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最近更新:唐人的餐桌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叛逃之后(西幻nph)
谁家正经宿主日常被攻略?(快穿)
快穿:笨蛋美人也要攻略
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背德 强制1v3)
总有刁民想睡朕(NPH)
缚剑(修仙NPH)
【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
点击排行:皎皎 po全文阅读
(快穿)插足者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穿成男主白月光(快穿,nph)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状元的小公主 po
爱意收集攻略(H)
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纯肉NP)
结果现在想要临时抱佛脚,无论如何也一口气拿不出来足够数量的。这也是杨震对熊大缜偷梁换柱行为,最终默认的主要原因。毕竟这其中,自己要占据了主要的责任。杨震又不是那种遇责任向下推卸的人。
其实即便到第二阶段会战结束,原本计划为德制三号坦克换装的苏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计划。在装甲兵的坚持之下,也没有能够得到完全的执行。对于总部这个换装计划,装甲兵那边并不欢迎。
德制五十毫米坦克炮,性能优良,穿甲威力和精度要远比苏式四十五毫米炮要大的多。特别是在四二年开始,苏联人转让过来的三号坦克,绝大部分都是换装了六十倍身管的长身管型,甚至不比苏制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差到哪里去。
配合德国坦克精良的观瞄系统,其杀伤力甚至还要在苏制t三四坦克之上。尤其是五百米之外的远距离杀伤,几乎可以说是抗联几种坦克之中最好的。别说苏制坦克,就是英制坦克也远远的不如。
在此次会战之中,几款德军坦克的优异表现,特别是三号坦克精良的观瞄系统和五十毫米远射程的精度和威力,相当的受到坦克兵的欢迎。而且在五十毫米口径各种炮弹,已经可以自产的情况之下,在换装四十五毫米苏制坦克炮那么就真的有些浪费了。
相比之下苏制的t三四坦克因为人机功能太差,更换配件过程异常复杂,观瞄系统的过于落后。特别是变速箱设计落后,使得换挡对于中国人的体型来说过于吃力,反倒还不如德制三号坦克受抗联装甲兵的欢迎。
在装甲兵强烈要求之下,最后只是将四号短身管型号上的那种性能差到家的七十五毫米短管炮,换为苏制t三四坦克使用的七十六毫米火炮。苏军转交的三号坦克之中,除了极少数装备三十七毫米火炮的初期型号之外,其余的最终还是保留了原有的五十号毫米坦克炮。
而随着美英坦克援助,苏联方面转交的德军坦克陆续到位,以及抗联自己仿制的t三四坦克投产。车体与发动机马力过小,几乎没有改装余地,装甲过薄等一系列缺点,抗联装备了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t二六坦克。反倒是到了四二年中,便基本全部退出一线作战部队。
只有部分经过改造的bt七型坦克,因为比较适合在山地以及水网地带使用,在经过改装,增强了装甲防护力之后保留了下来。抗联装备的两种使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两种坦克,在最终的结局上,倒是与他们在苏联的同类相同。
而另外的一种苏式坦克,结果却是与他们在苏联的同类正好相反。苏制t三四坦克在进入抗联之后,除了装甲厚度和大口径、宽履带对复杂地面的通过性之外,其余的性能在抗联装甲兵部队几乎是恶评如潮。
落后的观瞄系统,反应缓慢的射击效率,极其恶劣的人机功效。尤其是只使用两支操纵杆的驾驶方式,以及恶劣的变速箱设计,使得操纵性极差。甚至有时候驾驶员需要用扳手来敲打换挡器,才能实现换挡,都成为装甲兵不太欢迎这种坦克的原因。
坦克开动时候巨大的噪音,在长途奔袭的情况之下,简直让乘员痛不欲生。一开动就浓烟滚滚的发动机,使得这种坦克根本就无法执行突袭任务。在抗联坦克兵眼中,驾驶这款坦克简直就是遭罪。
原本没有德国坦克的时候,装甲兵对于得到这种装甲厚实,火炮口径超过几乎抗联原来所有坦克的新型装备还雀跃不已。但是在作战之中,吃够了这种人机功效差到家苦头的部队。再看看配备了的德制坦克的兄弟部队,却是羡慕不已。
相对于不受欢迎的t三四坦克来说,德国人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却是最受欢迎的。尤其是四号坦克,除了变速箱发出的噪音、夏天时候散发的热量,以及七十五毫米短管火炮太小的威力这几个缺点之外,在所有战士的眼中简直就是完美的。
这到不能说是装甲兵在刚刚吃饱肚子的情况之下,就马上开始挑食。也不是吃完饭,扔掉碗就骂娘。只是在有了对比和挑选的情况之下,部队对一种所谓新式装备的评价与反应而已。
苏制坦克恶劣的人机功效,导致了不受欢迎。再加上抗联关于装备调整方面的决策,使得这种坦克在抗联的生产数量,与在本国生产数量高达几万辆的产量相比,总产量可怜的只有一千多辆。
这其中还包括使用t三四坦克底盘的,诸如自行火炮、架桥坦克等,占据了将近一半产量的变形车。就算抗联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在得到大批的美制装甲钢,以及苏联专家的协助之下,这么一点的坦克产量也够少的了。
这种坦克数量过少的产量,与其说是抗联制造用来上战场厮杀的装备。还不如说是通过少量的生产和制造,让抗联学习怎么制造和设计坦克的一个锻炼阶段。其实杨震也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杨震很清楚,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不会把坦克制造原理和生产技术交给抗联的。而中国人,必须要能够获得自己的坦克设计与制造能力。在能获得来源有限的情况之下,怎么样学习制造坦克,苏联人是唯一的一个选择。
