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新型内阁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紫禁城,金銮宝殿。
接下来在关于内阁制度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就是内阁的人数大大增加,例如之前大明的时候,最少为三人,最多为6人,例如崇祯元年就曾有过五个大学士。
而这些大学士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虽为学士,实际上行使的是宰相的职权。
而现在呢,则是整整翻了一倍还多!平均都保持在9个人(之前的大明通常为四人)。
而这九位大学士的定位就是智囊团,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皇帝出谋划策,并且一些小的事情,就是这九个人共同商议后就能决定了(不然的话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皇帝事必亲躬,那皇帝得累死),
然后遇到重大的事情,如果这九个人不能决定的,或者意见不一,那么就召开扩大会议。
把那十一位各部尚书也加入进来,这样就是二十人来共同裁决(和后世的政治//巨委员人数差不多),如果这样还不行的,意见不能统一,那就最后交由皇帝审定(另外皇帝还有主动审定大事的权力)。
而这样一来,集合了这么多精英的集思广议,发生重大偏差的概率就会下降很多,然后皇帝的权力还被限制了,就是在人形图章和一言九鼎之间徘徊,而这就是杨山芦推行的内阁制度(试行中,过几年如果效果不佳再改)。
而对于这种制度,那些内阁学士们是举双手欢迎的……因为这很符合他们一贯的思维……士人与皇帝共治天下!而现在皇帝的权力被压缩,那就更好了,天下事就交给我们吧。
而这样做之后,内阁的权力增加,皇帝的权力减小,归根结底就是,杨山芦认为内阁制度还是不错的(其实就等于为皇帝增加了几名眼界开阔的特别助理,增加了保险,不然的话重大国策都是由一言堂决定,往往风险很大)。
当然,内阁制度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同时也要预防这些大学士们手握大权,时间长了就为他们私人谋取利益,那么该怎么办呢?答案也很简单,引入选举制度。
也就是这些内阁大学士不是终身制的,而是每三年投票选举一次,至于有投票权力的,则是整个新长安的所有百姓。
(至于十一位各部尚书,则是由皇帝和内阁大学士联名选出,同样是每三年一次,能上能下。)
而这样一来,内阁大学士们想要营私舞弊的话,就要三思而后行了……毕竟到时候被人赶下台的话,那可是很丢脸的!
而且整个新长安的百姓,以后会有二三十万,所以做了坏事之后,还想收买这么多人为自己投票,那是非常困难的(就算只需要一半的选票,收买十万人,你能做到吗?)
除此之外,选举的时候还会有监察部的人进行监督,所以如此双管齐下之后,基本上能保证选举的公正性。
并且这样的投票选举,还是有现实基础的……因为日常这些内阁大学士的处政措施,包括对一些重大国事的处理方略,都是会在整个新长安的几百个布告亭上公布的。
所以百姓们对于这些内阁大学士做事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做事是否偏心,心里都有一杆称,而这样一来,你做了亏心事,到时候就不要怪百姓们把你赶下台了,进而就保证了选举的公平性……这样选出来的内阁大学士,应该是能为百姓办事的。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重大国策的公正性,过几年杨山芦还会试着推出一个听证制度,就是由民间一些有名望的开明士绅担任。
到时候每半年举行一次听证会,并且他们的权力不小,可以对内阁大学士制定的国策有质疑和驳回的权力,连续三次驳回,视为不称职的标志,这样对重大国策进一步进行优化。
当然这个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杨山芦决定过几年再予以实施,给他们一些心理缓冲的时间。
然后在这样的改变中,总体上来说,制定重大国策时更加公平合理了,内阁的权力也增加了,但是皇权却被限制了。
所以为了安抚老爹,杨山芦就特意给他留了一道后门……也就是那些重大国策可以由大学士来决断,但是皇帝也有主动过问和决定的权力(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那么就交由扩大化的二十人会议来决定,如果还不行,继续扩大表决,类似于后世的人民代//表大会)。
而这样一来,如果自己的老爹精力充沛,相信以他的老练,是可以把国事处理的很好的,特别是那些重大国事,出现失误的几率很小。
