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都护府(下)
最近更新:叛逃之后(西幻nph)
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伤寒
谁家正经宿主日常被攻略?(快穿)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
缚剑(修仙NPH)
快穿之天师逆袭
在狗血文里做返聘老师[快穿]
漂亮npc是小可怜[快穿]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掸国使臣派人返回掸国的第二日,王旭亲自来到司空府见沮授。
刚见面,他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说:“公与,掸国之事,你认为是否可成?我们该作何准备?”
沮授回道:“回禀陛下,若无意外,掸国王室应该会应允,自上次其使臣来过后,鸿胪寺便调遣人手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其境况实在不佳,面临亡国灭种之危,如果不接受,他们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年。同时,主公所提的条件虽然让他们王室放弃权利,但却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掸国王室不但能持续存在,并且还可以持续享受尊崇的地位和财富,须知在那小国,王室每年的用度能抽出税收的一层就不错了,管理的权利归属朝廷后,掸国王室白白拿走三层,可以说会过得更为舒适。依臣推断,在如今这种局面下,掸国王室不会拒绝,只是会在王室的特权上进行一番讨价还价。”
“恩!”王旭点点头,皱眉思索片刻,问说:“那你觉得朕是否该让步?”
沮授闻言,恭敬一礼。
“恕臣斗胆一言,若是特权事宜,臣以为陛下应该让步!”
“为何?”
“掸国有掸国的文化和风俗,他们如今更习惯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可谓民心所向,妄自改革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必乱不可言,待掸国归入我大楚,交流渐多,更多的百姓才会慢慢厌恶他们的特权,直到有天成为一种大势,那么才能顺理成章。好比现在若废除掸国的奴隶制度,那么等于剥夺他们所认为的尊严和荣耀,会刺激到掸国的百姓!”
“你的意思是,一切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任其缓慢影响和发展?”
“正是!”
得到沮授的回答,王旭深吸口气,随之又忧虑地说:“可这样的话,掸国仍旧自成体系,将来我们的都护府如何保证不改初衷,朝廷如何管理和限制历任都护?稍不注意,将来的都护很有可能成为那里新的国王。”
沮授笑笑,从容地摇头说:“陛下不用多虑,只要楚国朝廷不衰,那么自能避免,如果朝廷衰败,那么不管掸国是否有独立体制,仍旧有分裂之危,就好像汉朝那般!”
“如何避免?”王旭继续追问。
“回陛下,掸国的地方管理体系虽然沿用旧制,循序改进,但都护府官员体系却必须以楚国纲领组建,可设立左、右都护,一人掌军,一人掌政,分归内政体系和军队体系管辖,每隔两年分别回京述职,并定期派人巡查。都护府等同于以一个整体取代了掸国国王,其下虽仍沿用旧制,可这都护府却是一个整体在运作,而不是一个人。”
王旭瞬间释然,高兴地说:“如此甚好,今后就有劳你司空府和鸿胪寺多多用心,务必将其细节草拟清楚,都护府的所有官员也必须遵从楚国的政令和律法,不适用掸国的政策和律法。”
“陛下安心,待具体细节措施定下,臣必尽快交至诸葛臣相审核,然后交往尚书台议定!”
“恩!”王旭笑笑,转而说:“公与,现在楚国基本稳定下来,你也不要太过操劳,平日里要多多休息,有些不重要的事,就都交给下属去办吧!”
“多谢陛下关心,臣会尽量妥善安排事务!”
“那就好!”