不仅产量少,而且抗联生产的t三四型坦克与原型相比,在苏联转交过来的德国战俘中工程师的协助之下,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变速箱和操纵系统改为美式,观瞄系统采取了德式。甚至坦克中的蓄电瓶位置和充电方式都改为美式,以便减轻维修负担。
就连炮塔结构,也按照四号j型坦克做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了原有只能装进两个乘员的小炮塔,导致乘员过于拥挤,还要兼任装填手的车长沉重的负担。整个坦克内外,已经是完全的脱胎换骨了。
没办法这种坦克的操纵系统,对于身体素质远不如苏联人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很多时候,换个档都需要驾驶员手脚全部都用上,用足力气才能换一个档位。甚至时不时的还要用锤子去硬砸换挡器,才能保证那玩意顺利工作。
驾驶的时候只要稍微一疏忽,搞不好这种坦克就直接来一个大翻身。连续行驶超过一百公里,疲惫不堪的驾驶员,就只能被人从坦克里面拽出来。这种情况别说作战了,一炮没开人就累瘫了。
相对于苏联战时的巨大消耗,有着各方面转交过来的德制坦克和美英援助坦克足以应对战局,以及日军与德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从四二年起接收的四号长身管坦克,已经可以秒杀日军几乎所有新式坦克的情况之下。抗联的坦克生产,倒是不必像苏联人那样不惜工本,开足马力全力制造。
可以针对t三四坦克各种的缺点,慢慢的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也是根据中苏两国战场,所面对的不同压力,所作出的不同选择。用杨震的话来说,饭要一口口的吃。先打牢基础,才是最急需做的。军工部门也就没有急于投产,而是针对这种坦克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在这么一番搞下来之后,除了大致外形,主要是底盘以及火炮还与原型车相同之外。抗联自己制造的这款坦克,实际上与苏联提供原型坦克相比已经是两码回事。这种坦克人机功效恶劣的弱点,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至少一个长途奔袭之后,驾驶员被人硬拽才能出来的情况不会在出现。虽说生产费用多少有了一些增加,但是驾驶抗联自行改进过的坦克,至少要比苏联货轻松的多了。
当然抗联t三四坦克生产,还是到了四二年中美国人开始提供装甲钢,德国战俘协助进行改进了部分图纸和资料之后才开始进行。至少在几个月之后,展开的下一阶段会战之中,是使用不上了。甚至就连坦克炮和备用发动机,也是没有的。
为此次会战中,抗联预备实施的大规模装甲突击战术准备工作,颇费周折却是肯定的,主要问题就是坦克炮弹的生产与制造上。只不过杨震这个时候,还没有料想到而已。因为苏联人如此顺利的履行协议,是抗联所有的领导人都没有想到的。
当然,如果说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是作为全军一号、三号的杨震和郭炳勋两个人,还是装备部长熊大缜,或是装甲兵司令员陈翰章,都没有想到过苏联一口气转交过来这么多的坦克。
原本只做好接收百余辆,甚至是几十辆德制坦克的抗联。一下子被苏联人一口气转交过来这么多辆坦克,多少搞的措手不及。无论是乘员组还是后勤保障,都没有做对应的工作。甚至连对应的接收人员,都没有准备充足。
最终所有完成全训的乘员组,不仅原定留用的部分意大利坦克全部直接退出一线部队,甚至在提前淘汰了部分t二六坦克的情况之下。也只能优先保证作为主要突击力量使用的两个装甲师,以及两个独立装甲旅,外加使用那二百辆玛蒂尔达二步兵坦克组建的独立营。
至于原本只是刚刚完成组建装甲三旅,以及几个独立坦克团虽说配齐了装备,但是合格的乘员组以及维修保障人员,却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在其余的装甲部队开上前线之后,只能留在后方训练。
第1557章 犹豫
不过这个情况,是杨震现在还没有想到的。曾经设想过苏联人履行这份协议的时候,会拖拖拉拉,在下一阶段会战之前根本就不会转交一辆。或是会在执行的时候,来一个大打折扣。缴获了几百辆坦克,只转交给自己几十辆、甚至是十几辆。
或是干脆直接放自己鸽子,借口一辆也没有缴获,连个毛都不让自己看到。就是没有想到已经将的主意,打到美国人来年会提供给抗联坦克装备上的苏联人,会超额满足自己需要的杨震。
现在也没有那个闲暇时间和精力,去对他最不信任的苏联人履行协议的程度,做一个美好的畅想。对苏联人做事方式和风格已经是失望成为习惯之后,杨震与抗联所有的高级干部,都没有想过苏联人会在履行协议方面程度上抱有多大的希望。
开完这个统一思想的会议之后,杨震又将航空兵的几位高级干部,都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航空兵对日空袭预定采用战术还有那些不足,还应该采取那些应对可能出现意外的办法。特别是对朝鲜北部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可能出现的拦截,采取的应对办法。
没有办法,这次投入对日空袭的所有参战人员,几乎是抗联远程航空兵的根本和底子。除了已经出发去英国学习的人之外,抗联轰炸机飞行员目前的精华几乎都在这里。要是损失过大的话,那么对抗联轰炸机部队的发展打击,恐怕将会是毁灭性的。
只要美国人正式参战,飞机没有了可以再想办法。但是如果连飞行员都没有了,那么有再多的飞机又有什么用?难道让那些刚出航校的飞行员,去承担抗联轰炸机部队整个未来发展的重任?
