多么熟稔似的,周围的人都挤过来听一个乐趣,但其实也知道他们跟那位大人肯定是不相识的,不然怎么可能还来服役呢。
张大牛不关心那位赵大人有没有回来,他只惦记着自己的工钱能不能拿到,但等劳役一开始,张大牛反倒是不想赶紧结束了,因为这次的徭役辛苦,所以县衙准备的餐食里头居然还有肉,要知道他们家不算富裕,一年到头也只能吃到几次肉。
还有一个就是,果真跟大山说得一样他们不用下水,也不是不用下水,而是下水之前衙门会发一套奇怪的衣裳,摸起来十分滑溜,从头到尾都包裹住身体。
穿上之后就算是跳进了水中也不会浸湿,这般一来徭役的辛苦都去了大半,张大牛算是知道,他爹是真的偏心他,不然这种好差事怎么就给了他呢。
只是再好的差事也有结束的一天,衙门虽然不敢逼着他们赶工期耗人命,但也监督的严格,距离一个月还有五天的时候就把工程给做完了。
张大牛拿着一两银子回家的时候,还是对每餐有肉的饭依依不舍,心中暗道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徭役,要是有的话他还来。
第246章 孝心有加
徭役们服役的高高兴兴,却不知道他们口中说道的赵大人赵九福已经回到了陈家村,虽说常年在外做官,但赵九福却做到了当年的承诺,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回家一趟。
这也是多亏了现在的船运速度越来越快,不然的话就过年这么十几天的时间,他想要走一个来回实在是不容易,即使有皇帝给的额外假期也不成的。
过年是民间最热闹也是最空闲的日子,每次赵九福回来,上门来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赵九福心中暗道麻烦,却也知道有些人情不得不走,后头索性将其中一日定位宴请相邻的时间,光发帖子集中在这一天解决。
除了这一天之外的时间,不管是谁上门拜访赵九福都是不见的,对外统一的口径就是要陪伴父母不能出门应酬,倒是也无人敢说他的不是。
倒是也有一些乡亲远亲不知道分寸,不过现在的老陈氏已经不是当年的老陈氏,更别提还有严玉华在旁边看着呢,哪能让他们随意打扰。
一年只能相伴几日,这几日就显得分外的珍贵起来,不过老赵头和老陈氏却已经心满意足,如今他们站得高了,见识的也多了,知道许多当官的一出门,数十年不能回来也都有的,赵九福每年都能抽出时间回来一趟着实不易。
一开始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倒是劝过孩子,觉得这般来回太过辛苦,不说赵九福自己,他们还心疼三个小孙孙呢,这过年大半的时间都要在船上过了。
可赵九福却执意如此,当年他愿意勤奋苦读,除了系统的敦促之外,主要为的就是家人,若是因为当官而彻底放弃了父母,那跟他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既然爹娘二人不愿意去京城,那他就挑时间回来,以前或许还困难,但现在船运的时间越来越快,因为官道的修理,马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般一来他的想法也能成真。
不过这确实是让妻子和儿子们辛苦了,但在赵九福看来,这种辛苦是有必要的,他会心疼他们,却不会让他们留在京城自己独自出发。
幸好这些年严玉华的身体也养的极好,她也是万万不会让赵九福一个人回来的,作为儿媳,她不能侍奉公婆已经不对,更别提当年她未能生育的时候,老赵头夫妻俩也从未说过什么,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她心中感激,愿意每年辛苦一次。
而家里头三个小的对于远行总是兴致勃勃,在灵泉的滋养之下,三个孩子的身体都极好,又开始修炼五行阴阳拳,倒是不至于因为坐船赶路就生病。
老赵头和老陈氏每次总念叨着儿子辛苦,儿媳辛苦,三个小孙孙也辛苦,但每次看见他们回来总是高兴万分,据说现在快过年了就喜欢在村口等着,谁都劝不住。
在外,赵九福是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在家,他却只是个平凡的儿子和兄弟,尤其是在爹娘面前的时候,他愿意只当一个乖儿子。
只是时间毕竟太短,每每相聚的欢愉还未退散,离别的时光又再次到来,这一次赵九福的离开与往年不同,他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家中的几个侄儿。
这些年因为赵九福的大力支持,陈家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送孩子进村学读书,若是没有天分的,识得几个字也能谋一个好差事,若是有天分的,就算是家中无银钱,村里头也愿意给出一份束脩,只要自己有毅力也能坚持下去。