当然,如果他精力不足或者不愿意处理政事(就像那位躲在后宫,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样),这样的内阁制度也能很好的处理国事,保证国家有效运转。
所以以上这些,就是新中华帝国新鲜出炉的的诸多制度,当然现在没人能意识到,这些新制度的出台,会对后世的中华文明,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这样,诸卿以为然否?”随着杨嗣昌高坐龙椅之上,出声询问的时候,在场诸多臣子也都没什么异议的。
(几天前已经给他们透露过风声,并且这些改变也没损害他们的利益,当然反过来说,就算有所损害,有玄甲军镇压在此,这些人也蹦跶不起来,所能做的只是同意或不同意……)
而杨山芦见了这一幕,却是非常的感慨……现在迈出的这一小步,却可以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啊……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样的制度要在几百年之后才会有,不过现在嘛……
然后这样都没有异议之后,接下来就是正式任命百官了,然后因为有了能上能下的机制,倒也不用担心尸位素餐之辈,半年一听证,三年一审计,可以有效保证运行机制的顺畅。
(原先这些重要职位,都是由皇帝金口任命的,所以大明历史上,才会出现严嵩那样的大奸臣!独揽朝纲长达二十年!虽然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是只要皇帝信任他就可以了)
然后百官任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分封亲王了,而这个其中,谁被封为太子,是最惹人关注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杨山芦却没有被加封为太子,而是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太子的位置空悬),而这也是杨山芦和老爹商量下来的结果。
或者借用杨山芦的话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如果等到十年之后(当初他们爷俩商定的是,杨嗣昌当十年皇帝),现行国家制度生机勃勃,国家治理成效显著,国富民安!国泰民强!他又何必当这个皇帝呢?劳心劳力?
了却家国天下事,携妻带子泛扁舟,那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当然,如果到时候新制度推行的不尽如人意,那他也只有勉为其难,继续冲在前面,为这个国家保驾护航,所以一切的一切,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而定。
然后这些都搞好之后,一天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接着又是在新建的天坛祭拜了天地,这次盛大的开国大典,才算正式结束。
而等到杨山芦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整个府邸也是非常轰动的……因为接下来,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挂出王府的匾额了,而且还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一字并肩王!
然后他的那些老婆,也全都成了王妃!所以这样的风光……
再加上杨山芦的母亲孙氏,也已经正式搬入了皇宫,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虽然孙氏的出身算不得好,但是只要有心推动,那也没什么难的。
(在孙氏正式成为皇后之前,杨嗣昌就已经给她编出了合适的出身,像什么名门小姐落难记之类的,也就是孙氏本是出自名门,然后机缘凑巧,流落到杨府,而现在当然是恢复了先前的荣光,所以现在母仪天下那是妥妥的)。
然后孙氏当上了皇后,这让杨山芦是非常欢喜的……其实认真说起来,杨山芦最敬重的人,就是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母亲!
而现在呢,当初的一个低贱丫鬟,居然都成了尊贵无比的皇后?母仪天下?所以杨山芦觉得,这也算是他能回报母亲的万一了。
然后除此之外,当天晚上又有杨山芦的大哥杨山松,特意前来找他,至于他要和杨山芦说的,就是接下来分封封地的事情。
“还请兄弟帮大哥一把——”等到杨山松见到杨山芦之后,就是如是说道,如今的他虽然决不敢心存妄想,窥伺那太子之位,但是接下来要赐予封地了,他还是希望能分到好一些的地方的。
而对于他的这点心思,杨山芦当然心知肚明,只是杨山芦却知道,别说是分封封地了,就算是在整个分封制度上(就藩),都会做出重大改变!