王旭随之离开了南宫司空府,经过这番交流,他也对掸国的事情有了个底,真正安下心来。
两个多月后,掸国使臣再度求见,并传来掸国王室的回复。不出沮授所料,其迫于危急的形势答应了要求,但对于其王室应该具有的特权还是做了些争取。
王旭在认真看过后,大手一挥,欣然同意。
次日,他便下令镇西将军李严和镇南将军邓芝,命二人分别抽调西军和南军两万人,合共四万在永昌郡集结,以李严为主,邓芝为辅,务必在三个月内进军掸国,并协助掸国抵抗骠人。
命令中,王旭还再三叮嘱,让李严和邓芝务必按要求处理掸国事务,入掸国后也不要先破敌,以守为主,待收拢掸国的权利,建立起都护府掌控整个掸国后,再逐步缩减其军队,收编部分精壮,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那边的王室和贵族设立不同的私兵上限。
只有完成这一切,李严和邓芝才可以伺机出兵,击破骠人。
事实上,李严和邓芝也早就得知此事,虽然没有正式命令下达,但却已经提前做准备,非常清楚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
这场开疆拓土的战争在楚国百姓之中传得沸沸扬扬,民众振奋,对于楚国的强大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甚至到后来传得有些邪乎,这正是王旭和楚国文武想要达成的效果,一个新建的帝国需要这些来树立起威严和凝聚力。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这终究是场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对楚国的大势影响微乎其微,楚国朝廷此后的朝议中,甚至都毫不提及此事,所有的精力仍然集中在楚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争对魏、吴两国之上。
大半年后,公元二一六年春,李严和邓芝传报襄阳,言已成功完成都护府的设立,完成对掸国的掌控,请旨南征骠人,尽快解决掸国的外部威胁。
王旭准奏,并在郭嘉的建议下,任命向充为掸国左都护,主政!句扶为掸国右都护,主军!同时破格提拔南中各郡才华较为出众的小吏数十人,随他们共同入驻都护府,成为第一任都护府的班底。
此后不久,公元二一六年夏,楚国展开第三次北伐。
王旭集结青龙军团、羽林军、御林军、南方军团、西方军团、铁骑军团,合计四十五万,再加上诸将军本身特殊卫队合计三四万,全军主力合共近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出南阳,进军中原。
同时更征调医官、预备役兵士、民夫等各类辅助人员数十万,作为大军北伐的后勤保障。
大军兵分五路,王旭亲自挂印,左尚书令郭嘉为总监军。
一路由骠骑大将军赵云为帅,太尉徐庶随军为谋士。
二路由征东将军张合为帅,尚书董和随军为谋士。
三路由王旭亲自率领,为五路中军,郭嘉统筹谋划北伐所有事宜。
四路由平西将军马超为帅,宗正蒋琬随军为谋士。
五路由镇军大将军周智为帅,右尚书令庞统随军为谋士。
襄阳交由丞相诸葛亮、司空沮授、司徒田丰三人共掌,在战时代理楚国事务。
五路兵马前三路兵进魏国颍川,后两路出击吴国汝南,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攻克数十县。
魏、吴两国联军为避楚国锋芒,采取拉长战线的策略,且战且退,不争一城一地,而是在兖州和豫州西部与楚国周旋。
这种战略让楚国打得很难受,有种有力没处使的感觉,只能是逐步推进,特别是中原之地的广博和四通八达,为魏国和吴国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很好地限制楚国大军步伐。
郭嘉针对这样的局面,几度意欲集中兵力往北突破,期望打开缺口,直接威胁河北,而曹操却始终亲自坐镇北方,谨慎应对,让楚军很难寻到突破之机。同时,当楚国集中兵力的时候,其它地方不可避免削弱,吴国会瞬间发动猛烈袭杀,抓住楚国薄弱的地方寻求突破。
这样的局面让楚国陷入两难,北进过不去,东进又战线太长、战略作用也不大,南下豫州则是毫无意义。
楚军就在这种两难的局势中与魏、吴联军拉锯了四个多月。
尽管中原西部,无论是魏国兖州的颍川、陈留、陈郡,还是吴国豫州的汝南都遭受巨大损失,可他们似乎早就已经打定主意放弃这些地方,全然将这一大片地域当做可以消耗的战场。
随着冬季到来,持续了数月的北伐变得有些鸡肋,虽然楚国颇有战果,可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天气很快变得越来越冷,楚军露出疲态,大军后勤补给的消耗也越加巨大,作为北伐的总监军,郭嘉日夜难眠。
腊月初七,郭嘉经过长达半月的仔细思考后,终于做出退兵的谏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局势,北伐中原根本就是一种战略错误,魏国和吴国一北一南,将中原西部当做抵抗楚国的战场,使得楚国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两国的核心。
这里已经不再是天下的核心之地,只是魏国和吴国设下的一片泥潭,诱惑着楚国在这里犯错!