还是多少有些不放心的杨震,这次与航空兵两位军政主官,以及已经被任命为此次行动总指挥航空兵副参谋长黎明。几个人整整研究了一夜,直至清晨天色已经放亮,才最终敲定了抗联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全部作战计划。
等到几个人走后,杨震看了一眼自己办公桌面上,又被掀开一页的台历上大大的阿拉伯数字六之后。站起身走到窗前,静静的看着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心中却是依旧无法平静下来。
还有两天的时间,整个世界都将发生一个剧烈的变化。而这场几乎已经燃遍全球的世界大战,会因为这个变化改变了几亿人的命运。但最后这两天的时间之内,这个本应该即将发生的变化,会不会发生什么突然的转变?杨震心中却还是无法真正的彻底放心。
面对着这个关系到抗联在未来几年之内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命运的变化。杨震在心中一遍又一遍不断的再问着自己,它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无意之中闯进了这个时代的蝴蝶,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尽管从截听的日军无线电信号判断,日军下一步的动向还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发展。但是那一刻哪怕是差一秒钟还没有最终的来临,也不能说伴随着那一天越来越近,而心情越来越紧张的杨震,心真的就能彻底的放下。
因为即便是已经与美英苏三国签订了协议,但是他依旧清醒的知道,这是一份随时都可以撕毁的协议,在执行力上甚至脆弱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一旦这道历史的车轮在这个时候,哪怕是跑偏一点点,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会成为一场镜中月、水中花。
虽然在很多事件上,杨震在别人眼中有着过于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预见力,但杨震的头脑却是一直都很清醒。他清楚的制造在很多决策上,自己不能过于想当然。反倒是正因为这一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只能更加的慎重。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他杨震还是懂的。
站立了良久,杨震才最终下定了决心。如果那件事情还是像自己所熟悉的历史那样,在那一刻发生,轰炸日本本土的行动则继续进行。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在这一刻跑偏,那件事情真的没有发生。抗联空袭日本本土的原有作战计划,则全部取消。
他清楚的知道,只要在日美战争一天没有真正的爆发,美英两国就一天也不会提供给抗联任何战略进攻武器的。当然或许防御型的武器会给那么一些,但是可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机,他们是一个零件都不会给的。
对于没有自己航空制造能力的抗联来说,如果那一天没有最终来临,这几十架伊尔四轰炸机,也许将会是抗联在战争结束之前,唯一能够得到的远程轰炸机。就这么一点力量,决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丢光了。如果历史在那一天真的发生改变,杨震认为还是取消原定的计划为好。
只是这个决心虽然杨震已经下定,但是心中却是依旧多少有些犹豫不决。毕竟对于抗联来说,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无论日军是否发起对美英的作战,眼下日军对本土的防御都是最松懈的时候。
恐怕日本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中国人真正的炸弹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更没有想到过,眼下抗联目前还有实力从天上给他们狠狠的一刀。利用这次机会,可以锻炼出一批自己的远程轰炸和导航的人才。
毕竟打造出一支真正攻守兼备的战略空军,才是杨震的最终目的。只在自己家门口晃悠的空军,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和平年代讲的是走出去,战争年代那么就是打出去。打出去,将战争引到敌人的国土上,才是一支战略空军应该做的。
如果说战术空军是一道只能被动挨打的盾牌的话,那么战略空军才真正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随时可以刺穿敌人心脏的一柄利剑。一支战略型的空军,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才是真正需要。
在本土内的反击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永远都只能是战术反击。只有将战火引燃到敌国的土地上,才是真正的战略反击。在抗联目前没有海军,无法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进攻的情况之下,空军是唯一能够发起战略反击的手段。
而且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仅是一种展战略反击的象征。对日本本土空袭在军事上的得失虽然不大,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带来的利益,才是采取其他手段,甚至地面战胜利难以获得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抗联的轰炸机群,能够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空袭,那么对全国人民已经日渐低沉的抗日士气,会起到一个相当大的激励。至少会让饱受日军轰炸,以及被飞涨的物价搞的困苦之极的大后方人民,在精神上振奋一些。
相对于三年前重庆方面没有给日本人造成任何的损失,当然丢了一点面子是自然的纸片轰炸。恐怕抗联的真正炸弹攻势,会起到激励作用更大。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相当的有利,以回击某些方面对抗联虚报战绩、游而不击,甚至是挟洋自重的指责。
还有此时就摆在杨震办公桌上的那封,主席在接到抗联准备对日展开空袭汇报的电报答复上的内容,也让杨震有些犹豫。主席对此次空袭能不能真正的得到执行,对日本本土会带来多大的损失,给予的期待很大。
虽然军事上的效应,主席到是没有看的太重。几十架载弹量不大轰炸机的一次空袭,对于一个工业国的军事工业的打击,究竟能够起到多少作用,主席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主席却是很敏锐的感觉出其中带来的巨大的,远远超过军事效应的政治效应。
尽管从主席的电报之中,杨震看的出主席也在犹豫。毕竟这些轰炸机是抗联,乃至全军的老底子。一旦损失过大,对于未来长远的发展将会相当不利的,这是向来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主席很担心的。
但主席在回电上,字里言间最终却依旧还是表明了对此事能否成功给予的厚望。主席不仅仅要考虑到军事上的得失,在目前国内政治微妙的情况之下,政治上的得失也不能不考虑。中央,确切说是主席的态度,也是杨震不能不考虑的。
只是尽管明知道军事行动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杨震依旧很反感政治因素,干扰到军事行动。尤其是在这个时候,他真的很难下决心,冒着自己规划中的远程航空兵夭折的风险。