(所谓前车之鉴,后者之师,杨山芦可不想像之前的大明那样,那种分封制度到了最后,只会培养出一群无所事事的猪,和社会蛀虫的)。
所以这一些,到了明天自然会见分晓!
ps 明天大结局,谢谢诸位一年多来的陪伴哦
接下来在关于内阁制度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就是内阁的人数大大增加,例如之前大明的时候,最少为三人,最多为6人,例如崇祯元年就曾有过五个大学士。
而这些大学士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虽为学士,实际上行使的是宰相的职权。
而现在呢,则是整整翻了一倍还多!平均都保持在9个人(之前的大明通常为四人)。
而这九位大学士的定位就是智囊团,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皇帝出谋划策,并且一些小的事情,就是这九个人共同商议后就能决定了(不然的话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皇帝事必亲躬,那皇帝得累死),
然后遇到重大的事情,如果这九个人不能决定的,或者意见不一,那么就召开扩大会议。
把那十一位各部尚书也加入进来,这样就是二十人来共同裁决(和后世的政治//巨委员人数差不多),如果这样还不行的,意见不能统一,那就最后交由皇帝审定(另外皇帝还有主动审定大事的权力)。
而这样一来,集合了这么多精英的集思广议,发生重大偏差的概率就会下降很多,然后皇帝的权力还被限制了,就是在人形图章和一言九鼎之间徘徊,而这就是杨山芦推行的内阁制度(试行中,过几年如果效果不佳再改)。
而对于这种制度,那些内阁学士们是举双手欢迎的……因为这很符合他们一贯的思维……士人与皇帝共治天下!而现在皇帝的权力被压缩,那就更好了,天下事就交给我们吧。
而这样做之后,内阁的权力增加,皇帝的权力减小,归根结底就是,杨山芦认为内阁制度还是不错的(其实就等于为皇帝增加了几名眼界开阔的特别助理,增加了保险,不然的话重大国策都是由一言堂决定,往往风险很大)。
当然,内阁制度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同时也要预防这些大学士们手握大权,时间长了就为他们私人谋取利益,那么该怎么办呢?答案也很简单,引入选举制度。
也就是这些内阁大学士不是终身制的,而是每三年投票选举一次,至于有投票权力的,则是整个新长安的所有百姓。
(至于十一位各部尚书,则是由皇帝和内阁大学士联名选出,同样是每三年一次,能上能下。)
而这样一来,内阁大学士们想要营私舞弊的话,就要三思而后行了……毕竟到时候被人赶下台的话,那可是很丢脸的!
而且整个新长安的百姓,以后会有二三十万,所以做了坏事之后,还想收买这么多人为自己投票,那是非常困难的(就算只需要一半的选票,收买十万人,你能做到吗?)
除此之外,选举的时候还会有监察部的人进行监督,所以如此双管齐下之后,基本上能保证选举的公正性。
并且这样的投票选举,还是有现实基础的……因为日常这些内阁大学士的处政措施,包括对一些重大国事的处理方略,都是会在整个新长安的几百个布告亭上公布的。
所以百姓们对于这些内阁大学士做事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做事是否偏心,心里都有一杆称,而这样一来,你做了亏心事,到时候就不要怪百姓们把你赶下台了,进而就保证了选举的公平性……这样选出来的内阁大学士,应该是能为百姓办事的。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重大国策的公正性,过几年杨山芦还会试着推出一个听证制度,就是由民间一些有名望的开明士绅担任。
到时候每半年举行一次听证会,并且他们的权力不小,可以对内阁大学士制定的国策有质疑和驳回的权力,连续三次驳回,视为不称职的标志,这样对重大国策进一步进行优化。
当然这个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杨山芦决定过几年再予以实施,给他们一些心理缓冲的时间。
然后在这样的改变中,总体上来说,制定重大国策时更加公平合理了,内阁的权力也增加了,但是皇权却被限制了。
所以为了安抚老爹,杨山芦就特意给他留了一道后门……也就是那些重大国策可以由大学士来决断,但是皇帝也有主动过问和决定的权力(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那么就交由扩大化的二十人会议来决定,如果还不行,继续扩大表决,类似于后世的人民代//表大会)。
而这样一来,如果自己的老爹精力充沛,相信以他的老练,是可以把国事处理的很好的,特别是那些重大国事,出现失误的几率很小。
当然,如果他精力不足或者不愿意处理政事(就像那位躲在后宫,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样),这样的内阁制度也能很好的处理国事,保证国家有效运转。
