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决战前夕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为了应付周皇后的突然到来,李信不得不拿出前一世应付领导的门面功夫。这些刚刚招募的良家子弟虽然出身很好,但是绝大多数却都或多或少的抱有悲观情绪。
也许是多年来朝廷屡屡败仗,这些家住京城的子弟们早就习以为常,于这清军围城的最后时刻应招从军,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什么保卫家园,只是无谓的送死而已。
试问,这样一群人,就算被送上了战场,又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清军对手?只怕就连张李流寇都打不过。
好在城中有李信调拨的一个方阵步兵团,作为教导团使用,正好此时拉出来充充门面,摆摆样子。
队列与受阅是老三卫军的看家本事,李信将周皇后引入校场观兵,一列列整齐的火枪兵与长枪兵鱼贯从观兵台前经过,脚步踏地咄咄之声仿佛数千鼓槌齐齐敲下抬起,震天的口号回荡在校场上空,久久不绝。
周皇后毕竟是一介妇人,何曾见过这等气壮山河的声势。她所有关于军队的印象都是来自于书中,无非是将有勇谋而兵不畏死。然则这些死板的文字又怎么能抵得过眼前千人同臂,千口同声的震撼呢?
皇城禁军是周皇后见过最多的武人,但是和眼前这支千人队伍比起来,直有天上地下之感。
“好一支虎狼之师!”
周皇后忍不住赞了一声,在此之前,她对李信的信心究竟出自哪里深感疑惑,可在观看了千人受阅步卒的演练后,底气竟也空前的升腾起来。
“镇虏侯,北京城外还有多少这般勇士?”
“启禀殿下,足有五万之数!”
李信并没如实相告,而是夸大了数倍,其实目前聚集在北京城附近的三卫军不过一万七千余人,但为了增加周皇后的信心,只能如此而为。
此时的周皇后暂且抛却了对这位年轻侯爵的不满,一时间亦是豪气满满。
“好!”三卫军战力不俗,以五万人对阵清军,就算不胜,也有八九成的把握稳居不败之地。只要北京保卫战打的不太难看,就不会给沈王可乘之机。
“京营新军招募几何?”
“暂定员额一万两千人!”
周皇后两颊不知撇了一下嘴,两颊有些发红,不知是吹了冷风的缘故还是心中兴奋所致。
“一万太少,再招,征召十万人!”
“谨遵殿下懿旨!”
送走了周皇后,顾平虏在李信身后阴恻恻道:“妇道人家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再招十万人,京城里哪还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么多窝囊废!”
继而他又问道:“镇虏侯不会真有扩招十万人的打算吧?”
李信道:“大庭广众不能驳了皇后的脸面,一会上书陈明详情也就是了。”
顾平虏附和道:“镇虏侯明断,不过咱们这位皇后比起天子来,也算是从谏如流,心怀厚道之人了!”
李信不再说话,紫禁城那把椅子岂是寻常人可坐的?就算心地再善良的人,想坐的安稳了,也得把自己练成铁石心肠。如果说她现在还能心存厚道,也并非不实,不过时日久了以后,若还这般厚道,只怕早就丢了紫禁城中的那把椅子了。
当天,周皇后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再次下旨,晋镇虏侯李信为太傅兼太子太师,领兵部尚书衔。同时,又罢免了三个反对李信领京师之兵的给事中。
周皇后此举等于态度鲜明的向天下做出姿态,将力挺镇虏侯李信掌兵与满清决战。由此之后,朝野上下杂音尽皆消失。
范复粹与周延儒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在这一日间加剧频繁。两位致仕阁老府邸间,家奴往来频密,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顾十四广布于京城大街小巷密探的注意。
顾十四得到了禀报之后,冷笑三声,面前桌案上还放着一封未及拆开的书信,信封上空无半字没有收信人与落款。这是周延儒刚刚遣了家奴,通过层层关系送到京营之中的。
一封信如此大费周长的送到顾十四手中,其用心不言自明。
当顾十四亲自将这封书信与密探的密报送到李信面前时,李信叹了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有心放过这几个老头子,并不像落井下石,但这些人不甘寂寞,竟又在背后搞小动作,那就别怪他翻脸无情了。
“先不要惊动他们,多派人手,密切监视,只等原形毕露,证据确凿,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顾十四道:“明日就是决战之日,万一他们……”
李信摆摆手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这些文官搞权谋无出其右,若想搞政变那就是不自量力,但有异动,可提前应对!”
顾十四领命而去,李信收拾齐备,准备连夜出城,对已经集结待命的三卫军做最后训话。
然而就在此时,军报忽至。位于京师之北的大批清军有调动迹象,且意图不明。
此时已经天近黄昏,李信登城观望,果见远处一片雾蒙蒙间,清军在频繁动作。再看城下关厢,昔日的热闹繁华早就消失殆尽,入眼的只有残垣断壁以及覆盖在上面厚厚的积雪。
这让李信想起了崇祯十一年的那个冬天,城外的关厢还有成片的完好房屋,百姓们匆匆逃离,几家灶台上甚至还摆放着未及收拾的碗盆。
鞑子退去以后,北京城外的关厢甚至还一度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热闹。然而清军的这次入寇则比往年更加残暴了,在刚刚抵达北京城下时,就一把火将所有的房屋付之一炬。所有能够看到的人丁妇女一律俘获,老人不堪使用者全数杀掉。所过之处,几乎寸寸焦土。
由于清军的频繁调动,李信不得已放弃了出城的想法。毕竟现在一身担千钧重担,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指望着他,不能再向从前一样时不时就亲自以身犯险。
作战计划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拟定,其间更经过了数次兵棋推演,就算做不到万无一失,准备之充分在三卫军历次大战中也堪称无出其右。
李信抬头望着烧成火红色夕阳,片刻后转身大踏步沿着甬道下了城墙。
也许是多年来朝廷屡屡败仗,这些家住京城的子弟们早就习以为常,于这清军围城的最后时刻应招从军,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什么保卫家园,只是无谓的送死而已。
试问,这样一群人,就算被送上了战场,又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清军对手?只怕就连张李流寇都打不过。
好在城中有李信调拨的一个方阵步兵团,作为教导团使用,正好此时拉出来充充门面,摆摆样子。
队列与受阅是老三卫军的看家本事,李信将周皇后引入校场观兵,一列列整齐的火枪兵与长枪兵鱼贯从观兵台前经过,脚步踏地咄咄之声仿佛数千鼓槌齐齐敲下抬起,震天的口号回荡在校场上空,久久不绝。
周皇后毕竟是一介妇人,何曾见过这等气壮山河的声势。她所有关于军队的印象都是来自于书中,无非是将有勇谋而兵不畏死。然则这些死板的文字又怎么能抵得过眼前千人同臂,千口同声的震撼呢?