这几十架轰炸机的驾驶员与领航员,都是他未来发展的根本。远程跨海轰炸,虽说实际的危险性,要远远小于对内陆敌占区大纵深的轰炸。因为长途海上飞行,固然给飞行员和导航带来一定的困境,但是能给与敌军地面拦截的纵深也很狭窄。
日本人此刻还没有雷达,而茫茫的大海,也不可能让日军的地面观察哨和对空高炮阵地,部署的前出太远。即便会部署一定的警戒舰艇,这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只是在茫茫大海上,几艘警戒舰艇在无雷达,只凭借肉眼和光学仪器观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除非日军将所有的海军,都部署在日本本土周边。并将所有的航空母舰,都摆在本土周边的海域。利用这些航母舰载机,组成海上的防线与朝鲜和本土的陆基战斗机配合,否则可供利用的漏洞会相当的大。
这种远程跨海空袭相对于敌占区纵深轰炸行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对有利。但是弊端对于抗联来说却是更大。一旦飞机被击落或是故障坠毁,等待空勤人员的除了被俘或是牺牲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与在敌占区被击落,有着当地的百姓救护,甚至有自己的游击部队接应相比,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一旦出现战损,也就意味着是永久的损失。
抗联没有可以游弋在日本本体周围,可以救援部分迫降或是在海面上跳伞飞行员的潜艇。甚至连可以随同轰炸机群行动,随时可以在海面上降落的水上飞机都没有。就算是飞行员在海面上跳伞,等待他们的不是被日本海军俘虏,就只能是葬身茫茫大海。
第1558章 失去的更多
飞机的损失,杨震可以不在乎。相对于飞机来说,人才是最主要的。拿装备去换人,这种事情杨震是不干的。合格的飞行员,特别是可以进行远程飞行的轰炸机飞行员,抗联本身始终就不足。可以执行战略轰炸的飞行员,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
如果损失过大,那么对于还处在发育期的抗联轰炸机部队来说,才真正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面对着这种可能会出现大量永久性损失的结局,以及手头上仅有的这些轰炸机群,杨震又岂能不慎重。
杨震很清楚一旦日美战争,没有按照自己所期盼的那样爆发,甚至那么这个空袭行动就连政治上的意义都要下降很多。仅剩的那些政治意义,面对可能带来的战损,对于眼下的抗联来说,无疑是很不合算的。
不过杨震也很清楚,走到自己现在这个位置上。一点政治不参与,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而对于主席来说,他更要考虑的是全国全局。全国都是一盘棋,每一步怎么走,每一个棋子怎么移动,主席都要慎重的考虑到。
多方面的考虑,也正是让杨震即便在下定决心之后,依旧还多少有些犹豫不决的原因。作为东北战略区军事上的一号,他不能不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问题,都要考虑到。
两个决定,在杨震心中反复的拉锯着。军事和政治上不同的得失,就像两边摆满了砝码的一架天平一样,在他心中不断的此起彼伏。自回到这个时代一向杀伐果断的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犹豫过。
犹豫了良久,回到自己办公桌前的杨震,最终还是没有抓起面前的那几部电话中的任何一部。他还是决定等等再看,如果历史的走向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自然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到那个时候在下这个决心不迟。别说轰炸机还没有上天,就是上天了也不是召不回来。这一点,杨震还是相当有自信的。而现在最好的方法,除了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其实没有其他的选择。
放下心中的思量,杨震揉了揉自己有些发涩的眼睛。看着推开门走进来,手中端着亲手给自己做的早餐的袁芷若,杨震笑了笑道:“今天晚上,跟我回我父母那里。我们都要结婚了,你这个儿媳妇也该见见公婆了。”
放下手中的早餐,正将毛巾放在热水中准备给杨震擦脸的袁芷若,闻言摇了摇头道:“还是在等几天吧,这事暂时不着急。昨晚你又一夜没有休息,今晚上还是休息一夜。等这段时间的忙碌过去,我再和你去看望二老。”
接过袁芷若递过来的毛巾,杨震擦了擦脸之后摇了摇头道:“我这里没事的,会进行自我调整。上个月我父母已经跟随军区子弟小学迁来哈尔滨了,与你嫂子正好在一个学校任教,今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
“陈泊这老小子,就喜欢搞突然袭击。昨儿散会,才告诉我他上个月就把二老给迁到哈尔滨来了。说是考虑到两位老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医方便,实际上他的那点小心思我还是了解的。不过老人离着近点也好,也方便我照顾。我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他们,等我们结婚了你可以常常去吗。”
“自从二老搬迁到哈尔滨,虽说已经是近在咫尺,但我这个做儿子的还一次没有探望过,实在是有些不孝。正好继财带着一批挺进军参谋培训班的学员,也在司令部进修,小妹也跟着军区直属医学院在哈尔滨总医院实习。”
“这次机会难得,一家人正好聚一下。让我的弟弟妹妹,也认认你这个大嫂。过了今天,我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顺便也看看你嫂子,将我们的事情也和她说一下。毕竟现在她是你在身边唯一的亲人了。长嫂如母,我们的事情还是要和她说说的。”
听到杨震这次要带着自己去见他几乎所有的家人,袁芷若的脸不禁升起一抹羞涩的红晕。看着有些害羞的袁芷若,洗漱完毕的杨震却是牵起她的手来到摆好了早餐的桌子前,笑道:“先别忙着害羞了,我现在的肚子可是饥肠辘辘,你还是先陪我把早餐消灭了。”
杨震难得的调侃,袁芷若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他紧紧攥着自己的手,也就随着他的意,坐下来一同陪他吃完早餐。但这对未婚夫妻短暂的温馨时刻,也就到此为止。就在杨震刚一放下手中的碗筷,还没有来得及擦拭一下嘴,那边的张镇华就已经赶来谈事情了。
其实对于杨震来说别说白天,就是晚上他也很难有时间像普通情侣那样,陪着袁芷若去散散步、谈谈情。白天基本上一忙就是一天,即便是夜里杨震也很少有空闲时间。晚上很多的时候杨震还要与郭炳勋研究作战计划,部队训练的方案调整。在不就是找人谈话,就是开会一忙就是一整夜。
虽然袁芷若现在是他的贴身秘书,但对于杨震来说非工作时间,两个人也很少能有闲暇时间单独在一起。两个人唯一的情调,除了少数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之外。大部分就是袁芷若陪着他没完没了的熬夜,最多也就是袁芷若亲手给他做点宵夜或是早餐。
甚至对于杨震来说,别说谈情说爱,就是想看一看哈尔滨都是一种奢望。自军区司令部迁移到哈尔滨已经近两年的时间,他却是还一次没有看过这座被称之为东方莫斯科,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模样。
今天他能挤出一点时间来,去看看已经随着后方子弟学校迁移到哈尔滨江北区的父母,抽空和弟妹聚一聚。而明天他就要赶往军区装甲兵综合训练基地,去检查在那里整训的装甲兵主力编制和战术的调整。对于眼下的他来说,像普通情侣那样来一次约会,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再说就算他偶尔能挤出来一些闲暇时间,想要与袁芷若赶一把时尚约会一次。可他这一出去,身后跟着一群警卫、参谋。那样在身边人众目睽睽之下,连点悄悄话都不能说的约会,还有什么意思?