所以以上这些,就是新中华帝国新鲜出炉的的诸多制度,当然现在没人能意识到,这些新制度的出台,会对后世的中华文明,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这样,诸卿以为然否?”随着杨嗣昌高坐龙椅之上,出声询问的时候,在场诸多臣子也都没什么异议的。
(几天前已经给他们透露过风声,并且这些改变也没损害他们的利益,当然反过来说,就算有所损害,有玄甲军镇压在此,这些人也蹦跶不起来,所能做的只是同意或不同意……)
而杨山芦见了这一幕,却是非常的感慨……现在迈出的这一小步,却可以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啊……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样的制度要在几百年之后才会有,不过现在嘛……
然后这样都没有异议之后,接下来就是正式任命百官了,然后因为有了能上能下的机制,倒也不用担心尸位素餐之辈,半年一听证,三年一审计,可以有效保证运行机制的顺畅。
(原先这些重要职位,都是由皇帝金口任命的,所以大明历史上,才会出现严嵩那样的大奸臣!独揽朝纲长达二十年!虽然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是只要皇帝信任他就可以了)
然后百官任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分封亲王了,而这个其中,谁被封为太子,是最惹人关注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杨山芦却没有被加封为太子,而是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太子的位置空悬),而这也是杨山芦和老爹商量下来的结果。
或者借用杨山芦的话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如果等到十年之后(当初他们爷俩商定的是,杨嗣昌当十年皇帝),现行国家制度生机勃勃,国家治理成效显著,国富民安!国泰民强!他又何必当这个皇帝呢?劳心劳力?
了却家国天下事,携妻带子泛扁舟,那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当然,如果到时候新制度推行的不尽如人意,那他也只有勉为其难,继续冲在前面,为这个国家保驾护航,所以一切的一切,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而定。
然后这些都搞好之后,一天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接着又是在新建的天坛祭拜了天地,这次盛大的开国大典,才算正式结束。
而等到杨山芦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整个府邸也是非常轰动的……因为接下来,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挂出王府的匾额了,而且还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一字并肩王!
然后他的那些老婆,也全都成了王妃!所以这样的风光……
再加上杨山芦的母亲孙氏,也已经正式搬入了皇宫,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虽然孙氏的出身算不得好,但是只要有心推动,那也没什么难的。
(在孙氏正式成为皇后之前,杨嗣昌就已经给她编出了合适的出身,像什么名门小姐落难记之类的,也就是孙氏本是出自名门,然后机缘凑巧,流落到杨府,而现在当然是恢复了先前的荣光,所以现在母仪天下那是妥妥的)。
然后孙氏当上了皇后,这让杨山芦是非常欢喜的……其实认真说起来,杨山芦最敬重的人,就是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母亲!
而现在呢,当初的一个低贱丫鬟,居然都成了尊贵无比的皇后?母仪天下?所以杨山芦觉得,这也算是他能回报母亲的万一了。
然后除此之外,当天晚上又有杨山芦的大哥杨山松,特意前来找他,至于他要和杨山芦说的,就是接下来分封封地的事情。
“还请兄弟帮大哥一把——”等到杨山松见到杨山芦之后,就是如是说道,如今的他虽然决不敢心存妄想,窥伺那太子之位,但是接下来要赐予封地了,他还是希望能分到好一些的地方的。
而对于他的这点心思,杨山芦当然心知肚明,只是杨山芦却知道,别说是分封封地了,就算是在整个分封制度上(就藩),都会做出重大改变!
(所谓前车之鉴,后者之师,杨山芦可不想像之前的大明那样,那种分封制度到了最后,只会培养出一群无所事事的猪,和社会蛀虫的)。
所以这一些,到了明天自然会见分晓!
ps 明天大结局,谢谢诸位一年多来的陪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