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最近更新: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快穿】娇娇
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背德 强制1v3)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缚剑(修仙NPH)
【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
伤寒
0级反派,投喂大佬
穿书成太监,皇帝竟能读心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其反坦克阵地与反坦克火来配置,也在关东军抽调过来的,参加过通辽与林西作战的军官参与之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采取明暗堡配合,反坦克火力点与反坦克地雷网相互配给的大纵深反坦克火力点。
以威力最大,虽然没有穿甲弹但是使用高爆榴弹,对抗联使用的苏制轻型坦克威胁也很大的英制野炮,以及两磅炮为正面反坦克火力。使用九四式速射炮与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作为两翼火力配备。
以最轻便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和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进行机动设伏,专门用来对付坦克最薄弱的侧后装甲。多种火力配合,形成远近结合的多层次反坦克火力点,再加上反坦克壕与密布的反坦克地雷,与各种反坦克障碍物,这位冈村宁次大将给抗联准备开展的装甲集群攻势,制造了一道相当丰盛的招待宴。
同时为了解决掩护的步兵,冈村宁次还用大本营调拨过来的英制维克斯重机枪,在反坦克火力点周边构筑了大量成交叉射界的明暗结合的机枪火力点。这种机枪对于机械化很差的日军来说,有些过于笨重了。但是用于防守,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这种机枪全重,比日军惯用的九二式重机枪还要轻上十公斤。而且射速更高,火力持续力也要远远的好于九二式重机枪。但日军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因为这种机枪在需要冷凝桶才能保证高射速,或是过高的射速对弹药消耗量过大,就认为这种机枪笨重。
英国人在东南亚战场上丰富的馈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一贯反坦克能力与机动防空能力不足的弱点。更让几个月之后展开的会战中,出现了敌对双方同样都使用第三方生产的武器相互厮杀,英国人的反坦克炮向着英国人制造的坦克开火的奇怪一幕。
只是可惜的是,英国生产出来的这些两磅火炮,在北非战场上无法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到了中国战场,也一样无法对付他们自己制造的虽说行动缓慢,但是却皮坚肉厚的步兵坦克,更无力对付已经成为坦克发展主流的中型坦克。
但是这些已经落后的反坦克炮,却给了抗联使用的t二六轻型坦克,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抗联此战损失的t二六坦克,到是有三分之二损失在这款他们也一样拥有,甚至数量还要超过日军的反坦克炮之下。至于日军的九四式速射炮,几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除了在火力准备上,东拼西凑不惜一切调动可以利用的装备,以全力以赴之外。此次冈村宁次调整部署,在察东方向搞出的动作可谓是相当的大,也搞的很是光明正大。除了暗堡工事以及部署反坦克火力的时候是秘密进行,多选择在夜间之外,其余的工事修建之中从未做任何掩饰。甚至在空中有抗联侦察机的情况之下,他也没有丝毫的掩饰。
冈村宁次很固执,坚持自己的判断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死板和教条。作为一名大军高级指挥官,对自己判断力有信心这是成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先决条件。如果你对自己的判断都没有信心,那还怎么指挥千军万马去作战?
但自信并不等于教条和死板,更不是盲目的狂妄自大。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将所有的对手都不放在眼里。在作战之中,他总是考虑的尽可能全面一些。在这一点上,冈村宁次与其他的日军高级军官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第1581章 杨震最强劲的对手
作为一名相当有战略眼光,而又没有日军将领那样狂妄自大毛病的冈村宁次。对于自己的对手无论是什么人,历来都是相当重视的。他也习惯了在战役之中,多做上两手准备,而不是像日军其他将领那样,不仅是对手不屑一顾,就是经常是一根筋走到底。
他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按照判断做好充足准备,以及很多东西不是想隐瞒就能够隐瞒住的之外。其实在他的内心之中还希望,抗联能够在侦察到这些情况之后更改主攻方向。将原来的目标绥东,改为经察南进入平津地区。
这样一来,他完全可以利用察南与平津以北,内外长城之间的大马群山、燕山、军都山都层层叠叠的山地,将抗联参与攻击的有生力量,逐次的消耗在无穷无尽的山地战之中。那样要比在察东的草原、戈壁地貌上,抵抗抗联的装甲集群冲击,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要容易的多。
虽说察南的山地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平津门户,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至关重要。但冈村宁次认为,在对手火力和装备都很强大的情况之下。如果能将抗联拖进察南的山地之中,对华北方面军才是最有利的。
出了战术上的考虑之外,将主要力量放在察东一线在战略上的风险,也是冈村宁次必须要考虑的。尽管认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但是对于他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来说,多做几手准备是必须的。
除了两个师团与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之外,他不敢在察东放太多的兵力。他的防御重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还是作为华北平原的门户与平津地带的察南。他是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不是蒙疆驻屯军的司令官。
他在张家口一线放上整整一个野战师团的兵力,就是作为机动力量使用的。一旦抗联的主攻方向是按照自己判断的那样是绥东,这个师团可以与晋北出动的兵力,以及原来的守军配合夹击抗联的攻击部队。
如果自己的判断失误,抗联向西不过是虚晃一枪,其真正的主攻方向最终还是察南。那么部署在张家口一线的师团可以与部署在其北面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相互配合利用山地层层阻击,为方面军调集援军争取时间。