中央和东北局对杨震的安全极其重视。再三要求抗联各级相关部门,杨震即便是在最稳固的老区行动,身边的警卫也绝对不能少于一个班。至于到了战场上,身边的警卫不能少于一个连。
经常自己最多带一个警卫员,便去田边地头与农民谈话的主席,对自己身边的警卫很是漫不经心。经常因为嫌带着警卫员妨碍他接触群众而大发脾气,甚至是甩掉警卫员偷偷的活动。但对于杨震的安全,却是极其重视。隔三岔五,便来电报询问杨震身边的警卫力量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杨震安全是有了,但是一点的私人空间却是都没有了。想要和袁芷若单独呆上一会,只能是在军区司令部里面。如果出去约会一次,身边跟着一大堆的尾巴,换了谁也没有心情去讲什么情调。
不想身边跟着一大堆的尾巴,那么两个人有限的约会时间,也只能在军区司令部内。而让杨震当着自己部下的面,和爱人亲热一下他又是打死都做不出来,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也就是说两个人能单独呆一会的地方,其实也就只有杨震的这间办公室内。
对于杨震来说,这种情况是相当无奈,短时间之内也是无法改变的。好在袁芷若虽然是女人,出身于大家。但毕竟也是战场上冲杀出来的,也没有那些小资的做派。也知道以杨震的身份,只要战争还在进行,就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她,从来都没有过半点的怨言。
不过对于晚上与杨震父母、家人见面的事情,袁芷若考虑的要比杨震多的多。杨震的父母,在军区子弟学校教书,但身份一直都是秘密的。别说普通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军区子弟学校的校长都不清楚。
其实即便到第二阶段会战结束,原本计划为德制三号坦克换装的苏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计划。在装甲兵的坚持之下,也没有能够得到完全的执行。对于总部这个换装计划,装甲兵那边并不欢迎。
德制五十毫米坦克炮,性能优良,穿甲威力和精度要远比苏式四十五毫米炮要大的多。特别是在四二年开始,苏联人转让过来的三号坦克,绝大部分都是换装了六十倍身管的长身管型,甚至不比苏制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差到哪里去。
配合德国坦克精良的观瞄系统,其杀伤力甚至还要在苏制t三四坦克之上。尤其是五百米之外的远距离杀伤,几乎可以说是抗联几种坦克之中最好的。别说苏制坦克,就是英制坦克也远远的不如。
在此次会战之中,几款德军坦克的优异表现,特别是三号坦克精良的观瞄系统和五十毫米远射程的精度和威力,相当的受到坦克兵的欢迎。而且在五十毫米口径各种炮弹,已经可以自产的情况之下,在换装四十五毫米苏制坦克炮那么就真的有些浪费了。
相比之下苏制的t三四坦克因为人机功能太差,更换配件过程异常复杂,观瞄系统的过于落后。特别是变速箱设计落后,使得换挡对于中国人的体型来说过于吃力,反倒还不如德制三号坦克受抗联装甲兵的欢迎。
在装甲兵强烈要求之下,最后只是将四号短身管型号上的那种性能差到家的七十五毫米短管炮,换为苏制t三四坦克使用的七十六毫米火炮。苏军转交的三号坦克之中,除了极少数装备三十七毫米火炮的初期型号之外,其余的最终还是保留了原有的五十号毫米坦克炮。
而随着美英坦克援助,苏联方面转交的德军坦克陆续到位,以及抗联自己仿制的t三四坦克投产。车体与发动机马力过小,几乎没有改装余地,装甲过薄等一系列缺点,抗联装备了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t二六坦克。反倒是到了四二年中,便基本全部退出一线作战部队。
只有部分经过改造的bt七型坦克,因为比较适合在山地以及水网地带使用,在经过改装,增强了装甲防护力之后保留了下来。抗联装备的两种使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两种坦克,在最终的结局上,倒是与他们在苏联的同类相同。
而另外的一种苏式坦克,结果却是与他们在苏联的同类正好相反。苏制t三四坦克在进入抗联之后,除了装甲厚度和大口径、宽履带对复杂地面的通过性之外,其余的性能在抗联装甲兵部队几乎是恶评如潮。
落后的观瞄系统,反应缓慢的射击效率,极其恶劣的人机功效。尤其是只使用两支操纵杆的驾驶方式,以及恶劣的变速箱设计,使得操纵性极差。甚至有时候驾驶员需要用扳手来敲打换挡器,才能实现换挡,都成为装甲兵不太欢迎这种坦克的原因。
坦克开动时候巨大的噪音,在长途奔袭的情况之下,简直让乘员痛不欲生。一开动就浓烟滚滚的发动机,使得这种坦克根本就无法执行突袭任务。在抗联坦克兵眼中,驾驶这款坦克简直就是遭罪。
原本没有德国坦克的时候,装甲兵对于得到这种装甲厚实,火炮口径超过几乎抗联原来所有坦克的新型装备还雀跃不已。但是在作战之中,吃够了这种人机功效差到家苦头的部队。再看看配备了的德制坦克的兄弟部队,却是羡慕不已。
相对于不受欢迎的t三四坦克来说,德国人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却是最受欢迎的。尤其是四号坦克,除了变速箱发出的噪音、夏天时候散发的热量,以及七十五毫米短管火炮太小的威力这几个缺点之外,在所有战士的眼中简直就是完美的。
这到不能说是装甲兵在刚刚吃饱肚子的情况之下,就马上开始挑食。也不是吃完饭,扔掉碗就骂娘。只是在有了对比和挑选的情况之下,部队对一种所谓新式装备的评价与反应而已。
苏制坦克恶劣的人机功效,导致了不受欢迎。再加上抗联关于装备调整方面的决策,使得这种坦克在抗联的生产数量,与在本国生产数量高达几万辆的产量相比,总产量可怜的只有一千多辆。
这其中还包括使用t三四坦克底盘的,诸如自行火炮、架桥坦克等,占据了将近一半产量的变形车。就算抗联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在得到大批的美制装甲钢,以及苏联专家的协助之下,这么一点的坦克产量也够少的了。
这种坦克数量过少的产量,与其说是抗联制造用来上战场厮杀的装备。还不如说是通过少量的生产和制造,让抗联学习怎么制造和设计坦克的一个锻炼阶段。其实杨震也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杨震很清楚,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不会把坦克制造原理和生产技术交给抗联的。而中国人,必须要能够获得自己的坦克设计与制造能力。在能获得来源有限的情况之下,怎么样学习制造坦克,苏联人是唯一的一个选择。
不仅产量少,而且抗联生产的t三四型坦克与原型相比,在苏联转交过来的德国战俘中工程师的协助之下,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变速箱和操纵系统改为美式,观瞄系统采取了德式。甚至坦克中的蓄电瓶位置和充电方式都改为美式,以便减轻维修负担。
就连炮塔结构,也按照四号j型坦克做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了原有只能装进两个乘员的小炮塔,导致乘员过于拥挤,还要兼任装填手的车长沉重的负担。整个坦克内外,已经是完全的脱胎换骨了。
没办法这种坦克的操纵系统,对于身体素质远不如苏联人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很多时候,换个档都需要驾驶员手脚全部都用上,用足力气才能换一个档位。甚至时不时的还要用锤子去硬砸换挡器,才能保证那玩意顺利工作。