只是科举一道艰难重重,当年赵九福能够一路顺利平步青云,那是他两辈子的坚持和系统的加持下才得来的,一直到现在,陈家村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赵九福。
近二十年的时间,陈家村统共也只多了三个秀才,一个举人,其中一大半还都是赵家人,而现在赵九福要带走的,正是这四个人。
其中考中举人的正是赵老四和温柔的亲子赵顺安,其实赵顺安不管是聪明和学识都十分不错,为人也颇为刻苦,不知为何运气有些差。
有赵九福在,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绝对不可能故意为难赵家人的,但偏偏赵顺安考秀才的时候连续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半路生病不得不退出。
等到考举人的时候又是如此,一年年下来若是旁人的话,恐怕也得心灰意冷了,不过赵顺安被这般打磨了多年,反倒是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于情于理,赵九福都想带着赵顺安进京,虽说会试还在两年之后,但一来侄儿在身边他能亲自教导,二来也能让赵顺安熟悉京城的环境,不至于来一个水土不服。
至于其他三人,既然都考中了秀才,后头肯定是要继续应试的,这三个人中,有两人都是赵家人,一个是赵九福的大侄子赵顺德的大儿子赵明宇,一个是赵顺昌的儿子赵明辉,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能考中秀才也是聪明好学的。
不得不说,赵九福自己的兄弟姐妹里头没有能读书的,下一辈的侄子也一般,但因为有这个弟弟小叔在,他们倒是一门心思的盯着自己的儿子读书。
这一盯倒是盯出了几个人才来,反倒是比他们自己好一些,论起辈分来,这些孩子都是赵九福的孙子辈了,也难怪人家都说诗书之家靠的是时间积累。
另外一人却是陈家人,论关系的话还是老陈氏祖孙,小陈氏的堂孙,反正也是喊赵九福叫外爷爷的辈分,一转眼的功夫,赵九福还觉得自己是个小伙儿呢,结果这一次带回去四个孩子,一个喊他叫叔叔,其余的都要喊爷爷。
之前赵九福一直没带亲戚上京,也是因为他公务太过于繁忙,还怕自己没时间照看几个孩子,这几年他手头的事情顺当起来了,倒是起了这个念头。
果然,他一说出来,几个孩子还未说话,他们的亲爹亲娘倒是满口答应下来,恨不得他们当天就走,谁都知道被赵九福带去京城的意味。
只是赵九福提出将四人带走之后,倒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家儿子也有读书的天分,求上门来想让赵九福也一块儿带走,在他们看来,四个是带,五个也是带,左右不差那一个人头。
虽说村里头也有私塾,但里头的先生不过是个落地秀才,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只能在他们村子里头教书,跟赵九福怎么能相比。
这事儿都不用赵九福自己开口,老陈氏直接都给撅了回去,骂道:“你们一个个想啥美事儿呢,难道还让我儿子给你们带孩子不成,他们若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别说是去京城,就是去了西天佛祖那边也镀不了金光,早早的下地种田去反倒是实在。”
也有人心中不乐意,觉得自家儿子就是少了名师才考不中秀才的,又想着既然是亲戚怎么就不能指点一下,但他们也只敢肚子里头想想,要知道老陈氏平时和善,但身上可是有正二品的诰命的,当年册封的时候知府大人都亲自过来探望了,他们哪里敢跟她对骂。
后头陈家村的村长也逮着这些人痛骂了一顿,要知道其中一个被带走的陈家小子可是他亲孙子,要是因为此事惹怒了赵九福的话,他们家才是最吃亏的。
赵九福是大周朝出了名的孝子,但问题是他孝顺的是老赵头和老陈氏,老陈氏也是陈家人,但实际上她的亲兄弟亲姐妹都已经过世了,虽说侄子还活着,但关系却大不如前了。
赵九福没搭理这些琐事,在他看来闲言碎语完全不用理会,与其有这时间跟他们较真,还不如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一到日子,就算是再舍不得,赵九福也得带着家眷离开了,每到这一日老赵头和老陈氏总是强颜欢笑,就怕孩子看着他们伤心就担忧,总得让他安安心心的远行。
这一次赵九福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他们身边最疼爱的孙子赵顺安,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赵顺安这把年纪早已经成亲,他的妻子还是温氏兄长的庶出女儿,虽然是庶出,但其实尤承赟只有这一女,会把他嫁给外甥看见他对妹妹的重视。