那么只要张家口地区的守军,能够为方面军调动兵力争取一定的时间。方面军可以利用平张铁路以及集中的大量汽车,以最快的时间将部署在平津地区,甚至津浦路沿线的二线部队调往前线参战。
冈村宁次自认为自己的这种部署实际上是一举两得,可以起到根据战局的变化随机应变。如果抗联的主攻目标不是绥东,他手中有一支应变手段。而如果自己的判断准确,部署在张家口一线的兵力也可以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如果自己的吓阻战略起作用了,能将抗联的主要有生力量从绥东吸引到察南,那么这么部署正好可以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将抗联的主攻力量围歼在察南山区。当然前提能将抗联的主力,真正目标吸引到察南一线来。
尽管这么做对于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来说,他很清楚这其中的风险。更清楚一旦作为平津以及华北地区门户的察南丢掉,以及让对手进入华北平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不仅仅是华北的共产军会依靠抗联提供的装备,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重新让经过多次残酷扫荡,已经转为稳定的华北重新陷入去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丢掉日军在中国,最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华北大平原。
抗联不是装备贫弱的共产军,他们有飞机、坦克和重炮。越过平津一线就是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华北大平原,而这种地形很有利于他们的装甲集群快速的突破,却极为不利于防御。
当年帝国陆军也不是利用机械化的优势,在华北平原上横冲直撞,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攻占了河北大部分地区。而从此次战例来看,抗联明显比当年的日军,对坦克集群作战研究的更深。
一旦其进入华北平原,只要油料充足,他们的坦克集群可以一口气冲到黄河边上,甚至是越过黄河进入黄淮平原。华北平原是侵华日军主要的粮食等农产品基地,尤其是棉花和油料,是日本维持战争所急需的。一旦被抗联突入这里,那么对日本的整体战略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尽管这么做的风险很大,但是平津以北的层层叠叠的山地,却成了日军此刻最好的屏障。山区的地形,也是阻挡抗联坦克集群的最好战场。冈村宁次的目的,可不单单是守住自己的地盘。如果能将抗联的攻击部队聚歼在察南山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大功一件。
但在战役还没有打响,还没有能够真正的确定抗联的主攻方向之前,冈村宁次不敢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直觉上。所以他的兵力部署明面上看着重点是察东,实际上还是在察南。但其在察南的兵力部署,却是放在了一个相当有利的位置上。到底是杨震相当看重的对手,也是整个抗战期间杨震遭遇的最强劲的对手。冈村宁次的直觉相当的准确,准备的也相当充分。这一系列调整,给抗联即将展开的攻势带来的相当大的战损。
此次会战抗联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以往历次与关东军作战所付出的代价。也最终导致了抗联此次参战的,防护力最差的t二六坦克损失惨重,在此战之后全部退出一线作战转为训练使用,或是改装为其他用途。
此战之中虽然最终获胜,但也付出了异常惨重代价。全军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才恢复元气的杨震,在战后对冈村宁次的评价远在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之上,认为这是他在抗联重新出山之后,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
更是抗联在未来全军南下时候,会遭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这次的胜利,对于抗联来说除了损失过于惨重之外,在杨震看来多少还有一些侥幸的因素。如果不是对手在对抗联的坦克数量和性能上判断失误,还是以日军比较熟悉的t二六坦克作为抗联主要装备,而忽视了抗联可能会装备的新式坦克。此次会战,最终鹿死谁手还真的说不准……
抗联装备的t三四坦克,虽然参战的数量只有九十辆。但是这九十辆防护力远远超过日军对抗联主战坦克预料的t三四坦克,依仗其防护力与还算不错的机动能力,在撕破日军阻击线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加上最终陆续投入到察东方向的一百余辆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依靠自身的防护能力,使得日军反坦克火力无可奈何,从正面突破了日军密集的反坦克防线。没有这两种坦克,抗联装甲集群很有可能会在冈村宁次部署的火刺猬一样的反坦克火力点前,耗尽自己的血。
英军自己制造的盾,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挡得住他们自己制造的矛。两磅反坦克炮,对于开始的t三四坦克,以及后来投入的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作用。尽管击毁了不少的t二六坦克,但是却始终无法击穿抗联两种主力坦克的装甲。
而缺乏专用穿甲弹的英制与日制野炮口径虽大,但是其所使用的高爆榴弹对于这两种坦克来说,也一样几乎是毫无作用。尽管也造成了一些威胁,但也只不过就是威胁而已。而三八式野炮虽然在战场上使用了九五式破甲榴弹,但这种炮弹薄弱的穿甲能力,以及过于稀少的数量对于这两种坦克也没有什么威胁。
冈村宁次在战前向大本营提出的为日制七十五野炮,生产一些穿甲弹以满足战场需要的要求。最终还是因为普通野炮使用穿甲弹,会降低身管使用寿命,而被正在海军争夺钢铁资源的陆军高层拒绝。
对于在与海军争夺钢铁资源之中处于劣势的陆军高层来说,这种降低火炮寿命的办法很不合算。陆军就那么一点钢铁资源,在生产军备上要精打细算的。而这些火炮,对于陆军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
眼下的陆军威力巨大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都已经全部停产。那里还舍得冒着大幅度降低火炮身管寿命的风险,去浪费这些对于陆军来说,现在相当宝贵的现役火炮?等此战过后日本人醒悟过来,却是已经晚了。
如果在战前日军大本营在大方一些,为那些威力最大的英制二十五磅野炮,或是三八式野炮生产一些穿甲弹。使这批野炮能够真正的承担起反坦克重担来,能够击毁抗联两种最皮坚肉厚的两种坦克。
那么以冈村宁次部署的火炮数量和反坦克火力点的密集程度来看,此战的结局恐怕就要改写了。至少杨震的装甲突击战术,损失上要大的多,甚至抗联的装甲部队很有可能会伤筋动骨。
即便是这样此战之中抗联的装甲部队损失,对于抗联战前坦克总体数量来说,也是相当巨大的。如果不是苏联人提供了一批缴获的德制坦克,而关东军方面也没有采取华北方面军的战术,那么这一战下来,按照在战场上的损失数量来看,抗联的装甲部队至少也会打成一个半残。