驾驶的时候只要稍微一疏忽,搞不好这种坦克就直接来一个大翻身。连续行驶超过一百公里,疲惫不堪的驾驶员,就只能被人从坦克里面拽出来。这种情况别说作战了,一炮没开人就累瘫了。
相对于苏联战时的巨大消耗,有着各方面转交过来的德制坦克和美英援助坦克足以应对战局,以及日军与德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从四二年起接收的四号长身管坦克,已经可以秒杀日军几乎所有新式坦克的情况之下。抗联的坦克生产,倒是不必像苏联人那样不惜工本,开足马力全力制造。
可以针对t三四坦克各种的缺点,慢慢的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也是根据中苏两国战场,所面对的不同压力,所作出的不同选择。用杨震的话来说,饭要一口口的吃。先打牢基础,才是最急需做的。军工部门也就没有急于投产,而是针对这种坦克的不足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在这么一番搞下来之后,除了大致外形,主要是底盘以及火炮还与原型车相同之外。抗联自己制造的这款坦克,实际上与苏联提供原型坦克相比已经是两码回事。这种坦克人机功效恶劣的弱点,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至少一个长途奔袭之后,驾驶员被人硬拽才能出来的情况不会在出现。虽说生产费用多少有了一些增加,但是驾驶抗联自行改进过的坦克,至少要比苏联货轻松的多了。
当然抗联t三四坦克生产,还是到了四二年中美国人开始提供装甲钢,德国战俘协助进行改进了部分图纸和资料之后才开始进行。至少在几个月之后,展开的下一阶段会战之中,是使用不上了。甚至就连坦克炮和备用发动机,也是没有的。
为此次会战中,抗联预备实施的大规模装甲突击战术准备工作,颇费周折却是肯定的,主要问题就是坦克炮弹的生产与制造上。只不过杨震这个时候,还没有料想到而已。因为苏联人如此顺利的履行协议,是抗联所有的领导人都没有想到的。
当然,如果说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是作为全军一号、三号的杨震和郭炳勋两个人,还是装备部长熊大缜,或是装甲兵司令员陈翰章,都没有想到过苏联一口气转交过来这么多的坦克。
原本只做好接收百余辆,甚至是几十辆德制坦克的抗联。一下子被苏联人一口气转交过来这么多辆坦克,多少搞的措手不及。无论是乘员组还是后勤保障,都没有做对应的工作。甚至连对应的接收人员,都没有准备充足。
最终所有完成全训的乘员组,不仅原定留用的部分意大利坦克全部直接退出一线部队,甚至在提前淘汰了部分t二六坦克的情况之下。也只能优先保证作为主要突击力量使用的两个装甲师,以及两个独立装甲旅,外加使用那二百辆玛蒂尔达二步兵坦克组建的独立营。
至于原本只是刚刚完成组建装甲三旅,以及几个独立坦克团虽说配齐了装备,但是合格的乘员组以及维修保障人员,却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在其余的装甲部队开上前线之后,只能留在后方训练。
第1557章 犹豫
不过这个情况,是杨震现在还没有想到的。曾经设想过苏联人履行这份协议的时候,会拖拖拉拉,在下一阶段会战之前根本就不会转交一辆。或是会在执行的时候,来一个大打折扣。缴获了几百辆坦克,只转交给自己几十辆、甚至是十几辆。
或是干脆直接放自己鸽子,借口一辆也没有缴获,连个毛都不让自己看到。就是没有想到已经将的主意,打到美国人来年会提供给抗联坦克装备上的苏联人,会超额满足自己需要的杨震。
现在也没有那个闲暇时间和精力,去对他最不信任的苏联人履行协议的程度,做一个美好的畅想。对苏联人做事方式和风格已经是失望成为习惯之后,杨震与抗联所有的高级干部,都没有想过苏联人会在履行协议方面程度上抱有多大的希望。
开完这个统一思想的会议之后,杨震又将航空兵的几位高级干部,都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航空兵对日空袭预定采用战术还有那些不足,还应该采取那些应对可能出现意外的办法。特别是对朝鲜北部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可能出现的拦截,采取的应对办法。
没有办法,这次投入对日空袭的所有参战人员,几乎是抗联远程航空兵的根本和底子。除了已经出发去英国学习的人之外,抗联轰炸机飞行员目前的精华几乎都在这里。要是损失过大的话,那么对抗联轰炸机部队的发展打击,恐怕将会是毁灭性的。
只要美国人正式参战,飞机没有了可以再想办法。但是如果连飞行员都没有了,那么有再多的飞机又有什么用?难道让那些刚出航校的飞行员,去承担抗联轰炸机部队整个未来发展的重任?
还是多少有些不放心的杨震,这次与航空兵两位军政主官,以及已经被任命为此次行动总指挥航空兵副参谋长黎明。几个人整整研究了一夜,直至清晨天色已经放亮,才最终敲定了抗联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全部作战计划。
等到几个人走后,杨震看了一眼自己办公桌面上,又被掀开一页的台历上大大的阿拉伯数字六之后。站起身走到窗前,静静的看着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纷纷扬扬飘着的雪花,心中却是依旧无法平静下来。
还有两天的时间,整个世界都将发生一个剧烈的变化。而这场几乎已经燃遍全球的世界大战,会因为这个变化改变了几亿人的命运。但最后这两天的时间之内,这个本应该即将发生的变化,会不会发生什么突然的转变?杨震心中却还是无法真正的彻底放心。
面对着这个关系到抗联在未来几年之内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命运的变化。杨震在心中一遍又一遍不断的再问着自己,它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无意之中闯进了这个时代的蝴蝶,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尽管从截听的日军无线电信号判断,日军下一步的动向还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发展。但是那一刻哪怕是差一秒钟还没有最终的来临,也不能说伴随着那一天越来越近,而心情越来越紧张的杨震,心真的就能彻底的放下。
因为即便是已经与美英苏三国签订了协议,但是他依旧清醒的知道,这是一份随时都可以撕毁的协议,在执行力上甚至脆弱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一旦这道历史的车轮在这个时候,哪怕是跑偏一点点,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会成为一场镜中月、水中花。
虽然在很多事件上,杨震在别人眼中有着过于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预见力,但杨震的头脑却是一直都很清醒。他清楚的制造在很多决策上,自己不能过于想当然。反倒是正因为这一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只能更加的慎重。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他杨震还是懂的。