原本赵九福还想着带着赵顺安一家离开,不过赵老四一家关门商量了一番之后,尤氏带着两个孩子留在陈家村,只是在赵顺安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细细嘱咐。
离家的时候,几个人还有几分忧伤,但等马车经过新亭府,进入新河道之后,赵顺安还能按住性子,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却忍不住欢呼起来。
赵明宇虽然是赵顺德的儿子,但跟亲爹不同,他的性子带着几分活泼,天生看着就是一张圆圆的笑脸,模样跟赵家人不像,反倒是跟他亲娘有五六分相似。
这会儿他忍不住喊道:“九爷爷,这船好大啊,开得也好快,快看,我们超过那些船了。”
赵九福听着这个称呼总有几分不自在,不过这些时间下来倒是也有几分习惯了,笑着解释道:“我们坐的是官船,这船是造船司那边新出的,速度是寻常船只的三倍有余,别说周围那些小船了,普通的商船也是比不得的。”
赵明宇又是一番大呼小叫,赵九福见他们兴致上来了,索性就让几个小的陪着一道儿玩耍,他自己往船舱里头走去,年纪大了,他现在也不爱这么热闹了。
第247章 岁月
赵九福一行人抵达京城的时候,正巧是元宵节的当天,每年他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才能回到京城,也幸好严玉华做事情周到,年节的东西都是准备好的,下人们自然会打点,不然就赵九福这般的做法,可是要把京城的同僚都得罪了去。
不过大约是赵九福带的头,再加上这几年官道和水路眼看着更加便捷了,每逢过年的时候从各地往家乡赶的旅人特别多,倒是有一种前世春运的感觉在了。
这一次赵家的马车刚刚抵达城门口,忽然一个人形色匆匆的迎了上来,仔细一看可不就是青竹,只见他开口就喊道:“大人,陛下召见。”
青竹从小跟在赵九福身边长大,他原本不是多么机灵的人,但多年以来赵九福用心教导,倒是也成了左膀右臂,每年回乡的时候,青竹是不能走的,他得留下来处理京城这边的事情。
赵九福一听倒是也惊讶,皇帝可不是个喜欢折腾人的性子,这些年宫宴很少举行,除了大节之外通常都是皇家人自己开心开心。
一般来说,一直到元宵节结束衙门重启之时,皇帝都不会特意召见大臣,当然,大年初一的赏赐除外,这代表的是荣耀。
赵九福一听也顾不得其他,跟严玉华交代了一声就直接上了马,一边往城中走,一边问道:“来人可交代了是什么事情?”
京城的天气还冷的很,但青竹却出了满头的冷汗,连声说道:“不知,只是昨晚就有公公来问过大人是否回来,近日又有公公过来,一日竟来了三次询问,只说大人回来的话立刻进宫面圣,不要耽搁。”
赵九福心中更加觉得奇怪,微微皱了眉头问道:“我离开京城这些日子,宫中可有其他的消息传出来?”
青竹左思右想,还是无奈说道:“并无,还是跟往年一般,太后去世之后,陛下和皇后似乎也不爱热闹,也从未听说过其他。”
老太后在的时候,皇帝为了照顾亲娘还愿意弄一个热热闹闹的宫廷夜宴,但三年之前老太后就去了,去世之后皇帝就显得越发的清心寡欲了,他摆出这个样子,后宫就算是有娘娘喜欢热闹,也不敢开口说出来,一个个的也都说自己爱清静。
说起来,三年前老太后去世之后,连带着文武百官世家大户的老头老太都跟着一道儿去了不少,严玉华的祖母严老夫人,就是在给太后守灵的时候受了寒气,此后一直不大好,熬了一年还是熬不过去了,当时严玉华伤心欲绝。
生老病死是世间最难熬的事情,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脚步,即使赵九福身上的灵泉长寿丹不少,也拦不住已经油尽灯枯的身体。
严老夫人去世前那些年,其实一直也有在使用长寿丹的,但岁数到了就只能到了,除非赵九福狠狠心拿出逆天的灵丹来,不然是无法阻止的。
正因为如此,虽说他每年回家的事情被人非议,赵九福还是坚持如此,因为他知道爹娘看似长寿,但日子还是过一天少一天。
话说回来,赵九福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用意,就如几年之前李松仁告老还乡,赵九福却向皇帝拜求去工部,最后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工部尚书。
当年皇帝愿意让自己的亲舅舅挪位置,虽说大家都觉得户部尚书的位置比工部尚书好很多,但吕靖在工部多年,几乎可以说对工部了若指掌,而进了户部他还得从头开始。
但皇帝还是这般的安排了,那时候赵九福心中也是感激的,这一份信任和重视,是作为臣子求而不得的,而他却从皇帝这边体会到了。
一直到进入皇宫,赵九福还是没想到皇帝为何急召自己觐见,按理来说过年的这段时间,也是皇帝最为放松的一段时间才是。
等进入殿中看见皇帝,赵九福倒是吓了一跳,只是短短半个多月不见,皇帝的脸色带着一丝青白,竟是有一种当年重病未愈的感觉。
赵九福下意识的拧着眉头,开口问道:“微臣参见陛下,陛下身体可是有恙?”