所以在战后检讨的时候杨震认为此战抗联获胜,多少有些运气上的原因。如果日军在战前便获得抗联两种新式坦克的情报,而采取应对手段,这一战按照冈村宁次的部署,恐怕抗联要吃大亏的。
因为以日本人与德国人的盟友关系,日本人对这两种德国人在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遭遇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很陌生。而以日本人的工业实力,一旦得知这抗联也装备了这两种坦克,会做好充足准备的。
虽说研制新式的反坦克武器是来不及了,但是他们可以为大量装备的野炮,生产出一批穿甲弹来,同时可以加快对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生产速度。这样一来,对抗联的装甲部队威胁就大得多了。可以说此战日本人不是输在了战略和战术上,而是最终输在了自己的小气上。
第1582章 魄力有余、出奇不足
在此战之中,杨震给予了他的对手很高的评价。而他最新的对手,也在战后一样给予了他同样极高的评价。此战过后在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的冈村宁次心中,杨震的地位已经上升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头号劲敌。
此战过后,华北方面军丢掉了蒙疆驻屯军几乎所有的辖区,以及晋北战略重镇大同。其作战范围向北退缩到了军都山、桑干河一线,在山西境内退到了朔县以南地区。丢掉了归绥、包头、绥东以及整个察哈尔地区。
但华北方面军在苦战至于,最终也守住了华北大平原的门户以及冀东平原,外加上晋北朔县以南,同蒲线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使得抗联最终没有能够进入平津。并消除了抗联从西边,对华北平原地区的威胁。
而通过这次会战,曾经亲自坐镇张家口指挥的冈村宁次大将,也对抗联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他曾经私下与安达二十三中将做过评论,这支军队是帝国陆军罕见的强悍对手,关东军之前输的不冤枉。
冈村宁次认为无论是日俄战争期间的沙俄,眼下正在与支那内地与日军作战的重庆军,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军队。这支军队除了在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突击方面,还略微显得有些稚嫩之外。
在战场上无论是组织之严密,还是战略、战术之巧妙,以及悍不畏死的决心之心,都远远超过了日军眼下正在作战的其他对手。其地空火力配合与步炮火力配合,以及步坦配合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帝国陆军。
即便是在装甲集群突击的战术运用和组织上,多少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去对坦克运用也在帝国陆军之上。他们没有像帝国陆军那样,将坦克分别配备给各个师团,而是与德国人一样采取了编成独立作战部队集中使用的办法。而这种战术正是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机动能力对于铁路依赖性比较大的日军最害怕的战术。
冈村宁次大将认为如果帝国在其身子骨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之前,不想办法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兵力,在战场上彻底的摧垮这支军队,并摧毁他们所谓的根据地。一旦让他们真正的做大,将会对帝国在支那的战略形成致命的威胁,帝国在支那战场上将会遭遇到惨重的失败。
任其发展下去,到时候丢的不仅仅是帝国主要工业基地的满洲,还有粮棉油供应基地的华北,以及战略要地平津。甚至是帝国在支那战场上浴血五年换来的目前战果,可能都会毁在这支军队手中。
最关键的是从战场上出现了英式坦克,再加上之前的美制飞机,冈村宁次已经相当敏锐的察觉到,抗联与美英已经达成了在远东及太平洋战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一旦美国人对其进行大举的军事援助,那么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更加增强他们的实力。
冈村宁次很清楚,与战术僵化、军队虚弱的重庆方面相比,这支军队无论是在战术还战略都远在其之上的军队,一旦获得大量的美英援助。那么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长起来,那样原本压力较小的支那战场,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扭转。
此战过后,这位冈村宁次大将成了日军所有将领之中,最鼓吹组建独立坦克师团,大规模扩编坦克部队编制的将领。也是最强烈要求日军研制新式坦克,增加具备反坦克能力的九零式野炮数量,以及研发新式大威力反坦克炮的将领。
只是可惜的是冈村宁次的报告,虽说在日军大本营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嘴张的过大,却没有那么好胃口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满足冈村宁次要求研制新式坦克,组建新式坦克师团,以及增加侵华日军反坦克炮编制的要求。
但在抗联的坦克威胁之下,日军大本营还是最终增加了华北方面军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编制。并重开了已经关闭的九零式野炮的生产线,为华北方面军增加了三个九零式野炮联队的编制。
至于日军研制装备并生产了可以抗联新式坦克抗衡的,装备了从德国搞来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的三式坦克,以及新式七十五毫米炮的四式坦克,还是四三年抗联大举入关之后,到四四年的事情了。
这两种坦克在战场上的确给抗联带来不少的麻烦,抗联接收的第一批美制m四坦克,就在与三式和四式坦克交手的时候遭受不小的损失。至于英制坦克和m三轻型坦克,损失的数量更大。
而日军优先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这两种新式坦克,也促使了美国人加大了对抗联的坦克援助。原来援助的主力m三坦克,逐渐被m四谢尔曼式中型坦克取代。其总数与之前半死不活的援助数量相比,也大幅度的增加。
但抗联真正与这两种坦克对抗的,尤其是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炮四式坦克对抗的,还是长身管的德制四号坦克和t三四坦克。特别是装备了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毫米四号坦克,成为日军新式坦克的杀手。
与专门反坦克炮改装来的四号坦克炮相比,日军四式坦克使用的野炮改装的坦克炮,性能明显差上一截。再加上四号坦克良好的观瞄系统,使得这两种名字几乎一样的坦克,在战场上较量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而这一切,是现在还在全力准备下一阶段会战的杨震还不清楚的。当第二天早上,陈翰章将一夜没睡琢磨出来的西进作战计划,拿到他的面前之后。杨震在仔细的看过一遍,却是给予了“魄力有余、出奇不足”八个字评价。