站立了良久,杨震才最终下定了决心。如果那件事情还是像自己所熟悉的历史那样,在那一刻发生,轰炸日本本土的行动则继续进行。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在这一刻跑偏,那件事情真的没有发生。抗联空袭日本本土的原有作战计划,则全部取消。
他清楚的知道,只要在日美战争一天没有真正的爆发,美英两国就一天也不会提供给抗联任何战略进攻武器的。当然或许防御型的武器会给那么一些,但是可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机,他们是一个零件都不会给的。
对于没有自己航空制造能力的抗联来说,如果那一天没有最终来临,这几十架伊尔四轰炸机,也许将会是抗联在战争结束之前,唯一能够得到的远程轰炸机。就这么一点力量,决不能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丢光了。如果历史在那一天真的发生改变,杨震认为还是取消原定的计划为好。
只是这个决心虽然杨震已经下定,但是心中却是依旧多少有些犹豫不决。毕竟对于抗联来说,机会实在太难得了。无论日军是否发起对美英的作战,眼下日军对本土的防御都是最松懈的时候。
恐怕日本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中国人真正的炸弹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更没有想到过,眼下抗联目前还有实力从天上给他们狠狠的一刀。利用这次机会,可以锻炼出一批自己的远程轰炸和导航的人才。
毕竟打造出一支真正攻守兼备的战略空军,才是杨震的最终目的。只在自己家门口晃悠的空军,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和平年代讲的是走出去,战争年代那么就是打出去。打出去,将战争引到敌人的国土上,才是一支战略空军应该做的。
如果说战术空军是一道只能被动挨打的盾牌的话,那么战略空军才真正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随时可以刺穿敌人心脏的一柄利剑。一支战略型的空军,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才是真正需要。
在本土内的反击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永远都只能是战术反击。只有将战火引燃到敌国的土地上,才是真正的战略反击。在抗联目前没有海军,无法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进攻的情况之下,空军是唯一能够发起战略反击的手段。
而且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仅是一种展战略反击的象征。对日本本土空袭在军事上的得失虽然不大,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带来的利益,才是采取其他手段,甚至地面战胜利难以获得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抗联的轰炸机群,能够对日本本土进行一次空袭,那么对全国人民已经日渐低沉的抗日士气,会起到一个相当大的激励。至少会让饱受日军轰炸,以及被飞涨的物价搞的困苦之极的大后方人民,在精神上振奋一些。
相对于三年前重庆方面没有给日本人造成任何的损失,当然丢了一点面子是自然的纸片轰炸。恐怕抗联的真正炸弹攻势,会起到激励作用更大。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相当的有利,以回击某些方面对抗联虚报战绩、游而不击,甚至是挟洋自重的指责。
还有此时就摆在杨震办公桌上的那封,主席在接到抗联准备对日展开空袭汇报的电报答复上的内容,也让杨震有些犹豫。主席对此次空袭能不能真正的得到执行,对日本本土会带来多大的损失,给予的期待很大。
虽然军事上的效应,主席到是没有看的太重。几十架载弹量不大轰炸机的一次空袭,对于一个工业国的军事工业的打击,究竟能够起到多少作用,主席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主席却是很敏锐的感觉出其中带来的巨大的,远远超过军事效应的政治效应。
尽管从主席的电报之中,杨震看的出主席也在犹豫。毕竟这些轰炸机是抗联,乃至全军的老底子。一旦损失过大,对于未来长远的发展将会相当不利的,这是向来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主席很担心的。
但主席在回电上,字里言间最终却依旧还是表明了对此事能否成功给予的厚望。主席不仅仅要考虑到军事上的得失,在目前国内政治微妙的情况之下,政治上的得失也不能不考虑。中央,确切说是主席的态度,也是杨震不能不考虑的。
只是尽管明知道军事行动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杨震依旧很反感政治因素,干扰到军事行动。尤其是在这个时候,他真的很难下决心,冒着自己规划中的远程航空兵夭折的风险。
这几十架轰炸机的驾驶员与领航员,都是他未来发展的根本。远程跨海轰炸,虽说实际的危险性,要远远小于对内陆敌占区大纵深的轰炸。因为长途海上飞行,固然给飞行员和导航带来一定的困境,但是能给与敌军地面拦截的纵深也很狭窄。
日本人此刻还没有雷达,而茫茫的大海,也不可能让日军的地面观察哨和对空高炮阵地,部署的前出太远。即便会部署一定的警戒舰艇,这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只是在茫茫大海上,几艘警戒舰艇在无雷达,只凭借肉眼和光学仪器观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除非日军将所有的海军,都部署在日本本土周边。并将所有的航空母舰,都摆在本土周边的海域。利用这些航母舰载机,组成海上的防线与朝鲜和本土的陆基战斗机配合,否则可供利用的漏洞会相当的大。
这种远程跨海空袭相对于敌占区纵深轰炸行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对有利。但是弊端对于抗联来说却是更大。一旦飞机被击落或是故障坠毁,等待空勤人员的除了被俘或是牺牲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与在敌占区被击落,有着当地的百姓救护,甚至有自己的游击部队接应相比,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一旦出现战损,也就意味着是永久的损失。
抗联没有可以游弋在日本本体周围,可以救援部分迫降或是在海面上跳伞飞行员的潜艇。甚至连可以随同轰炸机群行动,随时可以在海面上降落的水上飞机都没有。就算是飞行员在海面上跳伞,等待他们的不是被日本海军俘虏,就只能是葬身茫茫大海。
第1558章 失去的更多
飞机的损失,杨震可以不在乎。相对于飞机来说,人才是最主要的。拿装备去换人,这种事情杨震是不干的。合格的飞行员,特别是可以进行远程飞行的轰炸机飞行员,抗联本身始终就不足。可以执行战略轰炸的飞行员,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
如果损失过大,那么对于还处在发育期的抗联轰炸机部队来说,才真正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面对着这种可能会出现大量永久性损失的结局,以及手头上仅有的这些轰炸机群,杨震又岂能不慎重。