这样的建议犹如重击,狠狠击打到楚国高层的心坎上。
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楚国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已经持续多年,付出的代价也极大,前两次北伐更是取得丰硕战果,所以大家几乎都没有去反思在如今的局势下,这个战略究竟是否还正确,特别是楚国的强大多少也麻痹了众人。
此时郭嘉提出这个判断,很快就引起王旭和众文武的反思。
数日后,各军统帅、将军,还有众多朝中重臣便全部认同了这个判断。
早就有心退兵的王旭不再犹豫,很快做出撤退部署!
第三次北伐自此戛然而止,魏、吴联军在楚国退兵之时乘胜进击,给楚国垫后军队造成极大损失,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王旭班师还朝,太尉徐庶、丞相诸葛亮、右尚书令郭嘉三人同时上奏,以谋划不力为名,请求自贬。
太尉是军务计略的最高执行者,丞相是军务计略的最高统筹者,右尚书令是军务计略的最高决策者,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疏忽也好、偏执也好,既然最终结果证明是明显的错误,那么任职的人就要对第三次北伐的失败担责。
其中郭嘉担任右尚书令,作为最高决策者承担主要责任,贬官三级,削食邑三百户,罚俸两年,但仍代理尚书台事务。
诸葛亮担任丞相,作为最高统筹者,贬官两级,罚俸一年,削食邑两百户,但仍代理丞相事务。
徐庶担任太尉,作为最高执行者,贬官一级,罚俸半年,削食邑一百户,但仍代理太尉事务。
因为第三次北伐的失败非战之罪,乃是战略本身的错误,领军将领多有局部的胜仗,可谓占尽优势,因而反倒功勋不小,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尽皆得到封赏。
一个月后,王旭召集尚书台群臣密议,探讨今后战略目标的转移,并展开了争对第四次北伐的展望和准备安排……
刚见面,他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说:“公与,掸国之事,你认为是否可成?我们该作何准备?”
沮授回道:“回禀陛下,若无意外,掸国王室应该会应允,自上次其使臣来过后,鸿胪寺便调遣人手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其境况实在不佳,面临亡国灭种之危,如果不接受,他们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年。同时,主公所提的条件虽然让他们王室放弃权利,但却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掸国王室不但能持续存在,并且还可以持续享受尊崇的地位和财富,须知在那小国,王室每年的用度能抽出税收的一层就不错了,管理的权利归属朝廷后,掸国王室白白拿走三层,可以说会过得更为舒适。依臣推断,在如今这种局面下,掸国王室不会拒绝,只是会在王室的特权上进行一番讨价还价。”
“恩!”王旭点点头,皱眉思索片刻,问说:“那你觉得朕是否该让步?”
沮授闻言,恭敬一礼。
“恕臣斗胆一言,若是特权事宜,臣以为陛下应该让步!”
“为何?”
“掸国有掸国的文化和风俗,他们如今更习惯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可谓民心所向,妄自改革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必乱不可言,待掸国归入我大楚,交流渐多,更多的百姓才会慢慢厌恶他们的特权,直到有天成为一种大势,那么才能顺理成章。好比现在若废除掸国的奴隶制度,那么等于剥夺他们所认为的尊严和荣耀,会刺激到掸国的百姓!”
“你的意思是,一切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任其缓慢影响和发展?”
“正是!”
得到沮授的回答,王旭深吸口气,随之又忧虑地说:“可这样的话,掸国仍旧自成体系,将来我们的都护府如何保证不改初衷,朝廷如何管理和限制历任都护?稍不注意,将来的都护很有可能成为那里新的国王。”
沮授笑笑,从容地摇头说:“陛下不用多虑,只要楚国朝廷不衰,那么自能避免,如果朝廷衰败,那么不管掸国是否有独立体制,仍旧有分裂之危,就好像汉朝那般!”