陈翰章在这份计划上,除了杨震原计划投入的装甲一师、装甲一旅之外,还动用了用英制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组成的两个独立装甲营。以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装甲营,配合两个步兵师从正面发起进攻。
围歼日军部署在察东的第二十六师团,并掩护向察南以及热南方向进攻部队的侧翼。同时阻击张家口一线可能增援的日军援军,以及牵制从晋北出击的日军援军。并从正面突破日军的防线,吸引日军注意力,保障侧翼迂回部队的向日军纵深发展。
而集中装甲一师加强两个骑兵旅外加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属一个全摩托化的步兵师组成装甲骑兵集群,沿着内外蒙边界实施大范围向日军纵深穿插,以及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主力从侧翼迂回日部署在察东的日军侧后,与正面突破的部队相配合,一举全歼察东日军。
同时以一部兵力,在突破正面防御之后,以一部兵力向归绥一线全速前进。在抵达集宁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以一个坦克团配合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抢占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至凉城一线,堵住晋北日军北上通道。一路以两个独立坦克营,外加一个骑兵旅最快的速度抢占归绥,完成总部的战略意图。
陈翰章的这个作战计划,底子正是他头一天与杨震说的那些。只不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在战略上的考虑也更加全面一些。陈翰章的着眼点,还是放在了以最快速度打垮二十六师团以及其身后日军肯定会部署的二线梯队上。而在陈翰章的计划之中,投入的装甲兵数量,要多于杨震原来的计划。
至于原来陈翰章提过的横穿阴山的想法,在这个作战计划上却未提一字。很明显,陈翰章对于装甲部队能不能横穿阴山,还有很大的顾虑。至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可以使大规模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道路。
阴山山脉横亘在整个战场的南北之间,整个地形是北坡平缓,南坡地形复杂而又险峻整个阴山山脉,南北走向的隘口虽说为数不少,但是这种地形对于坦克集群来说,能不能通过谁也不能保证。
在这种地形之下,集中大批量的装甲集群横穿整个阴山,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很难轻易下决心的。尤其是那里的地形对于抗联来说,是极其陌生的。而眼下这份地图,精确度也并不理想。
一旦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时候被山势阻挡住,哪怕就是行程被拖延上几天,那么对于整个战役的进行都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同时那里的地形,即便是履带车辆可以勉强行驶,但是对于轮式车辆来说,恐怕会难以行动。
抗联目前装备的所有野战油料补给车辆,全部都是轮式的。同时按照陈翰章的计划编入突击集群的步兵,也全部都是需要依赖摩托化开进。一旦离开轮式车辆,那么等于卸掉了步兵快速机动的大腿。
所以陈翰章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避开阴山而选择了阴山南麓较为狭窄的地域,明显就是不太想冒着这个风险。这也正是杨震评价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的原因。相对于杨震原本的想法,陈翰章的整个计划明显要保守的多。
而作为装甲兵司令员,对装甲兵运用战术已经有一定了解的陈翰章,除了避开阴山山脉之外,还是有些担心进行迂回穿插作战的坦克集群后路被切断。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失去补给,他的坦克集群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情况。
随同行动的油料车,只能短时间之内满足装甲集群的消耗。但是一旦长时间无法打通补给线,那么在油料耗光之后,等待突入日军纵深的坦克集群除了全部损失掉,基本上没有第二种可能。
尤其是迂回穿插装甲集群,面对的不仅仅是察西、绥中与绥东的日军,还有晋北随时可以出长城一线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增援部队。周边虽不能说强敌环视,但也绝对不轻松。一旦进展被严重拖延,携行的油料又能支撑多少时间?至于空投,陈翰章很明显不想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并不是很牢固的补给方式上。
一旦油料耗尽,而后方补给线又迟迟无法打通,那么突入日军纵深的这支抗联装甲兵最精华的坦克装甲集群,会遭遇到的后果不难想象。这些都是他作为战役指挥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的问题。
第1583章 大范围迂回穿插
在这种比较保守的思维方式之下,先解决察东的二十六师团,也就成了陈翰章的首选决定。而这个选择,至少在目前看是整个西进作战所有的战术之中,最为稳妥的一个选择。同时对整个南部战线,也是一个两利的战术。
先解决二十六师团,也就相当于与在热南向张家口一线发起攻击的部队,形成两翼的配合。对正南发起攻击的部队,也是一个配合。但是这种做唯一的优点,在杨震看来也就是稳定。小纵深的穿插突击,对此次战局优点,并没有陈翰章预想的那么大。
对于陈翰章的这种相对有些保守的想法,杨震不能说不对。因为战场上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又能在还要横穿整个阴山山脉的情况之下,保证深入敌后的装甲突击集群,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
装甲兵不是步兵,作战是需要大量后方物资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对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干净,这些坦克就等于没有了腿的战马。怎么样尽快的解决当面之敌,保证突击集群补给线,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应该考虑的。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这就是现代化的战争。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后勤压力,也是相当沉重的。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的后勤体系,单纯的依靠过去那种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无力承担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陈翰章在战术选择上的保守,也正是出于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后勤补给上的担忧。所以杨震不能说他的这个选择不对,但是事情不能全都这么看。现代化的装备如果还采取老的战术,那么自己费那么大的苦心搞来这么多的装备做什么?