杨震很清楚一旦日美战争,没有按照自己所期盼的那样爆发,甚至那么这个空袭行动就连政治上的意义都要下降很多。仅剩的那些政治意义,面对可能带来的战损,对于眼下的抗联来说,无疑是很不合算的。
不过杨震也很清楚,走到自己现在这个位置上。一点政治不参与,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而对于主席来说,他更要考虑的是全国全局。全国都是一盘棋,每一步怎么走,每一个棋子怎么移动,主席都要慎重的考虑到。
多方面的考虑,也正是让杨震即便在下定决心之后,依旧还多少有些犹豫不决的原因。作为东北战略区军事上的一号,他不能不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问题,都要考虑到。
两个决定,在杨震心中反复的拉锯着。军事和政治上不同的得失,就像两边摆满了砝码的一架天平一样,在他心中不断的此起彼伏。自回到这个时代一向杀伐果断的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犹豫过。
犹豫了良久,回到自己办公桌前的杨震,最终还是没有抓起面前的那几部电话中的任何一部。他还是决定等等再看,如果历史的走向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自然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到那个时候在下这个决心不迟。别说轰炸机还没有上天,就是上天了也不是召不回来。这一点,杨震还是相当有自信的。而现在最好的方法,除了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其实没有其他的选择。
放下心中的思量,杨震揉了揉自己有些发涩的眼睛。看着推开门走进来,手中端着亲手给自己做的早餐的袁芷若,杨震笑了笑道:“今天晚上,跟我回我父母那里。我们都要结婚了,你这个儿媳妇也该见见公婆了。”
放下手中的早餐,正将毛巾放在热水中准备给杨震擦脸的袁芷若,闻言摇了摇头道:“还是在等几天吧,这事暂时不着急。昨晚你又一夜没有休息,今晚上还是休息一夜。等这段时间的忙碌过去,我再和你去看望二老。”
接过袁芷若递过来的毛巾,杨震擦了擦脸之后摇了摇头道:“我这里没事的,会进行自我调整。上个月我父母已经跟随军区子弟小学迁来哈尔滨了,与你嫂子正好在一个学校任教,今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
“陈泊这老小子,就喜欢搞突然袭击。昨儿散会,才告诉我他上个月就把二老给迁到哈尔滨来了。说是考虑到两位老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医方便,实际上他的那点小心思我还是了解的。不过老人离着近点也好,也方便我照顾。我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他们,等我们结婚了你可以常常去吗。”
“自从二老搬迁到哈尔滨,虽说已经是近在咫尺,但我这个做儿子的还一次没有探望过,实在是有些不孝。正好继财带着一批挺进军参谋培训班的学员,也在司令部进修,小妹也跟着军区直属医学院在哈尔滨总医院实习。”
“这次机会难得,一家人正好聚一下。让我的弟弟妹妹,也认认你这个大嫂。过了今天,我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顺便也看看你嫂子,将我们的事情也和她说一下。毕竟现在她是你在身边唯一的亲人了。长嫂如母,我们的事情还是要和她说说的。”
听到杨震这次要带着自己去见他几乎所有的家人,袁芷若的脸不禁升起一抹羞涩的红晕。看着有些害羞的袁芷若,洗漱完毕的杨震却是牵起她的手来到摆好了早餐的桌子前,笑道:“先别忙着害羞了,我现在的肚子可是饥肠辘辘,你还是先陪我把早餐消灭了。”
杨震难得的调侃,袁芷若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他紧紧攥着自己的手,也就随着他的意,坐下来一同陪他吃完早餐。但这对未婚夫妻短暂的温馨时刻,也就到此为止。就在杨震刚一放下手中的碗筷,还没有来得及擦拭一下嘴,那边的张镇华就已经赶来谈事情了。
其实对于杨震来说别说白天,就是晚上他也很难有时间像普通情侣那样,陪着袁芷若去散散步、谈谈情。白天基本上一忙就是一天,即便是夜里杨震也很少有空闲时间。晚上很多的时候杨震还要与郭炳勋研究作战计划,部队训练的方案调整。在不就是找人谈话,就是开会一忙就是一整夜。
虽然袁芷若现在是他的贴身秘书,但对于杨震来说非工作时间,两个人也很少能有闲暇时间单独在一起。两个人唯一的情调,除了少数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之外。大部分就是袁芷若陪着他没完没了的熬夜,最多也就是袁芷若亲手给他做点宵夜或是早餐。
甚至对于杨震来说,别说谈情说爱,就是想看一看哈尔滨都是一种奢望。自军区司令部迁移到哈尔滨已经近两年的时间,他却是还一次没有看过这座被称之为东方莫斯科,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模样。
今天他能挤出一点时间来,去看看已经随着后方子弟学校迁移到哈尔滨江北区的父母,抽空和弟妹聚一聚。而明天他就要赶往军区装甲兵综合训练基地,去检查在那里整训的装甲兵主力编制和战术的调整。对于眼下的他来说,像普通情侣那样来一次约会,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再说就算他偶尔能挤出来一些闲暇时间,想要与袁芷若赶一把时尚约会一次。可他这一出去,身后跟着一群警卫、参谋。那样在身边人众目睽睽之下,连点悄悄话都不能说的约会,还有什么意思?
中央和东北局对杨震的安全极其重视。再三要求抗联各级相关部门,杨震即便是在最稳固的老区行动,身边的警卫也绝对不能少于一个班。至于到了战场上,身边的警卫不能少于一个连。
经常自己最多带一个警卫员,便去田边地头与农民谈话的主席,对自己身边的警卫很是漫不经心。经常因为嫌带着警卫员妨碍他接触群众而大发脾气,甚至是甩掉警卫员偷偷的活动。但对于杨震的安全,却是极其重视。隔三岔五,便来电报询问杨震身边的警卫力量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杨震安全是有了,但是一点的私人空间却是都没有了。想要和袁芷若单独呆上一会,只能是在军区司令部里面。如果出去约会一次,身边跟着一大堆的尾巴,换了谁也没有心情去讲什么情调。
不想身边跟着一大堆的尾巴,那么两个人有限的约会时间,也只能在军区司令部内。而让杨震当着自己部下的面,和爱人亲热一下他又是打死都做不出来,以他的身份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也就是说两个人能单独呆一会的地方,其实也就只有杨震的这间办公室内。
对于杨震来说,这种情况是相当无奈,短时间之内也是无法改变的。好在袁芷若虽然是女人,出身于大家。但毕竟也是战场上冲杀出来的,也没有那些小资的做派。也知道以杨震的身份,只要战争还在进行,就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她,从来都没有过半点的怨言。
不过对于晚上与杨震父母、家人见面的事情,袁芷若考虑的要比杨震多的多。杨震的父母,在军区子弟学校教书,但身份一直都是秘密的。别说普通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军区子弟学校的校长都不清楚。