“如何避免?”王旭继续追问。
“回陛下,掸国的地方管理体系虽然沿用旧制,循序改进,但都护府官员体系却必须以楚国纲领组建,可设立左、右都护,一人掌军,一人掌政,分归内政体系和军队体系管辖,每隔两年分别回京述职,并定期派人巡查。都护府等同于以一个整体取代了掸国国王,其下虽仍沿用旧制,可这都护府却是一个整体在运作,而不是一个人。”
王旭瞬间释然,高兴地说:“如此甚好,今后就有劳你司空府和鸿胪寺多多用心,务必将其细节草拟清楚,都护府的所有官员也必须遵从楚国的政令和律法,不适用掸国的政策和律法。”
“陛下安心,待具体细节措施定下,臣必尽快交至诸葛臣相审核,然后交往尚书台议定!”
“恩!”王旭笑笑,转而说:“公与,现在楚国基本稳定下来,你也不要太过操劳,平日里要多多休息,有些不重要的事,就都交给下属去办吧!”
“多谢陛下关心,臣会尽量妥善安排事务!”
“那就好!”
王旭随之离开了南宫司空府,经过这番交流,他也对掸国的事情有了个底,真正安下心来。
两个多月后,掸国使臣再度求见,并传来掸国王室的回复。不出沮授所料,其迫于危急的形势答应了要求,但对于其王室应该具有的特权还是做了些争取。
王旭在认真看过后,大手一挥,欣然同意。
次日,他便下令镇西将军李严和镇南将军邓芝,命二人分别抽调西军和南军两万人,合共四万在永昌郡集结,以李严为主,邓芝为辅,务必在三个月内进军掸国,并协助掸国抵抗骠人。
命令中,王旭还再三叮嘱,让李严和邓芝务必按要求处理掸国事务,入掸国后也不要先破敌,以守为主,待收拢掸国的权利,建立起都护府掌控整个掸国后,再逐步缩减其军队,收编部分精壮,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那边的王室和贵族设立不同的私兵上限。
只有完成这一切,李严和邓芝才可以伺机出兵,击破骠人。
事实上,李严和邓芝也早就得知此事,虽然没有正式命令下达,但却已经提前做准备,非常清楚他们需要达成的目标。
这场开疆拓土的战争在楚国百姓之中传得沸沸扬扬,民众振奋,对于楚国的强大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甚至到后来传得有些邪乎,这正是王旭和楚国文武想要达成的效果,一个新建的帝国需要这些来树立起威严和凝聚力。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这终究是场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对楚国的大势影响微乎其微,楚国朝廷此后的朝议中,甚至都毫不提及此事,所有的精力仍然集中在楚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争对魏、吴两国之上。
大半年后,公元二一六年春,李严和邓芝传报襄阳,言已成功完成都护府的设立,完成对掸国的掌控,请旨南征骠人,尽快解决掸国的外部威胁。
王旭准奏,并在郭嘉的建议下,任命向充为掸国左都护,主政!句扶为掸国右都护,主军!同时破格提拔南中各郡才华较为出众的小吏数十人,随他们共同入驻都护府,成为第一任都护府的班底。
此后不久,公元二一六年夏,楚国展开第三次北伐。
王旭集结青龙军团、羽林军、御林军、南方军团、西方军团、铁骑军团,合计四十五万,再加上诸将军本身特殊卫队合计三四万,全军主力合共近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出南阳,进军中原。
同时更征调医官、预备役兵士、民夫等各类辅助人员数十万,作为大军北伐的后勤保障。
大军兵分五路,王旭亲自挂印,左尚书令郭嘉为总监军。
一路由骠骑大将军赵云为帅,太尉徐庶随军为谋士。
二路由征东将军张合为帅,尚书董和随军为谋士。
三路由王旭亲自率领,为五路中军,郭嘉统筹谋划北伐所有事宜。
四路由平西将军马超为帅,宗正蒋琬随军为谋士。
五路由镇军大将军周智为帅,右尚书令庞统随军为谋士。
襄阳交由丞相诸葛亮、司空沮授、司徒田丰三人共掌,在战时代理楚国事务。
五路兵马前三路兵进魏国颍川,后两路出击吴国汝南,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攻克数十县。