装备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维也要跟得上装备的发展,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根本无法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坦克只有将它的性能完全发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国之利器。
沉思良久,杨震放下手中陈翰章草拟的作战计划道:“老陈,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装甲一师全部投入到向日军纵深穿插上。而将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合步兵从正面发起攻击?按照你的这个计划,在集宁分兵之后你的两路兵力,无论那个方向的兵力,都有些过于薄弱了。”
对于杨震的想法,陈翰章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坚定的道:“一号,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而集中主力对付晋北增援的日军。我们在缜密的调整部署,日军也同样不会老实的什么都不做,等着我们去打上门去。”
“从目前日军将二十六师团东调,部署在苏尼特右旗至正镶白旗一线的举措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我军可能随时西进的准备。而我们在前一阶段战役之中,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战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这方面不会不做准备。”
以威力最大,虽然没有穿甲弹但是使用高爆榴弹,对抗联使用的苏制轻型坦克威胁也很大的英制野炮,以及两磅炮为正面反坦克火力。使用九四式速射炮与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作为两翼火力配备。
以最轻便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和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进行机动设伏,专门用来对付坦克最薄弱的侧后装甲。多种火力配合,形成远近结合的多层次反坦克火力点,再加上反坦克壕与密布的反坦克地雷,与各种反坦克障碍物,这位冈村宁次大将给抗联准备开展的装甲集群攻势,制造了一道相当丰盛的招待宴。
同时为了解决掩护的步兵,冈村宁次还用大本营调拨过来的英制维克斯重机枪,在反坦克火力点周边构筑了大量成交叉射界的明暗结合的机枪火力点。这种机枪对于机械化很差的日军来说,有些过于笨重了。但是用于防守,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这种机枪全重,比日军惯用的九二式重机枪还要轻上十公斤。而且射速更高,火力持续力也要远远的好于九二式重机枪。但日军却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因为这种机枪在需要冷凝桶才能保证高射速,或是过高的射速对弹药消耗量过大,就认为这种机枪笨重。
英国人在东南亚战场上丰富的馈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一贯反坦克能力与机动防空能力不足的弱点。更让几个月之后展开的会战中,出现了敌对双方同样都使用第三方生产的武器相互厮杀,英国人的反坦克炮向着英国人制造的坦克开火的奇怪一幕。
只是可惜的是,英国生产出来的这些两磅火炮,在北非战场上无法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到了中国战场,也一样无法对付他们自己制造的虽说行动缓慢,但是却皮坚肉厚的步兵坦克,更无力对付已经成为坦克发展主流的中型坦克。
但是这些已经落后的反坦克炮,却给了抗联使用的t二六轻型坦克,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抗联此战损失的t二六坦克,到是有三分之二损失在这款他们也一样拥有,甚至数量还要超过日军的反坦克炮之下。至于日军的九四式速射炮,几乎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除了在火力准备上,东拼西凑不惜一切调动可以利用的装备,以全力以赴之外。此次冈村宁次调整部署,在察东方向搞出的动作可谓是相当的大,也搞的很是光明正大。除了暗堡工事以及部署反坦克火力的时候是秘密进行,多选择在夜间之外,其余的工事修建之中从未做任何掩饰。甚至在空中有抗联侦察机的情况之下,他也没有丝毫的掩饰。
冈村宁次很固执,坚持自己的判断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死板和教条。作为一名大军高级指挥官,对自己判断力有信心这是成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先决条件。如果你对自己的判断都没有信心,那还怎么指挥千军万马去作战?
但自信并不等于教条和死板,更不是盲目的狂妄自大。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将所有的对手都不放在眼里。在作战之中,他总是考虑的尽可能全面一些。在这一点上,冈村宁次与其他的日军高级军官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第1581章 杨震最强劲的对手
作为一名相当有战略眼光,而又没有日军将领那样狂妄自大毛病的冈村宁次。对于自己的对手无论是什么人,历来都是相当重视的。他也习惯了在战役之中,多做上两手准备,而不是像日军其他将领那样,不仅是对手不屑一顾,就是经常是一根筋走到底。
他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按照判断做好充足准备,以及很多东西不是想隐瞒就能够隐瞒住的之外。其实在他的内心之中还希望,抗联能够在侦察到这些情况之后更改主攻方向。将原来的目标绥东,改为经察南进入平津地区。
这样一来,他完全可以利用察南与平津以北,内外长城之间的大马群山、燕山、军都山都层层叠叠的山地,将抗联参与攻击的有生力量,逐次的消耗在无穷无尽的山地战之中。那样要比在察东的草原、戈壁地貌上,抵抗抗联的装甲集群冲击,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要容易的多。
虽说察南的山地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平津门户,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至关重要。但冈村宁次认为,在对手火力和装备都很强大的情况之下。如果能将抗联拖进察南的山地之中,对华北方面军才是最有利的。
出了战术上的考虑之外,将主要力量放在察东一线在战略上的风险,也是冈村宁次必须要考虑的。尽管认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但是对于他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来说,多做几手准备是必须的。
除了两个师团与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之外,他不敢在察东放太多的兵力。他的防御重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还是作为华北平原的门户与平津地带的察南。他是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不是蒙疆驻屯军的司令官。
他在张家口一线放上整整一个野战师团的兵力,就是作为机动力量使用的。一旦抗联的主攻方向是按照自己判断的那样是绥东,这个师团可以与晋北出动的兵力,以及原来的守军配合夹击抗联的攻击部队。