皇帝只是摆了摆手,自顾自在窗边的榻上坐下,指了指对面已经准备好的茶壶。赵九福也没有心急追问,走过去慢慢的泡好了一杯茶。
一直到喝完了三杯茶,皇帝才终于开口了:“明鹿,你说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赵九福不明白他为何如此发问,只得如实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从不奢侈浪费,在陛下的手中,大周朝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虽不能说百姓心满意足,但富裕之地,百姓们衣食无忧,贫贱之所,百姓们也多能饱腹,这是古往开来绝难见的。”
“如今大周政简刑清、爱恤名命、睦邻安边、省刑减赋,依微臣看,陛下这般的君王若是不能称为好皇帝,那即使是尧舜禹也担负不了这三个字了。”
赵九福这番话说得真心实意,说句实在话,当年他在户部为大周赚钱,大部分皇帝都会喜欢,但这些年他在工部通常是花钱,花费的地方还是许多人觉得无用之地,但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光是这一点就极为难得。
正因为皇帝站得高看得远,知道赵九福看似兴师动众花费钱财的工期,一个个完成之后能给大周朝注入新的生命,所以才会支持下来。
不说旁的,这几年百姓们种田的速度和开荒的面积都大大的增加,还不是工部日夜操劳折腾出各种工具来,更别提修建的水渠和道路能富裕多少地区了。
听了赵九福的话,皇帝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但喝了一口茶之后还是感慨的说了一句:“是啊,朕或许是一个好皇帝,却注定不是个好父亲,这一点,朕不如先帝。”
赵九福心思一动,便知道此次的事情恐怕是因为后宫的几位皇子而起的,说起来如今大皇子已经快弱冠,这般的年纪自然已经是成人,一些原本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也不得不想了。
不过皇帝说自己不如先帝,赵九福却是不赞同的,先帝或许在皇帝面前当过一段时间的慈父,但晚年的时候却优柔寡断,扶持幼子,以至于最后闹出动乱来,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在先帝的眼中儿子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却是自己的皇位。
“陛下一直疼爱几位皇子,多加教导,怎么会不是个好父亲?”赵九福说道。
皇帝却摇了摇头,看着赵九福说道:“朕听闻明鹿教子,每日必定早起陪伴练拳,每晚必定考校功课,这才有令郎未满弱冠即名满京城的今日。”
赵九福的长子赵顺灏如今已是举人,若不是赵九福觉得他性子过于活跃不适合立刻进官场压了几年,恐怕现在就是进士了。
在京城,赵顺灏文武双全的名头是十分响亮的,甚至还有人弄出什么京城四公子的排行来,光是赵九福家中就占据了两个名额,老大和老二,若不是老三年纪小,估计也能排上。
别人不知道,皇帝却是知道赵九福在三个儿子身上花了多少的功夫,别人羡慕嫉妒赵九福有三个好儿子,却不知道这个人公务繁忙之余,每日也不往督促儿子勤学苦练,有一次他留赵九福到了半夜,据说他回家之后第一件事还是翻阅儿子的功课。
提起两个儿子,赵九福心思一动,只得笑着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不过是看着工部那一亩三分地,自然还能挤出时间来盯着那三个混小子。”
皇帝笑了笑,他也是见过赵九福三个儿子的,混小子肯定是不混的,但人太机灵让长辈操心倒是有的,就说赵顺灏吧,年纪也小了听闻也不肯成亲,定亲也不答应,咬死了要跟亲爹一样考中了状元再谈婚论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