皇城禁军是周皇后见过最多的武人,但是和眼前这支千人队伍比起来,直有天上地下之感。
“好一支虎狼之师!”
周皇后忍不住赞了一声,在此之前,她对李信的信心究竟出自哪里深感疑惑,可在观看了千人受阅步卒的演练后,底气竟也空前的升腾起来。
“镇虏侯,北京城外还有多少这般勇士?”
“启禀殿下,足有五万之数!”
李信并没如实相告,而是夸大了数倍,其实目前聚集在北京城附近的三卫军不过一万七千余人,但为了增加周皇后的信心,只能如此而为。
此时的周皇后暂且抛却了对这位年轻侯爵的不满,一时间亦是豪气满满。
“好!”三卫军战力不俗,以五万人对阵清军,就算不胜,也有八九成的把握稳居不败之地。只要北京保卫战打的不太难看,就不会给沈王可乘之机。
“京营新军招募几何?”
“暂定员额一万两千人!”
周皇后两颊不知撇了一下嘴,两颊有些发红,不知是吹了冷风的缘故还是心中兴奋所致。
“一万太少,再招,征召十万人!”
“谨遵殿下懿旨!”
送走了周皇后,顾平虏在李信身后阴恻恻道:“妇道人家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再招十万人,京城里哪还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么多窝囊废!”
继而他又问道:“镇虏侯不会真有扩招十万人的打算吧?”
李信道:“大庭广众不能驳了皇后的脸面,一会上书陈明详情也就是了。”
顾平虏附和道:“镇虏侯明断,不过咱们这位皇后比起天子来,也算是从谏如流,心怀厚道之人了!”
李信不再说话,紫禁城那把椅子岂是寻常人可坐的?就算心地再善良的人,想坐的安稳了,也得把自己练成铁石心肠。如果说她现在还能心存厚道,也并非不实,不过时日久了以后,若还这般厚道,只怕早就丢了紫禁城中的那把椅子了。
当天,周皇后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再次下旨,晋镇虏侯李信为太傅兼太子太师,领兵部尚书衔。同时,又罢免了三个反对李信领京师之兵的给事中。
周皇后此举等于态度鲜明的向天下做出姿态,将力挺镇虏侯李信掌兵与满清决战。由此之后,朝野上下杂音尽皆消失。
范复粹与周延儒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在这一日间加剧频繁。两位致仕阁老府邸间,家奴往来频密,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顾十四广布于京城大街小巷密探的注意。
顾十四得到了禀报之后,冷笑三声,面前桌案上还放着一封未及拆开的书信,信封上空无半字没有收信人与落款。这是周延儒刚刚遣了家奴,通过层层关系送到京营之中的。
一封信如此大费周长的送到顾十四手中,其用心不言自明。
当顾十四亲自将这封书信与密探的密报送到李信面前时,李信叹了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有心放过这几个老头子,并不像落井下石,但这些人不甘寂寞,竟又在背后搞小动作,那就别怪他翻脸无情了。
“先不要惊动他们,多派人手,密切监视,只等原形毕露,证据确凿,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顾十四道:“明日就是决战之日,万一他们……”
李信摆摆手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这些文官搞权谋无出其右,若想搞政变那就是不自量力,但有异动,可提前应对!”
顾十四领命而去,李信收拾齐备,准备连夜出城,对已经集结待命的三卫军做最后训话。
然而就在此时,军报忽至。位于京师之北的大批清军有调动迹象,且意图不明。
此时已经天近黄昏,李信登城观望,果见远处一片雾蒙蒙间,清军在频繁动作。再看城下关厢,昔日的热闹繁华早就消失殆尽,入眼的只有残垣断壁以及覆盖在上面厚厚的积雪。
这让李信想起了崇祯十一年的那个冬天,城外的关厢还有成片的完好房屋,百姓们匆匆逃离,几家灶台上甚至还摆放着未及收拾的碗盆。
鞑子退去以后,北京城外的关厢甚至还一度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热闹。然而清军的这次入寇则比往年更加残暴了,在刚刚抵达北京城下时,就一把火将所有的房屋付之一炬。所有能够看到的人丁妇女一律俘获,老人不堪使用者全数杀掉。所过之处,几乎寸寸焦土。
由于清军的频繁调动,李信不得已放弃了出城的想法。毕竟现在一身担千钧重担,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指望着他,不能再向从前一样时不时就亲自以身犯险。
作战计划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拟定,其间更经过了数次兵棋推演,就算做不到万无一失,准备之充分在三卫军历次大战中也堪称无出其右。
李信抬头望着烧成火红色夕阳,片刻后转身大踏步沿着甬道下了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