如果自己的判断失误,抗联向西不过是虚晃一枪,其真正的主攻方向最终还是察南。那么部署在张家口一线的师团可以与部署在其北面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相互配合利用山地层层阻击,为方面军调集援军争取时间。
那么只要张家口地区的守军,能够为方面军调动兵力争取一定的时间。方面军可以利用平张铁路以及集中的大量汽车,以最快的时间将部署在平津地区,甚至津浦路沿线的二线部队调往前线参战。
冈村宁次自认为自己的这种部署实际上是一举两得,可以起到根据战局的变化随机应变。如果抗联的主攻目标不是绥东,他手中有一支应变手段。而如果自己的判断准确,部署在张家口一线的兵力也可以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如果自己的吓阻战略起作用了,能将抗联的主要有生力量从绥东吸引到察南,那么这么部署正好可以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将抗联的主攻力量围歼在察南山区。当然前提能将抗联的主力,真正目标吸引到察南一线来。
尽管这么做对于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来说,他很清楚这其中的风险。更清楚一旦作为平津以及华北地区门户的察南丢掉,以及让对手进入华北平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不仅仅是华北的共产军会依靠抗联提供的装备,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重新让经过多次残酷扫荡,已经转为稳定的华北重新陷入去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丢掉日军在中国,最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华北大平原。
抗联不是装备贫弱的共产军,他们有飞机、坦克和重炮。越过平津一线就是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华北大平原,而这种地形很有利于他们的装甲集群快速的突破,却极为不利于防御。
当年帝国陆军也不是利用机械化的优势,在华北平原上横冲直撞,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攻占了河北大部分地区。而从此次战例来看,抗联明显比当年的日军,对坦克集群作战研究的更深。
一旦其进入华北平原,只要油料充足,他们的坦克集群可以一口气冲到黄河边上,甚至是越过黄河进入黄淮平原。华北平原是侵华日军主要的粮食等农产品基地,尤其是棉花和油料,是日本维持战争所急需的。一旦被抗联突入这里,那么对日本的整体战略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尽管这么做的风险很大,但是平津以北的层层叠叠的山地,却成了日军此刻最好的屏障。山区的地形,也是阻挡抗联坦克集群的最好战场。冈村宁次的目的,可不单单是守住自己的地盘。如果能将抗联的攻击部队聚歼在察南山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大功一件。
但在战役还没有打响,还没有能够真正的确定抗联的主攻方向之前,冈村宁次不敢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直觉上。所以他的兵力部署明面上看着重点是察东,实际上还是在察南。但其在察南的兵力部署,却是放在了一个相当有利的位置上。到底是杨震相当看重的对手,也是整个抗战期间杨震遭遇的最强劲的对手。冈村宁次的直觉相当的准确,准备的也相当充分。这一系列调整,给抗联即将展开的攻势带来的相当大的战损。
此次会战抗联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以往历次与关东军作战所付出的代价。也最终导致了抗联此次参战的,防护力最差的t二六坦克损失惨重,在此战之后全部退出一线作战转为训练使用,或是改装为其他用途。
此战之中虽然最终获胜,但也付出了异常惨重代价。全军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才恢复元气的杨震,在战后对冈村宁次的评价远在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之上,认为这是他在抗联重新出山之后,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
更是抗联在未来全军南下时候,会遭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这次的胜利,对于抗联来说除了损失过于惨重之外,在杨震看来多少还有一些侥幸的因素。如果不是对手在对抗联的坦克数量和性能上判断失误,还是以日军比较熟悉的t二六坦克作为抗联主要装备,而忽视了抗联可能会装备的新式坦克。此次会战,最终鹿死谁手还真的说不准……
抗联装备的t三四坦克,虽然参战的数量只有九十辆。但是这九十辆防护力远远超过日军对抗联主战坦克预料的t三四坦克,依仗其防护力与还算不错的机动能力,在撕破日军阻击线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加上最终陆续投入到察东方向的一百余辆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依靠自身的防护能力,使得日军反坦克火力无可奈何,从正面突破了日军密集的反坦克防线。没有这两种坦克,抗联装甲集群很有可能会在冈村宁次部署的火刺猬一样的反坦克火力点前,耗尽自己的血。
英军自己制造的盾,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挡得住他们自己制造的矛。两磅反坦克炮,对于开始的t三四坦克,以及后来投入的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作用。尽管击毁了不少的t二六坦克,但是却始终无法击穿抗联两种主力坦克的装甲。
而缺乏专用穿甲弹的英制与日制野炮口径虽大,但是其所使用的高爆榴弹对于这两种坦克来说,也一样几乎是毫无作用。尽管也造成了一些威胁,但也只不过就是威胁而已。而三八式野炮虽然在战场上使用了九五式破甲榴弹,但这种炮弹薄弱的穿甲能力,以及过于稀少的数量对于这两种坦克也没有什么威胁。
冈村宁次在战前向大本营提出的为日制七十五野炮,生产一些穿甲弹以满足战场需要的要求。最终还是因为普通野炮使用穿甲弹,会降低身管使用寿命,而被正在海军争夺钢铁资源的陆军高层拒绝。
对于在与海军争夺钢铁资源之中处于劣势的陆军高层来说,这种降低火炮寿命的办法很不合算。陆军就那么一点钢铁资源,在生产军备上要精打细算的。而这些火炮,对于陆军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
眼下的陆军威力巨大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都已经全部停产。那里还舍得冒着大幅度降低火炮身管寿命的风险,去浪费这些对于陆军来说,现在相当宝贵的现役火炮?等此战过后日本人醒悟过来,却是已经晚了。
如果在战前日军大本营在大方一些,为那些威力最大的英制二十五磅野炮,或是三八式野炮生产一些穿甲弹。使这批野炮能够真正的承担起反坦克重担来,能够击毁抗联两种最皮坚肉厚的两种坦克。
那么以冈村宁次部署的火炮数量和反坦克火力点的密集程度来看,此战的结局恐怕就要改写了。至少杨震的装甲突击战术,损失上要大的多,甚至抗联的装甲部队很有可能会伤筋动骨。
即便是这样此战之中抗联的装甲部队损失,对于抗联战前坦克总体数量来说,也是相当巨大的。如果不是苏联人提供了一批缴获的德制坦克,而关东军方面也没有采取华北方面军的战术,那么这一战下来,按照在战场上的损失数量来看,抗联的装甲部队至少也会打成一个半残。
所以在战后检讨的时候杨震认为此战抗联获胜,多少有些运气上的原因。如果日军在战前便获得抗联两种新式坦克的情报,而采取应对手段,这一战按照冈村宁次的部署,恐怕抗联要吃大亏的。