魏、吴两国联军为避楚国锋芒,采取拉长战线的策略,且战且退,不争一城一地,而是在兖州和豫州西部与楚国周旋。
这种战略让楚国打得很难受,有种有力没处使的感觉,只能是逐步推进,特别是中原之地的广博和四通八达,为魏国和吴国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很好地限制楚国大军步伐。
郭嘉针对这样的局面,几度意欲集中兵力往北突破,期望打开缺口,直接威胁河北,而曹操却始终亲自坐镇北方,谨慎应对,让楚军很难寻到突破之机。同时,当楚国集中兵力的时候,其它地方不可避免削弱,吴国会瞬间发动猛烈袭杀,抓住楚国薄弱的地方寻求突破。
这样的局面让楚国陷入两难,北进过不去,东进又战线太长、战略作用也不大,南下豫州则是毫无意义。
楚军就在这种两难的局势中与魏、吴联军拉锯了四个多月。
尽管中原西部,无论是魏国兖州的颍川、陈留、陈郡,还是吴国豫州的汝南都遭受巨大损失,可他们似乎早就已经打定主意放弃这些地方,全然将这一大片地域当做可以消耗的战场。
随着冬季到来,持续了数月的北伐变得有些鸡肋,虽然楚国颇有战果,可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天气很快变得越来越冷,楚军露出疲态,大军后勤补给的消耗也越加巨大,作为北伐的总监军,郭嘉日夜难眠。
腊月初七,郭嘉经过长达半月的仔细思考后,终于做出退兵的谏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局势,北伐中原根本就是一种战略错误,魏国和吴国一北一南,将中原西部当做抵抗楚国的战场,使得楚国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两国的核心。
这里已经不再是天下的核心之地,只是魏国和吴国设下的一片泥潭,诱惑着楚国在这里犯错!
这样的建议犹如重击,狠狠击打到楚国高层的心坎上。
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楚国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已经持续多年,付出的代价也极大,前两次北伐更是取得丰硕战果,所以大家几乎都没有去反思在如今的局势下,这个战略究竟是否还正确,特别是楚国的强大多少也麻痹了众人。
此时郭嘉提出这个判断,很快就引起王旭和众文武的反思。
数日后,各军统帅、将军,还有众多朝中重臣便全部认同了这个判断。
早就有心退兵的王旭不再犹豫,很快做出撤退部署!
第三次北伐自此戛然而止,魏、吴联军在楚国退兵之时乘胜进击,给楚国垫后军队造成极大损失,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王旭班师还朝,太尉徐庶、丞相诸葛亮、右尚书令郭嘉三人同时上奏,以谋划不力为名,请求自贬。
太尉是军务计略的最高执行者,丞相是军务计略的最高统筹者,右尚书令是军务计略的最高决策者,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疏忽也好、偏执也好,既然最终结果证明是明显的错误,那么任职的人就要对第三次北伐的失败担责。
其中郭嘉担任右尚书令,作为最高决策者承担主要责任,贬官三级,削食邑三百户,罚俸两年,但仍代理尚书台事务。
诸葛亮担任丞相,作为最高统筹者,贬官两级,罚俸一年,削食邑两百户,但仍代理丞相事务。
徐庶担任太尉,作为最高执行者,贬官一级,罚俸半年,削食邑一百户,但仍代理太尉事务。
因为第三次北伐的失败非战之罪,乃是战略本身的错误,领军将领多有局部的胜仗,可谓占尽优势,因而反倒功勋不小,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尽皆得到封赏。
一个月后,王旭召集尚书台群臣密议,探讨今后战略目标的转移,并展开了争对第四次北伐的展望和准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