因为以日本人与德国人的盟友关系,日本人对这两种德国人在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遭遇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很陌生。而以日本人的工业实力,一旦得知这抗联也装备了这两种坦克,会做好充足准备的。
虽说研制新式的反坦克武器是来不及了,但是他们可以为大量装备的野炮,生产出一批穿甲弹来,同时可以加快对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生产速度。这样一来,对抗联的装甲部队威胁就大得多了。可以说此战日本人不是输在了战略和战术上,而是最终输在了自己的小气上。
第1582章 魄力有余、出奇不足
在此战之中,杨震给予了他的对手很高的评价。而他最新的对手,也在战后一样给予了他同样极高的评价。此战过后在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的冈村宁次心中,杨震的地位已经上升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头号劲敌。
此战过后,华北方面军丢掉了蒙疆驻屯军几乎所有的辖区,以及晋北战略重镇大同。其作战范围向北退缩到了军都山、桑干河一线,在山西境内退到了朔县以南地区。丢掉了归绥、包头、绥东以及整个察哈尔地区。
但华北方面军在苦战至于,最终也守住了华北大平原的门户以及冀东平原,外加上晋北朔县以南,同蒲线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使得抗联最终没有能够进入平津。并消除了抗联从西边,对华北平原地区的威胁。
而通过这次会战,曾经亲自坐镇张家口指挥的冈村宁次大将,也对抗联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他曾经私下与安达二十三中将做过评论,这支军队是帝国陆军罕见的强悍对手,关东军之前输的不冤枉。
冈村宁次认为无论是日俄战争期间的沙俄,眼下正在与支那内地与日军作战的重庆军,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军队。这支军队除了在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突击方面,还略微显得有些稚嫩之外。
在战场上无论是组织之严密,还是战略、战术之巧妙,以及悍不畏死的决心之心,都远远超过了日军眼下正在作战的其他对手。其地空火力配合与步炮火力配合,以及步坦配合方面甚至还超过了帝国陆军。
即便是在装甲集群突击的战术运用和组织上,多少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去对坦克运用也在帝国陆军之上。他们没有像帝国陆军那样,将坦克分别配备给各个师团,而是与德国人一样采取了编成独立作战部队集中使用的办法。而这种战术正是机械化程度相当低,机动能力对于铁路依赖性比较大的日军最害怕的战术。
冈村宁次大将认为如果帝国在其身子骨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之前,不想办法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兵力,在战场上彻底的摧垮这支军队,并摧毁他们所谓的根据地。一旦让他们真正的做大,将会对帝国在支那的战略形成致命的威胁,帝国在支那战场上将会遭遇到惨重的失败。
任其发展下去,到时候丢的不仅仅是帝国主要工业基地的满洲,还有粮棉油供应基地的华北,以及战略要地平津。甚至是帝国在支那战场上浴血五年换来的目前战果,可能都会毁在这支军队手中。
最关键的是从战场上出现了英式坦克,再加上之前的美制飞机,冈村宁次已经相当敏锐的察觉到,抗联与美英已经达成了在远东及太平洋战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一旦美国人对其进行大举的军事援助,那么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更加增强他们的实力。
冈村宁次很清楚,与战术僵化、军队虚弱的重庆方面相比,这支军队无论是在战术还战略都远在其之上的军队,一旦获得大量的美英援助。那么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长起来,那样原本压力较小的支那战场,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扭转。
此战过后,这位冈村宁次大将成了日军所有将领之中,最鼓吹组建独立坦克师团,大规模扩编坦克部队编制的将领。也是最强烈要求日军研制新式坦克,增加具备反坦克能力的九零式野炮数量,以及研发新式大威力反坦克炮的将领。
只是可惜的是冈村宁次的报告,虽说在日军大本营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嘴张的过大,却没有那么好胃口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满足冈村宁次要求研制新式坦克,组建新式坦克师团,以及增加侵华日军反坦克炮编制的要求。
但在抗联的坦克威胁之下,日军大本营还是最终增加了华北方面军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编制。并重开了已经关闭的九零式野炮的生产线,为华北方面军增加了三个九零式野炮联队的编制。
至于日军研制装备并生产了可以抗联新式坦克抗衡的,装备了从德国搞来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的三式坦克,以及新式七十五毫米炮的四式坦克,还是四三年抗联大举入关之后,到四四年的事情了。
这两种坦克在战场上的确给抗联带来不少的麻烦,抗联接收的第一批美制m四坦克,就在与三式和四式坦克交手的时候遭受不小的损失。至于英制坦克和m三轻型坦克,损失的数量更大。
而日军优先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这两种新式坦克,也促使了美国人加大了对抗联的坦克援助。原来援助的主力m三坦克,逐渐被m四谢尔曼式中型坦克取代。其总数与之前半死不活的援助数量相比,也大幅度的增加。
但抗联真正与这两种坦克对抗的,尤其是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炮四式坦克对抗的,还是长身管的德制四号坦克和t三四坦克。特别是装备了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毫米四号坦克,成为日军新式坦克的杀手。
与专门反坦克炮改装来的四号坦克炮相比,日军四式坦克使用的野炮改装的坦克炮,性能明显差上一截。再加上四号坦克良好的观瞄系统,使得这两种名字几乎一样的坦克,在战场上较量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而这一切,是现在还在全力准备下一阶段会战的杨震还不清楚的。当第二天早上,陈翰章将一夜没睡琢磨出来的西进作战计划,拿到他的面前之后。杨震在仔细的看过一遍,却是给予了“魄力有余、出奇不足”八个字评价。
陈翰章在这份计划上,除了杨震原计划投入的装甲一师、装甲一旅之外,还动用了用英制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组成的两个独立装甲营。以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装甲营,配合两个步兵师从正面发起进攻。
围歼日军部署在察东的第二十六师团,并掩护向察南以及热南方向进攻部队的侧翼。同时阻击张家口一线可能增援的日军援军,以及牵制从晋北出击的日军援军。并从正面突破日军的防线,吸引日军注意力,保障侧翼迂回部队的向日军纵深发展。
而集中装甲一师加强两个骑兵旅外加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属一个全摩托化的步兵师组成装甲骑兵集群,沿着内外蒙边界实施大范围向日军纵深穿插,以及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主力从侧翼迂回日部署在察东的日军侧后,与正面突破的部队相配合,一举全歼察东日军。
同时以一部兵力,在突破正面防御之后,以一部兵力向归绥一线全速前进。在抵达集宁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以一个坦克团配合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旅抢占丰镇、察哈尔右翼前旗至凉城一线,堵住晋北日军北上通道。一路以两个独立坦克营,外加一个骑兵旅最快的速度抢占归绥,完成总部的战略意图。
陈翰章的这个作战计划,底子正是他头一天与杨震说的那些。只不过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在战略上的考虑也更加全面一些。陈翰章的着眼点,还是放在了以最快速度打垮二十六师团以及其身后日军肯定会部署的二线梯队上。而在陈翰章的计划之中,投入的装甲兵数量,要多于杨震原来的计划。
至于原来陈翰章提过的横穿阴山的想法,在这个作战计划上却未提一字。很明显,陈翰章对于装甲部队能不能横穿阴山,还有很大的顾虑。至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可以使大规模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道路。
阴山山脉横亘在整个战场的南北之间,整个地形是北坡平缓,南坡地形复杂而又险峻整个阴山山脉,南北走向的隘口虽说为数不少,但是这种地形对于坦克集群来说,能不能通过谁也不能保证。
在这种地形之下,集中大批量的装甲集群横穿整个阴山,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员,都很难轻易下决心的。尤其是那里的地形对于抗联来说,是极其陌生的。而眼下这份地图,精确度也并不理想。
一旦装甲集群横穿阴山的时候被山势阻挡住,哪怕就是行程被拖延上几天,那么对于整个战役的进行都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同时那里的地形,即便是履带车辆可以勉强行驶,但是对于轮式车辆来说,恐怕会难以行动。
抗联目前装备的所有野战油料补给车辆,全部都是轮式的。同时按照陈翰章的计划编入突击集群的步兵,也全部都是需要依赖摩托化开进。一旦离开轮式车辆,那么等于卸掉了步兵快速机动的大腿。
所以陈翰章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避开阴山而选择了阴山南麓较为狭窄的地域,明显就是不太想冒着这个风险。这也正是杨震评价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的原因。相对于杨震原本的想法,陈翰章的整个计划明显要保守的多。
而作为装甲兵司令员,对装甲兵运用战术已经有一定了解的陈翰章,除了避开阴山山脉之外,还是有些担心进行迂回穿插作战的坦克集群后路被切断。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失去补给,他的坦克集群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情况。
随同行动的油料车,只能短时间之内满足装甲集群的消耗。但是一旦长时间无法打通补给线,那么在油料耗光之后,等待突入日军纵深的坦克集群除了全部损失掉,基本上没有第二种可能。
尤其是迂回穿插装甲集群,面对的不仅仅是察西、绥中与绥东的日军,还有晋北随时可以出长城一线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增援部队。周边虽不能说强敌环视,但也绝对不轻松。一旦进展被严重拖延,携行的油料又能支撑多少时间?至于空投,陈翰章很明显不想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并不是很牢固的补给方式上。
一旦油料耗尽,而后方补给线又迟迟无法打通,那么突入日军纵深的这支抗联装甲兵最精华的坦克装甲集群,会遭遇到的后果不难想象。这些都是他作为战役指挥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的问题。
第1583章 大范围迂回穿插
在这种比较保守的思维方式之下,先解决察东的二十六师团,也就成了陈翰章的首选决定。而这个选择,至少在目前看是整个西进作战所有的战术之中,最为稳妥的一个选择。同时对整个南部战线,也是一个两利的战术。
先解决二十六师团,也就相当于与在热南向张家口一线发起攻击的部队,形成两翼的配合。对正南发起攻击的部队,也是一个配合。但是这种做唯一的优点,在杨震看来也就是稳定。小纵深的穿插突击,对此次战局优点,并没有陈翰章预想的那么大。
对于陈翰章的这种相对有些保守的想法,杨震不能说不对。因为战场上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又能在还要横穿整个阴山山脉的情况之下,保证深入敌后的装甲突击集群,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
装甲兵不是步兵,作战是需要大量后方物资支援的。尤其是油料,对后勤的依赖性很大。一旦油料消耗干净,这些坦克就等于没有了腿的战马。怎么样尽快的解决当面之敌,保证突击集群补给线,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应该考虑的。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这就是现代化的战争。有了现代化的装备,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但是这后勤压力,也是相当沉重的。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化的后勤体系,单纯的依靠过去那种走那吃那的做法,根本就无力承担现代化战争的消耗。
陈翰章在战术选择上的保守,也正是出于对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后勤补给上的担忧。所以杨震不能说他的这个选择不对,但是事情不能全都这么看。现代化的装备如果还采取老的战术,那么自己费那么大的苦心搞来这么多的装备做什么?
装备水平上去了,人的思维也要跟得上装备的发展,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根本无法发挥它们应该有的作用。坦克只有将它的性能完全发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国之利器。
沉思良久,杨震放下手中陈翰章草拟的作战计划道:“老陈,你有没有考虑过,将装甲一师全部投入到向日军纵深穿插上。而将装甲一旅加强两个独立坦克营,配合步兵从正面发起攻击?按照你的这个计划,在集宁分兵之后你的两路兵力,无论那个方向的兵力,都有些过于薄弱了。”
对于杨震的想法,陈翰章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坚定的道:“一号,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以一部兵力牵制归绥的日军骑兵集团,而集中主力对付晋北增援的日军。我们在缜密的调整部署,日军也同样不会老实的什么都不做,等着我们去打上门去。”
“从目前日军将二十六师团东调,部署在苏尼特右旗至正镶白旗一线的举措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我军可能随时西进的准备。而我们在前一阶段战役之中,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穿插战术,日军华北方面军在这方面不会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